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好羅氏沼蝦?那你這篇文章要好好看!

畜牧業 農業 飼料 農資 養蝦人 2018-12-10

隨著現代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養殖品種也在逐漸的擴大和優化,羅氏沼蝦對池塘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的養魚的池塘都可以養蝦,包括提水養殖、稻田養殖,但池塘條件是高產高效的基礎。只有熟練的掌握這項技術,才可以很好的提高養殖戶的產量和收益,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基於此,文章就羅氏沼蝦池塘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蝦類,原產於東南亞即印度―西太平洋區域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羅氏沼蝦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分好,養殖區域寬、養殖週期短,可以就近活體上市,鮮活度高,運銷成本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養殖效益,已在印度、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廣泛養殖,全球養殖產量從1997年的2.2×103t增至2008年的逾2.85×105t。

想要養好羅氏沼蝦?那你這篇文章要好好看!


自197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羅氏沼蝦引入我國並且經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試養成功以來,羅氏沼蝦養殖技術日趨成熟,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海南、遼寧、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及新疆等地均已引種養殖。

二、羅氏沼蝦的池塘養殖技術

1.蝦池建造

羅氏沼蝦的生長適溫為25~32℃,要求水體溶氧不低於4毫克/升,每2~3畝(1畝=667平方米)水面配備一臺葉輪式增氧機;pH值以7.5~8.5為佳;透明度以30~40釐米為宜。底質以壤土或黏土為好。蝦池面積以5~10畝為宜,池深2~1.5米,溝深2米以上,池寬40~60米,長寬比為(4~6)1。進、排水方便。

2.設施安裝

(1)底部微孔管道增氧系統組成:由電機+風機+輸氣管+曝氣管組成,主要包括鼓風機、PVC上水管、微孔曝氣管、閥門開關等。


(2)鼓風機宜選擇羅茨鼓風機或層疊式鼓風機,出氣風壓不低於3500~5000毫米水柱。

(3)功率配置:依不同養殖品種配置功率,一般情況下羅氏沼蝦養殖,每15~20畝蝦塘配備一組2.2kW動力機組。魚類養殖,每50~60畝池塘配備一組3kW動力機組。

(4)設備安裝:在塘埂固定支架,電機和風機安裝在支架上,輸氣主管道採用Φ50PVC上水管,並與鼓風機出口口徑相匹配,沿塘埂埋於地下,支氣管採用Φ10-15PVC上水軟管,並通過三通與主管連接,支氣管接條型或盤型曝氣管。曝氣管盤繞條型或盤型鋼筋架,並用磚塊等輔助沉底。盤式畝均放曝氣盤4個。水質原位修復設施採用水草式填料,填料底部拴在PVC管制成的方形框上,方框固定在曝氣盤上,填料長度以剛浮出水面為好。

3.養殖配套技術

首先,合理確定放養的密度。單茬養殖畝放養優質蝦苗6~10萬尾。二茬養殖的第一茬苗種放養密度為每畝4~5萬尾,第二茬為每畝3~4萬尾。若前茬養羅氏沼蝦而後茬養青蝦,青蝦為每畝4~6萬尾,羅氏沼蝦放養密度為每畝5~8萬尾。放養蝦苗前,需要做好蝦池清塘的培育、消毒基礎餌料生物等想工作,並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苗種的放養,應當保證溫差不宜過大。

其次,應當堅持科學的投飼,其是混養取得低耗、高產、增效的重要基礎。主要依據水溫、天氣以及各養殖品種的生長情況來靈活的掌握。從而保證無飼料浪費,將餌料的利用率提高。在高溫季節不可以全部投餵動物性飼料,特別是動物蛋白的飼料投喂。在上午溶氧充足的情況下可投餵動物性飼料,傍晚補充一些顆粒飼料,以吃八成飽為好。嚴格注意每天餌料的投喂量,每天觀察投喂的餌料是否吃完,如有剩餘,應及時撈出,否則將會破壞水質,產生病菌,致使羅氏沼蝦生病。

想要養好羅氏沼蝦?那你這篇文章要好好看!


螺螄既是羅氏沼蝦的天然餌料,又能吸收塘底腐生營養,清潔池塘,改善濃濁水質,每畝可投放200~300斤餌料。鈣在羅氏沼蝦生長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羅氏沼蝦蛻殼高峰期應及時補充水體總硬度,可用納米氧+特力鈣(1+1用4畝)混成顆粒狀均勻撒在塘裡,補充蛻殼和硬殼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如出現水色渾濁,用六抗培藻膏+乳酸寶(1+1用4畝)全塘潑灑。

4.對水質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

塘內應增加一些遮陽避陰的設施,如棚架、有益的漂浮植物等,減少陽光的直照,降低池塘水體溫度,讓羅氏沼蝦有個藏身休息場所。在高溫季節潑灑一些底質改良,以確保池塘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池塘指標上升,讓羅氏沼蝦有個舒適的生存環境。有增氧設備的塘口,要根據水體情況及時打開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把塘內的水位加高,深水位達到1.8米,淺水位達到1.5米。堅持每天凌晨、中午開機增氧數小時。對精養池和高密度高產養殖池,必要時須24小時開機。條件允許的要購買水質快速測定儀,隨時監控池水的酸鹼值、溶氧量、氨氮等變化。

每隔10天,最多15天,將塘內的水更換2/3,保證塘內水不變質,經常有新水補給。一般日換水量為池水的8%~10%,換水時須少量多次,高溫期間儘量保持在1.5米以上水位。定期用生石灰稀釋全池潑灑,每畝用量約25公斤。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既能起到殺菌消毒,淨化水質作用,又能增加池塘的鈣質,有利於蝦的脫殼生長。

5.捕撈策略

即使全雄養殖可以提升沼蝦產量,但也不能完全消除非均質生長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羅氏沼蝦生長習性採取合適的養殖策略尤為重要。

想要養好羅氏沼蝦?那你這篇文章要好好看!


針對羅氏沼蝦改變生長方式的特點制訂合理的捕撈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羅氏沼蝦產量。早在1972年,日本學者Fujimura等的研究就表明,選擇性移出較大的個體,可以有效促進羅氏沼蝦的整體生長。因為羅氏沼蝦的社會制度等級森嚴,體型最大的藍螯沼蝦以及較大的黃鰲沼蝦佔據著大量的空間和食物資源,明顯擠佔小雄蝦的生存空間,而整個養殖雄蝦養殖群體中,小雄蝦的比例一般能達到50%。

因此小雄蝦的生長效率直接影響了沼蝦的整體養殖效益,將達到出塘規格的藍鰲沼蝦和黃鰲沼蝦及時捕撈出,釋放出食物、資源空間,小雄蝦將會得到補償性生長,有效提升了養殖產量。不論是在水箱裡還是在塘口裡,這樣的捕撈策略都行之有效。

在進行羅氏沼蝦稻田養殖的時候,養殖人員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促進水產養殖行業向“健康、高效、生態、安全”的趨勢轉變,有效推動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並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來源:《農業與技術》 作者:陳儒華(略有刪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