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走心的畢業演講應該長啥樣?(附演講金句)

一場走心的畢業演講應該長啥樣?(附演講金句)

又是一年畢業季,近日,馬里蘭大學的畢業演講掀起了軒然大波,中國留學生楊某的演講言辭遭到了許多網友的“炮轟”。畢業演講是畢業典禮中的重頭戲,那麼,一場成功的畢業演講該如何打造?什麼樣的演講稿才最能打動學生的心呢?

畢業演講的名人效應

2016年12月,距離2017屆畢業生離校還有半年時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公佈了2017年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美國高校的畢業典禮總是星光熠熠,演講嘉賓包括政界名流、演員歌手、商界巨擘、社會人士等,高校希望能給畢業生最後的諄諄教誨,也希望靠著畢業演講在媒體上博一個頭條。

演講嘉賓一直都是高校畢業典禮上的搶手貨,到2017年3月,不少高校公佈了新一年的演講嘉賓人選。哈佛大學邀請Facebook聯合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西北大學邀請了著名女子網球選手比利·簡·金,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邀請了美劇《摩登家庭》的製作人史蒂芬·萊維坦,衛斯理學院請到的是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埃默裡大學則會迎來美國桂冠詩人、普利策獎得主娜塔莎·特雷塞韋。有些高校敲定了演講嘉賓後就急急地對外公佈,希望能用嘉賓引起學生的興趣,展現高校的影響力。也有些高校祕而不宣,吊起學生的胃口。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也早早定下了演講嘉賓,但依照學校傳統,校長要在畢業班祝酒會上親自宣佈演講嘉賓。還有些高校可能沒有演講嘉賓。達特茅斯學院就沒拿畢業演講當作傳統,在1972—1982年間的畢業典禮上都沒有邀請校外人員擔任演講嘉賓,主要是希望將畢業典禮時間控制在合適的長度。最為2017年畢業典禮演講嘉賓發愁的是聖母大學,根據傳統,該校會在美國新一任總統就職的第一年邀請其來校進行畢業演講,這一傳統早在艾森豪威爾時期就形成了。最近的一次,就是2009年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當年來到聖母大學演講。聖母大學當然不想斬斷這個悠久傳統,可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你懂的。聖母大學校長擔心邀請特朗普可能會造成現場混亂,最終退而求其次,邀請副總統邁克·彭斯作為演講嘉賓。

提不起的熱情

美國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2005年畢業儀式上承認,他早已把自己1969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嘉賓忘得一乾二淨:“我真的想不起來了,我不是用這些話特意讓你們記住我,但我打賭,30年之後,你們不會想起我今天說過的任何話。”

戈爾的話固然有些武斷,但也從側面印證了學生對畢業演講環節的熱情並不是很高。高校費盡心機請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門人物,可效果並不見得會好。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2010年前往喬治·華盛頓大學作畢業演講,但臺下的學生們顯得頗不耐煩,將畢業長袍穿了又脫,脫了又穿,最後玩起了手機。

“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也適合放在畢業演講上。嘉賓給學生拼命灌著雞湯和人生道理,學生看著嘉賓模糊不清的面目,覺得一切與己無關。於是有嘉賓“精心準備”,試圖用一連串的網絡熱詞跟學生拉近距離,但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生硬的“熱詞”羅列反而讓學生感到尷尬和奇怪。到底怎樣的畢業演講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買來一本《演講技巧大全》,它會告訴你,畢業演講要簡潔、要幽默、要深刻。但這些都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真誠地講一個好故事。高校的演講嘉賓都有著深厚的閱歷和經驗,有人拼搏奮鬥成為世界冠軍,有人經過艱苦創業成為人生贏家。學生不願意被灌輸枯燥的大道理,卻願意聽著名人的故事和經歷,從中生髮自己的感悟。

2016年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演講被多家外國媒體評為2016年最佳畢業演講。在演講中,她用丈夫戴夫·戈德伯格心臟病突發意外離世的事例,告誡學生災難和不幸會讓人更堅強,不要總是將失敗歸咎於自己。在演講過程中,她數度哽咽,臺下學生也頗為動容。桑德伯格的合作伙伴馬克·扎克伯格也在演講視頻下評論:“講得好,激動人心。謝謝你。”2017年,桑德伯格將登上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演講臺,讓我們對新一年的演講拭目以待。

