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慈善 正能量 社會 東北網 2017-06-07

東北網6月4日訊(記者 張雋珊)日前,網絡媒體“美麗哈爾濱·全國文明城市行”採訪團隊一行走進了承載著百年哈爾濱城市記憶的老城區——道外區。

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暖陽老年大學。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南馬路街道辦事處在開原社區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作為是哈爾濱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道外區具有依託主城區、輻射帶動東部縣市,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獨特區位優勢。道外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積極探索常態化、長效化創建之路,將持續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作為創建工作的落腳點,保證創建工作落地生根。

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區,楊富長雕塑紫砂。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多彩多姿的道外文化。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麗茲江畔小區坐落於道外區東原街道江畔社區轄區內,共有7棟樓,小區居民832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在“清淨美”活動開展中嚴格按照標準參評,樓道、庭院全部達標。社區和居民結合創城,將單調、枯燥、冷漠的樓道打造成學習園地、書墨飄香的長廊,使居民在進出樓道時受到教育和薰陶。社區還自管庭院垃圾收運,引入二維碼信息手段,使垃圾收集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避免了垃圾外溢,基本實現了垃圾收運智能化。

哈市道外區創城確保文明引領 特色社區志願服務共建美好家園

坐落在東原街道江畔社區轄區內的麗茲江畔小區。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志願服務聯合會”、“愛心大集”、“美麗道外系列行動”等活動都是道外區群眾喜聞樂見的志願服務活動。道外區以“四關愛”為主題,先後培樹東原街道公益組織孵化園、南馬路街道的“週末鈴聲響”、大興街道“共駐共建、雙贏共進”、三棵樹街道“陽光築巢”等一批有道外特色的社區志願服務項目。

據東原街道辦事處主任劉穎介紹,惠民社創孵化園是東原街道辦事處籌資建設的全省首個集慈善惠民服務、社會創業培育於一體的街道級綜合性公益服務平臺,已入駐社會組織8家,服務組織及團隊20個。孵化園以“三社聯動”居家養老服務為先引,以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發展和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力量。

南馬路街道老廠較多,很多原來國營老廠都在轄區之內,這些老廠的家屬樓內居住的多是中老年人,如何讓空巢老人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為南馬路街道辦事處的重要工作。負責社區全面工作的馬震紅已經在南馬路街道開原社區工作了整整17年,作為社區幹部,她常說:社區幹部最能體會居民群眾的需求,我們的職責就是給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大家創造一個溫暖的家。

辦事處開展的“週末鈴聲響”是針對轄區空巢老人開展的一項志願服務活動,街道辦事處下轄的6個社區的6名黨支部副書記作為專職“聯絡員”,每週都要給社區內的空巢老人打去電話,陪老人聊聊天,詢問老人在生活上有哪些困難,第一時間幫助老人解決。僅僅由社區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的關懷還不夠,活動需要提檔升級,於是街道發動轄區內的黨員志願者家庭與空巢老人家庭結成對子。“週末鈴聲響”讓空巢老人的身邊多了兒子、女兒,濃濃的親情在黨員志願者家庭和黨員志願者家庭與空巢老人之間流淌。

同時,中華巴洛克建築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小吃文化、曲藝文化、商賈文化、溼地農耕文化等交融交匯,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道外文化。

道外區立足“五手互動”鄰里文化品牌,拓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內容,舉辦了十屆“鄰居節”。依託街區廣場等文化陣地,組織合唱團、秧歌隊、文藝表演隊等文藝團體,開展“群眾之聲”、“唱響中國夢、放歌哈爾濱”、道外關東美食文化藝術節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500多場(次);堅持利用“我們的節日”七個傳統節日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邀請全區道德模範和創城典型人物參加,為利用傳統節日關愛和禮遇先進人物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通過對道外區1000餘名“身邊好人”的集中表彰,開啟“好人時代”,讓“身邊好人”成為道外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強大力量;舉辦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對100餘家道外區文明家庭進行集體表彰,在全社會唱響時代主旋律,提高了全區居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叫響“古道熱腸、愛在道外”的品牌效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