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

在2014~2015年期間,越南曾與鄰國發生了一些海上摩擦,越南海軍的一些艦艇包括HQ-381號一度也到場“表明態度”。各種文章對HQ-381艦的介紹卻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其與蘇制“毒蜘蛛”有關,有的認為其是“螢火蟲”級小型巡邏艦的小型導彈艦衍生型號,也有認為是越南自行設計的,但性能差無法使用云云,於是我們嘗試著撥開各種迷霧,解讀一下這艘多少有些神祕色彩的孤艦。

從外觀上看,該艦的設計簡潔緊湊,外形也頗為“美觀”,至少從表面上看,設計水平甚至可以與出現得更晚的日本“隼”級和韓國“尹永夏”級導彈巡邏艇相比(因為上述兩級的正常排水量尚未超過500噸,因此不稱為小型導彈艦)也毫不遜色。毫無越南“土法上馬”研製的艦艇的色彩,反而有東歐國家設計建造的小型導彈艦畫風,越南的艦船工業完全無法與日本和韓國相比,顯然靠越南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設計建造如此水平的小型導彈艦的。HQ-381的出現無疑來自於外部的技術支持,那麼,這種技術支持又來自何方呢?

"

在2014~2015年期間,越南曾與鄰國發生了一些海上摩擦,越南海軍的一些艦艇包括HQ-381號一度也到場“表明態度”。各種文章對HQ-381艦的介紹卻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其與蘇制“毒蜘蛛”有關,有的認為其是“螢火蟲”級小型巡邏艦的小型導彈艦衍生型號,也有認為是越南自行設計的,但性能差無法使用云云,於是我們嘗試著撥開各種迷霧,解讀一下這艘多少有些神祕色彩的孤艦。

從外觀上看,該艦的設計簡潔緊湊,外形也頗為“美觀”,至少從表面上看,設計水平甚至可以與出現得更晚的日本“隼”級和韓國“尹永夏”級導彈巡邏艇相比(因為上述兩級的正常排水量尚未超過500噸,因此不稱為小型導彈艦)也毫不遜色。毫無越南“土法上馬”研製的艦艇的色彩,反而有東歐國家設計建造的小型導彈艦畫風,越南的艦船工業完全無法與日本和韓國相比,顯然靠越南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設計建造如此水平的小型導彈艦的。HQ-381的出現無疑來自於外部的技術支持,那麼,這種技術支持又來自何方呢?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之前的很多猜測,其實就是越南本來在小型導彈艦方面的各種選擇,比如在俄羅斯出售給越南的“螢火蟲”巡邏艦的基礎上加以導彈化(俄羅斯確實有拿出過將“螢火蟲”發展成為小型導彈艦的外銷方案模型),比如在“毒蜘蛛”的基礎上將P-15M改為Kh-35,其他方面再進行相應改進(這也是越南最後做出的選擇),上述方案都可以得到俄羅斯的技術幫助,顯然遇到的問題會比設計建造HQ-381要少得多,實現起來自然也更加容易。然而越南當時不可思議地“捨近求遠”,建造了這樣一艘技術思路難以捉摸的小型導彈艦,從簡單的邏輯上考量,顯然是很說不通的。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上說,HQ-381的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卻顯得有些“單薄”,“半帽”形雷達天線彷彿直接從登陸艦上“移植”過來的,其餘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也可能是從其他艦艇上“拿來”的或者用二手零備件“攢”出來的。於是,那麼給予越南技術幫助的國家,會不會雖然具有值得一看的技術水平和整合能力,但是工業基礎相對有限,很多子系統不能生產,所以只能給自己和可能的技術輸出國“攢”出那一艘艘艦艇呢?

雖然HQ-381並沒有姊妹艦,但是這種看上去難以解釋的情況在很多亞非拉國家都有發現:例如緬甸的首艘2500噸級護衛艦“雍籍牙”(音譯)號和載有八枚小型魚雷的驅潛魚雷艇,例如阿爾及利亞的幾艘採用中國製造的艦炮和導彈武器,但總成卻做得十分粗糙的“輕型護衛艦”(實際上是小型導彈艦)……這些艦艇雖然採用了中國和俄羅斯研製的部分子系統,但是其艦體和上層建築設計得頗為不協調,集成的水平也比較低,中國或俄羅斯的設計人員既不可能那麼低水平,也難以想象會為了價格之類的問題“砸自己的招牌”去設計那些長得頗為不美觀,因此也很難想象技術水平會有多高的艦艇。而且越南、阿爾及利亞和緬甸等國雖然和西方國家之間有些立場差異和利益分歧,但是並非受聯合國制裁的“武器禁運國”,甚至還與一些西方國家或者親西方國家之間存在有軍事合作,中俄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與其進行武器裝備貿易,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打“擦邊球”。那麼就會不會有別的可能,就是那些奇異的艦艇,是由第三國設計人員,“自行其是”地集成了俄羅斯、中國甚至一些西方國家的子系統後,為更加落後的亞非拉國家設計並幫助那些不發達國家建造的呢?

