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養殖汙染治理的創新性實踐紀實

按語:新泰市在推進養殖汙染治理過程中,堅持“整合資源、疏堵結合、轉型提升”工作原則,借力環保治理助推全市養殖業“騰籠換鳥”,積極為禁養區養殖戶關閉搬遷開展幫扶行動,真正讓畜禽養殖汙染綜合整治成了一項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得民心、順民意、保民生的環保工程,走出了一條養殖業轉型升級的新泰路徑。

新泰養殖汙染治理的創新性實踐紀實

肉鴨從“棚戶區”到住上“商品房”

新泰市樓德鎮東嶺村養鴨戶李輝,這段時間一直在宏成養鴨合作社學習生態立體養鴨技術。在這次畜禽養殖環保綜合治理行動中,他單批平養8000只肉鴨的鴨棚被拆除了,但他自己卻說:“心裡透亮了!”

李輝的鴨棚位於禁養區,雖說生意不大,但總是個營生。一開始面對禁養區拆遷他愁眉不展,他抱著試試的想法把自己想繼續從事養鴨的信息發到山東省畜禽環保整治“過橋”服務微信群。很快,宏成養鴨合作社理事長劉光洲就主動與李輝對接了。李輝說:“我和劉總一聊,當場就定下了。一是不用咱自己找地;二是所有手續都齊全,不用咱自己跑;三是糞汙都是集中處理,不用咱為這事再操心了。”

通過這段時間在宏成養鴨合作社學習生態立體養鴨技術,李輝更是堅定了信心。李輝說:“跟著學習了兩批肉鴨飼養,全是自動料線,鴨舍環境控制好。以前我是平養,養得少、成活率低。一年也就養6-7批鴨,一隻鴨的利潤2元左右。全是靠天吃飯、靠運氣吃飯。我在宏成合作社養的這批鴨,成活率98%,一隻鴨的利潤5塊多。這幾年也想掙個錢,原來的養殖環境太差,汙水到處流,一下雨更厲害。惹得四周八村的都煩。環保還天天查,現在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我們在宏成合作社籠養鴨養殖示範基地,見到了合作社理事長劉光洲。一見面劉光洲就自動打開了話匣子,“政府從上到下的支持力度太大了,今天樓德鎮黨委書記一直親自陪著我協調畜禽養殖適養地塊的流轉”。

“我們這個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項目,可以建設17棟鴨舍,每棟單批可飼養2.6萬隻,一年8批。我們就是推農牧行業的房地產模式。我們這些鴨舍,可以租賃、可以出售。出售的話,首付20萬,我們協調銀行貸款50萬,其它錢我們一批鴨一批鴨的扣除。考慮到基本都是夫妻養殖,我們還會單獨規劃出生活區,讓養殖戶真正把養殖當成一個事來做。在園區裡養殖,只負責養好鴨就可以了。銷售、技術服務等都不用操心。我們這麼做就是讓養鴨戶省心、安心、定心”。

劉光洲介紹說,目前已經有200多名養鴨戶報名申請入駐產業園區。“我們將形成肉鴨養殖—鴨糞便+秸稈—有機肥—果蔬糧”的節能型農業生態循環發展模式。讓我們的合作戶,以業安家、真正的能發家致富。”

“畜禽環保綜合治理是促動力,目的是讓畜牧產業快速轉型升級。這是我對政策的理解”。劉光洲笑著說“我們的肉鴨養殖模式是全智能籠養模式,全自動通風系統、全自動加料系統、全自動飲水系統、全自動溫控系統。全自動光照系統、全自動清潔系統,牆體磚混結構、頂棚鋼架結構,採用的材料不僅能有效保溫,還有強阻燃作用。”

