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心胸太狹隘,促使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立馬隱退

春秋戰國 范蠡 勾踐 春秋時期 夢想與現實交替 2017-05-27

越王勾踐心胸太狹隘,促使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立馬隱退

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不簡單,臥薪嚐膽數十載,有這樣的毅力,怎麼可能是心胸狹隘之人呢?但是歷史上確實有點證據說明了這事,大家其實都知道很多皇帝都是有福不能同享,有難確是要一起同當的,很多皇帝在非常的多疑,猜忌,特別是在國泰民安的時候,特別忌諱那些有才能之人。

越王勾踐心胸太狹隘,促使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立馬隱退

范蠡為最早期的道學學者,楚國的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

范蠡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越王勾踐興兵滅吳的左膀右臂,卻於功成之後放棄榮華富貴隱退離開了越國。此後又以經商有道富可敵國的財神形象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中。范蠡能文善武,進能領兵滅一國,退可經商聚金銀。

越王勾踐心胸太狹隘,促使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立馬隱退

范蠡生於公元536年,出生貧困,但是胸有大志,兒時刻苦學習,成年後以博學顯大與楚國,與文種為知己好友,二人本來一同在楚國當差,但是楚國統治非常的腐朽,二人得不到重任,於是離楚奔越,改投求賢若渴的越王勾踐。范蠡勸諫勾踐向吳國委身求和,獻上了滅吳九策。范蠡輔佐勾踐十年生聚,十年休養,終於在吳國爭霸中原之際,率3000越卒奔襲吳都,一舉滅吳。范蠡幫助勾踐滅掉了吳國,立下不世之功,卻在加官進爵之際辭官隱退。

越王勾踐心胸太狹隘,促使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後立馬隱退

范蠡離開越國後,到了五湖之地經商,三次賺取巨大的財富又三次散盡家財為天下救濟貧困。范蠡終年於公元前448年。范蠡因經商之時自稱陶朱公,聚斂了大量的財富,所以後世又稱他“陶朱公”、“財神”。後人盛讚他“忠以治國,明能保身,商能得財,天下聞名”。

為什麼范蠡在加官進爵功成名就時要拼命的逃離越國呢?當時他也勸自己的知己文種一同離開,還說到:“有一句古話叫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鳥兒都被打光了,打鳥的弓也就要被收藏起來了;兔子都被獵殺光了,就輪到殺獵狗吃肉了。勾踐大王有長頸鳥喙刻薄之相,為人心胸狹窄,在落難之時還能收斂自己的天性與我等共赴患難,一旦尊貴顯達志向得以伸展必定不再隱忍,對我們這些功臣起戒心,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共富貴的。我們還是趁早離開越國把。”

文種卻不以為然,覺得范蠡太過杞人憂天,文種留下來享受榮華富貴,而范蠡獨自離開,果然沒過多久,文種就被勾踐賜死了,而范蠡打的這個比喻也被收入詞典“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范蠡在春秋時期的歷史舞臺上綻放了耀眼的光芒,他興越伐吳,功成之後明哲保身避免了殺身之禍。離開廟堂又以經商之才名動於諸國,為後世盛讚為“財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