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您在創作《跳舞吧,大象》時,有參考哪些影片嗎,比如《陽光姐妹淘》?

陳舒:可供參考的影片其實不少。故事中的閨蜜情這條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但不同的是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倫扮演的皮鮑十,你會發現其實皮老師這條線也很完整,它承擔了競技題材中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師生”和“隊友”這兩組關係是否會互相牽制,其實包括在後期的時候,導演也糾結很久,我們需要只突出一組關係嗎?還是兩組關係都讓它存在,也許無論是姐妹/隊友,還是師生,我們覺得都有它必不可少的情感功能,所以全都留下了。而關於這樣的劇作選擇,不一定是最有效準確的,很可能還會彼此拉扯消耗,讓觀眾覺得你情感焦點分散了,兩組關係,兩條線都沒有空間充分展開,當然皮老師這條線客觀上也無法充分展開。我們自己再去回溯,覺得的確是長了許多日後創作的經驗,但不管如何,對於這兩組關係的選擇,是最貼合我本心的。

其他的參考影片,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利·艾略特》)、《光豬六壯士》,要說風格的話其實還有更多日本的競技類影片,《扶桑花女孩》、《搖擺女孩》、《五個樸水少年》等等,小人物,小情節,以及目前大家所謂的“小清新”。

編劇幫:影片最終的呈現,和劇本的初定稿差別大嗎,有哪些地方是在拍攝過程中修改的嗎?陳舒:因為導演介入劇本很早,所以在導演拍攝的時候,劇本的還原度還是相對很高的。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我們做了蠻多的調整和修改。一開始剪出來是兩個小時,因為它不是一個大視效或強情節的片子,兩個小時的確很冒險,導演做了許多調整,也砍掉了很多戲,重新排布了一些敘事節奏,都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您在創作《跳舞吧,大象》時,有參考哪些影片嗎,比如《陽光姐妹淘》?

陳舒:可供參考的影片其實不少。故事中的閨蜜情這條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但不同的是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倫扮演的皮鮑十,你會發現其實皮老師這條線也很完整,它承擔了競技題材中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師生”和“隊友”這兩組關係是否會互相牽制,其實包括在後期的時候,導演也糾結很久,我們需要只突出一組關係嗎?還是兩組關係都讓它存在,也許無論是姐妹/隊友,還是師生,我們覺得都有它必不可少的情感功能,所以全都留下了。而關於這樣的劇作選擇,不一定是最有效準確的,很可能還會彼此拉扯消耗,讓觀眾覺得你情感焦點分散了,兩組關係,兩條線都沒有空間充分展開,當然皮老師這條線客觀上也無法充分展開。我們自己再去回溯,覺得的確是長了許多日後創作的經驗,但不管如何,對於這兩組關係的選擇,是最貼合我本心的。

其他的參考影片,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利·艾略特》)、《光豬六壯士》,要說風格的話其實還有更多日本的競技類影片,《扶桑花女孩》、《搖擺女孩》、《五個樸水少年》等等,小人物,小情節,以及目前大家所謂的“小清新”。

編劇幫:影片最終的呈現,和劇本的初定稿差別大嗎,有哪些地方是在拍攝過程中修改的嗎?陳舒:因為導演介入劇本很早,所以在導演拍攝的時候,劇本的還原度還是相對很高的。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我們做了蠻多的調整和修改。一開始剪出來是兩個小時,因為它不是一個大視效或強情節的片子,兩個小時的確很冒險,導演做了許多調整,也砍掉了很多戲,重新排布了一些敘事節奏,都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這是一個帶有童話感的影片”

編劇幫:影片上映後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說“情節失真、強行勵志”,您對此有何迴應?

陳舒:首先《跳舞吧!大象》的故事建立在一個高度假定性的基礎之上,一個女孩車禍昏迷十五年,醒來後變成一個兩百斤的胖子,如果按照現實主義的寫法,不會是現在的故事,首先昏迷十五年醒來,意味著長時間的復健,更別說舞蹈比賽。再按照寫實去推演,昏迷十五年後醒來的黎春夏,不忙著減肥賺錢相親買房,也是失真的,她去找那些兒時的夥伴,按照大部分的生活邏輯,也許別人就是和你加個微信好友,吃頓飯安慰你一下,故事就結束了。類型電影的意義在於首先觀眾認可你的假定性,另一個意義也許就在於我們將自己的夢幻和妄想書寫進去了,我們希望一個女孩受到重創之後還能站起來,也希望兒時的夥伴其實一直陪伴在你的身邊。然後就是在類型的套路中努力去尋找寫實的生活邏輯和真實的情感邏輯,做得不夠充分,才會讓有些觀眾認為你情節失真,這幾天一直都在仔細琢磨這件事。

