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捆綁大學生

App捆綁大學生

多所高校大學生平均每人被強制下載4個左右App。(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11月29日《南方週末》)

網課一個App、刷活動一個App、上無線網一個App、打熱水一個App、洗澡一個App,甚至社交也要一個App。

這些App有的會植入廣告或賣付費產品,透露出它們的盈利模式——做大用戶基數,廣告或產品變現。

在蘋果手機App Store和安卓系統的軟件商店裡,這種大學強制學生使用的App有數十個,下載量幾萬到幾十次不等,在滿分五星的評級裡,它們的打分幾乎都是一星。

2018年11月15日以來,南方週末記者聯繫了六十多位不同城市的大學生,其中僅有十多人願意聊這個話題,且要求隱去名字和學校。“快畢業了,不想惹麻煩”。在受訪大學生中,每個人都表示被學校要求使用3-10個App不等。

一位大一學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現在被強制使用的軟件有,上網課的“學習通”“知到”和“易班”,英語交作業的“批改網”,志願者計時軟件“志願匯”,和學校教務系統打通的“超級課程表”,還有“到夢空間”“U校園”“藍墨雲班課”等等。

不少學生對這種境況感到十分疲累,“我現在對學校已經煩透了,我來這裡不是學習的,而是他們的工具,一顆棋子。”一位學生說。

為什麼大學要強制學生使用這些App?這些App背後又是誰?

“點贊”也是成績?

在這些App中,有一款叫做“易班”的軟件,竟然是強制學生社交。

小禾是一位湖南的二本學生。她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學校是從2018年上半年開始強制學生使用這款App的,旁邊的大學三年前就開始推行了。“GPA”即平均學分成績,是美國的舶來標準,用來衡量大學生的學習水平,這款軟件推出了“EGPA”的成績算法,即“易班分”,每個月小禾所在學校的班級都要根據這個成績排名,該成績與班級的評優、評獎掛鉤,也和輔導員的考核掛鉤。

EGPA如何提升?主要是靠在易班App上社交。根據小禾提供的“官方提升EGPA的方法”文檔,加分的項目是查看公共主頁、群聊天、拉入新成員、分享資料、發起和參與投票、發帖、評論、上傳圖片和點贊。取消和刪除這些行為則會扣分。

為了提高EGPA,學校建立了“易班工作站”,每個班設有“易班班幹部”,由團支書或副班長兼任。他們的職責是提醒同學們刷易班,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只能自己天天刷。在知乎上,有一位“易班班長”發帖說,花40塊錢做了自動刷易班的軟件才解決了這個煩惱,評論區都是求購軟件的留言。

2018年10月發佈的《湖南高校易班建設工作簡報》顯示,前三名的學校是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邵陽學院和湘南學院。它們在客戶端活躍指數、網頁端活躍指數、主頁瀏覽量和註冊人數方面領先。該排名一共列入28所高校。

“我們的日常生活根本就不需要它。”小禾說,“而且它還經常卡頓。”被強制刷“易班”的時候,她們就往上面發系統自帶的少得可憐的表情包或者胡言亂語。有時候會有考試要求在上面完成,比如最近的規章制度考試,學校要求一律在易班答題。但是第一次全校考的時候,系統就崩潰了。第二次又分批考,據說沒過的還要考一遍。

“如果說聊天,它的功能被QQ、微信虐得連渣都不剩;如果說學校通知,在校公眾號裡就能看到,QQ群裡也能發;如果說和別的學校的學生交流,別人也不願意用,沒啥聊的。”她說。

小禾說,在新生入校前,“易班”就出現在了錄取通知書裡,要求新生在上面完成安全教育課程。不僅在湖南,上海某高校一位曾經的“易班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的錄取通知書裡也有易班的宣傳冊,選寢室空調和名單都在上面公佈。

在他們學校,競選班委時要求宣傳委員同時兼任“易班班長”,督促同學發帖。全班EGPA的前四名有獎勵,落後的同學會被老師單獨談話。在全校的所有班級中,EGPA排名前兩名的,能夠拿到2000元和1500元班費獎勵。

追根溯源,這款App脫胎於2007年上海市的“網絡班級E-class”,2012年推出手機客戶端,並向全國高校推廣。官網顯示目前已有833所共建高校。

易班的推廣模式非常簡單,在教育部門的支持下,把“易班推廣情況”算入“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果”的考量指標,表現突出者評先進。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地區的二三本院校都在竭力推廣使用它,比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等都因為推廣易班建設經驗出了新聞稿。

易班的股東向上穿透是上海教育電視臺和上海開放大學,各持股50%。南方週末記者2018年11月20日來到工商資料所寫的易班工作地點,即上海開放大學內,但並未找到其辦公室,大樓保安也並不瞭解。

App捆綁大學生

這些學校強制使用的App,佔領了學生的手機。(南方週末記者 張玥/圖)

天天“坐場”

