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於做電商的網易美學,最終想做一個美妝界的“COSME式”內容社區

電子商務 網易 移動互聯網 美容 鈦媒體 2017-05-21
不急於做電商的網易美學,最終想做一個美妝界的“COSME式”內容社區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從網易雲音樂到網易考拉,網易美學一如過去“網易式”產品登場方式,再次“姍姍來遲”,踏入的卻是一片紅海。而領銜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正是網易雲音樂的功臣——網易雲音樂的產品經理王詩沐。同時,這又是一個丁磊親自推動並站臺的新項目。

網易美學團隊一成立就被設立為公司一級部門,直接向丁磊彙報。去年5月,網易還為這個項目成立了一個新的事業部——新美事業部,網易美學目前是這個事業部的唯一一款產品。

和網易嚴選誕生的故事是很類似的橋段:

丁磊在一次去巴黎旅行中,看中了一款男士香水,但當他買下來回國想查查相關介紹時,發現在國內幾乎查不到這款香水的任何信息。

然後丁磊找到了王詩沐,讓他嘗試做一款互聯網產品,讓國內的用戶能夠知道、瞭解和查詢到這些好的國內外商品的信息,知道它們“為什麼好”,“好在哪裡”。

美妝消費在中國算是一片“紅海”,但美妝社區可以說是一片“死海”。從PC到移動互聯網,大大小小的美妝社區來來去去,它們不像那些“風口上的豬”,可謂生的燦爛,死的奪目。

化妝品電商容易,但“美妝社區”卻很尷尬,並沒有太多產品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跡,大多數都生於“小而美”,死於想要脫離“小而美”的野心。很多失敗案例都指向了兩個方面:廣告變現是條不歸路,社區轉電商也並非是條康莊大道。

鈦媒體記者採訪了上線一週年的“網易美學”,解釋了一直以來的兩個困惑:第一,網易美學到底想要做什麼,做內容還是做電商?第二,垂直社區除了廣告、電商變現,還有哪些可能?

美妝社區待解的痛點

隨著消費升級的帶動,以及各類美妝信息的不斷豐富,年輕一代對美妝產品的需求正在向更加細分的方向深入。簡單的潔面、水、乳三件套已經不能滿足一個女生的變美需求了。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佈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中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數據,在90後人群中,年均花費top5的護膚品類中排在第一位的,並不是面部,而是胸部護理。這說明,新生代消費者對“整體美”的意識正在變的越來越強烈。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鈦媒體曾討論過,80、90後是十分注重“自我提升”一代,他們的消費升級,是一場“武裝到牙齒”的“自我提升”。所以,新生代消費者對於美的認識,已不僅僅停留在臉上,而是從面部延伸到胸部、腿部、臀部,乃至全身的每一個細節。

過去5年中,中國女性的美妝步驟也在不斷增多,消費者每年購買的不同類型化妝品數量,正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在二十年前,女生對於彩妝的認知可能就是眉筆、眼線和口紅,但到了今天,一個直男在參觀完女生的化妝臺後,紛紛會發出“太可怕了”的感嘆,畫一個妝需要妝前隔離、粉底、散粉、高光、修容、腮紅⋯⋯等等,不同的季節、場合還要切換不同的產品。

與此同時,美妝用戶的品牌、口碑意識也在變的越來越強烈,而比起廣告,他們更信賴網友的使用評價,或是來自親朋好友的推薦。五年前,我們信賴的是商場一層裡陳列的美妝專櫃,但隨著一些美妝博主、跨境社區的科普,我們開始發現,原來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好用的冷門的品牌。

不過,如何去發掘這些“無認知”商品,以及如何獲取相對靠譜的商品信息,就成了一個問題。你或許是從大V的微博、微信中被動的接收信息,或者是在美妝社區的海量信息流裡發掘好評最多的那一款,但這個商品究竟好在哪裡,是否適合你的膚質,還是得自己來當小白鼠。

是否能有一個美妝平臺,讓海量商品能有一個清晰的商品目錄,方便我們我們像查字典一樣去查閱?是否能有一些更加專業的KOL,來給出更多科學、權威的產品解讀?平臺是否能根據我的膚質,來給我一些個性化的推薦?

體系化的產品庫、專業的KOL、個性化的UGC

面對網上海量又真假難辨的美妝內容,網易美學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建立囊括全球品牌數據的產品庫,讓商品信息不再碎片化的散落在社區的各處。據網易美學方面介紹,目前美學的產品庫中已經有30W+的SKU數據,並在不斷完善補充中。

網易美學通過與各國品牌的合作,以及與攜程全球購的合作,共同發掘世界各地尚未進入國人視野、不為人熟知的優質品牌,並幫助這些品牌有更多機會在適合自己的用戶中獲得展示。

定位為“專業且權威的美妝平臺”的網易美學,在產品初期階段,邀請了一批專業的業內人士,如皮膚科醫師、配方師、博士、行業知名彩妝師等入駐。同時,還邀請了很多熱愛美妝美體,對美妝瘦身有鑽研、有體驗、有心得的KOL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內容。

不急於做電商的網易美學,最終想做一個美妝界的“COSME式”內容社區

網易美學APP截圖

同時,通過“合輯”&“心得”頁面,網易美學將大量用戶對於商品的真實評價彙總起來,並按照商品屬性進行分類,這樣一個用戶可以查看某個主題下的所有內容,或是關於某款產品的所有用戶評價,從而幫助用戶提高決策效率。