回顧:2016畢業演講金句

演講嘉賓

雪莉·桑德伯格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戴夫的離去深深地改變了我。我知道了悲傷的痛苦,痛失摯愛的殘酷。但同時,我也領悟到,當你們的生活沉入谷底,你們可以反擊,衝破表層的障礙,再次呼吸。我認識到,當你們面對無邊無際的空虛,又或者當你們面臨任何挑戰,你們可以選擇過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今天,我希望你們可以學習到一些我對於死亡的感悟——那些關於希望、力量,以及我心中永不滅的光。

每個從伯克利畢業的人肯定都經歷過挫折。你想考A,結果只得到一個B。你申請到Facebook實習,結果只能去谷歌。你全心愛她,她卻離開了你……

生活中總會碰到很多難處理的事。有時錯失機會:工作不合適,遭遇疾病或事故因而一切瞬間改變。有時尊嚴盡失:刻薄的偏見常常刺痛人心。有時緣盡人散:親密關係一旦破碎就難重圓。有時不僅是生離,還要面臨死別。

問題不是這些事情會不會發生,它們遲早都會來的。我想說的是發生之後怎麼辦,不管什麼困難也不管具體什麼時候遭遇,關鍵是怎樣從困境中振作起來。其實只有經歷了真正難捱的日子,被逼到崩潰邊緣,你才能真正瞭解自己。要發掘真實的內心,不僅要看取得的成就,更要看逆境中如何奮起。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會在靈魂深處種下堅韌的種子。你要知道,並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由於你做錯了什麼才導致的……這與承擔責任不同,責任是你們該做的。你們要懂得的是,並非所有發生在你們身上的不幸都是由你們自身引起的……研究顯示,停止埋怨自己是可以逐漸讓你變得更加強大的方法之一。一個有能力但是卻無法令學生適應他教學方法的老師在走出自責之後,可以在未來的教學中做得更加出色。而學校的游泳運動員在原諒自己偶爾的發揮失常之後,也通常可以獲得更加出色的成績。不要總是將失敗完全歸咎於自己。這樣你才能夠快速走出失意,做得更好。

演講嘉賓

歐普拉·溫弗瑞

約翰遜·C.史密斯大學

歐普拉·溫弗瑞,歐普拉脫口秀主持人,被譽為“脫口秀女王”。她的節目曾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2007年,她在南非建立了歐普拉·溫弗瑞女性領導力學院,為7~12年級女性提供教育。2016年歐普拉選擇為約翰遜·C.史密斯大學畢業典禮致辭是因為該校有兩名2016屆畢業生來自歐普拉·溫弗瑞女性領導力學院。

“每次絆腳不意味著跌倒,每次跌倒不意味著失敗。當出現錯誤時,要清楚下一次正確的行動是什麼。作為人就會犯錯。你也會犯錯,因為失敗是上天讓我們換一個方向的方式。”

演講嘉賓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羅格斯大學

奧巴馬,美國第44任總統

每個人的衣袋裡都有一部手機,相比人類歷史的任何階段,我們獲取的信息更多——按一下按鈕就能實現。然而諷刺的是,信息的洪流並沒有讓我們對真相明察秋毫,某種程度上,我們變得對我們的無知更有信心。我們認定網絡上的東西一定是對的,我們只搜索能夠強化個人想法的網站。觀點冒充成現實,最瘋狂的陰謀論被奉為真理。

現在,通過四年的大學學習,你們一定發現有許多隻有書本智慧的人其實沒有常識。儘管他們會拿到閃耀的學位,但你只要跟他們聊一聊就會知道他們是否真的弄懂了自己說的話。諸如善良、同情心、誠實、努力的品質遠比技能和方法論重要。

演講嘉賓

彼得·蒂爾

漢密爾頓學院

彼得·蒂爾,支付工具PayPal聯合創始人

PayPal前任總裁

現任對衝基金ClariumCapital總裁

彼得·蒂爾在演講中提到自己在為PayPal創業時,越是在銀行業有經驗的人越是篤定地斷言PayPal一定會一敗塗地。但最後PayPal獲得了成功。

“儘管做新的事情很難,但它不是不可能。如今,你所知道的限制、禁忌,你所感受到的恐懼比未來要少。所以不要浪費這種‘無知’。走出去,做那些你的老師和父母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那些他們從未想到要做的事情。”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