除了強制社交,還有一些App的存在是為了刷活動,學生刷不夠數量就要檢討甚至影響找工作,其中最典型的是一款名叫“到夢空間”的App。

安徽的大一新生李雲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學校的學生手冊明確規定上“到夢空間”計算“第二課堂學分”,每月統計一次。分數倒數的同學會被輔導員批評,並且在班會上公開檢討。這個成績也和學校的評獎、評優活動掛鉤,並構成學生成績,佔期末總成績的10%。

這個App主要是用來簽到校園活動的。李雲的學校要求四年修滿60分,文體活動12分,志願者12分,技能12分,創新24分。每次活動的分數為0.1-0.5不等,不同學校要求不同。

為了掙滿學分,李雲不僅要參加本校區、本學院的活動,還要去蹭其他學院的活動。有時候,他們騎半個多小時的共享單車去別的校區,荒廢半天就是為了1個學分。雙休日也無法安靜地在圖書館學習,而是要往返於各個活動之間,身心疲憊。“甚至有一天,我整整參加了五個活動,飯都沒來得及吃。”李雲說。 更不幸的是,“到夢空間”的系統常常崩潰,導致無法簽到和報名,參加了活動也沒有按時發放學分。另一位學生對南方週末記者抱怨,他們一般一個活動是0.1、0.2分,現在已經大三,馬上要去實習,學校要求修滿6個學分,“你說我們怎麼湊幾十個活動?我到現在也就2分,只剩下半個學期了,大家為了湊齊學分都很著急”。 在活動有限、座位有限的情況下,很多從前沒人願意參加的活動現在“一票難求”,甚至滋生了校園腐敗。

李雲說,班級可以在那個App上發起活動,但是分數是一次性發給團支書的,他再去分配。李雲親眼見到他給自己多加學分、剋扣他人學分的情況。

山西某高校學生葛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到夢空間”是2018年下半年進入她們學校的,學校規定刷“到夢空間”會漲學分,沒有人甘願落後,所以搶得很凶。

“像我們這種沒在學生會的真的太難了。”一般0.2分的活動,或者比較好的志願者活動,都直接被學生會禮儀隊包了,一般學生根本沒有機會。有的坐場活動,學生會幹事報了就能錄取加分,就算不去也沒事,其他人報名都不給錄取。

她給南方週末記者出示了截圖,可以看到這些活動都是“迎新晚會坐場活動”“教職工籃球比賽坐場活動”“某某演講坐場”等,其實就是找學生“填坑”、坐在那裡顯得場面熱鬧。

“天天就知道‘坐場’,說實話我真不知道有些‘坐場’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她說,“因為這個App,我都覺得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學。”她喜歡一些科學類的活動,但是這種活動只對系內開放。

目前,這款App在蘋果App Store中有859個評分,打分1.3。其中一個評語是,“活動搶不到,分數加不到,畢業畢不了,工作找不到”。

根據官網介紹,“到夢空間”是一個多終端免費校園應用程序,目的在於“助力大學生夢想實現”。目前已經申請和使用的高校有450多所。

2018年11月14日,針對學生怨言,其發佈官方聲明與問答,“本系統並未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場合、以任何文件強制任何高校使用。”學分、工時的設定都是由每所高校自己制定的。

讓學生感到鬧心的是,這類App還有很多。

在一款名為“微邦”的App上,有的大學要求學生在其中一個叫“青年之聲”的欄目下,以類似知乎的方式提問,而且學生幹部要敦促每天提問數量的完成。

一個威海的大學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是學校強制註冊的,要求每天簽到”。在網絡上可以看到群留言截圖,有學校每日統計各個班級的提問數量,不滿足要求的會被點名,也有學校要求“每天每個中心的指標是50個提問、100個回答、200個贊”。

接杯熱水要11個步驟

在大學生的生活裡,需要綁定的App也越來越多。

最普遍的是跑步,有兩款App經常被學校要求強制綁定——“運動世界校園”和“步道樂跑”。學生每學期被要求在上面完成一定的運動量,該成績計入體育成績,這兩款App可以記速,也規定了校內必經點和隨機點。

江蘇某大學的一位男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步道樂跑”成績佔體育分的20%,但這個軟件有時測速不準確,有時定位不準確,有時候到達指定地點但打不上卡,有的人騎單車打卡,軟件也檢測不到。

小禾的學校綁定的是“運動世界校園”,剛開始問題很多,跑完沒有準確記錄或者跑得不合格,現在好多了。

她說,第一學期學校要求女生跑60公里,第二學期80公里,第三學期90公里,上學期她就沒跑完,這學期已經打算放棄了。現在校園裡已經衍生出了“代跑”生意,“代跑1.2元一公里,買的多更便宜”。

南方週末記者先後聯繫了“運動世界校園”和“步道樂跑”約訪,但均無迴音。

一位甘肅高校的體育老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現在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太差了,確實需要一些手段促使他們鍛鍊身體。他所在的學校並沒有綁定App,但他認為其他高校要求學生綁定App,也許和有關部門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核要求加強有關。

