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急了,就催促儘快開演,然後與臺下粉絲開始互懟。臺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你要聽不了就出去!”雖然後來開場時秦霄賢也對事情做了解釋道了歉,但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傲慢、不自重以及粉圈文化的無孔不入,再次讓德雲社蒙羞。

"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急了,就催促儘快開演,然後與臺下粉絲開始互懟。臺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你要聽不了就出去!”雖然後來開場時秦霄賢也對事情做了解釋道了歉,但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傲慢、不自重以及粉圈文化的無孔不入,再次讓德雲社蒙羞。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視頻截圖。

讓德雲社蒙羞的事今年層出不窮,唱《探清水河》的流量相聲遭受質疑、張雲雷早年在舞臺上調侃汶川地震被批,然後牽出來一連串八卦事件。也是從張雲雷出道開始,德雲社的一眾年輕演員被粉絲們稱為“德雲男團”。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藏著必然,看來今天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一連串事件背後的原因了。

以秦霄賢、孫九香這事兒為例,從現場小視頻來看,雖然道了歉也做了姿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整個舉措不過是現場礙於面子低一下頭而已。至於道歉中表達的意思則是德雲社現在火了,不能擋著觀眾來送禮物,我們已經把時間儘量壓縮了,但是人家要送我也沒辦法啊。配合上說這話時的表情,明顯就是避重就輕,話裡話外的傲慢溢於言表。觀眾既然花錢買了票,就是想聽相聲的,催一下場,怎麼就成了不想聽呢?可能這兩位演員聽慣了臺下粉絲的叫好,稍微有點雜音,就覺得這是在挑釁。

此前就有媒體披露德雲社每次演出開場前都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收取粉絲的禮物。如果德雲社的演員收禮物是常態的話,為何到了秦霄賢、孫九香這就出問題了呢?即便郭德綱,也只是會催粉絲儘快落座,以免耽誤其他觀眾聽相聲,而不是回懟觀眾。

為什麼師父能堅守的東西,到了徒弟這兒就變味了?一言以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源上是德雲社對市場的過度依賴。

"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急了,就催促儘快開演,然後與臺下粉絲開始互懟。臺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你要聽不了就出去!”雖然後來開場時秦霄賢也對事情做了解釋道了歉,但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傲慢、不自重以及粉圈文化的無孔不入,再次讓德雲社蒙羞。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視頻截圖。

讓德雲社蒙羞的事今年層出不窮,唱《探清水河》的流量相聲遭受質疑、張雲雷早年在舞臺上調侃汶川地震被批,然後牽出來一連串八卦事件。也是從張雲雷出道開始,德雲社的一眾年輕演員被粉絲們稱為“德雲男團”。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藏著必然,看來今天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一連串事件背後的原因了。

以秦霄賢、孫九香這事兒為例,從現場小視頻來看,雖然道了歉也做了姿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整個舉措不過是現場礙於面子低一下頭而已。至於道歉中表達的意思則是德雲社現在火了,不能擋著觀眾來送禮物,我們已經把時間儘量壓縮了,但是人家要送我也沒辦法啊。配合上說這話時的表情,明顯就是避重就輕,話裡話外的傲慢溢於言表。觀眾既然花錢買了票,就是想聽相聲的,催一下場,怎麼就成了不想聽呢?可能這兩位演員聽慣了臺下粉絲的叫好,稍微有點雜音,就覺得這是在挑釁。

此前就有媒體披露德雲社每次演出開場前都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收取粉絲的禮物。如果德雲社的演員收禮物是常態的話,為何到了秦霄賢、孫九香這就出問題了呢?即便郭德綱,也只是會催粉絲儘快落座,以免耽誤其他觀眾聽相聲,而不是回懟觀眾。

