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幹事創業好地方 願做家鄉與世界交流合作使者

創業 投資 東南大學 美國 揚州網 2017-05-23

願做中澳文藝交流使者

人物名片

夏冰

(澳大利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作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夏冰的一曲《梁祝》驚豔了世界舞臺。近年來,夏冰越發想念家鄉,幾乎每年她都選擇一段時間回到揚州。每次向澳洲人提到揚州,她都會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希望澳洲的朋友在揚州最美的季節去走走。

夏冰說,揚州有值得西方人學習的文化,揚州人也可借鑑西方人的一些模式,比如藝術教育,揚州的大中小學可學習西方建學校學生樂團,讓孩子們在一起學習音樂,告別枯燥的單打獨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創新揚州要基於特色與優勢

人物名片

張欽宇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自從11歲離開揚州,揚州就成為了張欽宇記憶中的一個地方。提到家鄉,他內心深處總有一種驕傲感。

多年來,張欽宇從事通信行業的研究,尤其是深空通信領域的探索。他說,如今揚州正在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的進步也進入了快車道。“未來我想讓科技創新的發展服務於揚州發展的方方面面;讓揚州的城市信息化、智能化,要爭取把現代科技和揚州的傳統文化有機結合。”他認為,創新揚州的建設一定要基於揚州的特色與優勢。

談到如何建設充滿科技現代感的文化揚州,張欽宇表示,未來的揚州一定是充滿現代科技含量和古典文化積澱緊密結合的揚州,他希望揚州能與越來越多的高新企業和高校合作,提升整體的科技水平。“衷心祝福揚州發展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揚州是一首詩一幅畫

人物名片

孫正明

(東南大學材料學院博士、教授、千人計劃專家)

孫正明祖籍淮安,雖然不是揚州人,但是他心中的“揚州情結”十分濃厚。

“我在歐洲、日本、美國等地工作了20年,上個月辭職回到了東南大學。”孫正明說,他在國外的這些年,只要聽見揚州口音,心中就會泛起鄉情,見到揚州人就像見到了家人。

這是他第一次來揚州,美麗的古城令他覺得:揚州是一首詩,揚州是一幅畫。

“為了成為真正的揚州人,我和校友正在討論一個項目,希望能夠落戶揚州。”孫正明笑著說,古今誇讚揚州的詩詞很多,他也利用28個字的詩來誇誇揚州:一條運河貫古今,一朵瓊花千年吟,一橋潤揚四海近,萬世繁華水常清。

揚州是幹事創業好地方

人物名片

李明智

(海瀾德投資集團董事長)

“揚州已形成了完善的服務業體系,是幹事創業的好地方。”出生在邗江甘泉街道雙塘村的李明智說,他身在天津,心繫家鄉,這幾年看到揚州天翻地覆的變化,感到十分自豪,也激發了他回鄉創業的熱情。

2010年,李明智先後創立了海瀾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常青藤文化藝術集團有限公司。多年來,他也一直致力於與家鄉揚州的經濟聯繫和投資。

從2010年開始,他通過雙塘村委會先後流轉土地500多畝,主要從事農產品、林果的種植和立體養殖;2013年註冊了“揚州德賽家庭農場有限公司”。2015年,他在邗江區註冊成立了“揚州聖榮生養老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計劃總投資5億元,主要投資經營養老養生健康產業。2015年“4·18”與甘泉街道辦簽訂了投資創業協議,有望近期掛牌。

讓家鄉父老共享先進醫療資源

人物名片

夏毅

(江蘇美國商會醫療委員會祕書長)

闊別揚州20多年的夏毅,對故鄉有著濃濃的情誼。“家鄉的水土養育了我,在外打拼,每當有人問起,我總是自豪地說我是揚州人。”夏毅介紹,她出生在鎮江,在揚州長大,當年家鄉打下的良好教育基礎,讓她考上南京醫科大學,1990年又出國深造。

夏毅在各大醫療集團一線工作了20多年,熟知美國每個醫療集團和專科門診的程序。她始終忘不了家鄉,她說,揚州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是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家鄉的美食讓海外遊子魂牽夢繞。

“如今我們成立了醫療委員會,讓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資源與國內同行的醫院有對接、交流的機會,讓家鄉的父老鄉親享受最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共享世界先進的醫療資源。”她說,比如開放中美之間的醫療通道,讓疑難重症患者能與美國醫療專家直接對接治療,也可以讓中美醫療專家互相交流學習,共建先進醫療模式。

“揚州夢”的實現越來越近

人物名片

袁祥

(光明日報新聞報道策劃部主任)

對於家鄉揚州,袁祥充滿了感情。“在古代,揚州就曾是交通要道。”袁祥說,如今揚州更是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新開闢的機場航線、高鐵等,更加方便了揚州人走向外地、走向世界。

揚州精細化的生態建設和歷史文化廣場的打造,更讓袁祥豎起了大拇指:“如今的揚州不僅是瘦西湖的風光美,我也曾到宋夾城漫步,充分感受到了揚州人美好而又充滿幸福感的生活環境。而通過打造文化廣場,能讓海內外人士更加清楚地瞭解揚州,知曉揚州的歷史文化。”

在袁祥看來,揚州之所以讓人們印象深刻,與揚州歷史上的繁盛有很大關係。“歷史上有‘揚一益二’之稱,可見揚州的繁榮程度。”他表示,隨著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重現古代揚州的繁榮,是每個人的“揚州夢”,如今這一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

讓生物醫藥成揚州新名片

人物名片

朱沛志

(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高磁場國家實驗室客座研究員、揚大化學化工學院江蘇特聘教授)

在美國闖蕩多年的朱沛志,如今回到家鄉揚州,仍有一口濃濃的寶應普通話的味道。從南京大學、上海交大、香港大學再到美國的密歇根大學,朱沛志是典型的學者型、技術型專家,從事生物材料、生物醫藥研究多年,他始終想為家長盡一點綿薄之力。“生物醫藥是最具高科技的發展方向,是優先發展的21世紀戰略性產業。 目前已與蘇北醫院合作組建團隊進行臨床試驗,研發的一些藥物比普通藥物提高藥性50到100倍,同時還降低了副作用。”

揚州是精緻文化的代表,生物醫藥產業是多學科的交叉,是複雜而精緻的過程,跟揚州的精緻文化相符合,最終體現人文關懷。“希望加快助力推進生物醫藥在揚發展,讓生物醫藥成為揚州新的名片。”朱沛志說。

願揚州始終保持文化自信

人物名片

王贊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出生在沙頭的王贊,小學中學都是在揚州讀書,還曾在揚州木偶劇團工作。離開揚州多年,王贊認為,他身上始終帶著明顯的揚州文化烙印,他也將此視為自己藝術道路上最獨樹一幟的個性標籤。

青磚黛瓦,粉牆小巷,給王贊留下了無盡的思念和感動,他認為,揚州的古城保護在新形式下已經轉化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和產業,未來希望能夠對於古城保護繼續發揚光大,盡力保持揚州古城的原來風貌。

作為一個文化人,王贊願揚州始終保持文化自信的品格。作為一個揚州人,他將積極參與揚州的文化建設,參與到揚州的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中去。他期待揚州發展得更加美好,揚州的古城更加美麗。

採寫 本報採訪組 繪畫 沈江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