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慈善 朋友圈 藝術 自閉症 中國產經新聞 中國產經新聞 2017-09-03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文/劉紅霞

從8月29日早上開始,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就被“小朋友畫廊”刷屏了。

這些畫作的作者大多是自閉症患者、腦癱患者等精神智力障礙者。每個作品下方附有作者的名字、年齡、作品簡介以及一段語音留言。只要你喜歡,就可以花一元錢購買一幅電子版,同時這一元錢善款,將會用於支持騰訊公益平臺上的“用藝術點亮生命”公益項目。

截至8月29日14點,該活動募集資金已超1500萬元,捐款人次達到581.5萬。

對於慈善,公眾的熱情從未令人失望。“小朋友畫廊”公益項目,也告別傳統的“苦大仇深”式募捐,用小額資助形式關愛弱勢群體,看到這些精美的畫作出自特殊人群之手,誰都會為他們的智慧與自強感動,“一元購畫”成為朋友圈最美風景。

事實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幫助他人的意願和能力。這種公益行動,暖心而不悲,而且直擊人心,成為公眾表達善意的最佳平臺。有網友表示,真的太暖了,整個朋友圈都在發光,更有學者將其稱為“一個現象級公益傳播案例的誕生”。

當然,各種事件背後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小朋友畫廊”亦是如此。這些畫作是否真的由患者自行創作,這個活動是慈善還是撈錢,項目背後是否有商業操作背景,大家捐贈的錢流向了哪裡等一系列問題以及諸多質疑都在網上被不斷髮酵。

客觀地說,公眾存質疑也在情理之中。近年來,一系列“騙捐”、“逼捐”等行為,以及長期以來一些公益組織存在缺乏專業性,透明度不足等問題都無一不打擊著公眾的慈善信心。

不過,合理的質疑也並非壞事,這說明廣大群眾對於公益慈善已經擁有了起碼的防範意識。對於公益慈善項目的諸多質疑,也會形成一股監督力量,讓善心善款能落到實處,同時也將倒逼公益機構自我淨化的能力,讓公益更加透明。

公益慈善組織要成為“玻璃做的口袋”。所謂“玻璃口袋”就是要錢從哪裡來,用到哪裡去,都可以清清楚楚、一覽無餘。其實,老百姓所關心的並不只是一個捐贈平臺的數據詳略,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捐贈能否精準到達受助人的手上,他們的愛心能否真的溫暖那些需要的人,他們的善心不要被惡意消費。

對於公益慈善項目,大眾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所以要做到合法合規,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也是規避不必要的爭議、避免傷害公益公信力的根本,誠信、公開、透明也理應成為公益項目的“標配”。如此,公益慈善環境才能有更好的改善,公益機構才能良性發展。

公益慈善不容作假,人們可以有質疑,但也需要保持足夠善意和支持,讓更多人相信並感受到溫暖。同時,我們也期望,公眾慈善的初心不要因合理的質疑而動搖。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訂閱:cien_offical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時事鍼砭|公益項目遭質疑未必是壞事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