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後來,上了高中,進入了縣城中學的所謂重點班,跟很多中國的學生一樣,已經徹底沒什麼理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成為做題的機器,唯一的志向就是考上985。至於為什麼要考985?不知道。老師讓考的,父母讓考的,社會上的人都說985好,這就是當時的志向。可考上之後呢?沒想過。甚至,連專業都沒想過,也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時,我已經不配談理想了!

再後來,考上了985大學,不用再把高考作為目標,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應試教育,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暑假裡,腦殘地選擇了一大堆傳統制造業作為自己的專業意向,單單是因為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後來,上了高中,進入了縣城中學的所謂重點班,跟很多中國的學生一樣,已經徹底沒什麼理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成為做題的機器,唯一的志向就是考上985。至於為什麼要考985?不知道。老師讓考的,父母讓考的,社會上的人都說985好,這就是當時的志向。可考上之後呢?沒想過。甚至,連專業都沒想過,也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時,我已經不配談理想了!

再後來,考上了985大學,不用再把高考作為目標,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應試教育,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暑假裡,腦殘地選擇了一大堆傳統制造業作為自己的專業意向,單單是因為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剛到大學時,對大學生活充滿嚮往,以為自己將要在大名鼎鼎的985大學裡受到非常專業的訓練,參加足夠有趣的活動,參與國際化的交流。現實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每天的大學生活,照樣是上課下課,時不時做點實驗,可很多實驗設備都比較老化了,如果說與高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課程任務輕鬆得多了。因為覺得大學生活有些浪費時間,嘗試過自學編程,可最後才發現,沒了高考,居然再也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在應試教育中長大的我,由於長期把高考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也失去了內在的成長動力,如果沒有外在的環境逼自己一把,自己再也沒有那種在高中時期表現出來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學習編程計劃也泡湯了。回頭想想,高中時期的自覺性,也不是真正的自覺性了。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後來,上了高中,進入了縣城中學的所謂重點班,跟很多中國的學生一樣,已經徹底沒什麼理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成為做題的機器,唯一的志向就是考上985。至於為什麼要考985?不知道。老師讓考的,父母讓考的,社會上的人都說985好,這就是當時的志向。可考上之後呢?沒想過。甚至,連專業都沒想過,也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時,我已經不配談理想了!

再後來,考上了985大學,不用再把高考作為目標,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應試教育,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暑假裡,腦殘地選擇了一大堆傳統制造業作為自己的專業意向,單單是因為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剛到大學時,對大學生活充滿嚮往,以為自己將要在大名鼎鼎的985大學裡受到非常專業的訓練,參加足夠有趣的活動,參與國際化的交流。現實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每天的大學生活,照樣是上課下課,時不時做點實驗,可很多實驗設備都比較老化了,如果說與高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課程任務輕鬆得多了。因為覺得大學生活有些浪費時間,嘗試過自學編程,可最後才發現,沒了高考,居然再也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在應試教育中長大的我,由於長期把高考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也失去了內在的成長動力,如果沒有外在的環境逼自己一把,自己再也沒有那種在高中時期表現出來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學習編程計劃也泡湯了。回頭想想,高中時期的自覺性,也不是真正的自覺性了。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往後,大學畢業了,自己跟周圍同學一樣,迷茫,不知所措,對出身社會、參加招聘會有一些恐懼,於是選擇了逃避,走出了我人生中最後悔的一步——考研,讓自己在學校裡多待幾年。

考上了研究生,雖然已經對科研沒什麼期望了,馬上就是研究生最後一年了,回顧讀研究生以來,自己幾乎沒學到任何東西,想必到了研究生畢業時也是這個狀態吧。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後來,上了高中,進入了縣城中學的所謂重點班,跟很多中國的學生一樣,已經徹底沒什麼理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成為做題的機器,唯一的志向就是考上985。至於為什麼要考985?不知道。老師讓考的,父母讓考的,社會上的人都說985好,這就是當時的志向。可考上之後呢?沒想過。甚至,連專業都沒想過,也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時,我已經不配談理想了!

再後來,考上了985大學,不用再把高考作為目標,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應試教育,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暑假裡,腦殘地選擇了一大堆傳統制造業作為自己的專業意向,單單是因為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剛到大學時,對大學生活充滿嚮往,以為自己將要在大名鼎鼎的985大學裡受到非常專業的訓練,參加足夠有趣的活動,參與國際化的交流。現實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每天的大學生活,照樣是上課下課,時不時做點實驗,可很多實驗設備都比較老化了,如果說與高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課程任務輕鬆得多了。因為覺得大學生活有些浪費時間,嘗試過自學編程,可最後才發現,沒了高考,居然再也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在應試教育中長大的我,由於長期把高考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也失去了內在的成長動力,如果沒有外在的環境逼自己一把,自己再也沒有那種在高中時期表現出來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學習編程計劃也泡湯了。回頭想想,高中時期的自覺性,也不是真正的自覺性了。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往後,大學畢業了,自己跟周圍同學一樣,迷茫,不知所措,對出身社會、參加招聘會有一些恐懼,於是選擇了逃避,走出了我人生中最後悔的一步——考研,讓自己在學校裡多待幾年。

