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
"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興安嶺有名山,有頂無尖,體高態峻,南陡北緩,西高東低,半山以上渾渾圓圓,積雪難融,皚皚呈狀,故曰大白山。

車出呼源小鎮向西南行駛不到十分鐘,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認為,在大興安嶺不會找到太高的山,幾百米高就算不錯了。在湖北那些年,經常有人問我:你們的大興安嶺高嗎?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顯超過了千米。算我孤陋寡聞吧,輕視了大興安嶺的山,而今給了我補課的機會。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

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來的。山腳下一條兩千餘米的簡易棧道平穩地往山上鋪,緩緩的,人在上面走,很輕鬆也很舒服。不說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風雅來。可舒服沒有保持多久,棧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剛才的樹還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樹的軀幹與姿態都發生了變化。樹林先是像好蓄長髮的老者,濃濃密密的,落葉松、樟子鬆、楊樹和樺樹等樹木擁擁擠擠,姿態萬千。攀著攀著,高個兒的樹少了,矮個兒的樹多了,樹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叢叢的了。乍一看,它們就像一盆盆靜態的景。原來這就是偃松灌叢和赤楊偃松灌叢啊。這些沒高度的樹在漸起的坡上不似植著,倒像給山坡蓋上了一床被。它們互相較著勁往上長,在山石突兀處與高大的樹一樣,迎送風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

"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興安嶺有名山,有頂無尖,體高態峻,南陡北緩,西高東低,半山以上渾渾圓圓,積雪難融,皚皚呈狀,故曰大白山。

車出呼源小鎮向西南行駛不到十分鐘,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認為,在大興安嶺不會找到太高的山,幾百米高就算不錯了。在湖北那些年,經常有人問我:你們的大興安嶺高嗎?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顯超過了千米。算我孤陋寡聞吧,輕視了大興安嶺的山,而今給了我補課的機會。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

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來的。山腳下一條兩千餘米的簡易棧道平穩地往山上鋪,緩緩的,人在上面走,很輕鬆也很舒服。不說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風雅來。可舒服沒有保持多久,棧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剛才的樹還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樹的軀幹與姿態都發生了變化。樹林先是像好蓄長髮的老者,濃濃密密的,落葉松、樟子鬆、楊樹和樺樹等樹木擁擁擠擠,姿態萬千。攀著攀著,高個兒的樹少了,矮個兒的樹多了,樹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叢叢的了。乍一看,它們就像一盆盆靜態的景。原來這就是偃松灌叢和赤楊偃松灌叢啊。這些沒高度的樹在漸起的坡上不似植著,倒像給山坡蓋上了一床被。它們互相較著勁往上長,在山石突兀處與高大的樹一樣,迎送風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白山樹茂石盛。石盛之山,要麼有花崗岩要麼有火山岩,而大白山二者均有。放眼望去,凡有裸石,其貌雖蒼然,卻無奇醜厥狀。山路向上,樹叢稀疏處,寬寬地裸露出大大小小的岩石,白的黑的黃的褐的散散亂亂,一塊塊如風化了的魂湮沒了的軀,似斷了的刀挫了的鋒。蹲下身隨意拾起一塊石頭,涼涼的冷,讓你感知到大白山上有雪未消融。

尋雪,雪一定在亂石上方。石上有寒意,寒意養冰雪。雪還真的出現了,不是一捧一捧,而是那種雪結著冰、冰壓著雪狀。一片一片的,白得讓人心動,白得讓所有岩石化成銀塊塊銀坨坨。大白山真的成了銀山。正湧起一份欣喜,四下卻起了霧。起初那媚著的陽光,漸漸消失在清冷的空間。

