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後重訪大雁塔,塔依舊,卻恍若隔世'

"

重訪大雁塔

"

重訪大雁塔

三十三年後重訪大雁塔,塔依舊,卻恍若隔世

申弓

在古城牆上,我曾向一位當地人打聽,大雁塔怎麼走?這人指著前方的街道說:大雁塔就在前面,沿街走去便可到達。我再問了句:那有多遠?大約5公里吧。

我的天!5公里,就是5000米,別說能否走得到,就是時間也絕對不能允許!我在西安僅呆一個上午,古城牆已佔去了一半,還有一半,絕對不能浪費。

於是穿過和平門洞去找車。問過幾趟公交,正好有一輛能到。坐過五六個站,來到塔北廣場,放眼望去,除了遠處的大雁塔,其餘都是陌生的了。記得33年前我們來的時候,挺簡單,購了票就進去,然後登塔。可是現在,已經建成了大公園,一路走來,越是靠近寶塔,圍欄越是森嚴,根本就靠不近去,別說登塔了。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往南走,我才明白,塔門是在南邊。可從北到南,走了老半天,不過還好,一路上都有唐朝的詩人、文人、和尚、歌女等陪伴,一點不覺得遙遠。

雖然時間吃緊,可到了南門,我還不急著進去。廣場上,一位手持禪杖的光頭和尚立在一塊碩大的巨石上,石頭上刻著“玄奘”二字,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唐朝大法師了。他的身後是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寺。寺前左右兩塊浮雕,左邊是“情有樂利”還是“利樂有情”?右邊的“莊嚴國土”倒像沒有左右的爭議。

進塔的人排成了兩條長龍。這回我聰明瞭,直接拿著身份證去刷卡,一聲“刷卡成功“,便溜了進來。進門後第一個建築是大雄寶殿,裡面供著一尊金色佛像——釋迦牟尼,左旁有觀音殿,右邊有財神殿,還有伽藍殿等,跟國內其他寺廟沒啥兩樣。只有大雄殿後高高聳立的大雁塔,才是獨一無二的。據說這大慈恩寺是貞觀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由太子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而修建的,並迎請從印度取經回來的高僧玄奘總理事務。而玄奘為貯藏從印度取回的經像,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主持修建了這座大雁塔。塔高64米,塔面呈方形,這便是著名的“雁塔晨鐘”,與“華嶽仙掌”、"霸柳風雪"、“驪山夕照”、“咸陽古渡”、“曲江流飲”、“草堂煙霧”、“太白積雪”等並列而成為關中的八大景緻。雁塔晨鐘一直雄踞在古都西安中,是八景在西安的唯一存在,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一千多年來吸引了無數遊客及信眾,遊大雁塔便成了來西安者的旅遊目標,而有了“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之說。

我圍繞著塔身走了一圈,從不同角度拍了幾張照片,一則登塔需要重新購票,二則見排隊的人多,並且33年前我已登臨過,便打消了攀登的念頭。

塔後一塊照壁,上書“法門領袖”四個紅字,再下去是趙樸初先生所題有“民族脊樑”,再往前便是“玄奘三藏院”,也是為趙樸初先生題寫。一副楹聯挺有禪意,上聯為“慈航普度眾生貧富愚賢堪教化”,下聯是“恩澤長敷三界佛門聖地任觀瞻”。這就是唐僧藏經的地方。這裡庭院深深,還有曲折迴廊,那紅柱懸樑顏色鮮豔,估計是新建的,至少我三十三年前來時就沒有參觀到。

由於時間緊,不敢久留,匆匆出門,來到了廣場南面,這裡才是讓人流連的地方。南廣場總體像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分為“再回長安”、“最中國,看西安”等單元。從大雁塔這頭望去,至少有3公里之遙,其中的“再回長安”,全是花崗岩雕像,立於其中的人物有政治的,有佛道 的,有書畫的,有詩人。我一路走來,邂逅了吳道子、懷素、柳公權、歐陽詢、顏真卿、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王之渙、閆立本、韓斡、陸羽、李淳風、僧一行、王孝通等等,當然還有一個高大全的皇上——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太宗的出行,兩旁分列著宏大的樂隊馬隊及儀仗。這裡明顯的個人突出,不過,因為有了這位不朽的君主,才有大唐盛世,才有華夏的聲威,才有輝煌燦爛的大唐文化!

這個上午,從早起六點到中午12時,整整六個小時,我一個人奔跑了西安古城牆,奔跑了大慈恩寺,奔跑了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全憑這一雙老腿。累是累了點,可我的心裡高興著,畢竟,這一程馬不停蹄的奔跑,這臺老機器像是還沒有多大的故障。因此,我有信心,在有生之年裡,還要多跑跑,還要到大戈壁大草原去經歷更嚴峻的考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