為什麼師父能堅守的東西,到了徒弟這兒就變味了?一言以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源上是德雲社對市場的過度依賴。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拿著長槍短炮來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德雲社早年間的走紅,離不開互聯網的加持,郭德綱的劇場表演從來不限制現場觀眾拍攝視頻,德雲社的表演視頻滿天飛,培育了一大波潛在用戶,等到德雲社開到地方上,立馬就會有擁躉前來捧場。這是一個值得任何互聯網從業者都需要深度分析的O2O案例。但是這種路徑依賴遭遇到粉圈文化以後就起了明顯的變化。

視聽藝術需要的是觀眾,而不是缺乏理性的粉絲。對於相聲來說更是如此。回顧歷史,京劇發展史上,因為有齊如山這種有見解有修為的深度觀眾,才讓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在相聲發展遭遇困境的五十年代,有老舍先生這樣熱心的文化界觀眾參與相聲的改良,才有了當年的繁花似錦。老舍、齊如山的背後,是無數熱心觀眾對傳統藝術的痴迷和愛好,可以說,有了演員和觀眾的良性互動,才推動著藝術進步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移動互聯網勃興的這幾年,資本通過所謂的大數據技術,以社交媒體為抓手,製造出了流量明星,打造了“大IP+流量明星”的娛樂模式,所謂的藝人、明星都要看一個個平臺的數據,數據越大證明市場前景越好,然後出來了一堆不會唱歌的歌手和不會演戲的演員。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無孔不入的粉圈文化。

"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急了,就催促儘快開演,然後與臺下粉絲開始互懟。臺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你要聽不了就出去!”雖然後來開場時秦霄賢也對事情做了解釋道了歉,但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傲慢、不自重以及粉圈文化的無孔不入,再次讓德雲社蒙羞。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視頻截圖。

讓德雲社蒙羞的事今年層出不窮,唱《探清水河》的流量相聲遭受質疑、張雲雷早年在舞臺上調侃汶川地震被批,然後牽出來一連串八卦事件。也是從張雲雷出道開始,德雲社的一眾年輕演員被粉絲們稱為“德雲男團”。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藏著必然,看來今天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一連串事件背後的原因了。

以秦霄賢、孫九香這事兒為例,從現場小視頻來看,雖然道了歉也做了姿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整個舉措不過是現場礙於面子低一下頭而已。至於道歉中表達的意思則是德雲社現在火了,不能擋著觀眾來送禮物,我們已經把時間儘量壓縮了,但是人家要送我也沒辦法啊。配合上說這話時的表情,明顯就是避重就輕,話裡話外的傲慢溢於言表。觀眾既然花錢買了票,就是想聽相聲的,催一下場,怎麼就成了不想聽呢?可能這兩位演員聽慣了臺下粉絲的叫好,稍微有點雜音,就覺得這是在挑釁。

此前就有媒體披露德雲社每次演出開場前都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收取粉絲的禮物。如果德雲社的演員收禮物是常態的話,為何到了秦霄賢、孫九香這就出問題了呢?即便郭德綱,也只是會催粉絲儘快落座,以免耽誤其他觀眾聽相聲,而不是回懟觀眾。

為什麼師父能堅守的東西,到了徒弟這兒就變味了?一言以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源上是德雲社對市場的過度依賴。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拿著長槍短炮來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德雲社早年間的走紅,離不開互聯網的加持,郭德綱的劇場表演從來不限制現場觀眾拍攝視頻,德雲社的表演視頻滿天飛,培育了一大波潛在用戶,等到德雲社開到地方上,立馬就會有擁躉前來捧場。這是一個值得任何互聯網從業者都需要深度分析的O2O案例。但是這種路徑依賴遭遇到粉圈文化以後就起了明顯的變化。