在某種程度上,《跳舞吧,大象》是一個帶有當代都市童話感的影片,它的童話感很大程度在於,驅動敘事的情感核心是少年的,黎春夏的那種笨拙與固執是屬於少年的,皮老師作為早已習慣挫敗的成年人的代表,最終還是被少年的黎春夏觸動了,改變了,他們還組團上臺了,這些都是都市童話。童話就是,你信了,就信了,你不信,就永遠也不會相信。

我在創作或者書寫童話的時候,某些地方是有點輕忽,其實越簡單的故事,反而需要用加倍的心力和技巧去完成的,世界上本沒有“輕巧”的故事,這一點經過這次的歷練,越來越明晰。

導演說,他想表達的是那些被“偏見”綁架的人,被生活揍趴的人。不管是笨拙的黎春夏,還是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的皮鮑十,他們都屬於這樣一類人,我們身邊也都有這樣的朋友。我想說創作者對於他們的情感是真摯的,也想給那些被嘲笑,被揍趴下的人們一些鼓勵,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也許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們特別感激那些體會到了其中的真摯的觀眾,這是真心話。

關於強行勵志,我承認到後面是有一點,一直在用音樂推情緒。其實導演也會有疑慮,導演在定剪的時候也會想,這樣好嗎,是不是有點太煽了?太直給了?但是沒辦法,我們面對的是很凶險的檔期,在這個檔期中觀眾需要大明星、大題材,大製作以及新體驗,強刺激。關於煽情這件事,其實很直接的,沒入戲,自然覺得煽情,入戲了,也許他根本沒有覺察出你在煽情,所以還是首先要讓觀眾入戲,我希望下次能在文本上做得更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您在創作《跳舞吧,大象》時,有參考哪些影片嗎,比如《陽光姐妹淘》?

陳舒:可供參考的影片其實不少。故事中的閨蜜情這條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但不同的是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倫扮演的皮鮑十,你會發現其實皮老師這條線也很完整,它承擔了競技題材中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師生”和“隊友”這兩組關係是否會互相牽制,其實包括在後期的時候,導演也糾結很久,我們需要只突出一組關係嗎?還是兩組關係都讓它存在,也許無論是姐妹/隊友,還是師生,我們覺得都有它必不可少的情感功能,所以全都留下了。而關於這樣的劇作選擇,不一定是最有效準確的,很可能還會彼此拉扯消耗,讓觀眾覺得你情感焦點分散了,兩組關係,兩條線都沒有空間充分展開,當然皮老師這條線客觀上也無法充分展開。我們自己再去回溯,覺得的確是長了許多日後創作的經驗,但不管如何,對於這兩組關係的選擇,是最貼合我本心的。

其他的參考影片,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利·艾略特》)、《光豬六壯士》,要說風格的話其實還有更多日本的競技類影片,《扶桑花女孩》、《搖擺女孩》、《五個樸水少年》等等,小人物,小情節,以及目前大家所謂的“小清新”。

編劇幫:影片最終的呈現,和劇本的初定稿差別大嗎,有哪些地方是在拍攝過程中修改的嗎?陳舒:因為導演介入劇本很早,所以在導演拍攝的時候,劇本的還原度還是相對很高的。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我們做了蠻多的調整和修改。一開始剪出來是兩個小時,因為它不是一個大視效或強情節的片子,兩個小時的確很冒險,導演做了許多調整,也砍掉了很多戲,重新排布了一些敘事節奏,都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這是一個帶有童話感的影片”

編劇幫:影片上映後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說“情節失真、強行勵志”,您對此有何迴應?

陳舒:首先《跳舞吧!大象》的故事建立在一個高度假定性的基礎之上,一個女孩車禍昏迷十五年,醒來後變成一個兩百斤的胖子,如果按照現實主義的寫法,不會是現在的故事,首先昏迷十五年醒來,意味著長時間的復健,更別說舞蹈比賽。再按照寫實去推演,昏迷十五年後醒來的黎春夏,不忙著減肥賺錢相親買房,也是失真的,她去找那些兒時的夥伴,按照大部分的生活邏輯,也許別人就是和你加個微信好友,吃頓飯安慰你一下,故事就結束了。類型電影的意義在於首先觀眾認可你的假定性,另一個意義也許就在於我們將自己的夢幻和妄想書寫進去了,我們希望一個女孩受到重創之後還能站起來,也希望兒時的夥伴其實一直陪伴在你的身邊。然後就是在類型的套路中努力去尋找寫實的生活邏輯和真實的情感邏輯,做得不夠充分,才會讓有些觀眾認為你情節失真,這幾天一直都在仔細琢磨這件事。

