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發力降低物流成本

電子商務 財經 中國商網 2017-06-25

在國內流通領域,成本高、效率低是一大頑疾。近日,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我國物流保管費用是發達國家的2倍,管理費用是其的3至4倍;從流通組織看,多級批發、多級零售現象普遍,每增加一個環節,就平均加價5%至10%。 中間環節多、收費項目多、週轉期長,致使流通成本明顯偏高而效率低下。

以物流為例,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採購發展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為18%,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佔產成品最終成本的比重為10%至15%,而我國製造商的此項比重高達30%至40%。儘管隨著物流行業升級、電商迅速成長,近年來我國流通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但總的來看,流通不暢仍是推高商品終端價格、阻礙居民擴大消費的關鍵因素。在物流環節,由於海運、路運、鐵運等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標準不統一,導致相互之間進行運輸轉換要產生額外的時間及成本;信息不對稱引起“車找貨”與“貨找車”的現象同時存在,許多物流公司的貨運汽車在返程途中找不到合適的貨源,存在大量的“空跑”現象。流通成本高,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直接影響到最終消費體驗和消費意願,而且也不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主要障礙。

如何進一步轉變流通經營理念和運作方式,充分釋放巨大消費潛力,深化流通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等,成為了業界長期關注的熱點。

流通領域是連接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樑與紐帶,是國民經濟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政府應加強物流頂層設計,強化物流市場的有效管控,統一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標準,簡化轉換環節,不斷優化物流流程,推動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銜接。推進物流業整合與道路通行機制改革,建立並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建立海、陸、空大物流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扭轉“小、散、弱”的發展格局,減少空載率,降低物流環節的運輸等成本。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建設各種倉儲設施與市場,建立“農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及各種管理收費,提升物流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物流信息平臺,引導企業進行物流信息化建設,打破信息“孤島”效應,有效融合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提升現代物流信息化水平,助力流通領域高速、高效、低成本發展與運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