視聽藝術需要的是觀眾,而不是缺乏理性的粉絲。對於相聲來說更是如此。回顧歷史,京劇發展史上,因為有齊如山這種有見解有修為的深度觀眾,才讓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在相聲發展遭遇困境的五十年代,有老舍先生這樣熱心的文化界觀眾參與相聲的改良,才有了當年的繁花似錦。老舍、齊如山的背後,是無數熱心觀眾對傳統藝術的痴迷和愛好,可以說,有了演員和觀眾的良性互動,才推動著藝術進步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移動互聯網勃興的這幾年,資本通過所謂的大數據技術,以社交媒體為抓手,製造出了流量明星,打造了“大IP+流量明星”的娛樂模式,所謂的藝人、明星都要看一個個平臺的數據,數據越大證明市場前景越好,然後出來了一堆不會唱歌的歌手和不會演戲的演員。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無孔不入的粉圈文化。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拿著熒光棒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在明星周圍,是一個個組織嚴密的粉絲群體,他們步調一致,行動縝密,打榜、獻花、買廣告等行為瘋狂無度。在對自己的愛豆施與萬千寵愛的時候,對別的偶像或者批評的聲音不屑一顧,更有甚者會施與網絡暴力。還有私生飯,追星無度,對明星的私人生活過度關注,引發社會問題。這種不健康的粉圈文化,稱之為社會毒瘤毫不為過。它們,共同構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化泡沫。

喧囂了幾年之後,這個大泡沫在這兩年漸漸被戳破。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粉圈文化對相聲藝術的侵蝕仍在繼續,以至於現在看個德雲社的相聲,得先欣賞一陣子粉絲排隊送花送禮物。

以德雲社演員來說,最為突出的就是張雲雷了,這位把《探清水河》唱出流行歌曲味兒的藝人,一直被坊間調侃為“流量相聲”,一顰一笑都是為了迎合粉絲的愛好。而大部分粉絲,都是抱著追流量明星的態度來聽相聲的,以至於現場除了此起彼伏的“帥”,就是不斷給演員刨坑,讓演員在拋活兒的時候斷檔。這種事兒,德雲社出現過不止一次。相聲是一門藝術,需要演員、觀眾的良性互動。一個藝術舞臺下面,只見粉絲不見觀眾,除了起鬨連基本的藝術鑑賞都沒了,何談進步?

"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急了,就催促儘快開演,然後與臺下粉絲開始互懟。臺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你要聽不了就出去!”雖然後來開場時秦霄賢也對事情做了解釋道了歉,但整個事情中表現出來的傲慢、不自重以及粉圈文化的無孔不入,再次讓德雲社蒙羞。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視頻截圖。

讓德雲社蒙羞的事今年層出不窮,唱《探清水河》的流量相聲遭受質疑、張雲雷早年在舞臺上調侃汶川地震被批,然後牽出來一連串八卦事件。也是從張雲雷出道開始,德雲社的一眾年輕演員被粉絲們稱為“德雲男團”。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藏著必然,看來今天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一連串事件背後的原因了。

以秦霄賢、孫九香這事兒為例,從現場小視頻來看,雖然道了歉也做了姿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整個舉措不過是現場礙於面子低一下頭而已。至於道歉中表達的意思則是德雲社現在火了,不能擋著觀眾來送禮物,我們已經把時間儘量壓縮了,但是人家要送我也沒辦法啊。配合上說這話時的表情,明顯就是避重就輕,話裡話外的傲慢溢於言表。觀眾既然花錢買了票,就是想聽相聲的,催一下場,怎麼就成了不想聽呢?可能這兩位演員聽慣了臺下粉絲的叫好,稍微有點雜音,就覺得這是在挑釁。

此前就有媒體披露德雲社每次演出開場前都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收取粉絲的禮物。如果德雲社的演員收禮物是常態的話,為何到了秦霄賢、孫九香這就出問題了呢?即便郭德綱,也只是會催粉絲儘快落座,以免耽誤其他觀眾聽相聲,而不是回懟觀眾。

為什麼師父能堅守的東西,到了徒弟這兒就變味了?一言以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源上是德雲社對市場的過度依賴。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拿著長槍短炮來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德雲社早年間的走紅,離不開互聯網的加持,郭德綱的劇場表演從來不限制現場觀眾拍攝視頻,德雲社的表演視頻滿天飛,培育了一大波潛在用戶,等到德雲社開到地方上,立馬就會有擁躉前來捧場。這是一個值得任何互聯網從業者都需要深度分析的O2O案例。但是這種路徑依賴遭遇到粉圈文化以後就起了明顯的變化。