技術水平遠比HQ-381低的TT400TP火炮巡邏/護衛艇卻被越南官方稱作“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艦艇”……

"

在2014~2015年期間,越南曾與鄰國發生了一些海上摩擦,越南海軍的一些艦艇包括HQ-381號一度也到場“表明態度”。各種文章對HQ-381艦的介紹卻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其與蘇制“毒蜘蛛”有關,有的認為其是“螢火蟲”級小型巡邏艦的小型導彈艦衍生型號,也有認為是越南自行設計的,但性能差無法使用云云,於是我們嘗試著撥開各種迷霧,解讀一下這艘多少有些神祕色彩的孤艦。

從外觀上看,該艦的設計簡潔緊湊,外形也頗為“美觀”,至少從表面上看,設計水平甚至可以與出現得更晚的日本“隼”級和韓國“尹永夏”級導彈巡邏艇相比(因為上述兩級的正常排水量尚未超過500噸,因此不稱為小型導彈艦)也毫不遜色。毫無越南“土法上馬”研製的艦艇的色彩,反而有東歐國家設計建造的小型導彈艦畫風,越南的艦船工業完全無法與日本和韓國相比,顯然靠越南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設計建造如此水平的小型導彈艦的。HQ-381的出現無疑來自於外部的技術支持,那麼,這種技術支持又來自何方呢?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之前的很多猜測,其實就是越南本來在小型導彈艦方面的各種選擇,比如在俄羅斯出售給越南的“螢火蟲”巡邏艦的基礎上加以導彈化(俄羅斯確實有拿出過將“螢火蟲”發展成為小型導彈艦的外銷方案模型),比如在“毒蜘蛛”的基礎上將P-15M改為Kh-35,其他方面再進行相應改進(這也是越南最後做出的選擇),上述方案都可以得到俄羅斯的技術幫助,顯然遇到的問題會比設計建造HQ-381要少得多,實現起來自然也更加容易。然而越南當時不可思議地“捨近求遠”,建造了這樣一艘技術思路難以捉摸的小型導彈艦,從簡單的邏輯上考量,顯然是很說不通的。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上說,HQ-381的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卻顯得有些“單薄”,“半帽”形雷達天線彷彿直接從登陸艦上“移植”過來的,其餘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也可能是從其他艦艇上“拿來”的或者用二手零備件“攢”出來的。於是,那麼給予越南技術幫助的國家,會不會雖然具有值得一看的技術水平和整合能力,但是工業基礎相對有限,很多子系統不能生產,所以只能給自己和可能的技術輸出國“攢”出那一艘艘艦艇呢?

雖然HQ-381並沒有姊妹艦,但是這種看上去難以解釋的情況在很多亞非拉國家都有發現:例如緬甸的首艘2500噸級護衛艦“雍籍牙”(音譯)號和載有八枚小型魚雷的驅潛魚雷艇,例如阿爾及利亞的幾艘採用中國製造的艦炮和導彈武器,但總成卻做得十分粗糙的“輕型護衛艦”(實際上是小型導彈艦)……這些艦艇雖然採用了中國和俄羅斯研製的部分子系統,但是其艦體和上層建築設計得頗為不協調,集成的水平也比較低,中國或俄羅斯的設計人員既不可能那麼低水平,也難以想象會為了價格之類的問題“砸自己的招牌”去設計那些長得頗為不美觀,因此也很難想象技術水平會有多高的艦艇。而且越南、阿爾及利亞和緬甸等國雖然和西方國家之間有些立場差異和利益分歧,但是並非受聯合國制裁的“武器禁運國”,甚至還與一些西方國家或者親西方國家之間存在有軍事合作,中俄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與其進行武器裝備貿易,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打“擦邊球”。那麼就會不會有別的可能,就是那些奇異的艦艇,是由第三國設計人員,“自行其是”地集成了俄羅斯、中國甚至一些西方國家的子系統後,為更加落後的亞非拉國家設計並幫助那些不發達國家建造的呢?