在某種程度上,《跳舞吧,大象》是一個帶有當代都市童話感的影片,它的童話感很大程度在於,驅動敘事的情感核心是少年的,黎春夏的那種笨拙與固執是屬於少年的,皮老師作為早已習慣挫敗的成年人的代表,最終還是被少年的黎春夏觸動了,改變了,他們還組團上臺了,這些都是都市童話。童話就是,你信了,就信了,你不信,就永遠也不會相信。

我在創作或者書寫童話的時候,某些地方是有點輕忽,其實越簡單的故事,反而需要用加倍的心力和技巧去完成的,世界上本沒有“輕巧”的故事,這一點經過這次的歷練,越來越明晰。

導演說,他想表達的是那些被“偏見”綁架的人,被生活揍趴的人。不管是笨拙的黎春夏,還是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的皮鮑十,他們都屬於這樣一類人,我們身邊也都有這樣的朋友。我想說創作者對於他們的情感是真摯的,也想給那些被嘲笑,被揍趴下的人們一些鼓勵,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也許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們特別感激那些體會到了其中的真摯的觀眾,這是真心話。

關於強行勵志,我承認到後面是有一點,一直在用音樂推情緒。其實導演也會有疑慮,導演在定剪的時候也會想,這樣好嗎,是不是有點太煽了?太直給了?但是沒辦法,我們面對的是很凶險的檔期,在這個檔期中觀眾需要大明星、大題材,大製作以及新體驗,強刺激。關於煽情這件事,其實很直接的,沒入戲,自然覺得煽情,入戲了,也許他根本沒有覺察出你在煽情,所以還是首先要讓觀眾入戲,我希望下次能在文本上做得更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請您結合市場與口碑的反饋,總結一下《跳舞吧,大象》的創作經驗與教訓。

陳舒:這幾天的感覺特別像失戀,那種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無力感。《跳舞吧!大象》從最初的文本階段就很清楚,它不是一個影評人向的電影,但豆瓣給到5.5,還是會讓我有點失落。這段時間我們內部總結了很多想法,從劇作、製作到宣發層面,有那些地方是我們做得不夠,哪些地方是使錯勁了,哪些地方是判斷偏差。

三年前,寫這個故事的初心,其實就是想寫一個簡單、可愛又有些悲傷的故事,關於跳舞,關於一個胖胖的女孩和一個性取向跟常人不同的男生。但後來發現這種原初的簡單可愛和悲傷可能有些不合時宜,天氣燥熱的時候,溫柔的撫慰沒什麼用,觀眾沒有太多的耐心去聽你娓娓道來,很多人說自己看了五分鐘就走了,五分鐘的時候還沒有艾倫,沒有進入主敘事,還沒把他逗樂,你就失去他了。

現在我再回望反觀,片子中喜劇的部分真的可以再好好琢磨一番,我第一次嘗試寫喜劇元素的東西,有生澀,應該更充分地和演員互補起來,從他們身上吸取更多的喜感的能量,艾倫一個人身上的包袱就夠我們笑一個月了。又因為《跳舞吧!大象》用喜劇作為吸引觀眾入場的產品印象,甚至有些觀眾是衝著開心麻花去的,當他們進到影院發現並沒有強力的惡搞爆笑,就會做出特別負面的評論,有些觀眾衝著喜劇入場,結果哭了,也會打低分,因為他沒有笑爽。總之喜劇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扮醜摔跤說幾句俏皮話就能達到的,抱著崇敬之心做喜劇,或者說處理劇本中的喜劇元素,這是今後我對自己的要求。

還有就是關於舞蹈的部分,或者說關於類型的部分吧。雖然我們一直說“舞蹈”只是包裹這個故事的外殼,但它的確就是存在,就是一種類型。那你在做這個類型的時候,首先要把類型元素做極致了,做精準了。《摔跤吧,爸爸》把“摔跤”這類競技題材做到了絕對的專業,不管在預算、週期、文本還是演員訓練上,沒有絲毫露怯。去反觀《跳舞吧!大象》,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學跳舞,自認為熟悉的領域,反而沒有花很大心思去琢磨,去要求。寫競技類型,競技是基礎,這其中有絕對專業和硬核的東西,不能輕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您在創作《跳舞吧,大象》時,有參考哪些影片嗎,比如《陽光姐妹淘》?