劉光洲自豪地介紹,新泰市委書記劉欽海帶領全市各大領導班子成員、鄉鎮黨委書記、相關局長,共100餘人調研新泰天信農牧循環產業園時,曾對肉鴨智能籠養好處可概括為“三高”、“三找”、“三循環”:“三高”即肉鴨棚舍建設標準高,投資回報高,養殖戶高高興興轉型養殖積極性高;“三找”,就是在適養區幫助養殖企業和大戶找地塊,高標準棚舍建設找投資商,為養殖農戶找出路;“三循環”即種養結合資源化利用循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循環、企業與養殖戶之間的社會資源循環。

“我們來算筆賬,採用肉鴨高標準智能籠養模式,人均養殖量可達3萬隻,節省人工;年出欄量達10批,效率提高50%;傳統養殖模式一平米飼養6-7只,籠養模式可達18只,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倍;環境可控,原來料肉比是1.967,現在可降低0.08以上。最關鍵的是肉鴨用藥量大幅減少,食品安全性大幅提高。”劉光洲思維清晰地說。

在樓德鎮西營村我們見到了養鴨戶王振,他也已與宏成合作社達成了合作意向。王振有兩個鴨棚都在禁養區,已經拆除一個,另一個鴨棚也正準備出售鴨後拆除。王振笑著對記者說:“鴨現在也享福了,從‘棚戶區’搬到‘商品房’了。”

找地、找錢、推模式, 新泰趟出新路子

談到新泰養殖汙染治理工作做法,新泰市畜牧獸醫局局長趙玉東介紹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發展,對待養殖汙染治理不是“一關了之、一拆了之”,而是著眼發展大局、著眼產業生存、著眼群眾所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堅持‘整合資源、疏堵結合、轉型提升’原則,既保環境又要民生,這為全市養殖汙染治理順利推進奠定了總基調。從根本上轉變了以往‘重發展輕保護,先發展後治理’的思想,做到汙染治理過程就是標準化改造和提質增效的過程。”

“方向已定,只需實幹。只要是位於禁養區、養殖規模小、養殖效率低、糞汙處理設施不健全、存在汙染的養殖場戶,必須關閉搬遷的就絕不含糊。”趙玉東說,“但我們絕不是為了關而關,為了搬而搬。在既保環境還要民生的原則下,我們要把產業轉型升級,就要進行騰籠換鳥。做到讓老百姓願意關閉搬遷,就得為他們謀劃出路,還要比現在好。只有讓老百姓獲得更大利益,並與我們規劃藍圖緊密結合,我們的養殖產業才能實現發展升級”。

趙玉東說,“把養殖戶的怨氣變成了士氣,絕望轉化成了希望,給養殖戶一個有奔頭、長久的前景!”

找 地

  新泰市是傳統畜禽養殖大市,全市共有4243家養殖場戶,但根據新泰“三區”劃分界定,有3440個養殖場戶在禁養區,需要關閉拆遷的場戶佔比高達81%。面對如此大的數字,工作的艱難可想而知,而首要任務就是“找地”。

新泰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常委會和常委擴大會議研究適養區畜禽養殖總體規劃和產業升級遇到的問題,親自部署開展適養地塊選址和土地流轉等工作,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市裡成立畜禽養殖適養區規劃選址工作組,並由一名副市長靠上全程抓推進。對各鄉鎮街道適養區規劃建設情況定期調度,主要領導每週一次聽取情況彙報。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鄉鎮街道協同推進,有力促進了工作開展。

組織畜牧、國土、環保、規劃等職能部門,連續奮戰24小時,在前期劃分的全市養殖三區基礎上,通過採取畜禽養殖三區分佈、土地綜合利用規劃、城鄉規劃、水資源保護、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等五圖疊加的方式,統籌考慮地勢、道路、水電等多種因素,篩選了17個鄉鎮的108個地塊、總面積14422畝的適養土地。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同志一一核實地塊,召集相關人員深入研究、統籌謀劃土地流轉和使用方式。

養殖手續辦理服務同步跟進,精簡審批。市委召開由畜牧、法制、發改、環保、國土、金融等20多個部門參加的研討會,專門就養殖手續辦理流程、企業投資協議等進行逐條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在養殖場建設的立項、環評、土地備案等手續辦理方面,全力提供一切便利。鄉鎮街道跟上靠上,統籌推進,積極為養殖場建設在做好土地流轉以及租賃、電力、道路暢通、用水等基礎設施和協調村場關係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和全程服務,全力推進適養區養殖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找 錢

