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慈利縣危房改造給2.3萬農戶一個安全的家,姚進之夫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紅網時刻記者 楊豔 譚如茵 張家界報道

住進夢寐以求的新房,張家界慈利縣兩溪村64歲的李象銀逢人便誇政策好。天氣轉熱,他準備添置一臺空調,這樣能更舒適一些。而在此前,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過上這麼幸福的日子。

因為一場暴雨,李象銀的土坯房受損嚴重,他不得不外出擺攤,居無定所。受益於危房改造政策,再加上駐村幫扶單位的建房資金幫扶,他有了一個溫暖的新家。

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最樸實的願望與追求。圍繞脫貧攻堅主線,慈利縣充分利用農村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創新工作方式,讓群眾 “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截至2018年底,慈利縣有23749戶像李象銀一樣的居民,因為受益於危房改造項目住上新房。安全的地方才是家。連日來,記者在慈利縣的村村屯屯,見證了無數激動的淚水。該縣在危房改造工作中一心為民、為困難群體提供全程服務的工作態度,深深地印在了農民的心中。

一個個小家的變化,折射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慈利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通報表揚,成為全國19個之一、湖南省唯一獲得此次督查激勵的縣市。這也是慈利縣繼2018年12月獲“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後的又一個國家級榮譽。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山高路陡,運輸不便,便用騾馬馱材料建新房。

騾馬馱出新生活,半山腰上的D級危房“秒變新房

慈利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是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在這裡,曾有很多山區群眾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透風漏雨,飽受貧窮之苦。

廣福橋鎮三王村五雷山峰危崖絕壁,雲霧繚繞,是旅遊、探險的好去處。住在半山腰的五保戶易全生卻“無心看風景”,家裡的土木房子已經破爛到睡不了安穩覺。山高,沒有通公路,73歲的他想下趟山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建新房。

危房改造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最難啃的骨頭就是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和貧困殘疾人家庭“三類群體”的住房問題。按照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標準,中央、省補貼今年解決資金每戶2.3萬元,縣財政配套每戶0.7萬元,易全生獲得3萬元補助資金。但剩下的部分又難住了這個老人家。

為了儘快幫助這部分生活最貧困、住房最危險的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房,廣福鎮探索“村組幹部代建+專業隊伍承建”模式。2018年5月,鎮領導帶著村幹部、鎮城建站老站長張貴堯等人來到家裡,和易全生商量建新房的事。

一邊是需要驗收房屋才能發補貼資金,一邊是家庭貧困沒錢蓋房,怎麼讓家庭貧困的農戶既能用上補貼資金,又能住上新房呢?為了解決這個兩難的問題,廣福橋鎮黨委、政府大膽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決定想辦法給貧困農戶墊資蓋房,還保證不讓貧困戶出一分錢。錢不夠,剩下部分由村支兩委出;沒有施工隊伍,委託張貴堯設計、廣福橋鎮農村工程隊施工;路陡材料運不上,由村組幹部尋找騾馬馱運......2個月下來,一棟73平方米的新房建成,易全生沒有出一分錢。

不僅住上了新房,一條組級公路的修建也被提上日程。2019年,公路修到了易全生家門口,73歲的他淚流滿面。

2018年,像易全生一樣享受政府代建的村民,在廣福橋鎮有12戶,在全縣共有445戶。

47歲的劉慈境是巖泊渡鎮田坪村一個聾啞人,父母去世後他再無親人,有將近10年時間靠村裡各家各戶接濟生活。吃喝還好說,住房成了大家最擔心的問題。2018年6月,伴隨著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春風,難題迎刃而解。

“都是公家修的呢,都是公家幫忙。”聽說村裡來了人,83歲的鄰居張金秀趕了過來,生怕劉慈境說不明白。記者獲知,從選址、租挖掘機推路、平場,到找施工隊、買材料、監工,新房由村支兩委“全包”、建築隊伍施工修建。每天,劉慈境會守在一旁,希望能幫上忙,有時候他會買飲料和水給工人喝。

“他從來不給村裡添麻煩,這次修房我們把能幫的都一次性幫扶到位。”村主任張立賢說,為了墊高地基,村裡墊資1萬餘元砌好3米高的水泥牆。為了保證安全,6月2日來看望時,鎮裡的幹部當即交代村裡幫扶修一個欄杆。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在零溪鎮汪家橋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開到了危房改造現場。

親幫親鄰幫鄰,萬名黨員幹部用心用力齊幫扶

“如果沒有舅舅,我們的新房子還不知道啥時候能蓋起來。”龍潭河鎮鐵樹潭村的王化清和王化林是一對相依為命的盲人,其居住的土房屋牆體裂縫,如果遇到颳風下雨就會滿屋漏雨,存在安全隱患。聽說有危房改造的好政策,70歲的朱永發第一時間幫兩個外甥申請了指標,6萬元的補助資金不夠,朱永發與妻兒商量,個人捐資32000餘元 ,幫兩個外甥建起了磚瓦房。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最大限度調動廣大村民投身危房改造、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自建、援建、幫建”等方式,發動親幫親、鄰幫鄰互助互建,幫組織、幫勞力、幫材料、幫飯菜、幫資金,成為慈利縣農村危房改造中的一道暖人心的風景。 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危房改造“親友幫建”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除了血緣上的親戚幫扶,一群結對幫扶的“親戚們”也在行動。

張家界市交通運輸局是兩溪村的駐村幫扶單位,駐村第一書記楊中華介紹,針對貧困戶建房資金自籌困難、自建能力弱的特殊實際,創新採取“三個一點“籌集方法:即“局機關辦公經費擠一點,幹部職工捐一點,結對幫扶責任人幫一點”,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李象銀、潘桂香、李象美以及村民朱萬民各籌集建房資金1萬元。其中,李象美結對幫扶責任人謝瀟嶸個人資助3500元。