另一大App使用場景是網絡和支付。

一個大學生說,她們學校用一個叫“校趣多”的App,來購買校園無線網,包月35元或45元,貴得跟自己買4G價格差不多。類似的App還有“哆點”,用來登錄校園網,但經常掉線或者難以登錄,App Store評分1.9。該開發商是一個新三板掛牌企業,開發了四十餘款幼兒園App和幼兒教育機構App,其開庭公告信息顯示2015年11月涉及“受賄罪”。

在學校付錢也有專門的App,比如“校園安心付”,它的目標是“打造不含任何第三方賬戶(支付寶或微信)的資金閉環,讓學校賬戶直接通過中國銀聯收款”,打分1.7。學生們不明白這款軟件意義何在,而且時常付費失敗,卡在“加載中”。

還有熱水和洗澡。知乎上,有學生說自己學校新換了“智能飲水機”,不能直接按壓,喝水的時候要先掃描二維碼、下載App、手動輸入設備ID號、註冊賬戶、獲取地址,然後關注微信公眾號充值,10元起步。最後按下出水鍵的同時,點擊App,接好水後,再點擊停止計費。一個接水的動作,要經過11個步驟才能完成。

在App Store裡,有一款打分1.3的App叫“校園熱水”,學生們抱怨,強制一次充值100元,系統非常難用,比如收不到驗證碼、打款不到賬、領款失敗等。

開發這款App的公司還開發了一款叫做“趣智校園”的App,1020個評分,打分1.2。吐槽集中在湖南工業大學、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重慶傳媒職業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

它主要是用來洗澡的。從前學生洗澡,用洗澡卡就行了,被要求使用這款App後,需要把手機拿進浴室、打開藍牙連接App才能洗,洗好再用溼漉漉的手按“暫停”。這款App同樣不好用,會出現亂扣錢、不出水就計費等問題。

2018年10月28日,“趣智校園”官方微博發言稱,“你們懂什麼?我這叫創新型設計!實現了智能控制和智能家居!是科技的完美結合!大大方便了學生的生活,使你們的生活更便利,你們居然還不知道感恩?居然還敢在網上罵老子!”以及“愛用用,不愛用滾!”“發評論的,我記住你們了,一個也別想跑!”

App捆綁大學生

在大學生的生活裡,需要綁定的App越來越多。不論是跑步,還是打開水、洗澡,總有學校指定的App跟隨著他們。(東方IC/圖)

廣告或產品變現

“趣智校園”和“校園熱水”的開發公司,叫做深圳市凱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註冊。其創始人的另一個公司也在開發類似產品,叫“電易充”,App打分1.5。抱怨集中在只能充錢,不能退錢,客服電話空號,最低只能充50元等。

強制使用的App還有地域特點。比如“超級校園”,官方宣傳是天津市教委與新浪天津合作開發的手機App。這款App要求上課簽到和睡前寢室簽到,但這其實都是宿管阿姨和老師一目瞭然的事情。

這款App的開發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四位股東中的兩位有其他公司,涉及領域有膠帶、包裝材料、餐飲、檯球,公司都在天津。公司參保人數2人。從2018年9月,經營範圍擴大到“計算機軟硬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涉及App開發的板塊。

還有“PU口袋校園”App,用於高校信息化管理和大學生信息服務,總部蘇州,創始人是蘇州市青年創業者協會會長。

在這些App中,有的會植入廣告或賣付費產品,透露出它們的盈利模式——做大用戶基數,廣告或產品變現。

根據南方週末記者11月26日整理的情況,“PU口袋校園”集市板塊賣網課,開機頁面有廣告;“運動世界校園”待機界面有App推廣廣告;“步道樂跑”有現金商城板塊與兌獎環節;“超星學習通”有付費課程;“校園安心付”生活板塊有廣告;“超級課程表”承接商務廣告,包括車票、校園招聘、同城租房等行業。

這些App的製作成本十分低廉。一位互聯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一般來說,開發週期兩個月的App項目,總體成本在12萬-20萬之間,主要是人力成本。

他表示,現在App開發成本越來越低,有的平臺已經開發出一些模板,只要後臺換掉基本信息、皮膚就可以上架了,模板費用目前是1萬-3萬不等。這些App上架後,如果沒有新功能開發,很少的研發人員就可以維持App運作。

南方週末記者分別聯繫“易班”“到夢空間”“運動世界校園”“步道樂跑”“PU口袋校園”“校園安心付”和“哆點”約訪,截至發稿時止均無迴音。“趣智校園”拒絕了採訪。

2018年11月28日,南方週末記者就此事致電湖南工業大學、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均無人接聽。重慶傳媒職業學院一位人士在電話那頭說:我們不是很清楚。稍後,南方週末記者致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宣傳部,對方稱:“好像沒有,如果跟打熱水有關,可以聯繫總務處。”總務處的電話無人接聽。

(應受訪者要求,小禾、李雲、葛歡為化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