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 魯莊公 魯桓公 鄭穆公 用戶103919006317 2018-12-02

鄭國七穆,是春秋時期鄭國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稱,包括駟氏、罕氏、國氏、良氏、印氏、遊氏、豐氏,他們都是鄭穆公的後代。鄭穆公有十三個兒子,其中公子夷(姬夷)和公子堅(姬堅)先後嗣位為鄭靈公和鄭襄公,子孔死於內亂,子然和士子孔的兒子受子孔的牽連出奔國外,子羽的後代不為卿,剩下的子罕(公子喜)、子駟、子豐、子游(公子偃)、子印、子國、子良(公子去疾)及後代被人統稱七穆。在政治鬥爭中,鄭七穆首先佔據三卿,然後六卿,逐步滲透,直至全面掌握鄭國政權,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強。七穆當權歷經鄭襄公至鄭聲公八個君主,前後長達一百五十年。

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魯國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魯國的三桓起於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諡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諡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諡成,其後代稱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魯國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國政被操縱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經試圖改變卿大於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強大的實力面前,無法成功,最終被趕出魯國。魯國末年,三桓強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晉國六卿,統指春秋時期晉國的三軍將佐,後特指中行氏、範氏、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六大家族。晉文公回國後建立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稱為三軍六卿。晉平公以後,六卿被智氏、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家把持,之後六卿特指這六個卿家。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對內協助晉公管理國家軍事、政治,對外“尊王攘夷”,抵禦戎狄、南蠻的入侵,捍衛華夏文明。 晉定公時,範氏、中行氏衰落後,取消中軍,六卿變為四卿。晉出公時,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最終實現“三家分晉”。

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齊國六貴,指的是齊國權力中樞的高氏、國氏、田氏、鮑氏、欒氏、慶氏。齊國公族呂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國氏兩家,國、高兩家與呂氏同出於姜姓,皆為齊太公之後,呂氏旁支。在齊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公元前545年,田氏聯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掌國政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執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並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召回國內,歸還其原有的封地財產,以取得公族的支持。經過兩次的武裝鬥爭,田氏取得勝利,田恆擁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呂氏君主,操縱了齊國實權,並伺機削弱高氏、國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實權,孤立呂氏公族,完全專齊國政。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於周朝王室。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楚國七公族,楚國的公族主要指屈、景、昭、鬥、成、班、孫七家。所謂公族就是與國君有共同祖先的所有人。楚國的王族都姓“羋”,這七家公族也都姓“羋”。楚國國君的氏為“熊”,當然只能是現任的國君才能以“熊”為氏,不是國君,就不可以。戰國時期屈、景、昭三家在公族最大,成為楚國的代表。自吳起被滅後,執政帶兵的始終不出屈、景、昭三大貴族。

猖狂的春秋貴族-鄭國七穆,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國六貴

這是比較猖狂的幾大春秋貴族,春秋一百多個國家,應該還有更多更猖狂的貴族等待我們去發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