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從中國芯開始,這家公司憑什麼能從德州儀器虎口奪食?

在AMOLED面板驅動芯片範疇,如今除了三星以外,出貨量比較大的是臺灣的瑞鼎科技,2016年營收86億。其間OLED面板驅動IC佔該公司營收比重已達20%。如今向友達、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與和輝光電供貨。

近兩年最受出資者注重的小盤股是哪一隻呢?

你可以舉出很多個,但是姓名中必定少不了——中穎電子

在某聞名股票論壇上,中穎電子的評論有上萬條,注重粉絲數超越5萬。

自2015年以來,中穎電子的組織調研次數及家數一直傲居同行前列,平均兩天就有一家組織過來調研,簡直快成菜商場了。

不管散戶仍是組織,都對其眼含秋波,簡直快成國民戀人了。

對於一隻市值僅有60億元的小盤股,為何出資者如此痴迷呢?

其間一個主要原因即是AMOLED芯片概念。

2016年7月,中穎電子發佈公告稱,為活躍把握住AMOLED顯現驅動芯片商場起步的商機,將專門建立從事AMOLED顯現驅動芯片研製的控股子公司,芯穎科技有限公司。

曾經的文章中,君臨已多次梳理過面板工業鏈的有關個股,這是中國將來幾年工業晉級中最主要的三個浪潮之一。

確定性的時機,每個人都期望分到一杯羹。

以OLED為比如,依據 UBI Research 的數據,跟著將來幾年智能手機制造商大量選用柔性 AMOLED面板,到 2020 年末 AMOLED 商場額將達 670 億美元,年複合增加率約為46%。

而在這個浪潮中,芯片是上游技能門檻最高,贏利率也是最高的一環。

依據猜測,國內AMOLED驅動IC商場規模估計將從2016年的5.76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5.1億元,年複合增加率達63%。

誰不眼饞?

但即便再眼饞,你得有本事能吃到。

以如今的工業格局來看,韓國三星簡直獨佔了99%的AMOLED商場,而且自產自銷,從芯片到拼裝,悉數蛋糕都把握在手心裡。

喪心病狂。

這直接致使了本年OLED手機面板供給的緊缺,報價的飛漲,以及過去兩三年數千億元的產能擴大浪潮。

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輝光電等國產面板廠為代表,工廠遍及武漢、成都、重慶、合肥、廈門等二線城市。

但,拼裝的門檻究竟還低一點,買設備回來出產即是了,芯片呢?

在這個確定性的高增加工業中,誰能首要打破芯片技能的瓶頸,誰就將取得無窮的贏利金山。

這是一條毫無疑問的黃金賽道。

如今A股僅有一家宣告向這個範疇進軍的即是中穎電子。

也只有他有這個實力和堆集。

2

回看中穎電子的股價,你就會驚訝的發現,從上市後沒多久的4.27元,至2016年末的53.45元,這個公司的股價現已在3年時間裡完成了十倍股的榮耀。

如此漲幅,在A股裡已是不多見,儘管不乏炒作成分,但成績的貢獻才是真實的支柱。

和許多人印象中的概念股不一樣,自2012年上市以來,中穎電子從未進行過任何的併購重組,素面朝天。

這是一家靠實力取得同行敬重的公司。

董事長傅啟明,1958年出世,中國香港籍,結業於臺灣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自1983年起從事集成電路規劃業,歷任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集成電路規劃部分規劃工程師、項目經理,飛利浦集成電路規劃部分資深工程師,中穎香港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自2010年12月至今,擔任中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臺灣榜首家半導體公司,比今日臺灣半導體職業頂樑柱臺積電還要資歷老。

從聯電裡走出來的管理層和技能團隊,天然也保留了許多臺灣半導體公司的結壯風格。

很主要的一點,即是對技能研製的注重。

自上市以來,中穎每年都要拿出經營收入的15%左右用於新技能的研討、新商品的開發。

高研製投入只是是成功的條件,更主要的是經營策略。

一開端,中穎將事務重心放在門檻相對較低的小家電芯片範疇。通過數年盡力,終究做到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方位。

如今,商場上大約每 2 臺電磁爐就有 1 臺是用中穎電子的芯片,大約每 3 臺微波爐就有 1 臺是它的芯片。

客戶包含九陽、美的、蘇泊爾等一眾國內家電鉅子。

但這個範疇的毛利究竟太低,一個小家電芯片,只能賣出1塊錢的報價。

於是開端晉級,切入冰箱、洗衣機、變頻空調等大家電範疇。

這個時分,一個芯片可以賣到5塊錢了,贏利率大大提高。

看看成績,中穎的贏利也從2013年的2640萬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4978萬元,受益顯著。

