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博士高工資?看完本、碩、博區別,就一個詞:服氣!

大學 清華大學 閻學通 教育 甘肅中公考研 2018-12-04
羨慕博士高工資?看完本、碩、博區別,就一個詞:服氣!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較為全面的從學習、分析、研究方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本、碩、博學習的區別,節選部分內容如下:

1. 本科學習與研究生學習的區別

本科是素質教育,是從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讓他們完成文明教育的過程。素質教育不在乎學什麼專業。例如,家長們對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個大學生,而不是要求找學某種專業的。家長們未必能解釋為什麼,但他們知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動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養做人的品格和修養的過程。

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質教育,是專業教育。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區別。這個區別決定了你們應注重學習什麼的問題。你們的學習帶有研究性質,這對你們畢業後的工作選擇與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畢業後終生從事其所學專業的人數比例原則上不會超過10%。這裡我說的不是上世紀50年代的本科畢業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後的本科畢業生。

碩士畢業生終生從事其碩士專業的比例會高一點,約15%。而博士畢業生以博士專業為終身職業的人數應不低於三分之二,低於這個標準則說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也可以說明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的性質是專業教育。

羨慕博士高工資?看完本、碩、博區別,就一個詞:服氣!


2. 碩士生學習與博士生學習的區別

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生的區別是專業水平差別,不是素質差別。兩類畢業生在為人的素質上沒有差別,其區別是研究技能。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養的是學術技能。碩士生畢業後的工作主要是從事事務性的工作,做學術研究的很少。

因此碩士生要注重學習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級交待下來的任何一項事務性工作,都需要進行調查瞭解基本情況,判斷問題的性質,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找到實施的方案和路徑。

這些解決問題的程序和學術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獻回顧、找到有意義的問題、提出假設、進行實證、做出結論。無論是研究具體的事務性問題還是研究學術性問題,都需要廣義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由於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前者是事務性的,後者是學術性的,因此你們對於學術的態度不能一樣。博士生要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即發現錯誤的能力,因為發現現有知識的缺陷,才能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

碩士生如果有了這種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選擇畢業後讀博。否則,你到了工作單位,總是發現領導的決策有缺陷,你會不甘心情願地執行領導決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碩士的學習主要是學研究技能,學會如何將研究技能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培養成清華人的“能幹、出活”精神。我以為能達做到這一點,碩士教育就達到了目標。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點是尋求真理、發現規律、探索人類尚不知道的知識。要發現新知識不僅需要研究能力,還需要學術激情和學術奉獻精神。很多學術研究所發現的知識都沒有實際用處,不能轉化成為物質財富。

從經濟學的理性角度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屬於非理性的,因為從事這種研究的人得不到實質性的經濟收益。然而,人類的科學進步就是建立在發現了很多人們認為沒用的知識的基礎上的。

然而,發現新知識是有樂趣的事,於是很多博士選擇在低工資的大學就業而不選擇高工資的企業。家長們常說的,“這孩子讀傻了”,就是這個異化過程。社會上常說的“笨得像個博士,傻得像個教授”,就是異化的結果。當你領到博士學位證書時還沒被異化,你可能是個含金量不高的博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