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明市鄉鎮紀委工作——破解鄉鎮執紀困局記

大學 時政 三明日報 三明日報 2017-09-04

●沈昌培 魏靜 張碧玉

  “現在,我們鄉鎮紀委的軟硬環境都有了改善,執紀審查能力實踐也不斷得到提高。今年以來,鎮裡立案查處黨員幹部違法違紀案件共6起,同比增長500%,其中黨紀處分6人。”建寧縣裡心鎮紀委書記羅章貴感慨地說。

  “通過規範化建設的成果,我們積極運用‘四種形態’,加大了對扶貧領域重要站所負責人以及各村幹部進行約談,共約談鎮、村幹部154人次,扶貧領域立案5起7人。”沙縣富口鎮紀委書記嚴蔚對當前的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任務充滿信心。

  今年以來,三明市高標準嚴要求推進鄉鎮紀委規範化建設,破解了鄉鎮紀委人財物難題,提升了鄉鎮紀委履職履責能力,充分發揮了鄉鎮紀委“橋頭堡”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為深入開展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以及當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築陣 破場所難題

  8月14日,筆者走進嚴蔚工作所在的沙縣富口鎮政府大樓,位於辦公大樓一樓右側是最顯眼的“富口鎮紀委”“富口鎮紀委談話室”。

  “原來我的辦公室在三樓,今年2月,鎮裡按照市裡的標準進行改造,主要是方便群眾來訪及辦案工作開展,彰顯了‘人性’化。”富口鎮紀委書記嚴蔚說。

  在富口鎮,筆者看到乾淨明亮的紀委辦公室裡,電話、電腦、打印機、碎紙機、專用資料櫃、專用鐵皮檔案櫃、

  錄音筆、照相機等辦公設備一應俱全,各種案卷、文件檔案存放規範有序……

  沙縣富口鎮紀委辦公的升級改造,是三明市破解紀委陣地不強的一個縮影。

  為推進鄉鎮規範化建設,三明市紀委監察局主要領導加強與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溝通協調,提出了“試點先行,全面開花”的思路,確定了“建寧、寧化、大田”為試點,按照“十個一”的標準,即配備一間專用辦公室、一部專用公開舉報電話、一臺專用傳真機、一臺專用電腦、一臺專用打印機、一臺專用碎紙機、一組專用保密櫃、一組專用鐵皮檔案櫃、一部專用照相機、一支專用錄音筆,推進基層紀委陣地建設。以試點鄉鎮為示範基礎,今年2月,全市142個鄉鎮全部按照“十個一”的標準完成了規範化的建設,有力地推進鄉鎮紀檢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保證鄉鎮紀檢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各縣(市、區)級財政按照鄉鎮紀委每年每人工作經費不少於15000元的核定,列入財政預算,實現了鄉鎮紀委工作經費有保障,保證了工作正常開展。

選人 解力量困境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條例》……”8月22日,三元區巖前鎮紀委書記辦公室傳出了洪亮的聲音。

  循聲望去,只見該鎮紀委書記戴偉正組織其他兩位紀檢幹部開啟了每週一學習的序幕。

  “真年輕呀!”隨行的區紀委幹部羅興根感嘆。

  的確!翻開這幾位同志資料發現,這3名紀委幹部皆是80後,且都是大學本科畢業。

  用人之要重在擇人。為選優配強鄉鎮紀檢專幹,在去年的鄉鎮換屆工作中,市紀委全程跟蹤監督,要求各縣(市、區)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下發的“關於紀委幹部提名考察辦法”文件精神,選優配強紀委班子,尤其是鄉鎮紀委書記的人選,一定要是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學歷高,想幹事、能幹事、敢幹事的黨員領導幹部。目前,全市142個鄉鎮(街道)已配備紀檢專幹426名。

  選好人是基礎,用好人則是核心。人員配備到位,在人才的培養上,市紀委更是用心良苦。

  年初,市紀委分批次對全市426名紀檢專幹進行全員培訓。同時啟動作風建設年活動,把重心下移,通過走下去、請上來的方式,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業務工作,以此傳導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請上來”活動。所謂“請上來”,是市紀委在不通知的情況下,在活動開展的前一天,隨機抽取12個縣(市、區)的一名鄉鎮紀檢專幹到市裡,現場彙報監督執紀工作情況,並現場接受市紀委領導及室(部)負責人關於執紀審查相關工作方法的提問。