這個進程背面,不只是是中穎的盡力,更是國內家電工業晉級,全工業鏈通吃的大趨勢。看看這些年老闆煙機、美的空調等家電股的漲勢就知道了。

曾經由日系家電佔有的高端環節,一步步的被本鄉公司打破了,商場在此,工廠在此,上游環節也終歸歸於這兒。

故事並未完畢。

2016年第二季度開端,中穎切入鋰電池芯片範疇。

新能源工業的前景無需多言,芯片單價可以賣到10塊錢,可謂暴利。

但這相同是一個技能門檻更高的強者自留地,環視四周,都是德州儀器(TI)、瑞薩電子等高科技鉅子。

為了這一天,中穎早在十年前就開端預備了,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看看成績:

2016年,中穎電子歸屬淨利1.08億元,同比增加116%!

從小家電芯片,到大家電芯片,再到鋰電管理芯片。

從單價1塊錢,5塊錢,再到單價10塊錢。

淨贏利率,從2013年的7.8%,到2015年的12.1%,再到2016年的20.8%,

在中穎電子身上,完美展示了通過技能研製,從低端商場積儲勢能,終究在高端商場打破獨佔的事例。

3

閱歷了十倍股的強勁走勢今後,中穎的出資價值貌似已嚴重高估。

是不是這麼呢?

未必。

榜首,通過上一年的一波炒作浪潮以後,中穎的股價到今日現已從高位下跌了40%。

從53元跌至如今的31元鄰近。

可以說,關於AMOLED芯片概念的泡沫現已盡數擠去了。

據守下來的,或許都是鐵桿粉絲了。

第二,如今的鋰電池芯片成績開釋,還遠未到止境。

看看榜首季度的成績,贏利同比增加82%,仍在連續上一年下半年的氣勢。鋰電池芯片的商場空間無窮,這是一個最少可以連續兩年以上的故事。

再看中穎電子的商品營收構造,鋰電池芯片佔比只是為10%,不到家電芯片的五分之一,潛力無窮。

以這麼的空間和增速,估值泡沫很簡單被消化掉。

第三,AMOLED芯片如今只是處於研製投入期間,要發生成績很也許是在2018-2019年這個期間。

最少本年還不也許取得任何的大規模收益。

一方面,是看下流本鄉廠商的投產速度,不管是京東方,仍是天馬,有關產線都要到明年才陸陸續續完工。

另一方面,則是看中穎電子的技能實力了。

如你所見,中穎從低端的小家電芯片起步,一步一個腳印,層層晉級,打破跨國鉅子的封閉,未嘗敗績。

背面既有自我的奮鬥,埋首研製,相同也要考慮到前史的進程啊。

中國作為國際工廠,雲集工業鏈的中下流客戶,需要無窮,上游環節的本鄉公司一旦取得技能打破,就將優先共享蛋糕。

外資公司毫無還手之力,節節敗退,這麼的事例不斷在演出。

在AMOLED面板驅動芯片範疇,如今除了三星以外,出貨量比較大的是臺灣的瑞鼎科技,2016年營收86億。其間OLED面板驅動IC佔該公司營收比重已達20%。

如今向友達、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與和輝光電供貨。

瑞鼎本來是臺灣友達的子公司,靠著友達的面板需要堆集芯片技能,2016年開端切入OLED面板芯片範疇,逐漸做大。

瑞鼎之所以能吃下這塊蛋糕,只是是因為進入的更早一點罷了。他之堆集,遠不如德州儀器在鋰電池芯片範疇的堆集深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結尾

每片AMOLED芯片單價高達15元左右,到2020年這個商場產量將達30億元,這是一個高贏利的藍海。一旦成功打破,贏利空間比如今的家電芯片、鋰電池芯片更大。

須知,面板但是中國僅次於半導體、石油的第三大進口商品,上一年向外收購了三百多億美金。

在一個確定性的黃金賽道里,出資業內靠譜的技能型公司,是咱們這個年代賦予出資者的主要時機。

中穎的實力是眾所周知的,最新消息,其剛剛研製出了首顆以32位元內核為中心,聯繫藍牙低工耗功用的物聯網使用芯片。

從家電芯片、鋰電池芯片,到AMOLED面板芯片、物聯網芯片,這個故事或許才剛剛走了個開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