“在基層,你會體會到貧困戶的不易,也會被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謝瀟嶸說,不把扶貧當任務,而把幫扶當善事;不把貧困戶當工作對象,而把貧困戶當親戚。用真情聯繫貧困戶,用真心打動貧困戶,用真幹幫助貧困戶,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貧困戶實現真脫貧。

76歲的姚進之,老兩口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多年,遠在廣州務工的兒子身體也出現異常,日子過得艱難。在嚴格審查家庭情況尤其是姚老兒子的務工情況後,駐村幫扶單位——張家界市總工會決定調動身邊資源幫助姚家建房。危房改造補助資金4萬,民政部門1萬、“我想有個家”募集資金2萬,再加上零溪鎮商會捐贈的建築材料,姚老的新房建起來了。

除了資金幫扶,還有出工出力的。在零溪鎮汪家橋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開到了危房改造現場。68歲的老黨員向吉元帶著一幫年輕黨員,為村民王珍付拆房出工出力。

“在全縣,這樣的典型比比皆是。助人與互助已經成為了一種自覺和風尚。”2019年5月底,在湖南省住建廳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慈利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大雲作典型發言。

近年來,慈利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縣、鄉、村三級一起抓,萬名黨員幹部用心用力齊幫扶,企業家、愛心人士踴躍參與,貧困戶、非貧困戶自強自立、苦幹實幹,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該縣首次組織開展“我想有個家”大型公益募捐活動,共募集到資金45萬元,解決了50戶特困戶危改資金不足的問題。在2018年10月17日“全國第5個扶貧日上,慈利縣再次收到來自本土22家企業或商會的愛心捐款55萬元,政府工作人員現場募捐138070元。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田清化夫婦住進新房後,除了做小工,還種上了西瓜,承接了拼裝假花的業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反覆勸導“釘子戶”,惠民政策也需下足“繡花”功夫

再好的初衷,執行中總免不了“艱難曲折”。

田清化,龍潭河鎮大湖村村民,兩口子說啥也不肯建新屋,任憑家中房子牆角腐爛、一下雨就滿屋下。而不願意改造的原因是——田清化左腿四級傷殘,外出務工的兒子投資失敗欠了債,沒有錢也沒有心情建。

“住上了安全的房子,你才更有動力有心情去還債,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大湖村臨近黃石水庫,在2017年的移民避險解困項目中,已完成20餘戶村民的危房改造,田清化沒在其列,成為全村最後一個危房戶。 為了讓田家早日住上安全的房子,駐村幫扶隊員、鎮計生辦李曉紅幾乎每天都去家裡跟老兩口談心,講政策。最終,經危改辦、村幹部、駐村幫扶單位幾位同志的“軟磨硬泡”,2018年農曆六月初十,老人動工拆房。

但剛剛開建,又出現了波折,家裡人甚至提出要把準備好的木材賣掉。老婆生病了,沒人搞飯吃,不準備修了。“沒人做飯我來做。”李曉紅真的開始買菜、做飯,還負責接送老人孫子上下學。被大家感動的田清化,終於不再反覆,左鄰右舍也紛紛趕來幫忙。很快,一棟新房拔地而起,窗明几淨,做飯、生活都很方便。

“多虧了大家反反覆覆做工作,沒有放棄我們。”想起自己差點成為“釘子戶”,田清化兩口子有點不好意思。如今,兩口子除了做小工,還種上了西瓜,看到村裡有人承接了拼裝假花的業務,田清化的老婆也跟著去學習,一天下來能賺上近20元錢,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忙完農活回來,遠遠地看到新房,心裡可高興了。”

“田清化簽訂危房改造協議的前後,讓大家更加深切地體悟到,要把黨惠民富民的扶貧政策真正轉化為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必須下足’繡花’功夫。”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在這場暖人心的危房改造中,4255名農村建築工匠發揮巨大作用。65歲的張貴堯(左)當地有名的建築能人,除了設計,他還負責培訓農村建築工匠。

確保住房安全,全縣打造長效監管機制

房子建好了,質量怎麼樣?

2018年,慈利縣由5名副縣長帶隊,集中全縣建築行業技術力量,組成5個檢查組對全縣25個鄉鎮全面檢查並進行回頭看;縣住建局由兩名局領導帶隊,抽調縣質量工程質監站、縣建築設計院技術人員,組成兩個危房改造專門檢查組全面督導指導;各鄉鎮幹部以鄉鎮國土規劃建設環保站技術力量為骨幹,共排查2013年以來實施危房改造戶13048戶,確保群眾居住安全。

在這場接地氣、暖人心的危房改造中,4255名農村建築工匠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此,慈利縣多次舉辦鄉鎮站所工作人員建築質量安全專業知識培訓班,確保每村至少有2名以上持證工匠。而為了建立危房改造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慈利縣明確鄉鎮人民政府為農村自建房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將農村危房改造全面納入農村建房管理,實行“規劃、國土兩證”審批和農村建築工匠登記制度,落實批後監管,真正做到選址放線、監察、驗收四到位,確保了全縣農村危房改造的房屋質量不出任何安全問題。

慈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劉慈境(右)雖然是聾啞人,但他很愛衛生,將新房收拾得乾乾淨淨。

2018年,全縣2253戶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入住,與他們結對幫扶的1200餘名省、市、縣、鄉、村扶貧幹部職工,絕大多數都參加了搬新家、大掃除、寫對聯等活動。劉慈境還收到了全套炊具,他一會敲敲牆,一會跺跺地,咿咿呀呀地比劃著,緊握著大家的手不願放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