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家公司正待重大資產重組 精選一份名單供參考'

"

24日,中·國·證·券·網·推送的《關注這類公司!借殼認定窗口期縮短,易主公司重組預期升溫》文章引發市場熱議,不少投資者來悄悄問小編:循著這個邏輯,究竟哪些公司更有可能重組呢?

小編不是預測帝。但從數據來看,共有近百家公司在2016年發生過易主,其中僅有小部分做過重大資產重組,大部分公司的資本運作有待展開。從這個角度看,這些還沒有過“大動作”的易主公司,都是有著重組動機和概率的。

架不住諸位看官的殷殷期盼,小編在此結合公司市值、主營業務情況、接盤方屬性、大股東質押比例、是否被立案調查等諸多因素,綜合分析總結出下面一份名單,僅做參考。

理清篩選標準

最新的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方案,監管層將放鬆約束,擬將“累計首次原則”的計算期間進一步縮短至36個月,引導收購人及其關聯人控制公司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也就是說,易主3年後,新實控人再注入資產,不管規模多大,都不構成借殼,不需要按借殼的標準來審核。”投行人士解釋,“這對於那些買了殼想注入資產,但資產質量又暫時達不到IPO標準的實控人而言,現在可以加速實施了。”

從上述情況出發,結合以下標準來判斷是否為不錯的“殼”。

1、公司市值

參照殼公司的選擇角度,公司市值較小,後續展開重組、甚至借殼的可能性較大。

2、主營業務

如果公司主營業務較好,那開展資本運作的動力往往不足。主營業務較差,置入資產的需求反而更迫切。

3、接盤方屬性

民營企業主導的公司資本運作更強烈,但國資背景的公司往往可裝入的資產選擇更豐富。

4、大股東質押比例

大股東質押比例越高,說明資金壓力越大,儘快重組賺錢的訴求也更大。

5、是否被立案調查

如果有立案調查等事項,重組、再融資等事項幾乎沒有希望了,可以直接PASS掉。

這些“殼”重組概率高?

從上面標準出發,小編找到了以下名單。

大連友誼

2016年6月,大連友誼控股股東友誼集團將所持公司28.06%的股權轉讓給武信投資控股,交易價格為13元/股,後者以此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其實際控制人陳志祥變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彼時,武信投資控股表示,計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過資產重組或兼併收購等各種有效途徑,不斷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後,大連友誼出售了部分酒店及商業資產,並試圖裝入武漢信用小貸公司,未能成功。

2017年,大連友誼勉強盈利,2018年虧損4.15億元,主營業務並不樂觀。

截至7月25日,大連友誼的最新收盤價為3.81元/股,總市值為13.58億元。

文一科技

2016年6月,文一科技(彼時名為“*ST中發”)發佈公告稱,安徽國購將其持有的上海宏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瑞真商業,後者從而間接控制公司17.09%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從袁啟宏變為羅其芳和周文育。

此後,文一科技並未展開資本運作,上市公司雖然“脫星摘帽”,但主營業務依然疲軟。

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795.11萬元,2018年歸母淨利潤為504.38萬元。截至7月25日,文一科技的最新收盤價為12.25元/股,總市值為19.41億元。

嘉凱城

2016年6月,恆大啟動入主嘉凱城的方案,許家印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嘉凱城201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9.88億元,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5.64億元。

恆大在諸多領域有佈局,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

此前嘉凱城做了一些規模不大的收購動作,如果重組管理辦法按預期修訂,理論上,恆大對嘉凱城實施資產重組也可提上日程了。

美爾雅

美爾雅曾在2016年5月發佈公告稱,中紡絲路通過受讓美爾雅集團79.94%的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解直錕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時至今日,美爾雅仍未開展重組行動。

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為461.62萬元, 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860.49萬元。截至7月25日,美爾雅的最新收盤價為6.29元/股,總市值為22.64億元。

寶莫股份

2016年8月,寶莫股份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與自然人吳昊簽署協議,向其轉讓上市公司5.58%的股權,同時將16.11%股權的表決權委託給吳昊,是後者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7年上述各方又進行了補充交易,使得吳昊將表決權變為股權,鞏固實際控制人地位。

此後,寶莫股份出售了部分油氣、生物化工資產,並未裝入資產。

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為827.04萬元, 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64億元。截至7月25日,寶莫股份的最新收盤價為5.9元/股,總市值為36.11億元。

易主多年,至今未有大動作

小編要指出,不是僅有上述公司符合條件,不少ST公司也易主快滿三年了,現任實控人或許有著更強的動力,但是否能成行還需一事一議,具體可參考以下表格。

"

24日,中·國·證·券·網·推送的《關注這類公司!借殼認定窗口期縮短,易主公司重組預期升溫》文章引發市場熱議,不少投資者來悄悄問小編:循著這個邏輯,究竟哪些公司更有可能重組呢?

