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陳素真 戲曲 文化 戲劇 京劇 向京 溯雪鴻文之戲曲 2019-04-05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牛淑賢,一位享譽全國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亞洲傑出藝人獎得主、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豫劇皇后陳素真先生的關門弟子。牛淑賢有一個雅號,就是“五歲紅”。因為生於梨園世家,所以她五歲便開始演戲。

今天我們著重說的就是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最近幾年,牛淑賢可以說是碩果累累,桃李滿園,戲迷朋友有目共睹。多年來牛淑賢老師不遺餘力的在河北、在燕趙大地傳播著豫劇文化,致力於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的傳承。牛老師的得意弟子,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吳素真,是豫劇首屆本科生,現在是研究生。一位算得上成熟的豫劇演員,征服了萬千觀眾,為恩師贏得了榮譽,更為陳派藝術開闢了新時期的豫劇道路,重新掀起了看陳派戲的高潮。

牛老師總說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把陳派藝術傳承下去,其實她的徒弟們也可爭氣。說起徒弟們,說起當前的陳派熱潮,牛淑賢歸功於時代,她感謝時代,感謝河南的領導,感謝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開放辦學,首屆豫劇本科班成立,各大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授課教學,眾多豫劇人的辛勤努力,才使得中國豫劇有了高材生,湧現了一批的青年才俊。也就是通過中國戲曲學院的首屆豫劇本科班,牛淑賢和吳素真、趙軍、梅喜雪等弟子結緣,並正式拜在其門下,成為了豫劇陳派的再傳弟子。牛淑賢覺得我這些學生素質都比較高,她們通過上學,不是說光學到藝術,而且從文化上,從文化的品位上,開闊眼界,經過這幾年的鍛鍊,有了更大的進步、更加的成熟了。

牛淑賢說:“豫劇大師陳素真先生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向京昆學習了,她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豫劇表演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革新家、教育家。她的東西是用之不完的,使我一輩子受益。我5歲學戲,直到1988年才拜在了陳素真先生的門下。”

其實牛淑賢很早就已經跟著陳素真學習了,先學藝,後拜師。13歲時就跟著陳大師學《拾玉鐲》,60年代學《梵王宮》。因為當時老師在邯鄲戲校任教,牛淑賢去了以後就學《拾玉鐲》。再後來就是當時的開封讓杞縣劇團請陳素真來教戲,牛淑賢一聽說她去了就特別高興,把她請來看戲。當時看的就是牛淑賢演出的《梵王宮》,第二天陳素真就給她說戲,演完以後陳素真上臺接見,對牛淑賢說:“淑賢,我給你講個故事,當初我演《梵王宮》的時候,田漢上臺看了我的演出,跟我握手說‘素真同志,你剛剛學會演戲’,當時我聽了以後很不高興,我那時候都已經在全國出名了,怎麼剛剛學會演戲呢?”其實田漢非常喜歡她,非常支持她,然後她就留在北京,住到田漢先生家,讓她看嗓子,然後看戲,看京劇,又給她講了一些理論,對話中間她就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牛淑賢那個時候也是40多歲了。

所以說剛學會演戲,意思不是說剛剛學會演戲。從這以後牛淑賢就覺得老師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對藝術執著,藝無止境。所以陳素真的藝術為什麼好,她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求新,不斷去創造,她接觸大家也多。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牛淑賢說13歲已經跟陳素真結緣了,跟著老師學《拾玉鐲》了,正式的1988年才拜師,典型的是先學藝,後拜師。如今牛老師也把當年師父給她講得這個小故事“你剛學會演戲”講給自己的學生聽,她覺得這就是我們戲曲的一脈相承。戲曲這個行當,真的是和別的領域不一樣,你要付出的比常人更多,你才能夠有所收穫。

現在看到我們豫劇舞臺,尤其是陳派藝術後繼有人,我們看到了很多豫劇舞臺上的陳派後起之秀,倘若陳大師在天有靈,也會很欣慰。這麼多年,牛淑賢付出了那麼多,功夫真的是沒有白費。

牛淑賢非常疑惑,老師這麼好的藝術,怎麼沒人學?就在這個時候牛淑賢有幸被邀請去戲曲學院教學,她心中的疑惑也得到了解決。並不是沒人喜歡陳派藝術,只有接觸了京劇,學到了很多規範的東西,開闊了眼光,才會發現陳派藝術的高雅之美,及它的雅俗共賞。陳素真的東西是跟一般的不一樣,所以那時候教她們《宇宙鋒》的時候就感覺很震驚,他們都說陳派好、陳派好,沒人學是怎麼回事?是因為不好學。一般的演員拿不下來,光《宇宙鋒》的那些水袖功,《梵王宮》的那些扇子功就真的夠吃功的了。

牛淑賢這幾年的教學體會就是,必須得沉下心來,用心去學。她認為教戲當中對自己本身也是一個提高,所以她必須備課。因為她覺得老師的東西太好了,不敢那樣隨隨便便地教人,她必須得認認真真的,把她的精髓傳下去。雖然自己和老師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老師的條件非常好,而自己本身演員條件不是太好,但是她覺得後天的修養很重要。主要是學陳大師的精華,學最根本的東西,所以牛淑賢就開始了備課,上課就是解剖性的藝術探討和深究。就是說學習之前,自己必須先弄清楚為什麼這樣子,不光是知道別人這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這很重要,所以她教學生首先便是自己得先明白,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牛淑賢教學生特別嚴格,手勢指到哪一個部位,鑼鼓點怎麼敲、節奏怎麼卡,特別關鍵。說到陳派的代表劇目有很多,除了《三上轎》、《春秋配》、《宇宙鋒》,最有代表性的還有《梵王宮》,其實這個戲當年陳大師老師也給她下了功夫,牛淑賢在繼承的基礎上有發展,就像《梳妝》一折,前面“花媽媽昨日來對我言講”就是當年她的恩師陳素真先生給您加進去的。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那是1988年,牛淑賢參加河南省首屆全國豫劇電視大賽,她的恩師陳素真先生就在《梳妝》一折前面加了一段“花媽媽昨日來對我言講”。當時牛淑賢給老師說想參加大賽,想提高一下,老師說那你想拿什麼?她就說想拿《梳妝》,當初全劇《梳妝》是沒有這段唱腔的。她說你別管了,一晚上,連詞帶唱腔,都是她寫的。