技術水平遠比HQ-381低的TT400TP火炮巡邏/護衛艇卻被越南官方稱作“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艦艇”……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有意思的是,這些艦隻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比如說雖然艦體和上層建築設計簡潔,似乎是考慮到了“艦體隱形”,但是細節上的設計有失於粗糙,總有一些“瑕疵”幾乎可以讓之前所有在“隱形效果”上所做的努力有付之東流的可能。另外,多少顯得原始而粗糙的格子桅杆、簡單的“半帽”形雷達或者兩座標雷達也使得的上述艦艇遊走在前衛和保守之間。如果總成設計出自俄羅斯或者中國等大國強國之手,顯然不可能是如此情形,於是,那個似乎不願意現身的技術支持者總是那麼的耐人追尋。

努力的價值——後起國家的新型水面艦艇及其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國際格局出現至今,世界各大國和軍事強國與後起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之間已經拉開了近乎可怕的差距。甚至可以這樣說,如今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生產的武器裝備,只能和發達國家半個世紀前的產品相比。對於需要長期投入的海軍艦艇來說,這種差距顯然尤其大,不客氣地說,就算把發達國家建造艦艇的所有子系統包括髮動機、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外加船塢、吊機和其他造船設備全部提供給後起國家,要能夠“攢”出一艘世界先進水平、或者起碼說是不落後於當代發達國家普遍水平的水面艦艇的後起國家也是鳳毛麟角。

"

在2014~2015年期間,越南曾與鄰國發生了一些海上摩擦,越南海軍的一些艦艇包括HQ-381號一度也到場“表明態度”。各種文章對HQ-381艦的介紹卻也五花八門,有的說其與蘇制“毒蜘蛛”有關,有的認為其是“螢火蟲”級小型巡邏艦的小型導彈艦衍生型號,也有認為是越南自行設計的,但性能差無法使用云云,於是我們嘗試著撥開各種迷霧,解讀一下這艘多少有些神祕色彩的孤艦。

從外觀上看,該艦的設計簡潔緊湊,外形也頗為“美觀”,至少從表面上看,設計水平甚至可以與出現得更晚的日本“隼”級和韓國“尹永夏”級導彈巡邏艇相比(因為上述兩級的正常排水量尚未超過500噸,因此不稱為小型導彈艦)也毫不遜色。毫無越南“土法上馬”研製的艦艇的色彩,反而有東歐國家設計建造的小型導彈艦畫風,越南的艦船工業完全無法與日本和韓國相比,顯然靠越南自身的能力,是不可能設計建造如此水平的小型導彈艦的。HQ-381的出現無疑來自於外部的技術支持,那麼,這種技術支持又來自何方呢?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之前的很多猜測,其實就是越南本來在小型導彈艦方面的各種選擇,比如在俄羅斯出售給越南的“螢火蟲”巡邏艦的基礎上加以導彈化(俄羅斯確實有拿出過將“螢火蟲”發展成為小型導彈艦的外銷方案模型),比如在“毒蜘蛛”的基礎上將P-15M改為Kh-35,其他方面再進行相應改進(這也是越南最後做出的選擇),上述方案都可以得到俄羅斯的技術幫助,顯然遇到的問題會比設計建造HQ-381要少得多,實現起來自然也更加容易。然而越南當時不可思議地“捨近求遠”,建造了這樣一艘技術思路難以捉摸的小型導彈艦,從簡單的邏輯上考量,顯然是很說不通的。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上說,HQ-381的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卻顯得有些“單薄”,“半帽”形雷達天線彷彿直接從登陸艦上“移植”過來的,其餘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也可能是從其他艦艇上“拿來”的或者用二手零備件“攢”出來的。於是,那麼給予越南技術幫助的國家,會不會雖然具有值得一看的技術水平和整合能力,但是工業基礎相對有限,很多子系統不能生產,所以只能給自己和可能的技術輸出國“攢”出那一艘艘艦艇呢?