小編不是預測帝。但從數據來看,共有近百家公司在2016年發生過易主,其中僅有小部分做過重大資產重組,大部分公司的資本運作有待展開。從這個角度看,這些還沒有過“大動作”的易主公司,都是有著重組動機和概率的。

架不住諸位看官的殷殷期盼,小編在此結合公司市值、主營業務情況、接盤方屬性、大股東質押比例、是否被立案調查等諸多因素,綜合分析總結出下面一份名單,僅做參考。

理清篩選標準

最新的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方案,監管層將放鬆約束,擬將“累計首次原則”的計算期間進一步縮短至36個月,引導收購人及其關聯人控制公司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

“也就是說,易主3年後,新實控人再注入資產,不管規模多大,都不構成借殼,不需要按借殼的標準來審核。”投行人士解釋,“這對於那些買了殼想注入資產,但資產質量又暫時達不到IPO標準的實控人而言,現在可以加速實施了。”

從上述情況出發,結合以下標準來判斷是否為不錯的“殼”。

1、公司市值

參照殼公司的選擇角度,公司市值較小,後續展開重組、甚至借殼的可能性較大。

2、主營業務

如果公司主營業務較好,那開展資本運作的動力往往不足。主營業務較差,置入資產的需求反而更迫切。

3、接盤方屬性

民營企業主導的公司資本運作更強烈,但國資背景的公司往往可裝入的資產選擇更豐富。

4、大股東質押比例

大股東質押比例越高,說明資金壓力越大,儘快重組賺錢的訴求也更大。

5、是否被立案調查

如果有立案調查等事項,重組、再融資等事項幾乎沒有希望了,可以直接PASS掉。

這些“殼”重組概率高?

從上面標準出發,小編找到了以下名單。

大連友誼

2016年6月,大連友誼控股股東友誼集團將所持公司28.06%的股權轉讓給武信投資控股,交易價格為13元/股,後者以此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其實際控制人陳志祥變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彼時,武信投資控股表示,計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過資產重組或兼併收購等各種有效途徑,不斷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後,大連友誼出售了部分酒店及商業資產,並試圖裝入武漢信用小貸公司,未能成功。

2017年,大連友誼勉強盈利,2018年虧損4.15億元,主營業務並不樂觀。

截至7月25日,大連友誼的最新收盤價為3.81元/股,總市值為13.58億元。

文一科技

2016年6月,文一科技(彼時名為“*ST中發”)發佈公告稱,安徽國購將其持有的上海宏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瑞真商業,後者從而間接控制公司17.09%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從袁啟宏變為羅其芳和周文育。

此後,文一科技並未展開資本運作,上市公司雖然“脫星摘帽”,但主營業務依然疲軟。

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795.11萬元,2018年歸母淨利潤為504.38萬元。截至7月25日,文一科技的最新收盤價為12.25元/股,總市值為19.41億元。

嘉凱城

2016年6月,恆大啟動入主嘉凱城的方案,許家印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嘉凱城201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9.88億元,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5.64億元。

恆大在諸多領域有佈局,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

此前嘉凱城做了一些規模不大的收購動作,如果重組管理辦法按預期修訂,理論上,恆大對嘉凱城實施資產重組也可提上日程了。

美爾雅

美爾雅曾在2016年5月發佈公告稱,中紡絲路通過受讓美爾雅集團79.94%的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解直錕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時至今日,美爾雅仍未開展重組行動。

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為461.62萬元, 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860.49萬元。截至7月25日,美爾雅的最新收盤價為6.29元/股,總市值為22.64億元。

寶莫股份

2016年8月,寶莫股份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與自然人吳昊簽署協議,向其轉讓上市公司5.58%的股權,同時將16.11%股權的表決權委託給吳昊,是後者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7年上述各方又進行了補充交易,使得吳昊將表決權變為股權,鞏固實際控制人地位。

此後,寶莫股份出售了部分油氣、生物化工資產,並未裝入資產。

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為827.04萬元, 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64億元。截至7月25日,寶莫股份的最新收盤價為5.9元/股,總市值為36.11億元。

易主多年,至今未有大動作

小編要指出,不是僅有上述公司符合條件,不少ST公司也易主快滿三年了,現任實控人或許有著更強的動力,但是否能成行還需一事一議,具體可參考以下表格。

近百家公司正待重大資產重組 精選一份名單供參考

2016年易主,至今未展開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數據來源:W i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