考上了研究生,雖然已經對科研沒什麼期望了,馬上就是研究生最後一年了,回顧讀研究生以來,自己幾乎沒學到任何東西,想必到了研究生畢業時也是這個狀態吧。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罷了,我已經沒了改變的勇氣了,可至少,我還有努力的勇氣,然而這種努力需要動力,可應試教育教出的我,也失去了內在對自己的要求,只有環境能逼我努力。現在,擺在我面前的,是畢業這個周圍環境賦予的任務,我只能努力去達到它的要求,可沒了內在動力的我,只會努力去達到它的基本要求,已經不謀求優秀了。研究生畢業後,就要出身社會,參與工作,將要面臨著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要掙錢減輕父母的壓力,那時自然會面臨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那時的我,會有動力,然而卻再也不會謀求優秀了。甚至,對結婚生子,對交女朋友,都沒什麼嚮往了,一輩子獨自一人似乎也能接受。

"

好累!心累!身體累,可以休息;心累,只能訴說尋求理解。

曾經,幼時,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小學六年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問我長大後想幹什麼,我充滿自豪的回答到:“要當一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開宇宙未解之謎”。小學六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未拿過第二,永遠的第一。那時的我,很驕傲,很得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曾經,本來比較有繪畫天賦,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時,當一名業餘的畫家,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曾經比較輕鬆地拿過繪畫比賽第一名,同桌請求我幫他畫一幅,我同意了但又不想讓他超過自己,故意畫得差了一點,結果他拿著我給他畫的參加比賽還拿了二等獎;但正如很多天賦被浪費的中國孩子一樣,我的天賦和愛好也在應試教育和欠發展的社會中被抹殺。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後來,上了初中,名次往後排了幾位,除了最後的中考運氣好拿了第一,其餘每次考試都只是前五或者前三,從未拿過第一,但好在擅長數學和物理,尤其是數學。每次期末,班主任都很得意洋洋地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告,語文、數學、英語,包括後來才開設的物理、化學、生物,每一門課的年級第一都在我們班,而我呢,每一次都作為總分前五、數學第一的代表,驕傲地等著老師念出我的名字,父母理性地掩飾著心裡的喜悅,可我還是能看出他們的那一點點人之常情的虛榮心。可那時,我已經知道自己沒什麼理科方面的天賦,沒那個本事成為科學家。於是,退了一步,立志要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專注於技術領域,靠技術養活自己,靠技術贏得所有人的尊重,靠技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像兩彈元勳那樣為我中華造出大國重器。記得那時候,還把鄧稼先作為自己的偶像。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後來,上了高中,進入了縣城中學的所謂重點班,跟很多中國的學生一樣,已經徹底沒什麼理想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成為做題的機器,唯一的志向就是考上985。至於為什麼要考985?不知道。老師讓考的,父母讓考的,社會上的人都說985好,這就是當時的志向。可考上之後呢?沒想過。甚至,連專業都沒想過,也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時,我已經不配談理想了!

再後來,考上了985大學,不用再把高考作為目標,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應試教育,興致勃勃地憧憬著未來。暑假裡,腦殘地選擇了一大堆傳統制造業作為自己的專業意向,單單是因為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剛到大學時,對大學生活充滿嚮往,以為自己將要在大名鼎鼎的985大學裡受到非常專業的訓練,參加足夠有趣的活動,參與國際化的交流。現實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每天的大學生活,照樣是上課下課,時不時做點實驗,可很多實驗設備都比較老化了,如果說與高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課程任務輕鬆得多了。因為覺得大學生活有些浪費時間,嘗試過自學編程,可最後才發現,沒了高考,居然再也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在應試教育中長大的我,由於長期把高考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也失去了內在的成長動力,如果沒有外在的環境逼自己一把,自己再也沒有那種在高中時期表現出來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學習編程計劃也泡湯了。回頭想想,高中時期的自覺性,也不是真正的自覺性了。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再往後,大學畢業了,自己跟周圍同學一樣,迷茫,不知所措,對出身社會、參加招聘會有一些恐懼,於是選擇了逃避,走出了我人生中最後悔的一步——考研,讓自己在學校裡多待幾年。

考上了研究生,雖然已經對科研沒什麼期望了,馬上就是研究生最後一年了,回顧讀研究生以來,自己幾乎沒學到任何東西,想必到了研究生畢業時也是這個狀態吧。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罷了,我已經沒了改變的勇氣了,可至少,我還有努力的勇氣,然而這種努力需要動力,可應試教育教出的我,也失去了內在對自己的要求,只有環境能逼我努力。現在,擺在我面前的,是畢業這個周圍環境賦予的任務,我只能努力去達到它的要求,可沒了內在動力的我,只會努力去達到它的基本要求,已經不謀求優秀了。研究生畢業後,就要出身社會,參與工作,將要面臨著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要掙錢減輕父母的壓力,那時自然會面臨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那時的我,會有動力,然而卻再也不會謀求優秀了。甚至,對結婚生子,對交女朋友,都沒什麼嚮往了,一輩子獨自一人似乎也能接受。

一個25歲研究生的自述:請逼自己一把,努力活出個優秀的樣子

現在的我,只是一個屌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希望某些人不要再把我當成很優秀的人了,也不要再給我吹噓什麼成功學了,我只想當一個屌絲,哪怕你罵我是廢材。我只想當一個扔在人海里完全找不出來的普通人,別再給我戴什麼優秀的高帽子了,很反感。

當然,陌生人也可以罵我,自己明明知道這一切,可為什麼就是沒有改變的勇氣呢?我只是個普通人,我的性格和品性受環境的影響很大,我成長的環境沒有賦予我獨立選擇、獨立做出決定的教育,從來沒有。如果你要說什麼環境不重要這種話,那便隨你吧。

我今年25了。對了,讀研究生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學會了抽菸和失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