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構建實踐育人創新創業新格局

創業 基金 金蝶 財經 中國青年網 2017-08-02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作為湖南省首批就業創業示範校,在雙創實踐育人方面探索較早,首創了校地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創新創業學院新模式;首創了“校企基金會+基地”的大學生雙創實踐的“正陽模式”;首創了雙創精英個性化培養模式。打造了“創新創業孵化園+創新創業實訓中心+創業基金會+創新創業學報+創新創業文化節”的雙創實踐大平臺。構建了“校企合作教育周、創新創業教育周、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層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內外融通、層次遞進、專業支撐、個性發展的實踐育人創新創業新格局,在同類院校中具有典型示範效應。

一、內外融通 在創院引領、搭建實踐平臺上下功夫

1. 校地同頻,共建共享創新創業學院。2015年底,學校率先在省內組建了獨立的創新創業學院,負責全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的整體規劃、組織實施和協調。2016年婁底市政府與學校達成校地共建共管共享創新創業學院的決定,“同意由婁底市人民政府與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共建‘婁底市創新創業學院’,婁底市每年安排500萬元用於鼓勵支持婁底市大學生創新創業,並逐年酌情增加”。2016年500萬元資金已全部到校,投入於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區改造和實訓中心、創客廣場等建設。校地共建的創新創業學院整合利用婁底市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大力拓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空間,以對接七個“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在機制創新、資源共享、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在人才培養和輸送、科技服務和文化引領上,對地方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2. 建設高規格的省級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校建有省內高校首家省級校地合作創業孵化基地,基地面積10700m2。2016年,學校收回校屬周邊商業門面,建成創新創業孵化園,以零租金形式支持學生創業項目入駐,為學生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孵化園規劃總面積5000m2,三年內入駐學生企業、創新團隊300家。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被評為湖南省首批創新創業示範孵化基地。

3. 攜手企業共籌大學生創業基金會領風氣之先。2011年湖南省首家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業基金會——湖南正陽大學生創業基金會在學校掛牌。“基金會+基地”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撐模式被社會美譽為“正陽模式”。

學校與企業共同籌集資金、共同管理運營基金。正陽基金會每年定期舉行創業項目評審資助大會,截至2016年底,基金會現已資助學生創業項目50個,資金150萬元,在社會上產生良好影響。基金會第一批資助的畢業生施東成創辦的花圃幼兒園,現已發展成婁底城區具有影響力的幼兒園;畢業生楊暢創辦的進澤教育成為婁底培訓的品牌;基金會第三批資助的吳雪峰創辦的紫外線琴行,年營業額達到120餘萬元。這種成熟的創業模式,已吸引了更多社會資金和企業資本的介入,教育學院學生袁紅宅Box項目一次性獲得校友企業贊助30萬元。眾多成功創業的校友公司成為學生實踐、實習和就業的良好平臺。

4. 開放共享教學實驗實踐平臺。創院促進全校實驗教學平臺共享,重點實驗室、專業實訓平臺無條件向創新創業學生團隊和項目開放,學校建設有13個面向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其中教育部校企合作平臺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學校有基礎實驗室和實訓中心19個,並在二級學院建有10個專門的示範創新實驗室,作為各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載體。

5. 建立校企聯合協同育人機制。全校共有校企合作基地141個,學校是省級校地合作示範單位。近年,學校深入推進“專業與行業、課程與崗位、學業與職業”對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校企聯合培養。學校已建立金蝶商學院、中軟國際、理昂班、銘基班等7個行業學院(班),共建雙創人才培養基地51個,其中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基地3個。校企共同加強課程建設,探索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2016年學校投入300餘萬元用於課程建設,共立項建設33門校企合作課程、22本校企合作教材,結合各專業學科特色和地方行業特徵編寫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建立了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學案例庫。

6. 校地校企同抓共管,形成創新創業聯合培訓機制。學校積極與人社局合作,大力推動SYB創業培訓,現已累計培訓大學生3500餘人,學校還與婁底市婦聯每年舉辦兩期女大學生創業培訓班。學校積極參與政府承接的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雙方共享創業導師、合力指導創新創業競賽,如2016年,學校與婁底市人社局共同舉辦“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婁底選拔賽,經過學校專家團隊培訓指導的8個省賽團隊,新化三聯峒項目獲國賽一等獎,另有2個二等獎、3個獲國賽優秀獎,其中學校學生項目新源機械公司獲國賽銀翼獎。

二、層次遞進 在優化培養、推進產教融合上下功夫

1.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雙創實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實踐能力培養四年不斷線”的原則,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2016版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方案。同時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注重實踐內容的實用性和方法創新性。學校構建了“校企合作教育周、創新創業教育周、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層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比例,其中文學、教育學、法學類學科專業實踐學分要達30%-35%,理學、管理、經濟學類學科要達35%-40%,工學、農學要達40%-45%、藝術、體育要達45%-60%。還要求學生完成第二課堂10學分才能畢業。

2. 層次遞進,推進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各個二級學院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構建了由基礎實驗,校企合作教育課程,專業綜合設計實驗、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課程組成的多元化階段遞進式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推動教師把科研、創新創業經驗帶入課堂,將產業技術融入實踐教學,開展方案探索、問題導向、團隊合作等類型的教學方式,構建一條從“創新創業理論”到“創新創業實訓”、“創業孵化”直至“創新創業實體”的大學生雙創實踐鏈條。

搭建了基礎實踐平臺、專業實踐平臺、行業綜合實踐平臺等,建設了校內外實踐基地群,為實踐教學提供條件保障。信息學院採用“一年級增長見識,二年級體驗流程,三、四年級扮演角色”的設計思想,推進產教融合,確保學生實踐四年不斷線。如信息學院的易葉青博士帶領的師生團隊開發出專利產品“心衛士”監控儀,正在與湖南省健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走向市場。侯海良博士和易葉青博士指導學生設計的“便攜式智能輸液裝置和“物聯網晾衣架”均設計出了樣品。