陳舒:可供參考的影片其實不少。故事中的閨蜜情這條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但不同的是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倫扮演的皮鮑十,你會發現其實皮老師這條線也很完整,它承擔了競技題材中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師生”和“隊友”這兩組關係是否會互相牽制,其實包括在後期的時候,導演也糾結很久,我們需要只突出一組關係嗎?還是兩組關係都讓它存在,也許無論是姐妹/隊友,還是師生,我們覺得都有它必不可少的情感功能,所以全都留下了。而關於這樣的劇作選擇,不一定是最有效準確的,很可能還會彼此拉扯消耗,讓觀眾覺得你情感焦點分散了,兩組關係,兩條線都沒有空間充分展開,當然皮老師這條線客觀上也無法充分展開。我們自己再去回溯,覺得的確是長了許多日後創作的經驗,但不管如何,對於這兩組關係的選擇,是最貼合我本心的。

其他的參考影片,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利·艾略特》)、《光豬六壯士》,要說風格的話其實還有更多日本的競技類影片,《扶桑花女孩》、《搖擺女孩》、《五個樸水少年》等等,小人物,小情節,以及目前大家所謂的“小清新”。

編劇幫:影片最終的呈現,和劇本的初定稿差別大嗎,有哪些地方是在拍攝過程中修改的嗎?陳舒:因為導演介入劇本很早,所以在導演拍攝的時候,劇本的還原度還是相對很高的。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我們做了蠻多的調整和修改。一開始剪出來是兩個小時,因為它不是一個大視效或強情節的片子,兩個小時的確很冒險,導演做了許多調整,也砍掉了很多戲,重新排布了一些敘事節奏,都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這是一個帶有童話感的影片”

編劇幫:影片上映後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說“情節失真、強行勵志”,您對此有何迴應?

陳舒:首先《跳舞吧!大象》的故事建立在一個高度假定性的基礎之上,一個女孩車禍昏迷十五年,醒來後變成一個兩百斤的胖子,如果按照現實主義的寫法,不會是現在的故事,首先昏迷十五年醒來,意味著長時間的復健,更別說舞蹈比賽。再按照寫實去推演,昏迷十五年後醒來的黎春夏,不忙著減肥賺錢相親買房,也是失真的,她去找那些兒時的夥伴,按照大部分的生活邏輯,也許別人就是和你加個微信好友,吃頓飯安慰你一下,故事就結束了。類型電影的意義在於首先觀眾認可你的假定性,另一個意義也許就在於我們將自己的夢幻和妄想書寫進去了,我們希望一個女孩受到重創之後還能站起來,也希望兒時的夥伴其實一直陪伴在你的身邊。然後就是在類型的套路中努力去尋找寫實的生活邏輯和真實的情感邏輯,做得不夠充分,才會讓有些觀眾認為你情節失真,這幾天一直都在仔細琢磨這件事。

在某種程度上,《跳舞吧,大象》是一個帶有當代都市童話感的影片,它的童話感很大程度在於,驅動敘事的情感核心是少年的,黎春夏的那種笨拙與固執是屬於少年的,皮老師作為早已習慣挫敗的成年人的代表,最終還是被少年的黎春夏觸動了,改變了,他們還組團上臺了,這些都是都市童話。童話就是,你信了,就信了,你不信,就永遠也不會相信。

我在創作或者書寫童話的時候,某些地方是有點輕忽,其實越簡單的故事,反而需要用加倍的心力和技巧去完成的,世界上本沒有“輕巧”的故事,這一點經過這次的歷練,越來越明晰。

導演說,他想表達的是那些被“偏見”綁架的人,被生活揍趴的人。不管是笨拙的黎春夏,還是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的皮鮑十,他們都屬於這樣一類人,我們身邊也都有這樣的朋友。我想說創作者對於他們的情感是真摯的,也想給那些被嘲笑,被揍趴下的人們一些鼓勵,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也許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們特別感激那些體會到了其中的真摯的觀眾,這是真心話。

關於強行勵志,我承認到後面是有一點,一直在用音樂推情緒。其實導演也會有疑慮,導演在定剪的時候也會想,這樣好嗎,是不是有點太煽了?太直給了?但是沒辦法,我們面對的是很凶險的檔期,在這個檔期中觀眾需要大明星、大題材,大製作以及新體驗,強刺激。關於煽情這件事,其實很直接的,沒入戲,自然覺得煽情,入戲了,也許他根本沒有覺察出你在煽情,所以還是首先要讓觀眾入戲,我希望下次能在文本上做得更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請您結合市場與口碑的反饋,總結一下《跳舞吧,大象》的創作經驗與教訓。