  畜禽場搬遷,設施設備配套升級,資金成為新瓶頸。新泰市積極組織金融部門,安排3億元貸款資金予以扶持,為企業、養殖戶尋找融資渠道,有效解決了生態養殖場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並強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養殖戶的利益聯結,在養殖過程中提供貸款擔保。

新泰市與益客集團對接。新泰市協調金融部門提供信貸支持。如果養殖戶自建需要貸款,可由益客集團擔保。益客集團與自建棚舍的養殖戶簽訂養殖合作協議,每棟約貸款60萬元,貸款年利率6.8875%。益客集團與養殖戶簽訂還款協議,養殖戶在協議約定時限內按約定批次歸還貸款本息。

新泰市與溫氏集團對接。溫氏公司出臺了無息墊資和降低保證金等扶持政策。一是無息墊資借款用於家庭農場建設所購買養豬設備及配套設施,墊資總額(每1000頭/豬舍)不超過40萬。二是降低保證金,考慮到初期啟動資金壓力較大,現將山東區域保證金400元/頭降低到100元/頭。在每批肉豬結算時,農場主每批收入需提留一定金額作為保證金,直到符合溫氏公司標準。三是溫氏公司可協助家庭農場,跟當地金融部門溝通,爭取金融信貸支持。

推模式

  創新模式,才能富百姓,才能強產業。為改變當前養殖行業“散、亂、汙”的現狀,在新泰市畜牧獸醫局積極引導下,經過多年摸索試驗,在全市推廣生態立體肉鴨養殖新模式和廣東溫氏集團實行的“公司+家庭農場”合作模式。通過“鄉鎮與益客、溫氏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企業投入資金建設、專業合作社牽頭與養殖戶合作共建以及養殖大戶租賃土地自建”等多種方式,建設高效標準生態養殖場,並配套建設糞汙處理設施,建設標準必須符合環保標準和要求。

同時,積極做好畜禽養殖服務工作的推進。一是分類確定養殖模式及示範點。針對生豬、肉牛、肉禽等不同畜種,新泰市積極培養試點,分類確定了自然發酵、墊料發酵床、有機肥生產、沼氣工程、種養結合等五種糞汙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發展模式及惠美農牧、天信農牧、旺財家庭農場、鑫基牧業等糞汙綜合利用示範點,並在全市廣泛推廣。二是加快糞汙收集體系建設。按照“分區設點、分戶收集、集中處理”的原則,根據全市畜禽廢棄物產生量及區域佈局,計劃在青雲街道、汶南鎮、樓德鎮建設山東綠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個有機肥加工項目,對全市畜禽糞汙進行分散收集,集中生產商品有機肥,探索建設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街道的廢棄物收集處理體系。三是規範提升養殖標準化建設。新泰市畜牧獸醫局與山東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行業骨幹交流,從選址佈局、設施設備、生產管理、疫病防控、環保要求等方面考慮,編制了《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管理規範》,發放給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分工負責人以及獸醫站等,作為養殖戶廠區建設的指導書,全面提升養殖標準。

後記:

  新泰市秉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畜牧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融為一體,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尋求兩者平衡,實現了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截至9月7日,新泰市禁養區內3440場(戶),已經搬遷、關停2657家。全市各鄉鎮街道已有82塊地塊、8617畝土地參與流轉,有1634戶養殖戶與鄉鎮街道聯繫,報名參與畜禽養殖產業升級,其中生豬584戶、肉鴨579戶、肉雞262戶、蛋雞116戶、其他93戶。益客集團和宏成合作社建成標準化生態立體肉鴨示範場2處,溫氏集團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家庭農場示範場1處。一場轟轟烈烈烈的畜牧業綠色轉型提升行動正在新泰大地全面鋪開。

( 作者:邵兵 李守遠 吳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