而想要讓垂直社區“活”起來,UGC內容的流動性也是一大重點。在這個方面,網易美學與網易雲音樂有不少一脈相承的地方。

類似與在網易雲音樂創建的歌單,用戶通過“收藏”、“種草”操作,在平臺上留下了對於美妝內容的個人需求和喜好。而美學會基於這些數據,給用戶做個性化推薦,同時幫助有相似膚質、愛好、關注問題的用戶相互鏈接,由此來建立起社交的圈層。

個性化的UGC內容,是網易美學社交之路的基礎和開始,在王詩沐看來,未來的社交一定是基於內容的創造,社交的媒介不僅是通訊,還可以是感興趣的內容,網易美學將通過不斷豐富內容,來慢慢培養社交部分。

基於這點認識,為鼓勵用戶積極展現自己,美學還將扶持一批內容優質且具有個性的美妝達人,也就是說,用戶不僅能在網易美學上開啟同好之間的興趣社交,還有可能一不小心也成了“網紅”。

產出內容就有望成為“網紅”,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確實有著不小的吸引力。但對於KOL來說,他們已經有很多的內容分發渠道,為什麼還要來網易美學走一遭?

王詩沐告訴鈦媒體,美學想要構建的是一個能為KOL背書的權威平臺,這種“權威性”是從平臺起始之初就開始搭建的,比如,在對入駐用戶的篩選上,美學圈定的是那些產出內容相對優質的大V。

網易美學想要提供KOL的,不僅僅是一個內容分發平臺,而是一個可以幫助他成長和積累的平臺,KOL可以通過網易美學變得越來越權威,而不是去消耗他原來積累的權威。

另外,美學還會利用網易過去積累的行業品牌資源,給予“大V”們在其他平臺獲取不到的東西。比如,網易可以幫助“大V”對接到一些國際品牌的高端產品線,參觀他們的生產工廠,拿到最新一批產品試用等等。

來自“COSME大賞”的啟發

也因為美學“專業”、“權威”的定位,業內有分析認為,網易美學想做的是“美妝界的知乎”。但事實上,成為知乎以後,後續的道路可能也並不好走,所有的垂直社區無不面臨著變現的問題,而電商幾乎成了所有美妝社區的最後歸宿。

過去,內容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低價獲取流量的手段,成為初創公司與巨頭對抗的砝碼,不過,後來大家發現,內容本身也是一種成本,好的內容也對應著高額的生產成本,需要好的人、好的選題、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出好的內容。

而內容的消費與商品的購買之間也無太多強關聯。用戶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消費內容,再去另一個價格更便宜的平臺上購買商品。而大平臺從供應鏈到品牌影響力上都勝於小平臺,這就讓提供內容的美妝社區們顯得略為尷尬。

那麼,對於不缺錢又不缺流量的網易來說,有何必要去趟這趟渾水呢?

鈦媒體注意到,目前網易考拉、網易嚴選上都沒有給到網易美學導流的入口,而王詩沐也表示,短期內也不考慮將美學與電商打通。這也是很多關注者的疑問:既然網易美學的使命是為了服務於電商,那它完全可以嵌入到電商APP中去,為何要獨立成一個產品呢?

在鈦媒體的追問下,王詩沐類比了一個模式,即“COSME大賞”。

“COSME大賞”全稱是“COSME最佳化妝品大獎(cosme Best Cosmetics Awards)”,是一個喜愛日系化妝品的妹子們都熟悉的名字,這個榜單在日本被視為“好用”、“權威”的代名詞。獲獎的商品基本都會驕傲的將“COSME大賞”的字樣印在自己的標籤上。

這個誕生在1999年的美妝界權威獎項,由日本美容門戶網站istyle根據網站會員對化妝品等美容相關產品的評分與評價,結合自己的評分體系,按照不同產品種類形成榜單排名併發布。

istyle公佈的數據顯示,每個月有1200萬人通過各種終端訪問其網站,目前網站單月點擊量有2.8億次。而龐大的用戶資料庫與產品使用數據,已經成為isytle最具價值的部分。

更值得注意的是,聚集了大量用戶與商家的COSME,在日本線上線下都開設了自己的店鋪,同時,還在不斷向海外發展跨境電商業務。

COSME的成功對於國內美妝社區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範本。

而網易美學的目標,可以說就要打造一個COSME式的美妝界風向標。但要建立起這樣的公信力,首先需要保證內容的“獨立性”,也意味著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盈利,因為一旦涉及到廣告、與商業目的掛鉤,公信力就會隨之瓦解。

而一個“不差錢”的公司來做這件事,則會少去不少障礙。對於網易來說,可以把產品期望獲得的商業模式後置,將前期陣地築的儘可能堅固,在產品品牌充分樹立起來之後,再去考慮變現。

在王詩沐看來,追求這一目標,是一個需要用堅持、耐心和勇氣去慢慢打磨的事情。網易美學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把內容變成獲取流量的工具,他也強調,

“網易美學要做的是服務,而非電商。”

畢竟對於內容型的美妝社區,公信力才是最有價值的商品。(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謝康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