陳舒:這幾天的感覺特別像失戀,那種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無力感。《跳舞吧!大象》從最初的文本階段就很清楚,它不是一個影評人向的電影,但豆瓣給到5.5,還是會讓我有點失落。這段時間我們內部總結了很多想法,從劇作、製作到宣發層面,有那些地方是我們做得不夠,哪些地方是使錯勁了,哪些地方是判斷偏差。

三年前,寫這個故事的初心,其實就是想寫一個簡單、可愛又有些悲傷的故事,關於跳舞,關於一個胖胖的女孩和一個性取向跟常人不同的男生。但後來發現這種原初的簡單可愛和悲傷可能有些不合時宜,天氣燥熱的時候,溫柔的撫慰沒什麼用,觀眾沒有太多的耐心去聽你娓娓道來,很多人說自己看了五分鐘就走了,五分鐘的時候還沒有艾倫,沒有進入主敘事,還沒把他逗樂,你就失去他了。

現在我再回望反觀,片子中喜劇的部分真的可以再好好琢磨一番,我第一次嘗試寫喜劇元素的東西,有生澀,應該更充分地和演員互補起來,從他們身上吸取更多的喜感的能量,艾倫一個人身上的包袱就夠我們笑一個月了。又因為《跳舞吧!大象》用喜劇作為吸引觀眾入場的產品印象,甚至有些觀眾是衝著開心麻花去的,當他們進到影院發現並沒有強力的惡搞爆笑,就會做出特別負面的評論,有些觀眾衝著喜劇入場,結果哭了,也會打低分,因為他沒有笑爽。總之喜劇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扮醜摔跤說幾句俏皮話就能達到的,抱著崇敬之心做喜劇,或者說處理劇本中的喜劇元素,這是今後我對自己的要求。

還有就是關於舞蹈的部分,或者說關於類型的部分吧。雖然我們一直說“舞蹈”只是包裹這個故事的外殼,但它的確就是存在,就是一種類型。那你在做這個類型的時候,首先要把類型元素做極致了,做精準了。《摔跤吧,爸爸》把“摔跤”這類競技題材做到了絕對的專業,不管在預算、週期、文本還是演員訓練上,沒有絲毫露怯。去反觀《跳舞吧!大象》,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學跳舞,自認為熟悉的領域,反而沒有花很大心思去琢磨,去要求。寫競技類型,競技是基礎,這其中有絕對專業和硬核的東西,不能輕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最終每個人都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編劇幫:影片中的舞蹈場面,是完全由編舞和導演來把控的,還是您在劇本中已經做出了設定?“黎春夏”等人在決賽時的舞蹈表演,獲得了評委和網友的“點贊”。有觀眾質疑這樣的舞蹈水平,是不足以征服全場的,您對此怎麼看?

陳舒:在劇本階段,是確定了影片中三段最重要的舞蹈,分別是四小天鵝跳的《天鵝湖》選段,皮鮑十跳的聖桑的《天鵝之死》以及少年皮鮑十和黎春夏等人都跳過的張國榮的《莫妮卡》。但是劇本給予的更多的是舞蹈的情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在那個時刻的情緒邏輯,具體舞蹈的編排和執行都是舞蹈指導和導演共同完成的。

而關於最後宇宙無敵天鵝少女們的決賽舞蹈,是不是足以征服現場觀眾和評委的問題,我自己是這麼看的,那一場舞蹈,舞技已經不是重點了,專業舞者是像季雙雙那樣的舞團,觀賞性由她們來完成就好,她們也獲得了全場最高分。而對於四個女孩來說,十五年後一起站上舞臺,替皮老師跳完了當年他大學表白時沒有跳完的那首《莫妮卡》,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

少年皮鮑十當年跳《莫妮卡》,是他決定勇敢站出現表達自己的時刻,但他被轟下去了,得到的嘲笑和拳腳。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失敗,從那以後他就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了。黎春夏她們選擇這首歌,一方面是向皮老師致敬,另一方面也是一次表達,是,舞者可能並不是我們這個樣子的,但不完美的我們也有機會站上舞臺了。在電影裡導演讓觀眾為她們歡呼喝彩,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並不會發生,也許仍舊是橘子皮和礦泉水瓶,那有什麼關係呢?總之我們為她們喝彩了,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態度。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文丨稻草人七七

“我這兩天其實挺失落的,這種感覺很像失戀,一直在回溯,思考。”陳舒說這番話時,由她編劇的電影《跳舞吧!大象》正在院線熱映,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暑期檔,《跳舞吧!大象》的票房成績不甚理想,口碑兩極分化顯著,陳舒笑說豆瓣分數開到5.5,也是她未曾預料到的。

在陳舒看來,《跳舞吧,大象》是一次溫柔的撫慰,一顆簡單的少年心。面對當下的觀眾反饋和市場表現,陳舒與團隊做了很多整理與思考。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編劇陳舒,請她分享了《跳舞吧,大象》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教訓。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

編劇幫:《跳舞吧,大象》的靈感源自您小時候的經歷,黎春夏的原型是您的好友,可以請您介紹下相關的真實經歷嗎?

