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溫馨提示:本文適合深度閱讀,了不起的城市需要細細品味。

10月13日,記者從今日頭條“了不起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大數據發佈會上獲悉,成都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大數據發佈會現場

數據顯示,截至到2017年8月,成都文創全國關注指數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六大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創第三城”。此外,2017年以來,成都文創關注度增速位居六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據悉,數據基於今日頭條龐大用戶群和海量的閱讀行為產生的數據,綜合成都市投促委等相關部門官方行業數據,利用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和實力,從經濟、文化、生態、科技、開放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洞察,挖掘成都獨特的城市基因,展現了不起的成都城市特質,激發了不起的成都城市鮮活生命力。

數據圍繞天府文化全面立體地挖掘成都創新創造指數、優雅時尚指數、樂觀包容指數和友善公益指數,通過大數據量化評估與分析,充分展現了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形象。

創新創造指數:成都文創關注度增速位居六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

截至到2017年8月,六大國家中心城市文創指數排名,成都以超30億人次的關注度,排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成為“中國文創第三城”。全國用戶關注文創的增長趨勢排名,成都以27.24%的增長率力壓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位居六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據9月15日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上發佈的全國雙創指數排行榜顯示,2017年成都雙創指數得分85.26,較2016年上升14.78個百分點,其中雙創活力分指數對總指數的貢獻過半,為50.19%,雙創能力、雙創環境分指數的貢獻均過兩成。

創新創造作為天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今日頭條大數據數據顯示,在創新創造指數中,成都文創指數優勢明顯。

目前,成都文創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5.2%,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落戶成都的外資企業數量達7000多家,28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建成創新創業載體231家,面積1603萬平方米,國家級眾創空間47家。2017年7月發佈的《成都產業發展白皮書》中規劃的五大文創集聚區紅星路文化創意集聚區、少城國際文創硅谷集聚區、人民南路文創金融集聚區、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安仁文創文博集聚區,關注度超百萬人。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成都作為國家戰略佈局的國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科教資源豐富,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56所高校,關注度超10億人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牽引動力國家實驗室、生物治療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平臺87個。

在蓉高校每年可提供近30萬大學畢業生,擁有兩院院士36人、國家“千人計劃”169人、省“千人計劃”專家502人、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35萬,全市各類人才443萬,截至2016年末,成都市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共有15444個,從業人員46.4萬人,均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這些,都為成都文創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此外,為近一步促進成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各項產業發展引領政策陸續完善出臺,“先落戶後就業”的人才政策為成都文創的發展留下更多的人才;園區產業引導政策,對入駐產業園的企業給予扶持、對高端創意類人才給予獎勵補貼等,都為成都文創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優雅時尚指數:成都“時尚”人均閱讀數排名全國第一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作為中國時尚第三城,“成都·時尚”在全國用戶中佔據著話題熱搜榜,以每天0.65篇的人均閱讀數排名全國第一。

作為西部文創中心,成都在音樂藝術、時尚潮流等方面取得了數十億量級的媒體曝光,最高達到20億次的曝光。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作為在建商業體面積全球第二的城市,成都的時尚一直走在前端,全國十大快時尚門店總數,成都以63家排名第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成都設計、成都電影、成都音樂、成都互聯網、成都表演、成都圖書以過億的關注度成為全國用戶最關注的成都時尚關鍵詞,其中設計行業的關注量達5.83億人次,電影行業關注量達3.36億人次,音樂行業關注量達2.33億人次,互聯網行業關注量達2.28億人次,表演行業關注量達1.94億人次,圖書行業關注量達1.81億人次。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成都的音樂文化元素豐富有趣,2017年,多場大型音樂品牌節會在成都舉行,成都室外音樂會、成都國際音樂詩歌季、中國成都國際嘻哈文化音樂節、成都草莓音樂節、“青春萬歲”—首屆環球驢友音樂節、成都汽車音樂節、樂杜娟音樂節、西部音樂節等10多個大型音樂品牌節會關注量達400萬人。數據顯示,截至到2017年8月,成都市開展的各類音樂品牌節會活動共吸引超過100萬人次關注,票房累計收入突破3.5億。

從成都走出去的時尚風雲人物也一直活躍在大眾視野中,李易峰、張傑、王子文、李宇春、張靚穎等人以最高超20億的關注度成為備受矚目的成都名人。2016年,全市電影票房收入14.67億元,城市票房排名全國第五;演藝娛樂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演出總項目僅次於北京、上海,銷售票量排名全國第三。

樂觀包容指數:“人才落戶” 發佈第一週 關注度超千萬人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近年來,成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這與成都開放包容的城市態度密不可分。

截止到目前,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達到16個,成都國際友好城市增至34個;截止2017年8月,成都開通了國際、地區航線103條,與85個國家、地區實現了通航國際通航城市78個,對51個國家的遊客實施72小時過境免籤。

