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紅眼病、手足口病高發 留意孩子患“開學綜合徵”

中國江蘇網9月5日訊 各中小學校、托幼機構如期開學,昨天,市疾控中心發佈健康提醒,學校和家長要謹防傳染性疾病來襲,特別是開學後一至兩週,嚴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痢疾等易在短時間內流行的傳染性疾病。

紅眼病、手足口病高發

市疾控中心疾傳科科長營亮介紹,根據他們往年的檢測,每逢夏秋季,特別是秋季學生入學後一兩週,學生聚集,往往是手足口病、紅眼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校內流行的高發期。

其中,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該病傳染性強,預防關鍵還在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營亮說,幼兒園、小學要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風,加強清掃和消毒工作,每日擦拭消毒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

秋季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流行期,傳染性極強,營亮說:“該病預防關鍵是讓孩子做好個人愛眼衛生,養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衛生習慣。”

預防腸道、呼吸道傳染病

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痢疾、感染性腹瀉是開學後要嚴防的腸道傳染病。預防腸道傳染病其實很簡單,注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一旦出現類似感染性腹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開學後,師生聚集,呼吸道傳染病防範不可忽視。營亮表示,學校和家長要重點防範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秋季易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加強開窗通風,搞好環境衛生,督促孩子注意個人衛生,尤其要注意手部清潔。同時,還要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並隨著天氣變化增減衣物。

此外,各幼兒園、小學要嚴格落實晨檢制度,重點觀察學生有沒有發熱、皮疹、腹瀉、黃疸和結膜充血;同時還要對因病缺勤學生進行登記追蹤。如果發現學生身體出現異常,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如果一個班或者一個年級短時間內出現多個同樣病症的學生,就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並將情況向疾控部門報告。

留意孩子患“開學綜合徵”

開學初,很多孩子依舊沉浸於暑假狀態,難免會出現疲倦、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開學綜合徵”。

疾控專家提醒,這主要是因為假期生活不規律,學習與休閒活動沒有合理計劃。假期舒適無度的生活讓孩子留戀,使他們對開學後要面對的緊張學習生活產生牴觸情緒,這在大多數學生身上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

“如果孩子患上‘開學綜合徵’,家長不要簡單粗暴批評孩子,建議家長換位思考,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應多和孩子溝通,多積極正面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儘快開啟新學期的多彩校園生活。”疾控專家說。

疾控專家建議,家長可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引導孩子在開學前就按照上學期間的時間點來作息。此外,家長要儘量把孩子的飲食狀況調整到和正常上課時基本一致,讓其早些適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