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鄉村之變

從“闖關東”到“棚二代”

80 歲的賈寨鎮耿店村老支書耿遵緒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的餓與冷。吃過地瓜幹、窩窩頭、樹葉樹皮、野菜糰子……睜開眼就找吃的,可肚子總是填不飽;冬天,土坯房透風撒氣,屋裡水缸能結冰,人在被窩裡冷得直哆嗦。因為窮,村裡100 來戶,有二三十戶“闖關東”混飯吃。

日曆翻轉,今天的耿店已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魯西小壽光”,800 多人的村擁有700 多個溫室大棚,戶均4 個棚,人均純收入3 萬多元,不僅本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村種菜,外地媳婦女婿也爭著往村裡“飛”,靠種棚菜楞把“棚二代”做成鄉村振興品牌。讓耿店人改天換地的正是新中國的成立。

1950 年春,土地改革全面完成,9.3 萬少地無地農戶拿到土地證書,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土地改革後,農村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興修水利、改良土地, 農民熱情高漲,希望的田野上出現更多辛勤的背影。

眼下的菜屯,不僅有綠色林海,還有樹杈上“長”出的木材產業。這離不開菜屯鎮前身——東風人民公社當年栽下的“搖錢樹”。因為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成績出色, 1958 年,東風人民公社得到了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的國務院獎狀。

全省最早包產到戶的新聞報道也在茌平。1979 年秋天,博平公社楊莊村支部大院內,算盤珠噼啪作響“。楊成海,2209 塊”,村支書宋懷友大聲喊出這個數字。當新華社記者李錦用鏡頭將這個歷史瞬間定格的時候,楊成海連同楊莊一同被載入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被贊為“繼小崗村之後的又一包產到戶的典型”,後收入《大轉折的瞬間》一書,成為農村改革永恆的見證。

35 年前,茌平又一次轟動全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閱讀新華社《山東茌平縣下力氣提高幹部群眾的科學素質》的報道時批示:“這種材料,經過核實和略加改寫,要公開報道。《人民日報》要加強報道,報道本身就是指導。”

媒體報道很快掀起高潮。1984 年1 月30 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以《發揮政策威力,實現科學務農》為題作了長篇報道。隨後,《瞭望》《大眾日報》也相繼推出重磅報道,推動了全國科教興農,也鼓舞了茌平人民。這一年,茌平縣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全縣45 萬畝棉花再獲大豐收,全縣向國家交售皮棉4.5 萬噸,躋身全國棉花百強縣。進入新時代,黃土地上的“科技味”越來越濃“,汗水農業”悄然變成“智慧農業”。

在韓屯鎮萬畝高產創建示範方,深鬆深耕、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實現集成應用,小麥、玉米畝產分別達到 735 公斤和902 公斤,田友江憑藉小麥畝產826.19 公斤的“高產記錄”奪得“魯西糧王”;

在菜屯鎮山東泰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車間,來自美國加州的鱸魚喝著馬頰河水自在暢遊;

在肖莊鎮小高村匯富農牧有限公司, 肉兔實現“四個同期”(發情、配種、產子、出欄)流水線養殖,14 個人養了 10 萬隻兔 ……

與70 年前相比,農民已變成一份體面的職業。

耿店村從2007 年起陸續建起育苗場、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合作社,村民從買苗到賣菜,都不用出村;村民住進樓房,通了暖氣、有線、網線,還有農家書屋、健身廣場、衛生室等,條件不比城裡差。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贊耿店“棚二代”以來,茌平充分激活 人、地、錢等資源要素,不斷加快鄉村振興 步伐。啟動建設了“棚二代”科技示範園, 穩步推進美麗鄉村、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時 代文明實踐中心、“四好農村路”等建設,成 功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主要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平安 農機”示範縣,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70”“80”“90”後們開始勇立潮頭。

田野多了“棚二代”,鄉村振興有力量!