大白山的雲霧是出了名的美,很多攝影愛好者常以能拍攝到大白山的雲霧而得意。雲有形,霧無狀。大白山的雲霧出於林中沒於林中。通常雲起時,霧就斂於林中,一旦時機成熟就湧了出來,伴著雲一起白團團地在山腰處遊動起舞。我在雲霧間行走,山路卻開始逼仄。坡有些陡,額上的汗多了起來,卻無熱感。溫度向與高度成反比,越往上攀,身上越覺得冷。剛上山時,還是T恤衫,現在只好將外衣從揹包裡拿了出來。霧起起伏伏,一團一團,一片一片。所有白的石,白的雪,所有的景觀都被罩成一個銀白的世界。

"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興安嶺有名山,有頂無尖,體高態峻,南陡北緩,西高東低,半山以上渾渾圓圓,積雪難融,皚皚呈狀,故曰大白山。

車出呼源小鎮向西南行駛不到十分鐘,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認為,在大興安嶺不會找到太高的山,幾百米高就算不錯了。在湖北那些年,經常有人問我:你們的大興安嶺高嗎?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顯超過了千米。算我孤陋寡聞吧,輕視了大興安嶺的山,而今給了我補課的機會。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

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來的。山腳下一條兩千餘米的簡易棧道平穩地往山上鋪,緩緩的,人在上面走,很輕鬆也很舒服。不說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風雅來。可舒服沒有保持多久,棧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剛才的樹還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樹的軀幹與姿態都發生了變化。樹林先是像好蓄長髮的老者,濃濃密密的,落葉松、樟子鬆、楊樹和樺樹等樹木擁擁擠擠,姿態萬千。攀著攀著,高個兒的樹少了,矮個兒的樹多了,樹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叢叢的了。乍一看,它們就像一盆盆靜態的景。原來這就是偃松灌叢和赤楊偃松灌叢啊。這些沒高度的樹在漸起的坡上不似植著,倒像給山坡蓋上了一床被。它們互相較著勁往上長,在山石突兀處與高大的樹一樣,迎送風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白山樹茂石盛。石盛之山,要麼有花崗岩要麼有火山岩,而大白山二者均有。放眼望去,凡有裸石,其貌雖蒼然,卻無奇醜厥狀。山路向上,樹叢稀疏處,寬寬地裸露出大大小小的岩石,白的黑的黃的褐的散散亂亂,一塊塊如風化了的魂湮沒了的軀,似斷了的刀挫了的鋒。蹲下身隨意拾起一塊石頭,涼涼的冷,讓你感知到大白山上有雪未消融。

尋雪,雪一定在亂石上方。石上有寒意,寒意養冰雪。雪還真的出現了,不是一捧一捧,而是那種雪結著冰、冰壓著雪狀。一片一片的,白得讓人心動,白得讓所有岩石化成銀塊塊銀坨坨。大白山真的成了銀山。正湧起一份欣喜,四下卻起了霧。起初那媚著的陽光,漸漸消失在清冷的空間。

大白山的雲霧是出了名的美,很多攝影愛好者常以能拍攝到大白山的雲霧而得意。雲有形,霧無狀。大白山的雲霧出於林中沒於林中。通常雲起時,霧就斂於林中,一旦時機成熟就湧了出來,伴著雲一起白團團地在山腰處遊動起舞。我在雲霧間行走,山路卻開始逼仄。坡有些陡,額上的汗多了起來,卻無熱感。溫度向與高度成反比,越往上攀,身上越覺得冷。剛上山時,還是T恤衫,現在只好將外衣從揹包裡拿了出來。霧起起伏伏,一團一團,一片一片。所有白的石,白的雪,所有的景觀都被罩成一個銀白的世界。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正踟躕著,天卻下起雨來,刷刷地打在樹上,敲在碎石上,灑落在冰雪上,噠噠響卻不融。從揹包裡拿出摺疊傘,撐起來時雨就大了。天陰山有雨,天晴山有風。在大白山上賞樹賞石賞霧賞雪,都不如感受一場突降的雨。高山有本性,不沐風雨也難成高山。能在高山上感受雨的垂落,也是別有情調的事。雨中的我,在景色中不知不覺有些醉了。慢慢地攀,淺淺地醉,一把大傘在山上攀,樹搖一下,傘搖一下,整個人都入了畫。山路越來越陡,越來越泥濘,往上攀靠的除了好心情,更多的是靠一種本能。爬山不怕高,就怕心情糟。要是心緒不寧心情不佳,那就慘了。腿彎身弓就著陡的坡,毀掉了詩情畫意,也雜沓了一路行程。慶幸沒選擇南坡而上,南坡比這北坡還要陡,倘若選擇南坡,即便心緒再寧心情再好,恐怕不及半山腰,就要打道回府了。不挑戰一下大白山,就白在大興安嶺待了。這樣想著,腳下又輕鬆了許多。

