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給差評而購物遭拒 淘寶賣家如此謹慎只是不願彌補當初犯下的錯

電子商務 互聯網電商 互聯網 科技 科技品牌觀察 2017-06-15

網絡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線上購物的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足不出戶就能從網上就買到想要的東西,確實拉近了人們與商品的距離。

近日,一位女士在淘寶上網購衣服時,發現付款被拒,店家客服給出的原因是,該女士在以前購物時好評率比較低,只有好評率達到98%,才能在該店鋪下單。

因給差評而購物遭拒 淘寶賣家如此謹慎只是不願彌補當初犯下的錯

此事件一出迅速吸引了眾多人圍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很難分辨出究竟是誰對誰錯。在這裡我們不討論究竟是誰對誰錯,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

魚目混雜 淘寶的假貨後遺症

淘寶出現,確實方便了眾多消費者,但初期,各種商家隨意入駐,假貨、高仿、盜版猖狂,使消費者在網站上看到的物品介紹與實物相去甚遠。當物品與需求不符時就會產生中評乃至差評,造成消費者好評率降低。

因給差評而購物遭拒 淘寶賣家如此謹慎只是不願彌補當初犯下的錯

雖然淘寶今年來對盜版、假貨的打擊力度不小,但並不能完全消除假貨的存在。即便是有一天真的能夠完全杜絕假貨,消費者的好評率也難以發生改變。

好評返現 都是賣家自己種的惡果

為了提升店鋪的知名和商品的好評率,一些商家也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招數,比如說給商品加贈品、好評返現等。這裡最致命的也就是好評返現,買完東西以後,為了獲得商家的返現,買家不得已給出好評。

因給差評而購物遭拒 淘寶賣家如此謹慎只是不願彌補當初犯下的錯

自從淘寶出臺禁止好評返現政策以後,就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中國人大都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貪小便宜。為了得到一部分小的利益,就以不返現就是差評的名義要挾商家。商家為了保住店鋪口碑,不得不花錢消災。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些賣家自己種下的惡果,讓一部分消費者養成了這樣的毛病,如今惡果初現,肯定要有一部分賣家為此買單。

終止交易 也許是一種心虛的表現

就最近發生的事情,賣家不敢賣給好評率低的消費者也有可能是一種心虛的表現。

任何產品都不是100%完美,所謂重口難調,誰都無法保證在消費者眼裡,同一件產品會有怎樣的評價。但產品真的如同描述一般,相信大部分買家也不會吹毛求疵。

因給差評而購物遭拒 淘寶賣家如此謹慎只是不願彌補當初犯下的錯

反觀如果賣家銷售東西都要考慮消費者的好評率,是不是對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也不太滿意,這是否也是賣家心虛的一種表現?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網購買到的東西都是正品,都與網頁宣傳符合,也不會產生今天尷尬的局面。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也許我們會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