工業之變

從“零工業”到“強工業”

看茌平工業,信發不能不看。

走進信發集團下屬的華宇有限公司, 廠區中央的“循環經濟示意圖”勾勒的“信發鋁電航母”格外搶眼:位於核心處的是氧化鋁廠、電廠、電解鋁廠,周邊分佈著礦石廠、鹼廠、鉀肥廠、電石廠、聚氯乙烯(PVC) 廠等等,之間用箭頭標註業務流程。

70 年砥礪奮進,信發集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最初裝機容量1500 千瓦時的小火電廠發展成為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碳素、氟化鹽、冰晶石、岩鹽、燒鹼、石灰、電石、聚氯乙烯、煤炭開發、鋁深加工等產業於一體,所屬及控股企業達到72 家,總資產1860 億元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時光回到1949 年,整個縣城僅有自行車修理、裁縫等10 多家手工作坊,堪稱“零工業”。

1956 年,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完成,組成合作社營工業5 家,公私合營1 家,手工業社(組)87 個,工業企業開始逐步發展。

製藥廠、味精廠、食品廠、麻紡廠、化肥廠相繼建立……為了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信發集團前身茌平發電廠在1975 年誕生。

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靠著特有的闖勁和吃苦耐勞的品格,茌平人硬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

信發是茌平第一家利稅過億元的企業,是全國同行業第一個實現“鋁電雙贏” 模式的企業;過去只會做大輸液的製藥廠, 現在已是能生產心腦血管用藥、抗感染藥、麻醉藥的大型綜合製藥企業;劉先斌將破產邊緣的縣毛巾廠做成了聞名全國的金號集團……

進入新時代,擔負新使命。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茌平縣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以創新驅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創發展新優勢的發展目標。

中鋼研碳化硅、信力源超薄電子銅箔、新世紀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清華易邁、千島山莊養老項目……一批以信息經濟、智能製造、物聯網、新材料等為主導的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全縣三次產業結構,從1949 年的83.3:11.1:5.6,調整至如今的 5.4∶65.0∶29.6。2018 年,茌平百強縣排名進位提升至第67 位的同時,全國工業百強縣也進位提升到第81 位。茌平在續寫新的創業史!

動力之變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無資源、不沿邊、不靠海,促使茌平人不斷搶抓“機遇”:全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點縣、第一批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縣、第一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縣……

敢於“吃螃蟹”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催生全省第一批“改制”企業、第一批結束“皇糧國稅”的農業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 人 口 城 鎮 化 率 分 別 達 到 53.77% 和 38.21%。

要想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改革須臾不能停步。1984 年,茌平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3 年,茌平成為全省經濟欠發達地區9 個改革開放試點縣之一;

2000 年,承擔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任務;

2005 年,杜郎口中學農村教改轟動全省;

2014 年試點農村土地確權登記;2017 年啟動農村地區供暖試點……改革不斷拓展。以“放管服”改革為統領,茌平撬動重點領域改革,一子落、滿盤活。

2012 年,茌平將原有58 個行政主體縮減至42 個,成建制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2014 年,向社會公佈《茌平縣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2015 年,取消4 項、“凍結”9 項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2018 年,行政審批局掛牌,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今年,茌平以“一次辦好”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梳理889 項“一次辦好”清單, 繪製完成1854 項事項的辦事流程圖,完成1854 項事項的標準化規程和辦事指南,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率已達99%以上,“模擬審批”讓企業實現“拿地即開工”……

茌平的改革,還體現在社會其他各個層面上:種了一輩子地的博平鎮賈馬村肖光舉做夢也想不到,老了老了卻享受到每月110 元的“退休金”;一場大病,讓樂平鋪鎮後 王屯村王華峰差點掉進“窮窟窿”,而 2 萬元的大病補償金,讓笑容又回到全家 人的臉上……

目前,茌平在醫療、教育、文化體制等關乎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創新、改革。

深化改革的同時,茌平開放的大門也越敞越大。

“走出去”的信發,先後取得印尼、斐濟、澳大利亞三個國家5400 平方公里的鋁土礦勘探開採權;金號織業、德通交通器材相繼在在美國設立分公司。

開放,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70 年開放進程,茌平產品出口市場擴大到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度融入“一 帶一路”建設,利用“兩種資 源”開拓“兩個市場”的能力 持續增強。進出口總額由 1978 年的 125.5 萬元人民

幣擴大到近10 億美元。

回首來時路,日月換新天!

