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八千多人登記遺體捐獻1281人捐出 他們沒有骨灰墓地

慈善 清明節 臨床醫學 劉曉光 齊魯網 2017-04-05

清明節前夕,山東福壽園新擴建的遺體捐獻紀念碑上,又新刻上了20個名字。據瞭解,山東省遺體捐獻累計登記報名8024人,實現捐獻1281人。雖然遺體捐獻數量逐年增加,但醫用遺體依然緊缺,有的學校解剖課上,學生只能看無法實際操作。

山東八千多人登記遺體捐獻1281人捐出 他們沒有骨灰墓地

千餘遺體捐獻者只留名字在紀念碑上

4月1日,位於濟南長清區的山東福壽園,遺體紀念碑旁擺滿了鮮花和蠟燭等祭品。2009年建成的遺體紀念碑被雕刻成一本本打開的書,上面刻著捐獻者的名字、出生年月、捐獻年份等信息。周圍環繞著一座座剛建成的紀念碑,碑上新刻上了20位捐獻者的信息。

他們沒有骨灰沒有墓地,每一個名字背後都牽動著一個甚至是幾個家庭。每逢清明,遺體捐獻者的家屬們都來此緬懷祭奠他們。

已退休的陳銳坐了一個半小時的車來到這裡。陳銳的父親陳鬆之是一名遺體捐獻者,三年前,陳鬆之的名字被補刻上紀念碑。“父親是1982年捐獻的。”陳銳彎著腰,將手裡捧著的一束白玫瑰,貼在紀念碑最下部最後一行名字上。

據悉,我省遺體捐獻累計登記報名8024人,已實現捐獻1281人。

遺體捐獻逐年增加,目前仍然遠不夠用

遺體捐獻者在過世後,要進行防腐保存,用於科研和教學。臨床醫學生最好都要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以積累經驗。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是濟南三所志願捐獻遺體登記接收站之一,另兩所是山東大學醫學院和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

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器官移植辦公室主任董來東介紹,2012年該院有了遺體接收資質,“2012年接收12例,此後逐年增加,2016年為55例。”

董來東說,儘管遺體捐獻數量逐年增加,遺體依然緊缺。“每年醫院有兩千多名學生來學習和培訓,接收的捐獻遺體數量卻不過50例,遠不能滿足需要。”山東大學醫學院和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力明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劉曉光說,解剖課都是老師解剖好之後學生去看,學生幾乎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

去哪捐獻遺體,不少人走了彎路

在遺體捐獻人數不足的同時,很多人想捐卻不知道怎樣捐。

2003年,山東省制定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具體程序為:捐獻人到縣級以上紅十字會,領取《山東省遺體捐獻登記表》,將填寫好的登記表交回。生前未辦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的自然人死亡後,其近親屬可以持本人和死者身份證件及全部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近親屬一致同意的證明,辦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

今年47歲的樑先生,家住聊城高唐縣慶雲鎮,已經被小腦萎縮折磨了十幾年,不能自主行走,說話也只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往外蹦。他說,早就想要捐獻遺體了,可是不知道該去哪裡捐。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劉曉光曾遇到一位遺體捐獻志願者家屬,輾轉問了好幾個地方,才打聽到捐獻途徑。

劉曉光說:“紅十字會、醫院、高校之間還是缺少配合,不少病人都是臨終表達捐獻意願,醫院也應開展遺體捐獻的宣傳工作,由他們告知患者及家屬更直接有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