雖然HQ-381並沒有姊妹艦,但是這種看上去難以解釋的情況在很多亞非拉國家都有發現:例如緬甸的首艘2500噸級護衛艦“雍籍牙”(音譯)號和載有八枚小型魚雷的驅潛魚雷艇,例如阿爾及利亞的幾艘採用中國製造的艦炮和導彈武器,但總成卻做得十分粗糙的“輕型護衛艦”(實際上是小型導彈艦)……這些艦艇雖然採用了中國和俄羅斯研製的部分子系統,但是其艦體和上層建築設計得頗為不協調,集成的水平也比較低,中國或俄羅斯的設計人員既不可能那麼低水平,也難以想象會為了價格之類的問題“砸自己的招牌”去設計那些長得頗為不美觀,因此也很難想象技術水平會有多高的艦艇。而且越南、阿爾及利亞和緬甸等國雖然和西方國家之間有些立場差異和利益分歧,但是並非受聯合國制裁的“武器禁運國”,甚至還與一些西方國家或者親西方國家之間存在有軍事合作,中俄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與其進行武器裝備貿易,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打“擦邊球”。那麼就會不會有別的可能,就是那些奇異的艦艇,是由第三國設計人員,“自行其是”地集成了俄羅斯、中國甚至一些西方國家的子系統後,為更加落後的亞非拉國家設計並幫助那些不發達國家建造的呢?

技術水平遠比HQ-381低的TT400TP火炮巡邏/護衛艇卻被越南官方稱作“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艦艇”……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有意思的是,這些艦隻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比如說雖然艦體和上層建築設計簡潔,似乎是考慮到了“艦體隱形”,但是細節上的設計有失於粗糙,總有一些“瑕疵”幾乎可以讓之前所有在“隱形效果”上所做的努力有付之東流的可能。另外,多少顯得原始而粗糙的格子桅杆、簡單的“半帽”形雷達或者兩座標雷達也使得的上述艦艇遊走在前衛和保守之間。如果總成設計出自俄羅斯或者中國等大國強國之手,顯然不可能是如此情形,於是,那個似乎不願意現身的技術支持者總是那麼的耐人追尋。

努力的價值——後起國家的新型水面艦艇及其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國際格局出現至今,世界各大國和軍事強國與後起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之間已經拉開了近乎可怕的差距。甚至可以這樣說,如今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生產的武器裝備,只能和發達國家半個世紀前的產品相比。對於需要長期投入的海軍艦艇來說,這種差距顯然尤其大,不客氣地說,就算把發達國家建造艦艇的所有子系統包括髮動機、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外加船塢、吊機和其他造船設備全部提供給後起國家,要能夠“攢”出一艘世界先進水平、或者起碼說是不落後於當代發達國家普遍水平的水面艦艇的後起國家也是鳳毛麟角。

這一小國罕見造出隱身艦,水平明顯超自身實力,誰會是幕後協助者

但是正印了那句英國著名諺語“有規則就有例外”,一些事實表明,似乎有一些後起國家可以通過獲得部分大國技術、並結合自身努力而摸索前行。在冷戰時期,羅馬尼亞的“馬拉塞斯蒂”號是除了蘇聯以外,蘇東陣營國家裡建造的噸位最大的作戰艦隻,其滿載排水量甚至超過了5000噸,接近當時“巡洋艦”的水平;而朝鮮的“蘇湖”級也被普遍認為達到2000噸級以上,其整體外形至今仍鮮有外人知曉;新世紀初,緬甸建成服役了2500噸級的“雍籍牙”號護衛艦,有意思的是,被認為是“蘇湖”級的衛星照片上的奇怪艦隻的一些特徵,竟然出現在了“雍籍牙”號上,而在其後續艦“江喜陀”號以及更晚建造的“辛驃信”號上,這些特徵又被淡化甚至大部分消失了……如果我們可以相信史料集裡的隻言片語,或許我們還能將“馬拉塞斯蒂”號、“雍籍牙”號和HQ-381號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的“大型導彈火炮驅逐艦”、“小型導彈火炮護衛艦”和“大型導彈艇”等項目規劃來個一一對照,從而印證後起的國家也可以在建設新質海軍力量上有所作為,當然中國的格局和追求無法接受性能如此差強人意的作品,但中小國家可就是另一回事了。無論怎麼說,在越南的HQ-381號小型導彈艦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越南試圖通過除了俄羅斯和西方以外的渠道,設計和建造小型作戰艦隻的願望和努力(即使這種努力最終沒能成功),也依稀看到了在這個世界上,或許還有一些有一定志向和抱負的後起國家,或許遊離於國際社會主流之外,或許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也不怎麼好,但是卻已經通過長期的努力,不僅在例如彈道導彈方面的戰略武器方面有所成就,在包括中小型艦艇方面的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也已經到了小有所成的邊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