未來的茌平,將搶抓撤縣設區的新機遇,培育壯大新動能, 秉持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努力幹在實處、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闊步前行!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事項的決定-End-

"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鄉村之變

從“闖關東”到“棚二代”

80 歲的賈寨鎮耿店村老支書耿遵緒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的餓與冷。吃過地瓜幹、窩窩頭、樹葉樹皮、野菜糰子……睜開眼就找吃的,可肚子總是填不飽;冬天,土坯房透風撒氣,屋裡水缸能結冰,人在被窩裡冷得直哆嗦。因為窮,村裡100 來戶,有二三十戶“闖關東”混飯吃。

日曆翻轉,今天的耿店已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魯西小壽光”,800 多人的村擁有700 多個溫室大棚,戶均4 個棚,人均純收入3 萬多元,不僅本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村種菜,外地媳婦女婿也爭著往村裡“飛”,靠種棚菜楞把“棚二代”做成鄉村振興品牌。讓耿店人改天換地的正是新中國的成立。

1950 年春,土地改革全面完成,9.3 萬少地無地農戶拿到土地證書,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土地改革後,農村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興修水利、改良土地, 農民熱情高漲,希望的田野上出現更多辛勤的背影。

眼下的菜屯,不僅有綠色林海,還有樹杈上“長”出的木材產業。這離不開菜屯鎮前身——東風人民公社當年栽下的“搖錢樹”。因為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成績出色, 1958 年,東風人民公社得到了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的國務院獎狀。

全省最早包產到戶的新聞報道也在茌平。1979 年秋天,博平公社楊莊村支部大院內,算盤珠噼啪作響“。楊成海,2209 塊”,村支書宋懷友大聲喊出這個數字。當新華社記者李錦用鏡頭將這個歷史瞬間定格的時候,楊成海連同楊莊一同被載入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被贊為“繼小崗村之後的又一包產到戶的典型”,後收入《大轉折的瞬間》一書,成為農村改革永恆的見證。

35 年前,茌平又一次轟動全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閱讀新華社《山東茌平縣下力氣提高幹部群眾的科學素質》的報道時批示:“這種材料,經過核實和略加改寫,要公開報道。《人民日報》要加強報道,報道本身就是指導。”

媒體報道很快掀起高潮。1984 年1 月30 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以《發揮政策威力,實現科學務農》為題作了長篇報道。隨後,《瞭望》《大眾日報》也相繼推出重磅報道,推動了全國科教興農,也鼓舞了茌平人民。這一年,茌平縣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全縣45 萬畝棉花再獲大豐收,全縣向國家交售皮棉4.5 萬噸,躋身全國棉花百強縣。進入新時代,黃土地上的“科技味”越來越濃“,汗水農業”悄然變成“智慧農業”。

在韓屯鎮萬畝高產創建示範方,深鬆深耕、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實現集成應用,小麥、玉米畝產分別達到 735 公斤和902 公斤,田友江憑藉小麥畝產826.19 公斤的“高產記錄”奪得“魯西糧王”;

在菜屯鎮山東泰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車間,來自美國加州的鱸魚喝著馬頰河水自在暢遊;

在肖莊鎮小高村匯富農牧有限公司, 肉兔實現“四個同期”(發情、配種、產子、出欄)流水線養殖,14 個人養了 10 萬隻兔 ……

與70 年前相比,農民已變成一份體面的職業。

耿店村從2007 年起陸續建起育苗場、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合作社,村民從買苗到賣菜,都不用出村;村民住進樓房,通了暖氣、有線、網線,還有農家書屋、健身廣場、衛生室等,條件不比城裡差。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贊耿店“棚二代”以來,茌平充分激活 人、地、錢等資源要素,不斷加快鄉村振興 步伐。啟動建設了“棚二代”科技示範園, 穩步推進美麗鄉村、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時 代文明實踐中心、“四好農村路”等建設,成 功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主要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平安 農機”示範縣,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70”“80”“90”後們開始勇立潮頭。

田野多了“棚二代”,鄉村振興有力量!

工業之變

從“零工業”到“強工業”

看茌平工業,信發不能不看。

走進信發集團下屬的華宇有限公司, 廠區中央的“循環經濟示意圖”勾勒的“信發鋁電航母”格外搶眼:位於核心處的是氧化鋁廠、電廠、電解鋁廠,周邊分佈著礦石廠、鹼廠、鉀肥廠、電石廠、聚氯乙烯(PVC) 廠等等,之間用箭頭標註業務流程。

70 年砥礪奮進,信發集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最初裝機容量1500 千瓦時的小火電廠發展成為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碳素、氟化鹽、冰晶石、岩鹽、燒鹼、石灰、電石、聚氯乙烯、煤炭開發、鋁深加工等產業於一體,所屬及控股企業達到72 家,總資產1860 億元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時光回到1949 年,整個縣城僅有自行車修理、裁縫等10 多家手工作坊,堪稱“零工業”。

