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之康永庫家庭:崇文重教,九個子女皆成才'

"

家住吉林遼源市西安區仙城社區的康永庫家庭是一個由27個小家63口人組成的大家庭。“大家長”康永庫老人已於2018年離世,但他生平注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始終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面對自然災害,食不果腹等生活窘境,他支持子女讀書的初心從未改變,為康氏大家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康永庫老人一生秉承“忠孝仁厚,求知勵志”的家訓,在子女成長的關鍵階段,總能為他們把關定向,指點迷津。在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悉心教育和精心培養下,九個子女有的成了空軍維修技師、企業管理人員,有的成了中學校長、大學教授,實現了父母讓他們通過求學走出山溝、改變命運的願望。

"

家住吉林遼源市西安區仙城社區的康永庫家庭是一個由27個小家63口人組成的大家庭。“大家長”康永庫老人已於2018年離世,但他生平注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始終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面對自然災害,食不果腹等生活窘境,他支持子女讀書的初心從未改變,為康氏大家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康永庫老人一生秉承“忠孝仁厚,求知勵志”的家訓,在子女成長的關鍵階段,總能為他們把關定向,指點迷津。在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悉心教育和精心培養下,九個子女有的成了空軍維修技師、企業管理人員,有的成了中學校長、大學教授,實現了父母讓他們通過求學走出山溝、改變命運的願望。

“最美”之康永庫家庭:崇文重教,九個子女皆成才

再窮再苦也不能放棄學業

康永庫老人生於1920年,由於時局動盪,只讀過3年書,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康永庫的小兒子康秀德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小時候家裡很窮,甚至一度流離失所,但父親堅持利用業餘時間讀書,通過自學當上了生產隊的讀報員、記工員和會計,直到90多歲高齡還堅持讀書看報,遇到生僻字還要查字典。父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兒孫後代樹立了求知上進、終身學習的榜樣。

康永庫老人堅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讓整個家族走出山溝,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他把讀書的希望寄託在了九個子女身上。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極其艱苦,這個有著九個子女的農民家庭更是家徒四壁,但在學習上,康永庫始終義無反顧地給予兒女最大的支持。

康秀德回憶說,當年大哥康學耕因為家裡窮放棄了中考,想提早務農幫助家裡解決生計問題。父親得知後大發雷霆,聯繫學校後,又用一整天時間做了一套簡易桌凳,送康學耕到學校重讀。“再窮再苦也不能放棄學業!”在父親的堅持下,康學耕重返校園,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成為全村第一名大學生。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樣

每年春節前,康永庫的首要任務就是湊齊幾個子女開學的學費,餘下的錢才拿來買年貨。為了給子女交學費,康永庫揣著去縣城集市換來的十幾元錢,捨不得在飯店花幾毛錢吃頓熱飯,而是走到城外避風的壕溝裡,掏出從家帶來的幾乎凍硬了的玉米麵乾糧充飢。

康永庫重視子女的品行培養,他深知,父母是子女的啟蒙老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能起到良好的示範教育作用。康秀德告訴記者,父母恩愛相伴七十五載,從未吵過架,對九個孩子從未打罵過一次,與六個兒媳相處幾十年,從未發生過一次矛盾。

子女長大後,康永庫常告誡他們:“你們都要走正道,任何時候都要對黨忠誠,為國家效力,勤奮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我不要求你們有多大出息,起碼不要犯錯誤,更不能觸犯法律……” 一遍又一遍的叮囑,父親的教誨,每個子女都牢記於心。

家風家訓代代相傳

康永庫老人的遠見卓識、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為康氏家族立下了治家、育人之本。

康永庫一生愛讀書。康永庫八十大壽時,兒子康學耕為父母編寫了一本《家史不忘》,康永庫愛不釋手,每日翻看。“父親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看到父親開心的樣子,子女們又開始策劃為父母出版第二本書。

此後的十年,康學耕舉全家之力,先後於父母九十大壽、父親九十五大壽之際,出版了36萬字的上下兩卷《歲月悠悠》一書,以表達子女對兩位老人九十餘載風雨人生的深深敬意、對父母培育之恩的感謝。

“書中記錄的雖然都是普通農民家庭的平凡小事,但它是爸媽非凡人生的縮影,也是我們康氏家族頌揚先賢、鼓舞吾輩、啟迪後生的一份寶貴的檔案資料。”康秀德表示,這本書是康氏家族家訓、家風、家教不斷傳承最好的教科書。

如今,康家的第三代在祖父輩的影響和感召下,也培養出了不向困難低頭的堅強意志和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他們在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繼續傳承著康氏家族“忠孝仁厚,求知勵志”的家訓。

歡迎轉發點在看

轉載請聯繫授權

大家都在看

“為你們高興,為你們點贊!”沈躍躍在內蒙古與孩子們共慶“六一”

黃曉薇在山東看望慰問革命老區兒童並調研婦女工作

網友紛紛求情!湖南長沙公交女司機帶娃上夜班或將被辭退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賈瑩瑩

編輯/肖婷

美編/李凌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