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18所高校百餘名師生聯合社會實踐活動圓滿完成

大學 對外經貿大學 政治 白洋澱 河北新聞網 2017-08-03

2017年7月26日-30日,京津冀18所高校赴河北雄安、保定進行暑期聯合社會實踐。來自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地質大學、承德醫學院、保定學院、河北傳媒學院、燕山大學裡仁學院、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師生105人蔘加了本次社會實踐。

7月27日,本次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在河北農業大學舉行。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廷山出席了出征儀式並講話。來自京津冀18所高校主管社會實踐工作的部門負責人也應邀參加了本次出征儀式。王廷山強調,河北省教育廳多年來持續支持“高精尖”社會實踐項目,堅持繼承傳統實踐優勢,面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未來,積極探索社會實踐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新載體。社會實踐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在增強學生國家榮譽感、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拓展學生眼界和能力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出征儀式後,社會實踐師生們赴河北雄安白洋澱、清苑冉莊、易縣狼牙山、阜平城南莊,以“傳承·融合·拓展”為主題,以紅色體驗式主題教育為主線,以“紅白黃綠銀橙藍——七彩顏色”為活動內容,在紅色體驗式主題教育、醫療志願服務、農業推廣調研、環保節能實踐、科技體驗宣傳、愛心支教服務、京津冀高校融合等方面,聯合開展社會實踐。在太行山紀念館,師生們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教授的事蹟所感動;在冉莊地道戰遺址,師生在四通八達的地道中體驗抗戰軍民的勇敢智慧;在水上神兵——雁翎隊曾戰鬥過的白洋澱,實踐隊員們模擬抗日戰爭的三大戰役,冒雨進行了一場特殊意義的定向越野;在狼牙山,陡峭、漫長的徒步登頂後,隊員們莊嚴的宣誓氣貫雲霄、響徹山谷;在新中國的基石城南莊鎮,實踐團中師生黨員師生們參觀了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並懷著深深的敬仰集體重溫了入黨誓詞。

在阜平後莊村的支醫、支教、支農服務工作中,師生們為老區渴求知識的兒童、體弱多病的老人、盼望致富的鄉親們送去了最貼心的醫療服務、科技知識和致富技術;實踐團成員為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送上了一場自編自導的題為“永遠跟黨走”的紅色主題晚會。

同時,各高校還分別針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與紅色文化傳承的相互作用”、“紅色文化基地周邊農家樂特色經營模式”、“紅色旅遊對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等主題開展實地調研,採取入戶走訪、發放問卷、人物訪談等方式,研究基層現實問題,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紅色文化傳承提出有益參考。

五天的實踐活動中,百餘名師生紛紛表示深受教育,收穫良多。實踐團中來自北京大學的高瑞奇同學激動地說:“以前我常想,若再有外敵入侵、犯我中華,我和我的夥伴們還能不能摩拳擦掌、爭著上戰場?這幾天,當教科書和影視劇中的場景真實的立在眼前時,越發堅定了我肯定的答案。追尋紅色足跡,不僅是緬懷,更多是有發現力的思考,是“大我”戰勝“小我”的超越,是紮根老百姓中,傳遞愛與美、傳遞真情、傳遞光明的行動。我們就是那一顆顆紅色基因的種子,穿越百年、薪火相傳,我們連接在一起,就是燦爛的中國。”來自燕山大學的郭清秀老師說:“這次活動,我們打破了傳統的一校、一任務的社會實踐模式,京津冀18所高校的100多名師生攜手融合,以紅色體驗為主線,將情景模擬、體驗素拓、實地調研、基層服務等項目結合在一起,從籌備到實施歷時近三個月,期間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學生們生動的紅色教育,更是對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刻洗禮。今後我們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更加站在時代需要的潮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提高思想政治素養上下功夫,在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上下功夫,在瞭解基本國情上下功夫,在務實幹事上下功夫。”

本次社會實踐,實現了“傳承·融合·拓展”的目標,延伸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內涵,既是青年師生紅色體驗式教育的拓展課堂,也是高校師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生動平臺,還是18所高校的學生、教師、學校三層面深度融合的寶貴探索,更是三地高校對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有益創新,充分發揮了社會實踐體驗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獨特優勢。為鞏固實踐成果,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聯合社會實踐團還將完成以下五項成果:一部實踐活動專題紀錄片、一部實踐體驗故事集、一場座談彙報宣講會、十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和一份“七彩”活動總結。

本次社會實踐得到了新華社、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中國教育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新浪網、騰訊新聞、中國高校之窗等58家新聞媒體的詳細報道,其中新華社、河北青年報、河北省教育廳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活動在新浪微博的關注熱度位居全國第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