1956 年,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完成,組成合作社營工業5 家,公私合營1 家,手工業社(組)87 個,工業企業開始逐步發展。

製藥廠、味精廠、食品廠、麻紡廠、化肥廠相繼建立……為了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信發集團前身茌平發電廠在1975 年誕生。

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靠著特有的闖勁和吃苦耐勞的品格,茌平人硬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

信發是茌平第一家利稅過億元的企業,是全國同行業第一個實現“鋁電雙贏” 模式的企業;過去只會做大輸液的製藥廠, 現在已是能生產心腦血管用藥、抗感染藥、麻醉藥的大型綜合製藥企業;劉先斌將破產邊緣的縣毛巾廠做成了聞名全國的金號集團……

進入新時代,擔負新使命。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茌平縣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以創新驅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創發展新優勢的發展目標。

中鋼研碳化硅、信力源超薄電子銅箔、新世紀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清華易邁、千島山莊養老項目……一批以信息經濟、智能製造、物聯網、新材料等為主導的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全縣三次產業結構,從1949 年的83.3:11.1:5.6,調整至如今的 5.4∶65.0∶29.6。2018 年,茌平百強縣排名進位提升至第67 位的同時,全國工業百強縣也進位提升到第81 位。茌平在續寫新的創業史!

動力之變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無資源、不沿邊、不靠海,促使茌平人不斷搶抓“機遇”:全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點縣、第一批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縣、第一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縣……

敢於“吃螃蟹”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催生全省第一批“改制”企業、第一批結束“皇糧國稅”的農業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 人 口 城 鎮 化 率 分 別 達 到 53.77% 和 38.21%。

要想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改革須臾不能停步。1984 年,茌平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3 年,茌平成為全省經濟欠發達地區9 個改革開放試點縣之一;

2000 年,承擔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任務;

2005 年,杜郎口中學農村教改轟動全省;

2014 年試點農村土地確權登記;2017 年啟動農村地區供暖試點……改革不斷拓展。以“放管服”改革為統領,茌平撬動重點領域改革,一子落、滿盤活。

2012 年,茌平將原有58 個行政主體縮減至42 個,成建制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2014 年,向社會公佈《茌平縣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2015 年,取消4 項、“凍結”9 項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2018 年,行政審批局掛牌,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今年,茌平以“一次辦好”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梳理889 項“一次辦好”清單, 繪製完成1854 項事項的辦事流程圖,完成1854 項事項的標準化規程和辦事指南,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率已達99%以上,“模擬審批”讓企業實現“拿地即開工”……

茌平的改革,還體現在社會其他各個層面上:種了一輩子地的博平鎮賈馬村肖光舉做夢也想不到,老了老了卻享受到每月110 元的“退休金”;一場大病,讓樂平鋪鎮後 王屯村王華峰差點掉進“窮窟窿”,而 2 萬元的大病補償金,讓笑容又回到全家 人的臉上……

目前,茌平在醫療、教育、文化體制等關乎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創新、改革。

深化改革的同時,茌平開放的大門也越敞越大。

“走出去”的信發,先後取得印尼、斐濟、澳大利亞三個國家5400 平方公里的鋁土礦勘探開採權;金號織業、德通交通器材相繼在在美國設立分公司。

開放,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70 年開放進程,茌平產品出口市場擴大到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度融入“一 帶一路”建設,利用“兩種資 源”開拓“兩個市場”的能力 持續增強。進出口總額由 1978 年的 125.5 萬元人民

幣擴大到近10 億美元。

回首來時路,日月換新天!

未來的茌平,將搶抓撤縣設區的新機遇,培育壯大新動能, 秉持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努力幹在實處、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闊步前行!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事項的決定-End-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茌平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號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鄭兆雷

70 年時光荏苒,茌山平陸發生怎樣變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實在。昔日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硬是連續 9 年躋身全國百強,去年躍升至榜單第67 位。

數字對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糧食畝產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畝產超過 1 噸;1949 年全縣生產總值不過 1800 萬元,2019 年初為 486.8 億元;1949 年財政收入僅175 萬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29.14 億元……

滄桑鉅變七十年,勇立潮頭再出發!