三、專業支撐 在服務地方、對接產業鏈上下功夫

學校主動服務對接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對接產業鏈、創新鏈調整專業設置,大力發展新農業、新材料等七大專業群,立項建設14項重大改革課題,全面參與婁底市“一進二訪”及企業幫扶計劃,為雙創實踐深入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學科專業基礎。正在建設中的大學生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內含6個功能區面向六大專業群:音樂舞蹈與演藝、體育運動和休閒、書畫創作與欣賞、電子商務與營銷、教育培訓與諮詢、果蔬花卉栽培和指導。美設學院、農生院、外語學院等實踐育人效果顯著。

1. 美設院依託專業建成頗具市場前景的各類工作室。由教師指導的各具特色的工作室集教學、科研、生產、實踐、市場於一體,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將創意、學業作品轉化為產品,並銷售於市場。成立於2011年的熹微陶藝工作室,將課程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及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生產的多肉植物藝術陶罐在淘寶上受歡迎。言木設計工作室為婁底當地的村莊、小鎮設計主題公園和文化場所受到好評,主持設計的貴州甕安溼地公園(總造價3.5億)已被採用;2016年7月,視覺傳達專業對接新化產業鏈協同設計作品展《梅山》大獲成功,很多設計直接被市場採用;影像工作室的代表作品《夜話瑤洞》在新化旅遊中發揮獨特的宣傳作用;halo樂畫、創意彩繪、梅香雕雲根雕工作室等市場運作良好。

2. 農生院的農創空間和實踐課程獨具特色。一是農創空間開辦有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方向,“農創空間”擁有4600平方米的8個大棚,校內外實訓基地69畝,每年投入運行經費100萬元。截至2017年3月,“農創空間”成功吸引入駐創新團隊和企業22個,其中註冊企業14個,培育企業8個。2014-2016年成功從“農創空間”進入市場化運營有8家企業,其中2016年度獲得投資企業有湖南隆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南天際園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微景觀製作與植物生產)、婁底市農家小苑花店等三家企業,獲得投資1508萬元。李偉創辦了《仁爸爸新疆特產店》,專門從事新疆農業特產專賣,陸續獲得湖南正陽大學生創業基金會投資12萬元,每年的年銷售額近300萬元。

二是實行“按季分類、雙境交替、組合授課”實踐課程管理體系,即由課程負責人根據時令季節、授課內容和工作狀態提前安排,在學校與農業企業雙環境中實施,讓學生接受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的優質教育服務,其中聘請的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授課學時佔總學時10%以上。目前已經在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施。

3. 外國語學院把企業引進校園聯合開展的跨境電商業績顯著。2015年7月,外院成功引進浙江省義烏市耀點貿易有限公司,在學校匠成樓創建了“樂天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孵化基地”,該跨境電商基地把專業和創業融為一體,兩年來,通過商務實習、平臺創業等形式,已累計培訓、孵化對象1200餘人,年產值達兩千萬元,孵化出瑤妹等10餘個電商創業項目。2012級張涵和薛婷團隊僅僅通過基地一個月的短期孵化,創造了月銷售額13.5萬英鎊的佳績;2014級英語專業陸毅鳴同在兩週的校企合作時間內針對歐美市場創造了上萬美元的業績。

四、個性發展 在創新制度、提供多樣化選擇上下功夫

1. 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個性化培養。2016年7月開辦了首期創新創業精英班。出臺了《創新創業精英班個性化培養方案》,在全校選拔一批有一定創業基礎和潛質的大學生進行集中學習,重點培養“種子選手”,在個性化培養和教改方面進行了嘗試。該班的課程體系分為創業理論課程、創業實務和創業實踐三個模塊,含20個必修學分,10個替換學分。雙創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雙創課程採取非標準答案考試形式,雙創課程可以替代相關專業的學分,畢業之後可以獲得輔修證。婁底市政府、科技局、人社局等有關負責人、多家知名企業高管出席了精英班開班儀式,在政策保障、實踐教學、孵化基地、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聯動機制。目前,33名學員有創業項目26個。第二期精英班也即將開班,正在向頒發雙學位努力。

2. 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一是建立了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創新創業活動、精英班學習等和課內學分的轉換機制。實行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學科競賽、科技發明、專利、論文等活動認定為第二課堂學習。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績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以畢業設計、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計劃等方式替代傳統的畢業論文的比率達到50%以上。如2016屆畢業生中,畢業論文采用學分轉換的人數達到11.8%。二是創新性地建有省內首份服務於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學報》,在此學報上發表的與專業相關文章可以折算為學分或者抵畢業論文。三是完善學生管理學籍制度。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出臺了創新創業學生跨專業培養方案,以及《創新創業獎學金評選辦法》。

3. 賽練融合,推出多樣化選擇菜單。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競賽,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實踐,激勵大學生進行科技發明和創新。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節。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協會,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等9個創新創業社團。推出了“挑戰杯”、“創青春”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翼”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數學建模、機器人大賽、程序設計大賽、“職要有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高校科創營、百家名企體驗營、“科技紅娘”、“百裡挑一”、“創意達人”等一系列特色競賽和活動,“總有一款適合你”——讓學生有多樣化的選擇。

近三年,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得省級一等獎以上105項,國家級獎項20項。在全國“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和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中獲得銀獎,連續三年獲得省“挑戰杯”十佳之稱的優勝杯,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二本院校。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入駐項目273個,學生創業蔚然成風,2014、2015、2016屆學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分別為2.26%和1.1%、1.4%,其中2014年列湖南省高校首位。

(謝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