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從小鋼廠成長為單體規模最大特鋼企業 千億級特鋼是怎樣煉成的?

不久前,從無錫的第二家千億級企業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簡稱中信特鋼)傳出一則重磅消息:歷時3年的技術、應用攻關,集團率先開發出世界最高級別的R6級繫泊鏈鋼,成為全球首傢俱備批量生產最高級別海洋繫泊鏈鋼能力的企業。

這家成長在江陰的企業,跟隨江陰從“蘇南模式的發祥地”到“中國製造業第一縣”,自身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它的身上有著江陰眾多企業的縮影。中信特鋼究竟是靠什麼淬鍊出“鋼中之王”,鑄就成千億級特鋼的?近日,無錫日報記者走進企業探尋“密碼”。

“科技創新”鑄就特鋼之“質”

走進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企業興澄特鋼,“特鋼是科技煉成的”8個大字格外醒目。“近年來,企業依託科技創新,針對行業‘卡脖子’難題和關鍵品種進行重點攻關,取得了不少突破,等下你們去車間一看便知。”中信特鋼董事長俞亞鵬說。

進入興澄特鋼高速線材智能車間,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幾乎看不到一線工人,這點讓人感覺非常詫異。直到走進軋線操作間內,記者才看到了一位年輕小夥孫鋒,此刻,他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上線材生產的實時數據,“從出爐到吐絲到風冷,包括水處理檢測、軋製表的錄入,全程我一個人就能搞定。”

與工作人員稀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車間全線有39臺軋機、1臺加熱爐,擁有年產高達50萬噸線材能力,而且產品質量穩定。“這套‘熱眼’系統就是專門挑刺兒的。”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鋼材在即將吐絲前會經過一個導管,“熱眼”會捕捉每一支線材上的瑕疵,“如果某支鋼上有比較嚴重的缺陷,在集卷時,就會將它取出並分析原因,確保以後不犯同樣的錯。”

“每年優勝劣汰10%低端和低效的產品,開發10%高端和高效的產品。”俞亞鵬說道,這就是他近幾年給興澄特鋼定的“小目標”。正是靠著這些“小目標”,興澄特鋼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市屬集體小鋼廠,成長為單體規模最大的特鋼企業。

“管理創新”鍛造特鋼之“基”

“像辦學校一樣辦工廠!”這是中信特鋼學院牆上的一條標語。“今年是降本增效、競爭力提升年,所有費用都降了,但2019年的培訓費在去年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俞亞鵬說。今年1月,學院正式成立,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條標語,更是企業的理念,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人人都能成為人才。”

教學樓內,不少員工正在模擬仿真實訓系統上進行訓練。“以往,1個崗位1名師傅,頂多帶2個徒弟,現在1個崗位可以同時培訓25個人,1個月就能學成!”學院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師傅怕影響設備運行,都不敢輕易讓徒弟操作,師帶徒的戰線也拉得很長,效果並不理想。這套系統投運至今,已有5034人次接受技能提升培訓。

縱觀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的千億之路,從2004年收購原冶鋼集團鋼鐵主業資產,組建了湖北新冶鋼,並控股了大冶特鋼,到2018年,通過區域性重組整合,收購華菱錫鋼,企業的整體優勢不斷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管理創新。2017年5月,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擇機收購了青島特鋼,當月虧損6500萬元,而短短的三個月後,青島特鋼扭虧為盈實現賬面盈利817萬元,這對鋼鐵企業來說是個奇蹟,這其實就是管理創新帶來的財富。

“不忘初心”熔鍊特鋼之“魂”

“對於企業來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主業,拿出拳頭產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俞亞鵬說,如今,興澄特鋼生產的軸承鋼,在中國高端軸承鋼市場份額佔到80%,連續十多年世界產銷量第一。這一切都源自於特鋼人的一個信念,讓中國儘快由“鋼鐵大國”變成“鋼鐵強國”。

當汽車需要用“輕量化”來降低能耗的時候,中信特鋼開發出易切削非調質鋼,得到寶馬、奔馳、大眾等國際知名汽車生產商的青睞,達成戰略合作;當國內主流鋼廠還在用傳統工藝生產軸承鋼時,中信特鋼上馬連鑄工藝,用連鑄軸承鋼叩開世界頂級軸承製造商SKF的大門,成為獲得SKF “採購綠色通道”的第一家中國鋼鐵企業……經歷“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的不斷升級,集團已成為能生產3000多個鋼種、5000多個規格的特殊鋼生產領軍企業。

而今,正處於“青壯年”的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已經把目光投向2022年,“成為中國特鋼市場引領者、主導者和行業標準制定者,與更多的中國企業共同實現軸承領域從基礎材料到工業應用的產業鏈技術整體提升,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特鋼企業集團,讓中國製造傲立全世界。”俞亞鵬語氣堅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