雨歇了,在霧的襯托下,大白山就像一幅水墨畫般誘人。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周身都醉了。幾隻大鳥從林中飛起,鳴叫幾聲後向遠處飛去,原來是飛龍鳥。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大白山因高而多禽多獸,獸有黑熊出沒,野豬亂行;禽有松雞掘地,飛龍騰空。飛龍是鳥,貌似鴿子,頭小頸短胸凸脊平,趾有鱗如龍爪,故得此名。飛龍鳥味美肉鮮,清末曾為貢品。既然是珍品,遭捕殺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年,珍奇鳥類尚未明確保護,明捕暗捕兼而有之。一入冬,一些人就進山專門捕殺飛龍鳥。好在沒過多久,國家對野生動物加大了保護力度,包括飛龍鳥在內的大白山上的動物們,總算過上了安生的日子。

"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興安嶺有名山,有頂無尖,體高態峻,南陡北緩,西高東低,半山以上渾渾圓圓,積雪難融,皚皚呈狀,故曰大白山。

車出呼源小鎮向西南行駛不到十分鐘,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認為,在大興安嶺不會找到太高的山,幾百米高就算不錯了。在湖北那些年,經常有人問我:你們的大興安嶺高嗎?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顯超過了千米。算我孤陋寡聞吧,輕視了大興安嶺的山,而今給了我補課的機會。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

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來的。山腳下一條兩千餘米的簡易棧道平穩地往山上鋪,緩緩的,人在上面走,很輕鬆也很舒服。不說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風雅來。可舒服沒有保持多久,棧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剛才的樹還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樹的軀幹與姿態都發生了變化。樹林先是像好蓄長髮的老者,濃濃密密的,落葉松、樟子鬆、楊樹和樺樹等樹木擁擁擠擠,姿態萬千。攀著攀著,高個兒的樹少了,矮個兒的樹多了,樹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叢叢的了。乍一看,它們就像一盆盆靜態的景。原來這就是偃松灌叢和赤楊偃松灌叢啊。這些沒高度的樹在漸起的坡上不似植著,倒像給山坡蓋上了一床被。它們互相較著勁往上長,在山石突兀處與高大的樹一樣,迎送風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大白山樹茂石盛。石盛之山,要麼有花崗岩要麼有火山岩,而大白山二者均有。放眼望去,凡有裸石,其貌雖蒼然,卻無奇醜厥狀。山路向上,樹叢稀疏處,寬寬地裸露出大大小小的岩石,白的黑的黃的褐的散散亂亂,一塊塊如風化了的魂湮沒了的軀,似斷了的刀挫了的鋒。蹲下身隨意拾起一塊石頭,涼涼的冷,讓你感知到大白山上有雪未消融。

尋雪,雪一定在亂石上方。石上有寒意,寒意養冰雪。雪還真的出現了,不是一捧一捧,而是那種雪結著冰、冰壓著雪狀。一片一片的,白得讓人心動,白得讓所有岩石化成銀塊塊銀坨坨。大白山真的成了銀山。正湧起一份欣喜,四下卻起了霧。起初那媚著的陽光,漸漸消失在清冷的空間。

