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 川劇再添“梅花” 背後是成都川劇實力綻放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虞佳是當下川劇舞臺代表人物中出眾者之一,今日為成都川劇再添一朵“梅花”。近年來,我市川劇藝術新人新作輩出,精品力作湧現,用戲曲講出成都故事,傳播成都聲音,讓人驚豔。川劇藝術正沿著新時代戲曲文化"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的發展路線綻放矚目風采。

劇目創新 國家藝術基金幾度“牽手”川劇


戲曲演員,不僅是教出來的,學岀來的,唱出來的,更是在舞臺上用戲“泡”岀來的。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市在戲曲創作、演出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新劇目的推出也為演員嶄露頭角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國家藝術基金幾度“牽手”川劇。川劇《塵埃落定》自2014年3月27日首演以來,觀眾超過10萬人次。該劇繼2015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之後,再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睞,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為人津津樂道。新編紅色諜戰傳奇川劇《天衣無縫》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新編川劇《落下閎》已經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戲劇小品《武生》入選“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

解讀 | 川劇再添“梅花” 背後是成都川劇實力綻放


近年來,市川劇研究院還創排了《傳說陳麻婆》《黎明十二橋》《愛情天梯》等現代題材川劇劇目,排演了《薛寶釵》《馬前潑水》《卓文君》《目連之母》等古裝戲,提升復排《白蛇傳》《鴛鴦譜》《望娘灘》等經典劇目。同時,市川劇研究院推出的一系列專場演出,不僅是一次展示優秀川劇的難得機會,也是培養川劇人才、“出人齣戲”的契機。新編歷史川劇《雙天官》、復排川劇《慶雲宮》《太后改嫁》則邀請“二度梅”得主劉芸、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曉艇分別擔任導演,為青年演員傳戲授藝。

選人創新 青年演員隊伍群星閃耀


“虞佳今年34歲摘得梅花獎,這在歷年川劇梅花獎得主的年齡中是較為年輕的,這與劇院不拘一格的人才培養政策密切相關。”市川劇研究院院長雷音告訴記者。近年來,通過選拔進入劇院、從川劇少年班畢業,劇院的青年演員隊伍日益擴大。現在劇院的青年演員有20多名,分佈在演員及樂隊中,這樣的人才規模足以令人羨慕。

去年該院成立的傳承部,更全面、更靈活地搭建師徒橋樑,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藝術才華的舞臺和嶄露頭腳的機會。不僅僅有經典摺子戲的傳承,該劇還根據演員的實際情況,為他們策劃個人專場演出。接下來,還將開展針對中年演員的專場演出,也希望通過他們的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演員加入。

解讀 | 川劇再添“梅花” 背後是成都川劇實力綻放


人才培養結出了碩果累累。去年年底舉行的四川省第四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來自全省的12個參賽團隊的64位選手共60個劇目同臺競技,最終產生了20名獲獎者。其中,來自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青年演員虞佳獲得一等獎,薛川獲得二等獎,葉長敏、黃凌暄、王耀超獲得三等獎。

舞臺創新 老戲新排奪“梅花”


助力虞佳摘得首朵“梅花”的是2017年該院復排的川劇《目連之母》,“這是一個創新的戲,但是從演出到演員,都展現了我們川劇的傳承。”川劇歷史上首位女編劇、今年86歲的《目連之母》編劇徐棻告訴記者。

解讀 | 川劇再添“梅花” 背後是成都川劇實力綻放


《目連之母》於1999年在成都首演,劇中演員表演細膩,音樂優美動人,一經問世就受到觀眾青睞。2017年初復排的該劇,從表演、音樂、舞美、燈光、服裝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提高,讓該劇更加符合“既是傳統風格又是現代審美”的原則。舞臺上,文戲、武戲、唱功戲、做功戲品類齊全,充分展現了演員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等全面技藝。舞臺下,經驗豐富的川劇名角們為青年演員們保駕護航,階梯式傳承川劇藝術。針對這次競爭梅花獎,該院40多人組成的樂隊更是讓現場演出效果不凡。

目前,市川劇研究院已成為一家擁有完整的編、導、演、音、美隊伍、形成了梯形人才結構的川劇院團,其雄厚的專業人才儲備,為下一階段川劇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雪豔 編輯 楊馥筱 校對 王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