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

蘇東坡的“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意思是說: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像,那麼就如小孩子般的見識。這是指繪畫而言,藝理不可謂不深。

用來比喻電影中的飾演歷史人物的“特型”演員的選擇標準上,也是有同理之處。在《古田軍號》影片中,除飾演毛澤東演員外型上近似外,朱德、陳毅的扮演者則離觀眾以往熟悉的形象有些距離。對此,陳力導演有著自己的深度考量。電影中塑造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如果外型酷似而又有精湛的演技,那是最理想不過的表裡如一,但對人物塑造主要圍繞外型的似而輕視了人物“質”的內涵深邃的表達與釋放,那無疑是徒有形近的軀殼,在幾十年中國電影演員選取的實踐中,無疑已經成了導演的通病。

"

蘇東坡的“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意思是說: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像,那麼就如小孩子般的見識。這是指繪畫而言,藝理不可謂不深。

用來比喻電影中的飾演歷史人物的“特型”演員的選擇標準上,也是有同理之處。在《古田軍號》影片中,除飾演毛澤東演員外型上近似外,朱德、陳毅的扮演者則離觀眾以往熟悉的形象有些距離。對此,陳力導演有著自己的深度考量。電影中塑造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如果外型酷似而又有精湛的演技,那是最理想不過的表裡如一,但對人物塑造主要圍繞外型的似而輕視了人物“質”的內涵深邃的表達與釋放,那無疑是徒有形近的軀殼,在幾十年中國電影演員選取的實踐中,無疑已經成了導演的通病。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毛澤東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四十年來的銀幕銀屏上,已經出現了幾十、上百個演員來飾演,但絕大多數是重型而輕演。實在講,古月最像,但不如唐國強的神韻與演技。又如陸毅演的諸葛亮,與唐國強演的諸葛亮,差距沒有數千裡,起碼有數百里之遙。生命體驗、文化修養、技之天份造成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諸葛亮到底長得什麼模樣,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則是不容易塑造的,尤其是中國觀眾對於藝術、美學方面的理解又不同於西方的藝術哲學的意識傾向,所以,導演即使知道“見與兒童鄰”的淺陋,也不太願意在此有更大膽的突破。

"

蘇東坡的“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意思是說: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像,那麼就如小孩子般的見識。這是指繪畫而言,藝理不可謂不深。

用來比喻電影中的飾演歷史人物的“特型”演員的選擇標準上,也是有同理之處。在《古田軍號》影片中,除飾演毛澤東演員外型上近似外,朱德、陳毅的扮演者則離觀眾以往熟悉的形象有些距離。對此,陳力導演有著自己的深度考量。電影中塑造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如果外型酷似而又有精湛的演技,那是最理想不過的表裡如一,但對人物塑造主要圍繞外型的似而輕視了人物“質”的內涵深邃的表達與釋放,那無疑是徒有形近的軀殼,在幾十年中國電影演員選取的實踐中,無疑已經成了導演的通病。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毛澤東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四十年來的銀幕銀屏上,已經出現了幾十、上百個演員來飾演,但絕大多數是重型而輕演。實在講,古月最像,但不如唐國強的神韻與演技。又如陸毅演的諸葛亮,與唐國強演的諸葛亮,差距沒有數千裡,起碼有數百里之遙。生命體驗、文化修養、技之天份造成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諸葛亮到底長得什麼模樣,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則是不容易塑造的,尤其是中國觀眾對於藝術、美學方面的理解又不同於西方的藝術哲學的意識傾向,所以,導演即使知道“見與兒童鄰”的淺陋,也不太願意在此有更大膽的突破。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陳力導演重視藝術的思想表達而擺脫了“像”的標準之囿,在電影《古田軍號》片中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與嘗試,筆者認為這是可喜、可賀、可欽佩的習慣邏輯的變軌。在像與不像的問題上,國內國外的舞臺上都已經有過許多嘗試和創新,有許多已經具有顛覆性,這不僅僅是對於“像”的概念突破,而且在那突變後的各類景象中又萌發出另一層的新意,讓人們發問、想象與思考。所以,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重要”,因為幾乎所有的科學發明都源於“想象”,而藝術的最大功能就是引發觀眾的想象,藝術家創作的動機與構思也是想象的結果。那麼,在藝術的實踐中,傳統積澱出的套路又是異常的堅固,無論是教科書還是師承關係,都束縛著許多藝術家在一個即將突破的邊界線上止步。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樣的先生時下已不多矣。

