鉅虧國美能否撐到黃光裕歸來

電子商務 國美 黃光裕 京東 蘇寧電器 企業觀察報 2018-12-08

見習記者/李汶佳

作為中國電器零售連鎖的鼻祖,黃光裕於1987年創立了一家電器銷售企業。在1992年,黃光裕將其在北京地區的幾家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也正是從國美開始,連鎖店這一經營概念在全國流行開來。

1996年,黃光裕預測到國內家電很具有發展的勢頭,將單純地經營進口商品,轉向經營國內的品牌,拿下大部分國內家電品牌市場的份額。十多年間,憑藉強大的連鎖銷售網絡平臺,有效整合家電製造企業和自身資源。

通過一邊為家電企業提供快速出貨的銷售渠道;一邊為消費者提供優質低價的家電商品和高效的服務,從而賺取相應的報酬,形成了獨特“國美模式”,助其完成了規模擴張,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

至2008年底,國美的銷售額已經橫掃競爭對手達到匪夷所思的1200億元。要知道彼時的阿里巴巴全年銷售額才不過30億元,而劉強東還在為京東突破10億元而打拼。

只可惜在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中,多次問鼎中國首富大位的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其妻子杜鵑也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三年執行。黃光裕曾經兩度上訴卻毫無進展,服刑過程中雖有兩次減刑,但刑滿釋放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

無舵大船國美難航

黃光裕深陷囹圄後,國美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說爭奪股權。接任黃光裕出任國美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的陳曉一度在國美搞“去黃化”,用以控制國美。好在2010年黃光裕妻子杜鵑迴歸掌舵,但此時市場零售的地位已經逐漸被興起的電商所取代。

多年來,國美一直走“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老路,這使得國美在零售新形態——電商之爭中顯得過於“執拗”,價格戰之下,零售業的毛利更低。而其憑藉優質低價以及服務建立起的龐大消費群體並不如想象中的牢固,當京東、天貓等電子商務平臺以更低廉的價格進入市場時,迅速拉攏一批消費者。

“國美模式”讓它經歷了家電的輝煌,也令其陷入難以為繼的泥潭。曾經引以為傲的連鎖銷售網絡轉瞬之間成為了技術時代的反差,實體店日益高昂的租金、人工成本不斷地吞噬著國美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面出現了虧損。而除去電子商務平臺的衝擊,一些大廠家海爾、格力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專營連鎖店的銷售渠道,國美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流失。

更令國美雪上加霜的是老對手蘇寧悄然趕上。2010年其被曾經的“千年老二”蘇寧大幅反超。財報顯示,2010年蘇寧實現淨利潤37.83億元,而國美的淨利潤只有18.68億元。2011年,情勢又進一步惡化。僅僅一年,蘇寧的淨利潤就猛增到了48億元,同比擴大20%,而反觀國美,利潤不升反降了6%,只有不到18億元。到了2012年,國美則虧損了將近8億元。

國美在這些年還經歷了多次的回購、合股。比如在2016年,國美用大概112億港元收購了控股股東全資擁有的藝偉發展。當時藝偉發展旗下,擁有超過570家的國美非上市門店。黃光裕原本持有約55億股國美電器股票,佔總股份的32%,經過這次交易之後,提高到55%。黃光裕與妻子成為了國美最大的股東,對國美電器有絕對的控股權。

很可惜,雖然這個利好讓國美的股價維持了一段時間,但沒過多久,國美股票再次走跌,最終使得其不得不回購股份,來解決燃眉之急。在那之後,直至今年上半年,國美也一直處於回購公司股份的窘境之中。據統計,其大概為此耗費了近14億元,可依然沒讓國美的股價有所起色。11月20日,國美的股價更是出現了52周最低的局面,被股民戲稱為市中“仙股”。