大白山的雲霧是出了名的美,很多攝影愛好者常以能拍攝到大白山的雲霧而得意。雲有形,霧無狀。大白山的雲霧出於林中沒於林中。通常雲起時,霧就斂於林中,一旦時機成熟就湧了出來,伴著雲一起白團團地在山腰處遊動起舞。我在雲霧間行走,山路卻開始逼仄。坡有些陡,額上的汗多了起來,卻無熱感。溫度向與高度成反比,越往上攀,身上越覺得冷。剛上山時,還是T恤衫,現在只好將外衣從揹包裡拿了出來。霧起起伏伏,一團一團,一片一片。所有白的石,白的雪,所有的景觀都被罩成一個銀白的世界。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正踟躕著,天卻下起雨來,刷刷地打在樹上,敲在碎石上,灑落在冰雪上,噠噠響卻不融。從揹包裡拿出摺疊傘,撐起來時雨就大了。天陰山有雨,天晴山有風。在大白山上賞樹賞石賞霧賞雪,都不如感受一場突降的雨。高山有本性,不沐風雨也難成高山。能在高山上感受雨的垂落,也是別有情調的事。雨中的我,在景色中不知不覺有些醉了。慢慢地攀,淺淺地醉,一把大傘在山上攀,樹搖一下,傘搖一下,整個人都入了畫。山路越來越陡,越來越泥濘,往上攀靠的除了好心情,更多的是靠一種本能。爬山不怕高,就怕心情糟。要是心緒不寧心情不佳,那就慘了。腿彎身弓就著陡的坡,毀掉了詩情畫意,也雜沓了一路行程。慶幸沒選擇南坡而上,南坡比這北坡還要陡,倘若選擇南坡,即便心緒再寧心情再好,恐怕不及半山腰,就要打道回府了。不挑戰一下大白山,就白在大興安嶺待了。這樣想著,腳下又輕鬆了許多。

雨歇了,在霧的襯托下,大白山就像一幅水墨畫般誘人。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周身都醉了。幾隻大鳥從林中飛起,鳴叫幾聲後向遠處飛去,原來是飛龍鳥。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大白山因高而多禽多獸,獸有黑熊出沒,野豬亂行;禽有松雞掘地,飛龍騰空。飛龍是鳥,貌似鴿子,頭小頸短胸凸脊平,趾有鱗如龍爪,故得此名。飛龍鳥味美肉鮮,清末曾為貢品。既然是珍品,遭捕殺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年,珍奇鳥類尚未明確保護,明捕暗捕兼而有之。一入冬,一些人就進山專門捕殺飛龍鳥。好在沒過多久,國家對野生動物加大了保護力度,包括飛龍鳥在內的大白山上的動物們,總算過上了安生的日子。

作家朱明東刊發於人民日報的散文佳作《走近大白山》,請欣賞

山一程,路一程,氣喘吁吁上山頂。登上山頂的一刻,一道陽光穿過雲層映到我的臉上,所有的輕鬆頓時從身上湧了出來。大白山真是一座美麗的山,它南依大平原,北連大林海,在伊勒呼裡山脈上就這樣輕輕的一臥,儼然成了嶺上的嶺、山上的山。其高有云霧飛,其低有河流過,滋養四下樹與林,造福一方人與物。如此有意蘊的山豈不是神山?陽光漸漸增強,衝散了四下裡成團成片的霧,而腳下綿綿不盡的群嶺,像大樹破土的根系一樣起起伏伏,任萬棵樹呼風喚雨,任千條河流淌奔忙,各色景緻旋即鮮活起來。再看山頂一側,一座堅實的防火瞭望塔正忠實地矗立在我的身旁。在高山之巔,還有如此高大的塔,豈不是最美的眺望去處?我要登上這座高山頂上的塔,在雲浮雲動中,把所有的風光都一網打盡,滿載收藏。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20 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