  “到市紀委接受現場業務提問,是我參加工作以來‘考官’多、題量大的首場考試。”說到現場“趕考”,清流縣李家鄉紀委書記邱江明至今還心有餘悸。

  有了這次的“趕考”經歷,邱江明深深理解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學習的重要性。回到鄉里,他定期組織其他兩位同志學習《準則》《條例》和相關的監督執紀工作的業務。

  學習加強,業務能力也跟著提升,在接受“趕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所在的鄉紀委便有了自辦案件。

參戰 增活力自信

  有這麼一組數據,1至7月,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收到群眾來信來訪875件,同比下降7.6%,檢控類信訪件662件,同比下降15.1%,立案898件,同比上升86.7%,呈現“兩降一升”態勢。

  信訪總量下降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在信訪總量下降的同時,為何立案數量會上升?

  筆者用一個鏡頭展示——

  “小林,吃完晚飯了嗎?今天我們去孫坊村裡住,你準備一下,馬上出發。”8月4日傍晚,清流縣林畲鄉紀檢專幹小林接到了鄉紀委書記張長清的電話。

  當天,筆者恰巧在這個鄉里,便與他們來到孫坊村。

  到了村後,張長清拿出筆記本,按照筆記本上登記的該村貧困戶名單進行逐一走訪。

  “老孫,我是鄉里的紀檢幹部,今天到你家裡來,想向你瞭解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到了貧困戶孫興榮家,張長清說明了來意。

  孫興榮致貧的原因主要是妻子長年生病,要定期到醫院治療,家裡一個勞力,全家收入僅靠菸葉。

  “前些日子,信用社給了4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妻子剛做的心臟手術,醫保也給報銷了……”孫興榮一邊說著,張長清一邊記著。

  走訪完孫興榮後,張長青便向另一戶貧困戶家裡走去……

  到了21時許,鄉村的夜晚顯得格外靜寂,只看到依稀的幾點燈光,忙碌了一天的農民漸漸進入了夢鄉。張長清便與鄉里的另一干部來到村裡的臨時宿舍,整理當晚所瞭解收集的線索材料。

  在三明,向張長清一樣的紀檢幹部住在村裡的情景隨處可見。今年來,三明市紀委推行基層紀檢幹部住村工作法,要求基層紀檢專幹每月住村不少於2天,住到村裡,一線走訪村裡黨員、村兩委幹部、致富能手、精準扶貧戶、信訪戶等對象,開展住村接訪。

  “我們讓幹部在村裡住下來,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通過住村,摸排問題線索,拓寬信訪渠道,目前,全市鄉鎮紀委通過住村收到信訪件160多件,近九成的信訪件在基層得以化解,使得信訪量下降。”三明市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倘若住村實戰讓信訪量下降,而基層隊伍放入巡察組上、片區執紀審查協作組上參與實戰,則是立案上升的主要原因。

  大田縣文江鄉紀委書記黃勳在上任之初,對紀檢監察工作一知半解,開展監督執紀工作無從下手,去年他所在的鄉沒有自辦案件,讓他感到不小的壓力。今年4月,大田縣委巡察組抽調他到前坪鄉開展綜合巡察。巡察期間,巡察組組長手把手教,把一線巡察和執紀審查的豐富經驗現場傳授、講解,讓黃勳長了不少見識。

  據黃勳介紹,原本他對查賬一竅不通,通過巡察,他學會了看賬的本領。回到原單位工作後,之前久查不解的信訪問題,不到一個星期就迎刃而解。近日,他憑著在巡察期間積累的經驗,對全鄉扶貧領域、惠農政策、村務村賬等方面進行大起底排查,發現文江鄉聯盟村書記陳某“2015年低保金二次分配的問題”等線索,核查後發現情況屬實,並立案處理,告別了案件“零自辦”的尷尬境地。

  實戰中的經驗積累,使得各鄉鎮(街道)紀委辦案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全市142個鄉鎮紀委共開展談話函詢1958人次,立案審查503件,自辦案件294件,全部實現執紀審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