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這是一位媽媽對那些不靠譜的“育兒經”的控訴,這些坑你踩過幾個呢?歡迎留言和百萬媽媽一起交流。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生了兩個卡卡特特兩娃後,我也加入了眾多迷信“育兒經”“育兒寶典”的寶媽大軍中,只要是這育兒類的文章,都忍不住點上一點,生怕錯過任何有助於寶寶成長的祕籍。

但隨著卡卡和特特年紀再大一些,我便發現一些所謂的育兒經、各類專家言論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嘛,同樣是我和夥計一把屎一把尿帶出的娃,確實有很多不同,他們受用的育兒方法也不盡相同。

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位新手媽媽控訴了幾條不靠譜的“育兒經”,我也深有感觸,與寶媽們一起分享。

關於天性

權威的育兒理論是這樣說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最後變成什麼樣是父母教育的原因。”所以,父母要為此做到以下1、2、3、4……

曾經我對此深信不疑。

現實版本是:這哪是白紙啊!孩子的脾氣、秉性,明明是天生的!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譬如,閨女骨子裡就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一刻不見就能翻天。講道理、說故事、懲罰……即便我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讓她變得“文靜”些。

這是遺傳!遺傳!遺傳!(重要事情需大吼三次)

有的孩子羞澀沉穩,有的熱情開朗;有的孩子擁有超強語言天賦、有的卻對各種數字敏感。後天或許可以培養興趣、愛好;訓練待人接物;但先天的性格、本質卻很難更改!

所以,還是順其自然吧!

卡特媽媽:關於這一點,孩子的天性及父母后天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影響,家長還是可以看看育兒心理類的書籍,做些參考,當然具體情況還是因孩子而異的。

關於懲罰

育兒大師們的具體步驟如下:在家裡某個角落設置一個特殊的椅子;當孩子調皮了,告訴她需要坐那兒挨罰;規定時間到了說“對不起”;最後告知為什麼挨罰。

現實版本是:

只需一小會,她就能發現周邊無窮樂子——附近有個蟲蟲在飛哎、地板的縫原來這麼大啊!然後開始自娛自樂,完全沒有挨罰的自覺,更談不上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了!某次幹完“壞事”,還沒等發火,她非常主動跑到角落,說:“媽媽,我去挨罰了哦!”

對於一個愛玩、樂觀(過頭)的孩子(通俗稱之為:熊孩子!)無論何種懲罰貌似都不太管用。

不管用!非常不管用!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如今,大多數時候,我不得不採取“拍馬屁”政策,譬如:“有個棒的小朋友會幫媽媽關燈,是你嗎?”“我們比一比,看誰先不講話睡著!”通常效果倒是比懲罰好得多。

卡特媽媽:這招挺有意思的,激勵式教育方法,有時候比懲罰式好用。就像職場,正向的獎金激勵機制更容易引發主動性是一個道理。

頭疼的吃飯問題

育兒經的版本是:“不能追著餵飯!”這頓不吃?好,餓著!下次就知道要好好吃飯了!

現實版本是:

下頓她仍然不吃!她可以一天不吃!

這回抓狂的就輪到當媽的了。

好言相勸,不管用;罰站,不管用;揍屁股,依舊不吃……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直到有一天,閨女突然說:“為什麼逼我吃飯?貓貓也不吃飯!”

我突然醒悟:餓不餓是人的本能反應,為什麼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吃飯?

從此以後,只要她說不想吃,我們全家都非常開心地各自吃飯,留著她一邊玩。等到她說:“我餓了!”只需準備好小碗、小勺子,自己就能吃得倍兒香!而我也不再為吃飯問題,時時焦慮上火。

卡特媽媽:其實和育兒經的道理有點大同小異,就是不要強制餵飯,而是要培養孩子好的飲食習慣,比如正點前不給其他零食,保持和大人一樣正常的飯點習慣。

賴著要玩具怎麼辦?

育兒理論說,不能事事依著孩子!一旦孩子耍賴,滿足他們要求了,家長就會被孩子“馴服”,從此每每遇到類似情況,孩子就會使用同樣的手段,將來必定在 “驕縱”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現實版本是:

第一次她哭著要某個東西,狠心拒絕了;同樣的情況第二次,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如今,我很少拒絕她的要求,這也是我“溺愛”孩子的一大罪證。事實上,我們母女在經歷多次“鬥爭”後,也有了一套平衡法則:每次可以自己選一個;每段時間內,有一次選擇機會。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譬如,某次她突然對一架新到的小飛機充滿興趣。拉著我可憐巴巴地說:“媽媽買一個吧!我太喜歡這個了!”

我舉了她之前想要的泡泡水,說:“買了小飛機,泡泡水就不能要了哦。而且這個月都不能再買其他玩具啦!”

小妮子想了想,很大聲說:“好!”然後自己把泡泡水歸還原處。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每當她想要其他玩具,只要說一句:“你買過小飛機啦!”她就會乖乖跟著走,從來不會一哭、二鬧、三打滾。

這不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即便是大人,也常常會有購物的衝動。大人尚且無法抗拒內心需求,如何要求孩子控制慾望?在自力所能及的範圍,尊重孩子的慾望,滿足孩子自己選擇,或許比拒絕更合適。

卡特媽媽:這種方式還能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打架了!

網上有一篇很受贊同的“育兒經”,一位爸爸是這樣教孩子的:如果小朋友在幼兒園打你,先不要哭,一定要第一時間打回去!因為錯過了時間再打,別人會以為“你先動手”;也不要報告老師,因為老師會“和稀泥”,批評幾句、安慰幾句,解決不了問題。

現實版本是:

和別的小朋友搶東西,捱打了。

我問:“你還要和某某玩嗎?”

她毫不猶豫地點頭:“要呀!要呀!我們是好朋友!”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

我說:“可是某某會打你哎!”

她想都沒想,很爽亮地回道:“沒關係的。”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大多數時候,對於“捱打”這件事,如果大人不強調,孩子自己並不會放在心上。他們的世界沒有陰謀論、沒有爾虞我詐。他們會遵從自己內心做得很好!

如果不喜歡某個孩子,他們憑藉直覺就會自然躲避(不跟你玩了!)如果喜歡,即便捱了兩下,也很難影響他們內心的喜愛,或者可以稱之為“友誼”的東西。

真正介懷的,不是孩子,是大人;是大人覺得“吃虧了”!“打回去”,藉著“學會保護自己”的名頭,更多是把大人世界的“睚眥必報”傳授給孩子。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某次閨女估計打疼了,她哭著跑過來告狀:“小哥哥打我!”

我問:“那怎麼辦呢?”

她想了想,然後屁顛屁顛跑到小男孩面前說:“打人不對,要說對不起!”

小男孩愣了一會兒,還真跟著說:“妹妹,對不起。”

然後,兩個小孩繼續蹦蹦跳跳、開開心心玩兒去了。

瞧,有時候並不一定“打回去”才是最好的辦法。

最後,想說的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任何一項通用的規則,在面對單獨的孩子時,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成長的道路,從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鑑。需要的,只是一顆有愛、平等、願意陪伴的心。

卡特媽媽:打架、摩擦、吵架問題如何處理,是孩子必須面對的一個話題,寶媽們平時怎麼做的呢?

以上幾條其實是育兒過程中非常常見的問題,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引起不同的結果,還可能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長遠的影響。育兒經無法針對性的解決育兒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但還是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寶媽們還是可以找一些專業的書籍去系統的瞭解瞭解哦。


盤點那些不靠譜“育兒坑”,你踩過幾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