這片秦時置縣的滄桑厚土,這片剛剛撤縣設區的發展熱土,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鄉村之變

從“闖關東”到“棚二代”

80 歲的賈寨鎮耿店村老支書耿遵緒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的餓與冷。吃過地瓜幹、窩窩頭、樹葉樹皮、野菜糰子……睜開眼就找吃的,可肚子總是填不飽;冬天,土坯房透風撒氣,屋裡水缸能結冰,人在被窩裡冷得直哆嗦。因為窮,村裡100 來戶,有二三十戶“闖關東”混飯吃。

日曆翻轉,今天的耿店已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魯西小壽光”,800 多人的村擁有700 多個溫室大棚,戶均4 個棚,人均純收入3 萬多元,不僅本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村種菜,外地媳婦女婿也爭著往村裡“飛”,靠種棚菜楞把“棚二代”做成鄉村振興品牌。讓耿店人改天換地的正是新中國的成立。

1950 年春,土地改革全面完成,9.3 萬少地無地農戶拿到土地證書,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土地改革後,農村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興修水利、改良土地, 農民熱情高漲,希望的田野上出現更多辛勤的背影。

眼下的菜屯,不僅有綠色林海,還有樹杈上“長”出的木材產業。這離不開菜屯鎮前身——東風人民公社當年栽下的“搖錢樹”。因為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成績出色, 1958 年,東風人民公社得到了周恩來總理親筆簽名的國務院獎狀。

全省最早包產到戶的新聞報道也在茌平。1979 年秋天,博平公社楊莊村支部大院內,算盤珠噼啪作響“。楊成海,2209 塊”,村支書宋懷友大聲喊出這個數字。當新華社記者李錦用鏡頭將這個歷史瞬間定格的時候,楊成海連同楊莊一同被載入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被贊為“繼小崗村之後的又一包產到戶的典型”,後收入《大轉折的瞬間》一書,成為農村改革永恆的見證。

35 年前,茌平又一次轟動全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閱讀新華社《山東茌平縣下力氣提高幹部群眾的科學素質》的報道時批示:“這種材料,經過核實和略加改寫,要公開報道。《人民日報》要加強報道,報道本身就是指導。”

媒體報道很快掀起高潮。1984 年1 月30 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以《發揮政策威力,實現科學務農》為題作了長篇報道。隨後,《瞭望》《大眾日報》也相繼推出重磅報道,推動了全國科教興農,也鼓舞了茌平人民。這一年,茌平縣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全縣45 萬畝棉花再獲大豐收,全縣向國家交售皮棉4.5 萬噸,躋身全國棉花百強縣。進入新時代,黃土地上的“科技味”越來越濃“,汗水農業”悄然變成“智慧農業”。

在韓屯鎮萬畝高產創建示範方,深鬆深耕、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實現集成應用,小麥、玉米畝產分別達到 735 公斤和902 公斤,田友江憑藉小麥畝產826.19 公斤的“高產記錄”奪得“魯西糧王”;

在菜屯鎮山東泰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車間,來自美國加州的鱸魚喝著馬頰河水自在暢遊;

在肖莊鎮小高村匯富農牧有限公司, 肉兔實現“四個同期”(發情、配種、產子、出欄)流水線養殖,14 個人養了 10 萬隻兔 ……

與70 年前相比,農民已變成一份體面的職業。

耿店村從2007 年起陸續建起育苗場、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合作社,村民從買苗到賣菜,都不用出村;村民住進樓房,通了暖氣、有線、網線,還有農家書屋、健身廣場、衛生室等,條件不比城裡差。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贊耿店“棚二代”以來,茌平充分激活 人、地、錢等資源要素,不斷加快鄉村振興 步伐。啟動建設了“棚二代”科技示範園, 穩步推進美麗鄉村、鄉村田園綜合體、新時 代文明實踐中心、“四好農村路”等建設,成 功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主要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平安 農機”示範縣,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70”“80”“90”後們開始勇立潮頭。

田野多了“棚二代”,鄉村振興有力量!