所以我們說陳素真大師,她不僅是一位藝術大師,而且她還是一位豫劇教育家,是大師級的人物,還能夠寫唱詞創造唱腔。她不光自己能創,她採取誰的也會說得一清二楚,實事求是,她絕對不會說都是她創造的,她不是這樣的。比如說裡邊有一個花腔,她就讓牛淑賢按自己的好花腔弄(哼唱),她說這是司鳳英的唱腔。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在老師的帶領下,牛淑賢的唱腔也吸收了很多老前輩司鳳英的藝術特點,所以就有了這一段現在流傳大江南北的,包括弟子們也都在唱的“花媽媽昨日裡對我言講”。

我們說戲曲是角兒的藝術,無論是像《宇宙鋒》、《梵王宮》,包括現在徒弟們都已經接著班了。像豫劇《白蛇傳》,雖然故事都已經很熟悉了,演了幾十年,但是觀眾依然愛看,他看什麼?就是看演員、看角兒,看那些玩意兒。尤其是作為陳派,可能和別的流派,實話實說講,真的是有很多的不同,它唱坐念表是非常全面的藝術流派,所以為什麼說很多朋友喜歡看陳派戲,就是因為這。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藝術家真的是這樣,像河北梆子及京昆大家裴豔玲先生,生活當中他不太愛多說,一上舞臺就渾身是戲。70多歲的人了,你看他那種功夫到現在保持的,這就是大藝術家。過去陳素真大師說“藝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話能夠從她口中說出,她真的把藝術當做了自己的生命。每當牛淑賢回憶起自己恩師的時候,我們都能感覺到其內心的那種崇敬、仰慕、驕傲以及對恩師和對藝術的敬畏!看到自己徒弟的成長,牛老師也會經常給她們說,“剛剛學會演戲”,“小鞭子必須經常抽著點”。

陳派藝術這麼好,其實弟子們都是通過師父真正瞭解的,之前也只知道陳派藝術很好,因為他們沒有上過戲校,所以說在團裡邊眼界各方面可能還是有限的,也沒有想法去上網搜搜、看看,可能當時也沒有那麼高的審美能力。當時吳素真在國戲,第一次和師父見面。國戲非常重視豫劇班這批人才,請了很多河南的名家,當時吳素真就報了師父的《宇宙鋒》這齣戲,是通過這齣戲和牛淑賢真正的結緣、相處,然後瞭解陳派藝術的,也是通過牛老師教授中間所講的陳派,然後才開始慢慢真正地瞭解陳派藝術,也開始喜歡上陳派藝術。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真正進入到陳派領域之後,真的會讓人覺得這門藝術博大精深,覺得越研究越深奧。可能剛開始覺得是難,就是難,學學覺得也可以,但是越學覺得越難了。對此吳素真說道,我老師對我們徒弟這種恩情,我覺得不是說一件事、兩件事情能表達的,就這樣來表達我的感受吧,其實我是一個不是太會表達的人,也不會說,所以說我自己從來沒想過要拜師,不是說不願意拜師,是覺得不會說,別惹老師不高興了什麼的,是這樣的。但是我師父她不單在藝術上,還有她的個人魅力,確實讓我折服,我覺得非常想去拜她為師,我們這一幫徒弟也是遵從了我師父的經歷,先學藝、後拜師,其實從2011年開始,學了兩三年。

老師得先考察考察人怎麼樣、藝術怎麼樣,有沒有水準把陳派的戲給演下來。其實說白了真的是這樣,雖然藝術好,但是沒有好角、沒有好演員,拿不下來,老師這一點就特別嚴格,哪個徒弟搞專場之前得先打打我的眼,得讓我看看,這是老師的藝術,我覺得可以你再演,我覺得不可以你別演。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牛淑賢聲稱,真是對老師敬畏,我就很害怕把戲給傳壞了。所以這麼多年,她和弟子一路相伴,弟子們也都把她當成媽媽,當成母親了。

因為她對藝術非常的嚴格,儘管腿不是太好,但為了陳派她都義無反顧。特別是《宇宙鋒》,很多用腿的地方,什麼磋步、圓場。但她每一次都親自給弟子示範,有時弟子心疼她不讓她示範,但是她堅決要示範,因為她怕把老師的東西走樣了,老師這麼好的東西不能被糟蹋。這就是對藝術的負責。牛淑賢不僅僅是對徒弟好,對學生好,對所有的人、對願意學陳派的戲迷票友都好。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牛淑賢常說自己只教兩樣學生:一個是比較刻苦,條件又好的;一個是雖然條件不好,她也不是太聰明,但是她很刻苦,這樣的學生就很不錯。她經常跟自己的弟子說,你要真愛這個藝術的話就堅持到底,你不光是要學藝,還要經得住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才能成事。

牛老師不僅教藝術,而且還教弟子很多做人的道理。事無鉅細,特別是在傳承上,她真的是不遺餘力。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她覺得絕不能只學陳派這一個流派,而是要博學,把各個流派獨到之處都為我所用,吸收廣大的營養。好多東西為什麼能創出來,就是學得太多了,而且融化的好。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五歲紅”豫劇名家牛淑賢的授業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