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人有點“牛”!年逾六旬潛心研究家譜姓氏 建孝賢文化基地

孝賢純皇后 柏樹 文化 達州日報 2018-11-29

在達州,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潛心於研究家譜姓氏文化,積極操勞興辦有益於社會的公益事業,編輯和協助撰修了數十部家譜,研究成果豐碩,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殫精竭慮。他就是遠近聞名的達州姓氏文化研究達人王明態。

尋根謁祖 完成本支系族譜編修

王明態,1957年7月出生於宣漢縣毛壩鎮爐旺村。先後在宣漢縣教育部門和宣漢縣委機關工作,2007年提前退休。還在少年時代,其父親就給王明態講,本支王姓,系湖廣入川,祖籍小柏樹,分支馬三埡,具體地址不詳。“文革”中,父親擔心懸掛於堂屋頂樑的舊版《王氏族譜》被查抄,小心翼翼地將其取下,隨同神龕上的祖先牌位,移藏於一公里外自家山林的峭壁山洞中,並囑咐王明態將本族曾議定的24字輩譜,牢記於心。改革開放後,王明態按照父親告訴的地址,披荊斬棘,攀巖取譜,卻遺憾發現,先祖牌位和《王氏族譜》,因時久受潮已字跡難辨,僅有一點有參考價值的文獻資料喪失殆盡,王明態心痛之餘,決心重修本支系《王氏族譜》。

這位老人有點“牛”!年逾六旬潛心研究家譜姓氏 建孝賢文化基地

孝賢文化基地王氏總祠

2007年,得知宣漢縣黃金鎮太陽壩本支系族人王海先老人正在編寫《石火爐王氏支系族譜》,並存有一本殘缺的老族譜,王明態喜不自勝,當日就驅車前往拜訪。從老族譜書裡他獲取到很有參考價值的一些家族歷史資料,弄清楚了父親所說的“馬三埡”的具體地址和入川始祖王鼎的生平資料以及柴、炭、煙、灰先祖為何分支遷徙的信息。同時瞭解到,達縣青寧鄉(今屬通川區)一位叫王爾星的老人也在編修本支系的《達縣青寧硝水壩王氏族譜》,並從王爾星處得知,馬三埡那邊有本族入川始祖王鼎等先祖的祖墓,並準備維修等情況。

時不我待,王明態與王爾星老人一道,隨即驅車前往通江縣馬三埡尋根問祖。通過實地考察和當地族親王佰晨、王紹成、王尚弟等老人的講述,詳細查閱地方誌及明國時期《槐堂譜》資料,終於弄清楚了自己的祖根就在四川通江縣馬三埡。

元末明初,王氏入川始祖、“管軍侍郎”王鼎,因世亂攜帶家人,由湖北麻城孝感入川,“除(授職)廣元,路巴州,解組(辭職)壁江(今通江),落籍於城南之侯村塬(今通江縣春載鄉向家營村)”。王鼎生穆福、彥福。彥福生柴、炭、煙(炎)、灰四子。因避亂,柴遷東鄉(今宣漢),炭遷渠縣,煙居馬三埡守業,灰遷湖北枝江。鼎祖後裔先在通江春載鄉小柏樹(小地名)建立了祠堂,後在通江三合鄉馬三埡建立了王氏總祠,“先以小柏樹為基業,再有三塬和三埡”。鼎祖、彥福祖、煙(炎)祖及祖妣三代六人均葬於侯村塬“六行山”。

馬三埡始祖王鼎入川七百餘年來,分支衍派百餘支,繁衍後裔逾百萬之眾,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馬三埡王族,是一個龐大、興旺的宗族,湧現出王正誼、王維舟、王新蘭、王定烈、王海廷、王波、王直哲等大批著名英才。

經過王明態和本支系宗親數年的努力,新編修的《宣漢石火爐王氏族譜》耀然面世,得到族人的首肯和讚揚。

正本清源 指導幫助他人編修族譜

王明態在查閱明清時期散存於世的譜牒碑誌、堂銘經簙時,發現在馬三埡王氏源流記載上存在嚴重的缺源漏代、東嫁西接、張冠李戴、以訛傳訛等問題。各地各支系族人間,分歧較大,各執己見,互不認同。科學客觀公正地統一馬三埡王氏代次源流問題迫在眉睫。

這位老人有點“牛”!年逾六旬潛心研究家譜姓氏 建孝賢文化基地

王明態在研究姓氏文化

為此,王明態和各地研究老譜的族人一道,結合國史方誌老譜資料,抓住存在爭議的幾個重要節點,引導族人引經據典,比較佐證,在基本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於2017年5月27日,在達州市成功舉辦了“四川通江馬三埡王氏源流研討會”。會上,來自通江、巴中、平昌、萬源、宣漢、通川、達川以及陝西漢中、貴州都勻、織金,山西太原王家大院等地姓氏文化研究專家30餘位宗親代表參會,大家嚴謹考證,最後形成共識,一致通過了《四川馬三埡王氏源流詳考》研究文獻成果,正式確立了王氏一世祖太子晉至入川始祖王鼎之間73代世系源流,結束了源流代次的百年紛爭。並上報中華王氏文化研究會,將其研究成果供六省近30市、縣(區)百餘王鼎後裔支系編修支系譜時共享,這為馬三埡王氏各支系尋根續譜減輕了極大的工作量,受到了族人的一致好評及讚賞。

