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當年赫魯曉夫曾嚇唬西方說,蘇聯生產戰略導彈“就像生產香腸那麼容易”。然而,對他們的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卻諱莫如深,直到總設計師去世,人們從公佈的悼詞裡才第一次知道米哈伊庫茲米奇 揚格利這個名字。揚格利去世後,他的名字被安放在月球上。他負責研製的導彈的先進性使美國產生了心理上的恐懼,他們稱其為“魔鬼的盾與劍”。

前蘇聯的戰略導彈被西方戰略專家稱之為“SS系列”,其設計局的負責人是蘇聯科學院院士、兩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獲得者米哈伊爾庫茲米奇揚格利。有關揚格利的生平,其在世時蘇聯官方從未做過半點披露,他逝世於60歲生日當天,世人還是從1971年10月蘇聯官方公開發表的悼詞裡才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

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早年嶄露頭角

揚格利早年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後,又進入航空工業研究院深造,後來在航空工廠擔任過總設計師助手、副廠長、飛機試驗站主任和飛機設計局副總工程師。1946年5月21日,一項使人驚訝的任命落到揚格利頭上,他被委任為“航空工業部特別局高級工程師”。對這位擔任過多年要職的人為什麼降級使用?是否和他的家庭出身、歷史問題有關?

這種疑問不是沒有來由的。1938年,揚格利因公出國時,正值“布哈林案件”發生,他的兩位近親被逮捕、 處決。這年年底,揚格利本人也受審,罪名是隱瞞非無產階級家庭成份,與在森林裡祕藏武器的父親保持著密切聯繫。實際上,揚格利的祖上是被流放西伯利亞的犯人,到他父親那輩已經家徒四壁,況且他父親當時已去世多年。而他本人長時間在國外考察航空工業,本身正是負有內務人民委員會賦予的“間諜”使命。

直到前蘇聯解體,這件事才真相大白,航空工業部特別局是個類似噴氣技術科研中心的機構,有德國專家在其中 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批最有經驗的德國火箭專家被帶到了蘇聯,其中就有維爾涅爾和馮布勞恩,還混進了美國人。這個高度機密的機構只有一個任務,把德國的火箭技術弄到手,並且不讓任何局外人知道。當時德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揚格利與德國專家共事兩年,並且接觸了許多繳獲的德國祕密文獻資料 ,收穫頗豐。

壓上科羅廖夫一頭

1950年4月12日,揚格利的勞動手冊上添加了新的記錄:“被委任為第88科研所所長”,主持火箭科研 工作。此後,揚格利的地位飛快上升,一年後他就成了宇航研究泰斗科羅廖夫的副職。

最初研製的P-1火箭是德國“V-2”火箭的複製品,後來又研製了P-2、P-3火箭,這些火箭都是急就之作,很快就被淘汰了。值得一提的是P-5火箭,這種型號是副總設計師揚格利牽頭設計、製造的,儘管它仍不能解決國防 戰略上的主要問題,但它在射程和戰鬥部重量上都大大超過了前幾種型號,當時蘇聯軍界聲稱,這僅是為在歐洲的打擊目標預備的火箭,而主要的以及潛在的目標還有的是……

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科羅廖夫(左)切洛梅(中)和揚格利(右)

1952年5月,揚格利出人意料地被任命為中央科學院火箭研究院長。該院下轄一系列科研機構,包括兩個分院、一個試驗工廠、許多試驗車間和十幾個設計局,其中就有科羅廖夫設計局。當科羅廖夫聽到這一消息後怒形於色,當即退出會場,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揚格利的指示拒不執行。後來科羅廖夫覺得,這是上層領導故意要限制他的權力,與揚格利個人無關。揚格利當然也明白這點。為結束工作上的扯皮狀態,1953年10月,揚格利申請辭去所長職務。當時的航空工業部部長,後任國防部長的烏斯季諾夫為此大發雷霆:“怕擔責任嗎?你還想在航空工業部幹嗎?黨命令你在那兒你就得在那兒。 去,幹活去!”

然而在1953年11月初,烏斯季諾夫到底還是下了一道命令,把揚格利調離,但是仍從事火箭科研工作。

主持特種設計局

1954年4月,在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洛夫斯克火箭工廠(即南方機器製造廠)成立了586特種設計局,由揚格利 主持。該設計局的第一個產品是P-12火箭,於1957年6月22日首次發射成功,並且提前完成了一系列發射任務。這 是586特種設計局的一大成就。1958年,赫魯曉夫來到南方機器廠,他與所有火箭專家們會面並視察了火箭組裝車間, 瞭解了新設計方案,他顯然十分滿意。P-12導彈,西方稱之為SS-4導彈,射程為1930公里,速度為6.5馬赫數 ,戰鬥部重1.5噸,它就是1962年部署於古巴的中程彈道導彈,聞名的“導彈危機”使其大出風頭。

在這次視察後不久,赫魯曉夫聳人聽聞地向世界宣佈:“我們的火箭生產在傳送帶上進行。不久前,我在一家工 廠看見,生產火箭就像自動機生產香腸那樣。”許多人認為赫魯曉夫是在吹牛,嚇唬人。然而在1960年1月的最高蘇維埃 會議上他又正式宣佈建立戰略導彈部隊,在他眼裡,導彈是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也是最大的政治籌碼。

不久,勃列日涅夫和烏斯季諾夫又來到第聶伯羅彼得洛夫斯克,他們接二連三地來只為一個目的,在最短期限內 完成新型號火箭的試驗。他們對科研人員的建議一點兒也聽不進,還放出了“思想重炮”:“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搶在帝國主義前頭,新的戰爭就會爆發。”誰敢對這話置之不理呢?