視聽藝術需要的是觀眾,而不是缺乏理性的粉絲。對於相聲來說更是如此。回顧歷史,京劇發展史上,因為有齊如山這種有見解有修為的深度觀眾,才讓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在相聲發展遭遇困境的五十年代,有老舍先生這樣熱心的文化界觀眾參與相聲的改良,才有了當年的繁花似錦。老舍、齊如山的背後,是無數熱心觀眾對傳統藝術的痴迷和愛好,可以說,有了演員和觀眾的良性互動,才推動著藝術進步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移動互聯網勃興的這幾年,資本通過所謂的大數據技術,以社交媒體為抓手,製造出了流量明星,打造了“大IP+流量明星”的娛樂模式,所謂的藝人、明星都要看一個個平臺的數據,數據越大證明市場前景越好,然後出來了一堆不會唱歌的歌手和不會演戲的演員。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無孔不入的粉圈文化。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拿著熒光棒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在明星周圍,是一個個組織嚴密的粉絲群體,他們步調一致,行動縝密,打榜、獻花、買廣告等行為瘋狂無度。在對自己的愛豆施與萬千寵愛的時候,對別的偶像或者批評的聲音不屑一顧,更有甚者會施與網絡暴力。還有私生飯,追星無度,對明星的私人生活過度關注,引發社會問題。這種不健康的粉圈文化,稱之為社會毒瘤毫不為過。它們,共同構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化泡沫。

喧囂了幾年之後,這個大泡沫在這兩年漸漸被戳破。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粉圈文化對相聲藝術的侵蝕仍在繼續,以至於現在看個德雲社的相聲,得先欣賞一陣子粉絲排隊送花送禮物。

以德雲社演員來說,最為突出的就是張雲雷了,這位把《探清水河》唱出流行歌曲味兒的藝人,一直被坊間調侃為“流量相聲”,一顰一笑都是為了迎合粉絲的愛好。而大部分粉絲,都是抱著追流量明星的態度來聽相聲的,以至於現場除了此起彼伏的“帥”,就是不斷給演員刨坑,讓演員在拋活兒的時候斷檔。這種事兒,德雲社出現過不止一次。相聲是一門藝術,需要演員、觀眾的良性互動。一個藝術舞臺下面,只見粉絲不見觀眾,除了起鬨連基本的藝術鑑賞都沒了,何談進步?

娛論丨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粉絲們接機某德雲社演員。圖/視覺中國

德雲社的演員們,現在面對臺下一些相比欣賞藝術更願意欣賞顏值的粉絲們,過度迎合其需要,這也是在消耗自己的市場存量。長此以往,臺下都是此類粉絲,演員們聽不到真正的叫好,動輒有批評,就是傲慢的反駁和粉絲的人身攻擊,自我沉醉下去,都會是一個個再也上不了戰場的“驕傲的將軍”。

退一步說,市場經濟下,德雲社也是登記在冊的企業法人,有必要對旗下藝人(或者說公司員工)進行規章制度約束,像秦霄賢、孫九香這種事兒,如果不謹言慎行,在這個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容易引發公關危機。一連串的事件來看,德雲社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進步。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的演出團體,而不是民國年間撂地兒演出的草臺班子。

回答開頭的問題,怎樣才算良性的觀眾與演員關係?遇到觀眾不配合怎麼辦?不妨看看相聲界的老前輩楊少華先生的行為。楊少華有一次在外地演出,可能是觀眾不接受他的語言的關係,他一上臺觀眾就說“下去吧,下去吧”,還鼓倒掌,他就走下去了,相聲演員楊議回憶說“他的經典是,轟下來三回以後,他又上去了,還樂呵呵地說‘都累了吧’。大夥都笑了,認為這個老頭真哏,那就聽一聽吧。(於是)老頭撒開了,就像老前輩說的,把倒好壓下去,最後變為正好上來。觀眾轟了四次沒轟下去,最後連著說了四段。”

演員啊,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

□何殊我(評論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