工業之變

從“零工業”到“強工業”

看茌平工業,信發不能不看。

走進信發集團下屬的華宇有限公司, 廠區中央的“循環經濟示意圖”勾勒的“信發鋁電航母”格外搶眼:位於核心處的是氧化鋁廠、電廠、電解鋁廠,周邊分佈著礦石廠、鹼廠、鉀肥廠、電石廠、聚氯乙烯(PVC) 廠等等,之間用箭頭標註業務流程。

70 年砥礪奮進,信發集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最初裝機容量1500 千瓦時的小火電廠發展成為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碳素、氟化鹽、冰晶石、岩鹽、燒鹼、石灰、電石、聚氯乙烯、煤炭開發、鋁深加工等產業於一體,所屬及控股企業達到72 家,總資產1860 億元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時光回到1949 年,整個縣城僅有自行車修理、裁縫等10 多家手工作坊,堪稱“零工業”。

1956 年,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完成,組成合作社營工業5 家,公私合營1 家,手工業社(組)87 個,工業企業開始逐步發展。

製藥廠、味精廠、食品廠、麻紡廠、化肥廠相繼建立……為了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信發集團前身茌平發電廠在1975 年誕生。

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靠著特有的闖勁和吃苦耐勞的品格,茌平人硬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

信發是茌平第一家利稅過億元的企業,是全國同行業第一個實現“鋁電雙贏” 模式的企業;過去只會做大輸液的製藥廠, 現在已是能生產心腦血管用藥、抗感染藥、麻醉藥的大型綜合製藥企業;劉先斌將破產邊緣的縣毛巾廠做成了聞名全國的金號集團……

進入新時代,擔負新使命。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茌平縣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以創新驅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創發展新優勢的發展目標。

中鋼研碳化硅、信力源超薄電子銅箔、新世紀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清華易邁、千島山莊養老項目……一批以信息經濟、智能製造、物聯網、新材料等為主導的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全縣三次產業結構,從1949 年的83.3:11.1:5.6,調整至如今的 5.4∶65.0∶29.6。2018 年,茌平百強縣排名進位提升至第67 位的同時,全國工業百強縣也進位提升到第81 位。茌平在續寫新的創業史!

動力之變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無資源、不沿邊、不靠海,促使茌平人不斷搶抓“機遇”:全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點縣、第一批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縣、第一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縣……

敢於“吃螃蟹”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催生全省第一批“改制”企業、第一批結束“皇糧國稅”的農業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 人 口 城 鎮 化 率 分 別 達 到 53.77% 和 38.21%。

要想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改革須臾不能停步。1984 年,茌平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3 年,茌平成為全省經濟欠發達地區9 個改革開放試點縣之一;

2000 年,承擔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任務;

2005 年,杜郎口中學農村教改轟動全省;

2014 年試點農村土地確權登記;2017 年啟動農村地區供暖試點……改革不斷拓展。以“放管服”改革為統領,茌平撬動重點領域改革,一子落、滿盤活。

2012 年,茌平將原有58 個行政主體縮減至42 個,成建制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2014 年,向社會公佈《茌平縣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2015 年,取消4 項、“凍結”9 項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2018 年,行政審批局掛牌,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今年,茌平以“一次辦好”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梳理889 項“一次辦好”清單, 繪製完成1854 項事項的辦事流程圖,完成1854 項事項的標準化規程和辦事指南,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率已達99%以上,“模擬審批”讓企業實現“拿地即開工”……

茌平的改革,還體現在社會其他各個層面上:種了一輩子地的博平鎮賈馬村肖光舉做夢也想不到,老了老了卻享受到每月110 元的“退休金”;一場大病,讓樂平鋪鎮後 王屯村王華峰差點掉進“窮窟窿”,而 2 萬元的大病補償金,讓笑容又回到全家 人的臉上……

目前,茌平在醫療、教育、文化體制等關乎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創新、改革。

深化改革的同時,茌平開放的大門也越敞越大。

“走出去”的信發,先後取得印尼、斐濟、澳大利亞三個國家5400 平方公里的鋁土礦勘探開採權;金號織業、德通交通器材相繼在在美國設立分公司。

開放,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70 年開放進程,茌平產品出口市場擴大到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度融入“一 帶一路”建設,利用“兩種資 源”開拓“兩個市場”的能力 持續增強。進出口總額由 1978 年的 125.5 萬元人民

幣擴大到近10 億美元。

回首來時路,日月換新天!

未來的茌平,將搶抓撤縣設區的新機遇,培育壯大新動能, 秉持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努力幹在實處、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闊步前行!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事項的決定-End-

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茌平區:滄桑鉅變七十年 勇立潮頭再出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