數據顯示,自7月成都發布“先落戶後就業”的人才政策以來,成都“蓉漂”“人才公寓”“人才安居工程”等人才熱詞在發佈的第一週內就受到了超千萬人的關注。成都,正在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以優秀的開放成果和過人的勇氣智慧,贏得先機。

成都享譽世界的樂觀包容元素還不止於此,世界美食之都、世界旅遊目的地等“世界”性的美譽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成都美食源遠流長,川菜、火鍋、名小吃成為成都吸引眾多遊客駐足的理由,數據顯示,成都火鍋以8700萬的關注度排名第一,超越武漢熱乾麵、長沙口味蝦、貴陽華西牛肉米線、杭州西湖醋魚、西藏青稞酒,成為了同緯度城市中的美食之最,亞洲首個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譽名不虛傳。

成都是著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武侯祠、寬窄巷子等著名景區,數據顯示,都江堰、青城山、歡樂谷、人民公園、武侯祠、四川省博物館等六大景點關注度均過億。據統計數據顯示,成都年接待入境遊客約2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超過12億美元。

成都,被譽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除了美食美景之外,成都人休閒的生活方式也是成都一張亮麗的名片。數據顯示,成都人關注的休閒方式並不僅僅侷限於喝茶打麻將,閱讀、看電影、跑步、廣場舞、瑜伽、爬山、健身房等休閒方式同樣受到成都人的關注,可以說,成都人的休閒方式即有老成都人的悠閒散漫又有新時代的潮流時尚。

除了對時尚潮流的追趕,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是成都樂觀包容的一個生動切面。2017年春節期間,成都市組織開展了成都大廟會、成都詩聖文化節、成都金沙太陽節、第49屆成都國際熊貓燈會等主題文化品牌活動。僅春節期間,四大活動累計接待市民和遊客250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門票、文創產品、展位租賃、廣告等)5544萬元。數據顯示,評書、變臉、蜀繡、蜀錦、燈會等成都傳統藝術的關注指數最高達到了2億多人次,地道的成都特色在多元化的時代碰撞,歷史和現代文化正在和諧交融。

友善公益指數:成都社會暖文 2.5億閱讀量溫暖整個城市

天府文化大數據首次發佈 成都“文創第三城”優勢明顯

當一座城市將友善公益的基因融入血液,成為一種自覺,那麼這座城市獨特的人文魅力將歷久彌新且用不減退。

據成都民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17年8月,成都市社會組織總數達11174家,其中社會團體3514,民辦非企業單位7660家,志願者人數近200萬人次。至2020年,成都新建公共服務設施2557處,總投資約890億。

去年年底發佈的第四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報告顯示,在全國被調查的200多個城市中,成都成功躋身前十,今年3月,全國首家公益創新孵化聯合會在成都成立,標誌著西部乃至全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創新孵化工作,邁出了實質的、堅實的一步,影響行業,影響全國。

2017年,成都各項公益文化品牌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持續引導著成都的友善公益文化。

成都市開展的2017“成都文化四季風”民俗鬧春、音樂消夏兩個主題系列活動,組織了集中示範活動49場、各類主題系列群眾文化活動500餘場,150餘萬人次參與。

成都市2017“書香成都”全民閱讀活動,參與朗讀人數達 2600餘人,開展200場閱讀活動,圖書等相關消費增長超過10%以上。2016年成都市政府直接投入425萬元用於開展“公益電影進影院”消費補貼放映活動,專場電影放映近100輪,共計1700餘場,接待觀眾14.9萬人次。

成都,一直是一座暖心的城市,來自社會的善意和信任增添著城市的溫度。

8月份在成都街頭開展的“硬幣測試”,成都多個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我們把一箱硬幣放在成都街頭,供路人自取,結果出乎意料……》《我們在成都街頭放了一箱硬幣!供路人自取,結果令所有人吃驚……》關於愛心零錢盒的測試,善良的成都人給出的答案再一次溫暖了整個城市。

除此之外,《成都一環衛工買最便宜冰飲 奶茶店員謊稱5折售出》《成都市民買吃買喝送衣送錢 照顧提督街“流浪老人”》《這種溫暖很成都!老人吃飯忘付錢 店主們的舉動感動網友》……

截止到2017年8月,與成都相關的各類社會暖文閱讀數達2.5億,溫暖的成都人將這種感動一直持續著。

“十三五”時期,以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成都,這座擁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國”,目前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天府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據悉,由今日頭條主辦的《了不起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大型城市傳播項目已於10月13日正式啟動。同時發發布的還有《了不起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指數報告》,報告從成都建設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等方面進行大數據深度挖掘,吸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和當代著名戲劇家、國家一級編劇魏明倫等各領域專家名人解讀和分享了不起的成都指數,充分展現了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實際行動及步伐。


相關閱讀:“了不起的成都”10月13日啟動,城市大數據首次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