今年11月28日,國美零售發佈2018第三季度財報。報表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9個月,集團實現銷售收入約509.92億元,同比下跌11.21%;毛利75.37億元,同比減少8.43%;綜合毛利率(毛利率加其他收入及利得率)約18.06%,同比增長1.01個百分點;線上線下交易總額(Gross Merchandise Volume,GMV)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4.83%,其中電子商務業務平臺GMV增長約26.04%;期內虧損8.9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增加約7.7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約4.4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為利潤2.20億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國美零售商譽餘額跌至141.10億元。

大船調頭能否至遠

面對各方壓力,國美開始了艱難轉型。國美控股集團在2015年提出 “全渠道、新場景、強鏈接”的線上線下融合經營模式,目標是以零售為主要的核心,通過佈局互聯網、金融投資、智能家居、智能手機等業務板塊,建設互聯網零售圈和線下的全零售圈。

在經營思路上,國美也從原來的商品經營逐漸過渡到了用戶經營,開始從零售商“轉身”成為服務商,從門店經營轉型成商圈經營,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今年上半年,國美進一步出臺“新業務、新市場、新技術”全新舉措,圍繞泛“家生活”進行品類拓展,並向為用戶提供整體家裝解決方案的角色轉變。得益於國美供應鏈優勢,包括“櫥櫃定製化、家裝業務、中央空調、暖通業務”在內的新業務增速明顯。

在櫃電定製化方面,國美與歐派、志邦、金牌、法國IXINA等優質品牌達成深度合作。通過廚房整體規劃,創造空間、櫥櫃、檯面和電器的完美組合,打造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理想廚房空間,引領品質生活。據財報顯示,目前合作品牌已入駐62家門店,全年計劃擴大至98家門店,探索廚櫃家電定製化體驗空間。

在家裝業務方面,截至三季度,家裝業務已入駐146家門店,全年計劃入駐211家門店。在中央空調、暖通業務方面,同樣表現傲人。截至三季度暖通專廳51家,中央空調專廳51家,地暖專廳13家;中央空調銷售同比提升80%,地暖銷售同比提升145%。

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國美與品牌商家藉助資源優勢相互賦能,通過聯合打造家生活綜合體驗館、提供整體家裝解決方案等新舉措,快速推動新業務發展,持續拓展新零售業態佈局。

此外,產品的差異化定製款已成為國美家電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憑藉豐富的數據基礎和多年貼近消費者的實踐積澱,挖掘並貼合用戶的實際需求,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深入到產品製造全流程,構建起國美獨有的體驗與反饋、銷售與回饋優勢。

近幾年隨著消費升級的需求推動,消費者更加註重商品的品質和個性,家電市場產品結構也隨之漸漸向高端化、定製化升級。國美通過與優質品牌廠商締結戰略合作關係,依託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參與到產品的差異化定製全過程。

比如由國美與格力聯手打造的“舒享風”系列,就是一款國美渠道定製化之作。2017年格力空調在國美渠道的銷售額突破70億元大關,中高端機型銷售佔比達45%以上,其中以這款“舒享風”系列空調錶現最為突出。該系列5個型號2017全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備受消費者青睞。國美與格力也因此實現了品牌與銷售的雙贏。

就在剛剛的“雙十一”,國美也有不錯的斬獲。從公佈的數據來看,“雙十一”期間其交易額同比增長206%,旗下社交分享平臺國美美店同比增長356%。在新市場方面,國美在一二線城市生活館銷售增長55%,縣域店銷售增長761%。

國美零售的財務支出一直處於偏高水平,實際上是由於線上線下戰略的佈局,加之全新的銷售模式對網點、日均配送、倉庫儲存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改造要求,使得原本就相對高的財務成本再一次被提升。因而有分析師認為,國美目前的鉅額虧損可以定性為戰略結構性虧損。其虧損主要源自新業務、新渠道上的投入,屬於戰略性結構調整帶來的階段性轉型“陣痛”。畢竟蘇寧也有過因整體轉型激進而出現過類似的虧損情形。

儘管國美仍在虧損,但依然可以保持18.1%的綜合毛利率,表明其核心經營能力依然強勁。用國美零售執委會主席何陽青的話說,“我們做新的業務模式會遇到高成本投入的問題,但不做的話,就永遠沒有增長和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