陳舒:某種程度上來說,黎春夏的原型是我在中戲的師妹,也是這個劇本的策劃,她本人並不是一個瘦的女孩,她非常樂觀、開朗,總是給身邊人許多能量,她也是個街舞高手,跳起舞來就像個女王。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作這種類型,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帶有輕喜劇元素的競技類型。我對這個故事有一種執念,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送去少年宮學跳舞,當時我是一個特別胖的小胖子,身體也不算協調,在班上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但家裡人一直給我鼓勵:“舒舒,你可以的,你跳得很好。”結果我就完全喪失了判斷力,擠在一群很有天賦的小女生當中跳舞,就像在小天鵝裡頭混進了一隻旱鴨子。現實的殘酷早晚會打擊到你,當全班一起劈叉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架在中間死活劈不下去,那一刻全班小朋友嘲笑的目光,我自己的無地自容,我至今都記得。因為有之前提到的師妹的原型,又因為有過這樣共通的經歷,我們編劇包括策劃和導演一起討論,便慢慢形成了《跳舞吧!大象》的故事。

編劇幫:林育賢導演根據他哥哥的經歷創作過《翻滾吧,阿信》,是一部紀實性很強的勵志片。您這次創作為什麼選擇喜劇類型,是不是考慮到當下市場的需求?

陳舒:我覺得胖女孩想要跳舞的故事,天然就具備喜劇元素。“一條魚上了岸”,這種人和情境的對立反差是喜劇中很經典的一種模式,就是把一個人放到他不適應的世界中去,而當他把不可能做到了可能,大家又會覺得這裡面有勵志的元素。

市場肯定是要考慮的,最初寫作的時候其實感到這並不是一個最大市場向的故事,跳舞的故事,天生就有門檻,尤其在東方,我覺得唯一能讓大眾接受的歌舞其實是戲曲。所以我們在寫作開始就希望它具有一些喜劇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員,主演艾倫和金春花都是開心麻花的演員,他們天生具備非常好的喜劇素養,也幫到了我們很多。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您在創作《跳舞吧,大象》時,有參考哪些影片嗎,比如《陽光姐妹淘》?

陳舒:可供參考的影片其實不少。故事中的閨蜜情這條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但不同的是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倫扮演的皮鮑十,你會發現其實皮老師這條線也很完整,它承擔了競技題材中的“師生”關係。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師生”和“隊友”這兩組關係是否會互相牽制,其實包括在後期的時候,導演也糾結很久,我們需要只突出一組關係嗎?還是兩組關係都讓它存在,也許無論是姐妹/隊友,還是師生,我們覺得都有它必不可少的情感功能,所以全都留下了。而關於這樣的劇作選擇,不一定是最有效準確的,很可能還會彼此拉扯消耗,讓觀眾覺得你情感焦點分散了,兩組關係,兩條線都沒有空間充分展開,當然皮老師這條線客觀上也無法充分展開。我們自己再去回溯,覺得的確是長了許多日後創作的經驗,但不管如何,對於這兩組關係的選擇,是最貼合我本心的。

其他的參考影片,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利·艾略特》)、《光豬六壯士》,要說風格的話其實還有更多日本的競技類影片,《扶桑花女孩》、《搖擺女孩》、《五個樸水少年》等等,小人物,小情節,以及目前大家所謂的“小清新”。

編劇幫:影片最終的呈現,和劇本的初定稿差別大嗎,有哪些地方是在拍攝過程中修改的嗎?陳舒:因為導演介入劇本很早,所以在導演拍攝的時候,劇本的還原度還是相對很高的。但在後期剪輯的時候,我們做了蠻多的調整和修改。一開始剪出來是兩個小時,因為它不是一個大視效或強情節的片子,兩個小時的確很冒險,導演做了許多調整,也砍掉了很多戲,重新排布了一些敘事節奏,都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這是一個帶有童話感的影片”

編劇幫:影片上映後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說“情節失真、強行勵志”,您對此有何迴應?

