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轉出率超高的10大專業,盤點那些被當做跳板的“冷門專業”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高考填志願”的重要性超過了高考本身。在認真鑽研“選城市,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本科選學校,研究生選專業”“每一個好學校都有冷門專業”等“潛規則”後,他們會成功地將考生送進一個個“理想專業”。另一邊,很多學生在遵從“父母之命”或服從調劑入學前,其實已經偷偷想好了要轉個專業——為了更好的大學體驗和人脈資源,在僅有的分數和績點裡最大化選擇空間。

可惜那些被當作跳板的“冷門專業”,每年的轉出率居高不下。系裡的同學從各種志願中被調配而來,又在各種意志中走向其他課室。

農學

即使享受著國家的教育補貼,農學專業還是成了每個學校的“冷門”。儘管農學生享受國家補貼福利,只要每學年上交實際學費的50%就能充分享受學科資源,但還是有大批學生選擇離開。

作為農學生,經常放假了不敢回家,心裡總惦記著幾天前種下的植物會不會缺水少肥;想要寫好畢業論文,就必須提前至少一年的時間持續不斷做實驗,不然難以獲取足夠多的數據。

然而,每一位選擇“留守”農學的學生在辛苦“種水稻”、看護“菜地”,熬完無數個實驗報告後,想要拿到一份對口的好工作時,卻發現都有學歷門檻。沒有一個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農學生,是難以在農學研究機構生存的。不少當時為了上好大學而報讀農學的朋友,為了好就業會選擇換個專業。

海洋工程與技術

2010年3月,浙江大學海洋系向國家教育部申報,新增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同年6月,經過專家組開會討論通過。然而,這個“符合國家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和需求”的專業在開設的第七個年頭就面臨“停招”和“被砍掉”的命運。原因是這個專業轉出率一直居高不下,被校方認為該專業“魅力不足”。

或許學習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真的太困難了。不僅要掌握數學、物理、建築方面的基本知識理論,也要學習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專業理論,還要進行海洋新技術,例如海洋調查、海洋研究等訓練,並在畢業前完成為期12周的海上實習。

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介紹,該校的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學生轉專業轉出率從2015年的42.31%上升到2016年的70.00%,到2017年轉出率高達73.33%。

地質學

地質學分屬於地理學,屬於二級學科。地質學入學分數不高,與考古、農學等專業並列成為許多學子分數不夠時,“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他們一般不關心地質學屬於文科還是理科,比較關心怎麼脫離這個圈子。

地質學曾經就業前景十分好,就業率一度到達100%。然而當石油價格大跌之後,許多石油勘探方向就業情況也同步下跌了許多。一個以熟練掌握數理工具,編程技術和高精度實驗技術,能夠對地質模型進行定量化的觀察與描述的地質工作者,依然可能面臨失業。

就算就業了,考慮到勘探公司幾乎都安在礦山上,吃喝睡都在山裡,住宿環境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每天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整日整夜地看資料、畫圖紙;還要上礦山下礦井、在危險的山路里地調……

物流管理

理論上,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物流行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全球最大的貨運公司之一——美國萬絡環球公司副總裁卡扎瑞曾預測:“中國物流業預計未來10年內相關服務收入將保持20%的年增長速度。”

可實際上,中國的物流環境不比國外,大型物流公司如德邦、天地華宇、佳吉等運營規模不算大,離頂尖物流服務水平還有差距。物流行業基層崗位雖然門檻低,就業率高,發展通道多,但行業的附加價值卻上不去。

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就讀情況也並不樂觀,甚至一度面臨“停招”。有數據表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轉出率從2015年的21.88%上升到2016年的52.94%,再到2017年的60%。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俗稱中文系,是一個就業面十分廣的“萬金油”專業。國家黨政機關、科研部門、新聞媒體、出版機構、廣播影視機構、地方高校、中小學、軍隊、企業等都是中文系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但畢竟不是每個學校都像北師大,中文系就業率高達98%。以2009年為例,就算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生,本科畢業生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的佔63.5%,到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工作的佔7.7%,到新聞出版單位工作的佔2.9%,到經營性單位的佔4.8%,回省就業的佔3.8%,個別進入部隊。

這說明了中文系讀研是大勢所趨,不混個碩士以上文憑都沒什麼競爭力。那些不願意繼續讀研的學生,或者希望本科就業,但又恰好就讀中文系的同學,就會想盡辦法轉出去。

旅遊管理

外界對旅遊管理類專業的認識大多都是“導覽”“導購”“導遊”,而旅遊管理專業方向的劃分也差不多,基本分為酒店管理和會展管理兩大類。

都說,“旅管的學生是不會輕易認輸的”。抱著對旅遊事業的熱愛,還是有不少學生選讀了這個專業。

但是,當他們發現旅管的專業課基本都是關於“食、住、行、遊、購、娛”等太過於綜合性、廣泛性的課程時,就有點慌了。當一位本科四年出來的旅管生面試時還有可能輸給專科旅管生的時候,國內旅遊專業的本科生,都在考慮要不換個專業算了。

信息資源管理

原身是圖書館系下的情報學專業,如今的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立志要培養在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從事信息組織、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與諮詢服務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即使在信息爆炸現代社會,信息資源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看似會大大增加,可在中國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沒有怎麼正視信息管理與信息再組織的重要性,也往往將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IT)混為一談。既然IT比信息管理有用,那學習信息管理專業的同學們都在想辦法轉入信息技術專業,也就不奇怪了。

公共事業管理

作為一門“管理學中的管理學”專業,社會對公關事業管理專業的需求僅僅存在於“理論”,現實中專業對口的崗位可以說是沒有。按照這個專業的畢業生的話來說:“誰的事業需要我去管理。”或許只有公務員算對口了吧!但是哪個專業又真的和公務員完全不對口呢?於是,除了畢業後考研,那些轉專業失敗的公共事業管理學畢業生,會選擇考教師資格證去當老師,或者跟社會學、中文系的同學們搶一波HR或者文祕的工作。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有人說,中國的食品安全行業需要大量人才。在這句話的號召下,許多愛好食品、想為食品行業做貢獻的同學們便被納入麾下。可是進入專業學習不久之後,他們就會發現:每天伴著實驗吃喝拉撒,做了無數個食品實驗,最後依然難以專業對口。

大部分食品企業能提供的相關崗位是營銷,就算幸運入職某地區的食品研究所,很多同學每個月的收入也就剛剛足夠支撐生活。如果想真正走入高收入的食品研發行業,不到國外鍍層金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而這些看起來,似乎還沒有轉專業容易。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在眾多冷門專業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可以說是最具悲劇色彩的一門專業。它甚至難以被稱為一門專業學科,而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學習資源環境以及城鎮規劃、土地管理、環境檢測以及地理地質等相關類知識的邊緣學科。它的主要課程有地質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幾乎完美包含了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冷門專業的課程。

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你甚至不知道應該說自己是搞規劃,搞設計,還是搞環境、搞工程的,畢竟搞規劃的有城鄉規劃專業;搞設計的有製圖專業;搞環境的有環保專業;搞工程的還有土木工程專業。

不幸中的萬幸是,被錄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同學在轉專業時候,選擇多著呢!

不過,那些想通過轉專業改變命運的同學,往往沒有那麼輕鬆。首先,大學專業不是你想轉,想轉就能轉。不少大學的轉專業制度基本上都是以原專業成績排名前5%-10%為第一要求。也就是說,本專業學不好,別的專業你就哪個都別想去。

於是,一個千年悖論出現了:要是本專業真學得這麼好,可能本來就不是想轉走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