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如何科學設置和調整專業?

徐劍梅

翻開美國大學的介紹手冊,經常可以看到,它們會重點宣介本校率先創立的新專業。比如,卡內基-梅隆大學宣稱自己創立了全美第一所計算機學院;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則以“美國南方最早創立社會工作學科的大學”而自豪。

不過,在美國大學,設置專業並不是以多為好,更不是有增無減。根據就業形勢和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增刪調整,似乎是一種常態。

近日,美國有兩條不起眼的教育新聞。一條是說,水牛城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年秋天起將新設3個本科專業和一個碩士專業,預計未來4到5年內,將因此擴招近千名學生,增聘20至30名教職員工。

仔細讀下來饒有趣味。首先,公立大學花納稅人的錢,開設新專業要報批,經過專業評審。水牛城大學是公立大學,隸屬於紐約州立大學系統,因此需要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和紐約州教育部的雙重批准。其次,就業導向突出。學院院長Wactawski-Wende介紹說,報批前,學院“花了很多個月”確定哪些新專業的市場需求量最大。新設專業中,體育訓練專業是這所大學在大約10年前撤銷的,現在又因就業市場的高需求而恢復。

另一條新聞來自中西部俄亥俄州。州政府通告說,根據州議會預算案,準備砍掉該州兩所相鄰公立大學重複設立的部分專業。這兩所大學共設立逾280個專業,經過評估,有49個專業重合,其中有15個專業或冷門,或就業前景不佳。究竟撤銷哪所大學的重合專業,則取決於對兩校相關招生情況、學生需求、課程質量和課程重疊程度的評估。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從1979年起收集全美高校的專業課程,分類、編碼後彙總成“美國專業目錄”(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迄今已4次修訂,頗能反映美國專業課程的發展狀況。相關研究顯示,與中國高校專業設置的理念不同,美國高校不那麼講究專業的硬件設施,不要求所設專業一定擁有專屬師資、專用教室和實驗設備,但卻高度強調專業的課程設計。在美國高校,“專業”從根本上說等同於一整套課程設計。

理念不同,發展模式自然也不同。教育專家指出,在專業設置上,美國高校的模式是先設計課程,後設置專業;而中國高校相反,往往是先設置專業,再設計課程。美國高等教育競爭激烈,高校與市場、企業聯繫緊密,對新興行業的人才需求觸覺敏銳。但通常,美國高校會先開設選修課程,等新行業發展趨勢明確、就業需求相對穩定、課程和師資也能配套後,再正式設置專業。現在許多美國高校設立的統計系,就是由於製藥、金融等行業的強勁需求,從數學系逐漸發展和獨立出來的。

以課程為核心,通過課程發展帶動專業學科發展,一個明顯好處是易於調整和創新。設立一個新的專業科系,需要新師資、新設施、新投資,是一項大工程;但開設或者更新一門課程,難度小得多。近些年,美國高校新設課程的一大特點,是跨學科甚至跨文理科課程發展很快,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把電腦編程引入新聞專業。而跨學科課程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催生了跨學科專業,斯坦福大學設置計算機科學與音樂聯合專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設置環境科學與經濟學聯合專業,都是典型例子。

以課程為核心,也就意味著以學生為核心。和中國高校相比,美國大學本科教育體制有這樣幾個突出特點。首先,師資被區分為研究型教師和教學型教師,兩者各有各的評估體系,教學型教師以學生為重點,不要求有研究成果。學校既重視課程的設計、教材的更新,也重視教師的進修培訓。多管齊下保障教學質量,受益的當然是學生。

其次,美國大學一二年級通常不分專業,甚至不分文理科,多數學生入學時只有一個大概方向,上三年級時才確定具體專業。這不僅能避免學生盲目選專業,也有利於他們接受通識教育。有些美國大學甚至讓學生自行設計所學專業課程。美國大學還採用靈活的“專業+輔修”制度,允許學生同時修雙學位、雙專業。美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1年,美國獲得雙學位的大學生人數增加了70%。

美國大學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特點,那就是本科階段沒有法學和醫學專業,設立商學本科的大學也很少。有趣的是,在中國被視為冷門的歷史專業,在一些美國大學的介紹手冊中,被稱許為報考法學院和商學院的最佳本科專業,理由是歷史專業能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寫作及邏輯思辨和分析能力。話雖這麼說,能夠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當然不止於歷史。被美國總統炒魷魚的前聯邦調查局長科米,念法學博士前就拿到了化學和宗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學士學位。

說回專業課程的設置,其實美國不同專業,也會出現課程雷同的現象,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得克薩斯州一位會計學教授介紹說,就她所知,美國不同專業的課程,雷同程度不可能超過85%,但六七成雷同是有可能的。比如,美國的商學院,所有專業的一二年級基礎課程都相同,三年級的部分專業會有大約兩門課程雷同,但四年級時不同專業的課程就徹底不同了。另外,美國高校也存在“因教授而設課程”的情況,但多是新課程,沒有特定教授就開不了課。

總而言之,如上所言,美國高校專業設置,是依靠課程發展帶動的,因此不同體制下相似的現象,不意味著相似的問題。但歸根到底,培養人才的使命是相同的,中國高校專業設置問題,恐怕需要回歸以學生為根本的初衷去尋找解決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