陳舒:首先《跳舞吧!大象》的故事建立在一個高度假定性的基礎之上,一個女孩車禍昏迷十五年,醒來後變成一個兩百斤的胖子,如果按照現實主義的寫法,不會是現在的故事,首先昏迷十五年醒來,意味著長時間的復健,更別說舞蹈比賽。再按照寫實去推演,昏迷十五年後醒來的黎春夏,不忙著減肥賺錢相親買房,也是失真的,她去找那些兒時的夥伴,按照大部分的生活邏輯,也許別人就是和你加個微信好友,吃頓飯安慰你一下,故事就結束了。類型電影的意義在於首先觀眾認可你的假定性,另一個意義也許就在於我們將自己的夢幻和妄想書寫進去了,我們希望一個女孩受到重創之後還能站起來,也希望兒時的夥伴其實一直陪伴在你的身邊。然後就是在類型的套路中努力去尋找寫實的生活邏輯和真實的情感邏輯,做得不夠充分,才會讓有些觀眾認為你情節失真,這幾天一直都在仔細琢磨這件事。

在某種程度上,《跳舞吧,大象》是一個帶有當代都市童話感的影片,它的童話感很大程度在於,驅動敘事的情感核心是少年的,黎春夏的那種笨拙與固執是屬於少年的,皮老師作為早已習慣挫敗的成年人的代表,最終還是被少年的黎春夏觸動了,改變了,他們還組團上臺了,這些都是都市童話。童話就是,你信了,就信了,你不信,就永遠也不會相信。

我在創作或者書寫童話的時候,某些地方是有點輕忽,其實越簡單的故事,反而需要用加倍的心力和技巧去完成的,世界上本沒有“輕巧”的故事,這一點經過這次的歷練,越來越明晰。

導演說,他想表達的是那些被“偏見”綁架的人,被生活揍趴的人。不管是笨拙的黎春夏,還是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的皮鮑十,他們都屬於這樣一類人,我們身邊也都有這樣的朋友。我想說創作者對於他們的情感是真摯的,也想給那些被嘲笑,被揍趴下的人們一些鼓勵,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也許有些自不量力,但我們特別感激那些體會到了其中的真摯的觀眾,這是真心話。

關於強行勵志,我承認到後面是有一點,一直在用音樂推情緒。其實導演也會有疑慮,導演在定剪的時候也會想,這樣好嗎,是不是有點太煽了?太直給了?但是沒辦法,我們面對的是很凶險的檔期,在這個檔期中觀眾需要大明星、大題材,大製作以及新體驗,強刺激。關於煽情這件事,其實很直接的,沒入戲,自然覺得煽情,入戲了,也許他根本沒有覺察出你在煽情,所以還是首先要讓觀眾入戲,我希望下次能在文本上做得更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幫:請您結合市場與口碑的反饋,總結一下《跳舞吧,大象》的創作經驗與教訓。

陳舒:這幾天的感覺特別像失戀,那種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無力感。《跳舞吧!大象》從最初的文本階段就很清楚,它不是一個影評人向的電影,但豆瓣給到5.5,還是會讓我有點失落。這段時間我們內部總結了很多想法,從劇作、製作到宣發層面,有那些地方是我們做得不夠,哪些地方是使錯勁了,哪些地方是判斷偏差。

三年前,寫這個故事的初心,其實就是想寫一個簡單、可愛又有些悲傷的故事,關於跳舞,關於一個胖胖的女孩和一個性取向跟常人不同的男生。但後來發現這種原初的簡單可愛和悲傷可能有些不合時宜,天氣燥熱的時候,溫柔的撫慰沒什麼用,觀眾沒有太多的耐心去聽你娓娓道來,很多人說自己看了五分鐘就走了,五分鐘的時候還沒有艾倫,沒有進入主敘事,還沒把他逗樂,你就失去他了。

現在我再回望反觀,片子中喜劇的部分真的可以再好好琢磨一番,我第一次嘗試寫喜劇元素的東西,有生澀,應該更充分地和演員互補起來,從他們身上吸取更多的喜感的能量,艾倫一個人身上的包袱就夠我們笑一個月了。又因為《跳舞吧!大象》用喜劇作為吸引觀眾入場的產品印象,甚至有些觀眾是衝著開心麻花去的,當他們進到影院發現並沒有強力的惡搞爆笑,就會做出特別負面的評論,有些觀眾衝著喜劇入場,結果哭了,也會打低分,因為他沒有笑爽。總之喜劇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扮醜摔跤說幾句俏皮話就能達到的,抱著崇敬之心做喜劇,或者說處理劇本中的喜劇元素,這是今後我對自己的要求。

