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學生成為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是時候了'

大學 新聞 經濟 山東大學 新華網客戶端 2019-07-15
"

來源:半月談網

最近,關於留學生的幾則新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一則是山東大學“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引發社會質疑。一則是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2018級埃及籍留學生YOUNES在市區騎電動車載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執法,並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

來源:半月談網

最近,關於留學生的幾則新聞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一則是山東大學“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引發社會質疑。一則是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2018級埃及籍留學生YOUNES在市區騎電動車載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執法,並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讓留學生成為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是時候了

“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的安排著實過火了,很難擺脫對留學生“特殊優待”的嫌疑。暴力抗法卻只是批評教育,並由其所在學院將該人帶回加強教育的做法,被公眾質疑“處罰太輕”也不為過。

近年來,一些高校特殊對待留學生的做法已經引發社會普遍不滿。或者是提供高額的獎學金,或者是降低入學門檻,或者是提供優於國內學生的生活條件,或者是在學習和考試上大開各種方便之門,種種優待,都讓寒窗苦讀的國內學生為之側目。更有甚者,擠佔、挪用原本為國內學生使用的各種資源用於招徠留學生。

這些優待行為的動機不難理解,都是為了滿足高校“國際化”的需要,增加“一流大學”標準所需的國際生數量,為高校的成績單添上亮麗的一筆。

問題是,高校特殊優待留學生造就的“國際化”成效如何?作為一項使用了大量公共財政資金的項目,各高校能否向社會提供一份評估報告?

在社會輿論看來,高校的留學生數量明顯增加,對高校的科研、學術、資金、發展等方面的貢獻卻並不明顯。相反,一些留學生騙補貼、素質低、擾亂社會秩序等負面新聞卻不斷曝出。過於優惠的留學生政策,還成了國內一些人鑽政策空子、改換身份入學的特殊管道。既傷害了教育公平又收效甚微,人們有理由質疑,對留學生的特殊優待意義何在?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持續了40多年,中國的發展日益和世界同頻共振,來自國外的各種事物在中國大地上已是司空見慣,人們早已習慣用平等、自信的眼光來看待來自國外的人和事,相關政策也開始經歷轉型。

以外資企業為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外企的“超國民待遇”正在消失,外企以“本地化”形象融入中國經濟生活、和中國企業平等競爭已是新的常態。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針對留學生的特殊優待顯得格外刺眼,更何況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也不利於高校的長遠發展。

讓留學生成為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是時候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