2017年6月,王明態隻身前往平昌縣鎮龍鎮,在王安和、廖國宇、蒲正河老人的引領下,前往喜神鄉、麻石鎮交界的洗腳河(小地名),驗證傳說中的柴、炭、煙、灰祖在馬三埡分別數年後,其後裔曾相聚此處,並留有鐫刻遺蹟的信息。其岸邊巖阡突兀的石頭上雖殘留有“灰在此一”等字樣,落款也跡印模糊,辨認不清,無法證實柴、炭、煙、灰祖分別數年後再次團聚傳說的真偽。當天天氣炎熱,又長時間駕車,王明態因中暑在河邊昏迷了半小時,回程途中,卻無意中發現入川始祖王鼎公堂兄王信祖後裔三代古墓碑,且有詳盡碑記,總算不虛此行。

近年來,家族中續編和新修支系王氏族譜的不少,也紛紛找王明態請教,他從不推諉,樂於相助。宣漢某王氏支系修譜過程中,因對字輩譜意見分歧較大,王明態綜合各方意見後,協助他們最終達成了統一意見,使得族譜成功面世。貴州織金縣的八旬老人王清福,不下十次專程來到達州,找到王明態協助他們編修當地的王氏和個人專著《家譜人生》,王明態欣然為之,並傾力相助。

近十年來,王明態應邀赴達川區、宣漢、渠縣、廣安、通江、萬源等10餘縣、市(區),為楚氏、藍氏、蒲氏、王氏、唐氏等姓氏編委會作撰譜指導培訓。在王明態的協助和指導下,高質量地完成了達縣福善、宣漢縣廟壩河、桃花中山頭、雙河桃壩溪、通川區青寧硝水壩、安雲大學堂、萬源石塘壩、平昌鎮龍等20餘部《王氏分支譜》。同時指導幫助達州、巴中、廣安10餘縣、市(區)的黃、張、李、牟、鄒、侯、楊、郭、蒲、馬、屈、廖、藍、熊等20余姓氏,設計、編輯印裝了40餘部族譜30000餘冊,併為達州市、達川區等地方誌部門及圖書館無償捐贈族譜書80餘冊,達州市圖書館還為其設立了家譜專櫃,常年對外展示,受到讀者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傳承王氏文化 建設孝賢文化基地

600年前,王鼎後裔建王氏宗祠於今通江縣三合鄉馬三埡,因其山勢三峰三埡,逶迤磅礴,形如一馬跑三埡,故取祠名為“馬三埡王氏總祠”。

歷經600餘載風雨滄桑的馬三埡王氏總祠,雖經光緒年間和民國末年幾次修繕,然相形初貌,大相徑庭。該總祠曾經舉辦過武校或私學,解放後將其改建為三合鄉中心小學,1993年政府撥款維修學校時,對祠堂正殿作了整修,使之免於傾覆。2007年洪災,總祠後山山體滑坡,正殿損毀嚴重。歷經數百年的“六行山”祖墓,也湮沒於亂石荒草之中。2012年初秋,三閤中心校遷至總祠下面大營裡。

這位老人有點“牛”!年逾六旬潛心研究家譜姓氏 建孝賢文化基地

王明態編著的姓氏家譜文化書籍

面對祖墓的傾覆,祠堂的殘破,馬三埡王氏族人心痛不已。在達州市王昭林老人的極力倡導下,達州王明態,通江縣王佰晨、王紹成、王尚弟、王克容、王仕平等,經過數年自發捐資、族人籌資一百多萬元,對祖墓和總祠進行了搶救性初步修葺、維建。2013年清明節,六省三十餘縣、市(區)馬三埡王氏後裔千餘人,匯聚此處祭祖,馬三埡拜祠,祈福眾生,盛況空前。

2017年4月1日,四川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正式成立,王明態被大家推舉為首屆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會長。他積極倡導提出了將馬三埡王氏總祠建成孝賢文化基地——興建文化長廊、牌坊門樓、懇親接待中心、入川始祖王鼎公雕塑、休閒涼亭、祖墓通道文化景觀等,以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睦族育人的教化作用。

復建祖墓和修繕總祠,以及建設孝賢文化基地,大大增強了馬三埡王氏後裔敬宗睦族的觀念。為籌集基地建設資金,王明態除帶頭多次捐款外,還和其他牽頭人一道,東向達州,西往成都;南下重慶,北上西安,訪名流、拜賢達,爭取各界支持。雖歷盡艱辛,但終得回報。一時間,為孝賢文化基地建設獻計獻策、慷慨解囊、捐資助建,蔚然成風,一百多萬元的募集資金陸續到位,目前孝賢文化基地——王氏總祠的完善,文化長廊主體工程的興建已完美收官。

與此同時,王明態積極組織開展弘揚王氏家族家訓家風的有益活動,兩次在馬三埡孝賢文化基地舉辦王氏後裔“傳承好家風”書畫作品展,收到很好的效果,社會反響極佳,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讚揚。王鼎祖後裔王吉安老人在參觀完馬三埡王氏總祠孝賢文化基地後,感慨地說,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結合當前的優良家風家訓家庭建設,把孝善文化植根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與鄉村旅遊文化、紅色文化(宣傳族人中的革命先烈、名人志士等)相結合,極具借鑑的現實意義。今年7月,來三合鄉調研特色農業及扶貧攻堅工作的中華醫學會王伯玲教授,當了解到以馬三埡王氏總祠為載體的孝賢文化基地建設的思路、設計、建設方式後,對王氏宗親聯誼會弘揚孝善文化,搞好家風傳承的做法非常贊同,並希望將已形成的一些資料分享一部分給她。

今日之馬三埡,不僅是王氏入川始祖鼎公後裔敬祖懷宗的好去處,更是川東北孝善文化的傳承寶地之一。

□社區記者 譙繼 邱一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