1960年6月,在卡普斯廷雅兒谷地的試驗場成功地試驗了P-14(SS-5),是射程為3500公里的中程 彈道導彈。同年9月初又開始在秋拉達姆試驗場試驗P-16(SS-7)洲際彈道導彈。蘇聯領導人遙控著一切有關事項, 對它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國家委員會主席、國防部副部長、蘇聯戰略導彈部隊總司令、炮兵主帥涅傑林親臨現場指揮。赫魯曉夫下達了重要命令,接著是緊急催促。最高層在緊盯著,赫魯曉夫作為最高領導人更是萬分焦急。

倉促行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1960年10月24日,在發射前準備工作正在進行時火箭在地面起火爆炸 ,現場人員死傷慘重,涅傑林元帥當場身亡,同時喪命的專家及領導小組成員有59人,還有32名火箭專家燒傷後在醫院死去。

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蘇聯炮兵主帥涅傑林

揚格利倖免於難,他當時正和約希費揚教授、姆雷金將軍躲在一個角落裡吸菸。爆炸發生後,他立刻上前搶救, 也被燒傷住院。

成立了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最高調查委員會,追查這次慘案的原因,結論是,事故原因在於粗暴違反技術安全要求,缺乏應有 的理智,忽視專家的意見。涅傑林元帥下令直接在加註好燃料的火箭上排除自動系統的故障。因為有人催促元帥快乾,元帥又去催下邊……

善後工作結一結束,蘇聯領導人又立即下令:應刻不容緩地重新開始試驗P—16戰略導彈,使其早日裝備部隊。因為國 際上軍備競賽愈演愈烈,美國人也使出渾身解數研製了各類導彈如“紅石”、“丘闢特”、“托爾”、“阿特拉斯”,並大力開發研究級別與P-16相當的“大力神”導彈。

1961年2月21日,P-16(SS-7)洲際戰略導彈第一次發射成功,它的射程為11000公里,用的是兩級可儲液體燃料火箭。更主要的是,它裝載的戰鬥部是熱核裝料,爆炸當量在500萬噸以上,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由此進入了新的階段。

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功成身逝

第一代戰略導彈都是陸基的,他們體現出在最短期限內製造出“核劍”的急需,後來蘇聯領導人意識到,這些導彈在遭受初次打擊時將會覆滅。礦工出身的赫魯曉夫提出了一個把導彈藏在礦井中的設想,問題是導彈應具備儲存燃料的地點並有加註燃料的手段。這就需要建設複雜的發射井配套系統,供每批存放在同一個地點的三、四枚導彈使用,揚格利為此又殫精竭慮。

揚格利在戰略導彈設計中的突破性成就是P-36(SS-9),又叫“懸崖”式洲際彈道導彈;以後,它又被改裝為加速型的“軌道導彈”SS-10,又叫“瘦子”,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效率最高的戰略導彈。它的射程12000 公里,戰鬥部重3.5噸,爆炸當量為2000萬噸,用三級液體燃燒火箭發射。這種導彈採用多彈頭系統,軌道發射時,可進入160公里高的低地球軌道,然後在繞地球轉完一圈前的預定地方點燃反推火箭,使彈頭降低速度,脫離軌道,奔襲目標 。西方認為其特點是突然性強,地面防空雷達不易及早發現,因其軌道高度只有160公里,而雷達發現後的警報時間僅有三分鐘。

最早的兩代液體燃料導彈的燃料加註時間要持續好幾個月,並且要經常不斷地在燃料中填加某種成分。1963 年美國的“大力神Ⅱ”導彈出現了燃料洩漏跡象,美國人開始轉向製造固體燃料導彈。而蘇聯當時尚未開發固體燃料發動機的 研究,揚格利設計局只是在原設計中加裝了一種俗稱“安瓿玻璃管”的裝置,就解決了液體燃料腐蝕、洩漏問題,使加註好燃 料的火箭能夠保持滿載狀態達5年以上。

在製造固體燃料火箭上揚格利進行得很謹慎。比如一種新型導彈,它的第一級火箭採用固體燃料,而第二級仍採 用液體燃料。1965年“勝利日”閱兵式,一種採用三級全固體燃料火箭的SS-11戰略導彈終於面世,其性能相當於美 國“民兵1”洲際導彈。揚格利設計局還設計製造了機動戰略導彈PT-10(SS-XZ),它以集裝箱形式安裝在裝甲履帶運輸車上,可以在行進中發射。

揚格利最後的工作終結於戰略導彈SS-17和SS-18,在研究工作之初他為堅持自己的方案同許多著名學者及設計師發生了爭執,他們都認為揚格利的方案是無稽之談,不可能成功,但揚格利最終還是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方案。事後反對派的代表、設計師魯加克說:“我不明白,揚格利怎麼那樣不可思議,這個具有超常力量和智慧的人,為堅持科學真理 竟然引起心肌梗塞,過早離開人世。”

洲際導彈發射失敗,發射中心炸為平地,總設計師抽菸逃過一劫

SS-18導彈集先前各型戰略導彈的優點於一身,把發射井啟動裝置的效率提高了10倍,並且具有自身防禦能力,其製造技術直到今天仍是絕密文獻。美國人知道了這種新導彈後,給它起的“教名”是:撒旦,魔鬼的盾與劍。

1969年6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說:“我想提醒各位新聞界人士,在那個時期(指六十年代初肯尼迪當政時期)所有專家一致認為美國對蘇聯在核打擊力量方面所佔的優勢至少也是4:1,還可能是5:1,現在差距已經消滅,我們再也超不過他們了……”

1971年,剛滿60歲的揚格利去世了。揚格利的名字在他死後被送上了帕米爾頂峰,被安放在月球上,還被 用來命名小行星,而他的事蹟卻多年來默默無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