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最近幾期,小編帶各位回顧了《恐龍特急克塞號》《排球女將》《血疑》等幾部八十年代懷舊電視劇。今天,小編帶來的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要說起來,《大西洋底來的人》必須排第一,《加里森敢死隊》是隨後第二部被引進的。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1980年的年初,中央電視臺引進了這部《大西洋底來的人》,每週四晚上萬人空巷,一時間收視率暴漲。小編記得,那時候電視機尚未普及,很多人都是擠在鄰居家,或者搬個電視機在院子裡,大家一起收看的。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大西洋底來的人》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別的不提,小編知道的就有三種商品,因為這部電視劇而脫銷。從這個角度講,《大西洋底來的人》帶貨能力是相當強大。

一個是蛤蟆鏡。劇中主演麥克·哈里斯戴著一副太陽鏡,俗稱蛤蟆鏡,瞬間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掀起一股模仿風潮。上了年紀的讀者應該記得,八十年代初所謂的時髦,其實就是喇叭褲、花襯衣,手裡提一臺錄音機,然後戴上一副蛤蟆鏡!走在街上,回頭率很高!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這種蛤蟆鏡,有的人直呼麥克鏡,也有人稱其為熊貓鏡,因為真的很像熊貓的黑眼圈,蛤蟆鏡的鏡片比較大,顏色淺,不像墨鏡會完全遮住眼睛。而且佩戴蛤蟆鏡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千萬不能撕掉商標!撕掉了的話,別人就會覺得你戴的不是正品……

一開始蛤蟆鏡只在廣州一帶流行,因為不是正規銷售的商品,都是有人通過某些渠道帶進來的。後來因為太火,天津市信托貿易公司才正式代理銷售,國營商店才有得賣。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大西洋底來的人》帶的第二件貨,是飛盤。飛盤,也叫飛碟,在劇中,演員們經常在沙灘上玩扔飛盤的遊戲。小編小時候玩得多,現在見得少了,但是去迪卡儂還能經常看到小孩子扔來扔去玩得很開心。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在八十年代,飛盤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玩具,深得小孩子歡心。實際上,飛盤是1946年在美國發明的,1973年美國就舉辦了飛盤大賽,差點就選進了奧運會,而風靡中國的時候,就是《大西洋底來的人》播出之後。

最後一件是電子琴。因為劇中的配樂幾乎都是用普通電子琴完成的,雖然很簡陋,卻讓中國觀眾第一次接觸到電子琴的樂曲,耳目一新!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小編再帶各位快速回顧一下《大西洋底來的人》的劇情。

一位遊客在海灘發現了一個頭部受傷的年輕人,此人雙手有蹼,形象怪異。瑪麗博士將他泡在海水裡,他才恢復知覺。但他失去了記憶,於是瑪麗博士為他起名麥克·哈里斯,讓他幫助人類探索海洋。

《大西洋底來的人》上映當年,三種商品在中國脫銷,你買過嗎

《大西洋底來的人》的畫面受時代所限,是非常樸實的,而且是模擬信號,所以畫面比較差。另外,劇中人物穿著老土,配樂更是最普通的電子琴。現在看來最令人吃驚的是——整部電視劇裡,男女主角從未親熱過,連接吻都沒有過!但是,《大西洋底來的人》終究是一部經典科幻片,它為八十年代的中國觀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