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創業 職場祕技 2019-04-0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我完全同意這句話,看來這輩子是沒機會贏過那些既優秀、又努力的人了,所幸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多。

只要我們努力,還是可能贏過不努力的人,關鍵就在於用對方法,讓我們的努力產生複利效應,。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除了天賦本能,你唯一的限制來自於你自己;

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會從根本改變身體對它的反應。

在《心態致勝》中提到,人在面對競爭、失敗、挫折時,思維方式會分成兩種:固定型與成長型。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無法改變的,這是大腦“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

固定型思維的人想贏過別人,但又認為現狀無法改變,為了維護自尊,便會採取這些看似合理、實則導致自己成長停滯的行為。

而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是認為自己還會不斷學習與成長,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刻

將壓力視為挑戰,把眼下無法克服的阻礙當作成長的契機,相信總有一天有能力解決而持續成長。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培養成長型心態與思維,相信肯努力就會帶來技能,就更可能接觸幫助成長的良性壓力。

那麼,頂尖優秀的人是如何看待壓力的呢?

他們是以“挑戰反應”來面對壓力,所以壓力帶給他們的不是干擾、焦慮或痛苦,而是幫他們把增強的生理刺激轉化為爆發力。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從所謂的“受脅心態”(緊張焦慮)轉變為“良機心態”(躍躍欲試,準備就緒)。

優秀的人與你我的差別,在於懂得有效管理“過度疲勞”感,過度疲勞,常常出現在竭盡所能發揮自我的人身上。

CEO周課-精選好書 精進成長

比起優秀的人,我們需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完成同樣一件任務,也因此更容易產生過度疲勞感,進而影響我們的表現與持續性。

可是,優秀的人同樣會產生過度疲勞感,只不過他們更懂得如何有效管理,這也是為何頂尖的人可以保持巔峰表現,又能輕鬆的關鍵。

關於過度疲勞感的解決方案,包括以下幾種: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一、休個長假讓自己徹底休息

這樣做很多時候都很有效,但不見得人人都有這種選擇。

二、在壓力和休息之間輪流切換

高手知道自己能承受的壓力是有限度的,並且會認真看待那個極限。

他們通常是以 50~90 分鐘的密集工作為一個單位,兩次密集工作之間會穿插短暫的 7~20 分鐘休息。

這樣在壓力與休息之間輪流切換,可以讓人維持巔峰表現所需要的體力、心力和熱情。

持續精進與成長的關鍵,就在於找出自己的壓力臨界點,我們的目標就是逼近臨界點,然後在那之前安排短暫的休息,讓自己更加耐壓。

但要注意,有時不小心逼得太緊超出了臨界點,就會開始感到筋疲力竭。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三、通過回饋與分享

行為科學提供了一種管理倦怠的替代方法,當你感到過度疲勞時,不需要抽離當前的工作,只是需要換另一種方式更貼近工作。

也就是找機會回饋你投身的領域,比如說當教練,或是在社群平臺上分享一些誠摯的建議。

回饋的焦點在於幫助他人,進而啟動大腦的獎勵和愉悅中心,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從而消除過度疲勞的感覺。

而這麼做唯一的標準是,所回饋的東西與從事的領域必須密切相關,而且付出是不期待任何回報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四、找到超脫自我的使命感

當我們感到恐懼或難以招架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會自動保護我們避免失敗,關閉身體的反應,叫我們轉往別的方向。

即使失敗也不會造成身體受傷,我們也不喜歡情感受傷,不想陷入尷尬,所以它會指引我們轉向安全的路徑。

然而,當我們超脫“自我”,把自我最小化時,就能克服那些阻礙我們創造突破的恐懼、焦慮、生理保護機制。

找到超脫自我的使命感,可以減少過度疲勞感,甚至可以幫我們堅持有挑戰的健康行為,比如節食或減肥。

花十幾萬元學習EMBA,不如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管理進階。我們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提煉精華,濃縮成100節精品音頻課程。包括公司治理、領導力、趨勢視野、創業創新、資本運作、戰略管理、團隊建設、財務管理、互聯網運營創新等內容。如果您感興趣,點擊下面鏈接,開啟您企業管理進階之旅。

CEO周課-精選好書 精進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