"

蘇東坡的“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意思是說: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像,那麼就如小孩子般的見識。這是指繪畫而言,藝理不可謂不深。

用來比喻電影中的飾演歷史人物的“特型”演員的選擇標準上,也是有同理之處。在《古田軍號》影片中,除飾演毛澤東演員外型上近似外,朱德、陳毅的扮演者則離觀眾以往熟悉的形象有些距離。對此,陳力導演有著自己的深度考量。電影中塑造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如果外型酷似而又有精湛的演技,那是最理想不過的表裡如一,但對人物塑造主要圍繞外型的似而輕視了人物“質”的內涵深邃的表達與釋放,那無疑是徒有形近的軀殼,在幾十年中國電影演員選取的實踐中,無疑已經成了導演的通病。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毛澤東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四十年來的銀幕銀屏上,已經出現了幾十、上百個演員來飾演,但絕大多數是重型而輕演。實在講,古月最像,但不如唐國強的神韻與演技。又如陸毅演的諸葛亮,與唐國強演的諸葛亮,差距沒有數千裡,起碼有數百里之遙。生命體驗、文化修養、技之天份造成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諸葛亮到底長得什麼模樣,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則是不容易塑造的,尤其是中國觀眾對於藝術、美學方面的理解又不同於西方的藝術哲學的意識傾向,所以,導演即使知道“見與兒童鄰”的淺陋,也不太願意在此有更大膽的突破。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陳力導演重視藝術的思想表達而擺脫了“像”的標準之囿,在電影《古田軍號》片中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與嘗試,筆者認為這是可喜、可賀、可欽佩的習慣邏輯的變軌。在像與不像的問題上,國內國外的舞臺上都已經有過許多嘗試和創新,有許多已經具有顛覆性,這不僅僅是對於“像”的概念突破,而且在那突變後的各類景象中又萌發出另一層的新意,讓人們發問、想象與思考。所以,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重要”,因為幾乎所有的科學發明都源於“想象”,而藝術的最大功能就是引發觀眾的想象,藝術家創作的動機與構思也是想象的結果。那麼,在藝術的實踐中,傳統積澱出的套路又是異常的堅固,無論是教科書還是師承關係,都束縛著許多藝術家在一個即將突破的邊界線上止步。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樣的先生時下已不多矣。

論畫形相似,見與兒童鄰 |淺議《古田軍號》特型演員選擇上的突破

瑞芬斯塔、斯皮爾伯格的突破成為經典,鄧肯和畢加索對自身從事的藝術突破顛覆所有人對舞蹈與繪畫的傳統欣賞習慣與價值判斷。這些,從美學、哲學層面去剖析,都是在過去的“像”與“不像”之間爭來爭去。電影語言與詩歌語言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繫,都是利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去表達思想,可是諸種藝術語言在許多時候不能很好的表達作者的靈魂與思考。對於一個導演,對一門綜合類藝術的思想表達,就顯得更加艱難。所以,大詩人艾略特說:“寫作時是語言與思想表達間的扭鬥”。

在《古田軍號》片中,毛澤東、朱德、陳毅的形象都比較豐滿,語言、目光及肢體動作都彰顯出人物個性。觀眾們被深深的吸引而少有去想這影片中與現實間歷史人物形象上的差距了。這是陳力導演的一個魄力、一次突破、一個成功。英國的莎士比亞劇已經穿牛仔裝表演了,文藝復興時的拉菲爾創作《雅典學院》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形象以達芬奇和米蓋朗其羅為原型,最大的考量可能是達芬奇和米蓋朗其羅的精神內涵撐起的外型,更像差不多二千年前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我們不能不感到文藝復興時大藝術家對於人物塑造中的文化、藝術、精神內涵的深度思考。

陳力導演的資深經歷,以及對電影這門綜合藝術的思考、對時代精神的探索分析、對《古田軍號》片中的歷史文化背景,特別是中國近代史脈絡的把握,導演出一幕幕可喜的精彩。她握住了古田會議的核心: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這一核心與靈魂。圍繞歷史人物在那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說,把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中的一個個片段演繹出了道道靚麗、幕幕風采,願陳力導演繼續著她的探索、繼續著她堅定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