還有就是關於舞蹈的部分,或者說關於類型的部分吧。雖然我們一直說“舞蹈”只是包裹這個故事的外殼,但它的確就是存在,就是一種類型。那你在做這個類型的時候,首先要把類型元素做極致了,做精準了。《摔跤吧,爸爸》把“摔跤”這類競技題材做到了絕對的專業,不管在預算、週期、文本還是演員訓練上,沒有絲毫露怯。去反觀《跳舞吧!大象》,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學跳舞,自認為熟悉的領域,反而沒有花很大心思去琢磨,去要求。寫競技類型,競技是基礎,這其中有絕對專業和硬核的東西,不能輕忽。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最終每個人都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編劇幫:影片中的舞蹈場面,是完全由編舞和導演來把控的,還是您在劇本中已經做出了設定?“黎春夏”等人在決賽時的舞蹈表演,獲得了評委和網友的“點贊”。有觀眾質疑這樣的舞蹈水平,是不足以征服全場的,您對此怎麼看?

陳舒:在劇本階段,是確定了影片中三段最重要的舞蹈,分別是四小天鵝跳的《天鵝湖》選段,皮鮑十跳的聖桑的《天鵝之死》以及少年皮鮑十和黎春夏等人都跳過的張國榮的《莫妮卡》。但是劇本給予的更多的是舞蹈的情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在那個時刻的情緒邏輯,具體舞蹈的編排和執行都是舞蹈指導和導演共同完成的。

而關於最後宇宙無敵天鵝少女們的決賽舞蹈,是不是足以征服現場觀眾和評委的問題,我自己是這麼看的,那一場舞蹈,舞技已經不是重點了,專業舞者是像季雙雙那樣的舞團,觀賞性由她們來完成就好,她們也獲得了全場最高分。而對於四個女孩來說,十五年後一起站上舞臺,替皮老師跳完了當年他大學表白時沒有跳完的那首《莫妮卡》,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

少年皮鮑十當年跳《莫妮卡》,是他決定勇敢站出現表達自己的時刻,但他被轟下去了,得到的嘲笑和拳腳。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失敗,從那以後他就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了。黎春夏她們選擇這首歌,一方面是向皮老師致敬,另一方面也是一次表達,是,舞者可能並不是我們這個樣子的,但不完美的我們也有機會站上舞臺了。在電影裡導演讓觀眾為她們歡呼喝彩,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並不會發生,也許仍舊是橘子皮和礦泉水瓶,那有什麼關係呢?總之我們為她們喝彩了,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態度。

編劇陳舒專訪丨童年可以拯救世界嗎?(1966期)

編劇 陳舒

編劇幫:“黎春夏”和三個姐妹最終沒能拿到100萬獎金,這意味她們困窘的生活狀態不會得到改變。對於這個結局您是如何考慮的?陳舒:劇本當中每個人都有一個結局,黎春夏回到動物園,在馬戲團裡當小丑,但她並不覺得當小丑是一件丟臉的事,而是很享受每一次上場表演的過程;白糖去皮老師的靈魂舞者培訓班當了助教;成小果去到銀行上班;劉芊芊不再跳鋼管舞,開了家淘寶店繼續養兒子。最後還有一句旁白:“這個夏天過去了,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一切似乎都改變了。”後來覺得矯情,就刪掉了。

現在去看,忽然發現《跳舞吧!大象》的命運和故事裡的四個女孩有一種很奇妙的互文,顯然,我們最終也沒有贏得這場比賽,更沒有那100萬元獎金,但我們站上舞臺為自己跳了一次,一切似乎沒有改變,似乎又都改變了。

我們一直在說“童年拯救世界”,也許成年的代價就是不斷分別,和最初的夥伴分別,和最初的自己分別。黎春夏替我們去找回了夥伴,也找回了自己,那股力量是很珍貴,很巨大的。當我們在面對一片灰暗的時候,你會發現最後能拯救你自己的,可能就是早已分別的童年,一份最簡單的願望,一種最原始的力量。我們想用童年拯救世界,這次也許沒救成,那我們繼續埋頭苦練,爭取下回救成。

責編 | 皮卡兵

>>>編劇幫現誠邀特約撰稿人,如果您對編劇行業、影視產業有真知灼見,或想向行業吐露心聲、分享心得,亦或擅長影評劇評,都歡迎您微信聯繫我們:bianjubang002

E N D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