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工學院舊址

除去古路壩,董家營鎮還有境內有為省級名勝遊覽地南沙河風景區,有“地母”發祥地五郎關、唐代建築回龍寺等。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工學院舊址

除去古路壩,董家營鎮還有境內有為省級名勝遊覽地南沙河風景區,有“地母”發祥地五郎關、唐代建築回龍寺等。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南沙河水庫

南沙河風景名勝區實際是一個水庫所打造起來的景點,位於巴山北麓淺山谷口,距城固縣15公里,漢中市16公里,1993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範圍以五郎關南沙河水庫為中心,東起鳥山,西臨聞天坡,南至天明寺,北界嵩山寺,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7平方公里,植被綠化達8000多畝,雄、奇、秀、逸的山峰54座,溝壑幽深,水域綿長曲折,鳥飛魚翔,四季花開鬥豔。五郎關在水庫大壩東北,為山巒之間一埡口,上建門樓一座,門呈卷洞狀,南北西端分別為“通蜀”、“連秦”四字,說明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川陝道上的重要關隘。

風景區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建於水庫西部的中嘴山。碑高18米,佔地面積784平方米, 花崗石砌築,大理石雕欄,高土雄偉。壯嚴肅穆,碑的四面刻有四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城固籍烈士姓名。碑前立有“碑記”共寫559字,歌頌153位城固籍烈士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高尚品格和一心為公、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 精神。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工學院舊址

除去古路壩,董家營鎮還有境內有為省級名勝遊覽地南沙河風景區,有“地母”發祥地五郎關、唐代建築回龍寺等。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南沙河水庫

南沙河風景名勝區實際是一個水庫所打造起來的景點,位於巴山北麓淺山谷口,距城固縣15公里,漢中市16公里,1993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範圍以五郎關南沙河水庫為中心,東起鳥山,西臨聞天坡,南至天明寺,北界嵩山寺,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7平方公里,植被綠化達8000多畝,雄、奇、秀、逸的山峰54座,溝壑幽深,水域綿長曲折,鳥飛魚翔,四季花開鬥豔。五郎關在水庫大壩東北,為山巒之間一埡口,上建門樓一座,門呈卷洞狀,南北西端分別為“通蜀”、“連秦”四字,說明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川陝道上的重要關隘。

風景區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建於水庫西部的中嘴山。碑高18米,佔地面積784平方米, 花崗石砌築,大理石雕欄,高土雄偉。壯嚴肅穆,碑的四面刻有四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城固籍烈士姓名。碑前立有“碑記”共寫559字,歌頌153位城固籍烈士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高尚品格和一心為公、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 精神。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地母廟

城固的著名景區地母廟就位於南沙湖景區核心區,地母廟始建於東漢獻帝二年(公元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相關古建築有“回龍寺”,大雄寶殿等。五座大殿雕樑畫棟、飛簷翹角、琉璃綠瓦、龍纏紅柱,在蒼松古柏掩映下顯得雄壯巍峨,金碧輝煌。歷朝歷代民眾虔誠拜謁,香火鼎盛。清代後期信奉地母傳入臺灣,蜚聲海內外。現存於臺灣的《地母經》卷首有“光緒九年正月初九陝西漢中府城固地母廟飛鸞傳經”的記載,可見此處是臺灣地母教的發源地。近年來臺灣、澳門等地宗教人士和旅遊團體,頻繁前來城固旅遊觀光、尋根問祖、拜謁地母聖神。目前,五郎關地母廟已構成城固平川佛道教較大的宗教活動場所。每年曆時五天的農曆“三月三”廟會和“十月十八”地母會,四面八方及附近方圓各縣善男信女,翻山越嶺,不辭辛苦齊奔五郎關趕赴盛會。屆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殿內外燭光通明,香菸繚繞,鞭炮聲、鐘鼓聲、誦經聲不絕於耳,燒香叩頭,水洩不通,盛況空前。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工學院舊址

除去古路壩,董家營鎮還有境內有為省級名勝遊覽地南沙河風景區,有“地母”發祥地五郎關、唐代建築回龍寺等。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南沙河水庫

南沙河風景名勝區實際是一個水庫所打造起來的景點,位於巴山北麓淺山谷口,距城固縣15公里,漢中市16公里,1993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範圍以五郎關南沙河水庫為中心,東起鳥山,西臨聞天坡,南至天明寺,北界嵩山寺,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7平方公里,植被綠化達8000多畝,雄、奇、秀、逸的山峰54座,溝壑幽深,水域綿長曲折,鳥飛魚翔,四季花開鬥豔。五郎關在水庫大壩東北,為山巒之間一埡口,上建門樓一座,門呈卷洞狀,南北西端分別為“通蜀”、“連秦”四字,說明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川陝道上的重要關隘。

風景區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建於水庫西部的中嘴山。碑高18米,佔地面積784平方米, 花崗石砌築,大理石雕欄,高土雄偉。壯嚴肅穆,碑的四面刻有四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城固籍烈士姓名。碑前立有“碑記”共寫559字,歌頌153位城固籍烈士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高尚品格和一心為公、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 精神。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地母廟

城固的著名景區地母廟就位於南沙湖景區核心區,地母廟始建於東漢獻帝二年(公元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相關古建築有“回龍寺”,大雄寶殿等。五座大殿雕樑畫棟、飛簷翹角、琉璃綠瓦、龍纏紅柱,在蒼松古柏掩映下顯得雄壯巍峨,金碧輝煌。歷朝歷代民眾虔誠拜謁,香火鼎盛。清代後期信奉地母傳入臺灣,蜚聲海內外。現存於臺灣的《地母經》卷首有“光緒九年正月初九陝西漢中府城固地母廟飛鸞傳經”的記載,可見此處是臺灣地母教的發源地。近年來臺灣、澳門等地宗教人士和旅遊團體,頻繁前來城固旅遊觀光、尋根問祖、拜謁地母聖神。目前,五郎關地母廟已構成城固平川佛道教較大的宗教活動場所。每年曆時五天的農曆“三月三”廟會和“十月十八”地母會,四面八方及附近方圓各縣善男信女,翻山越嶺,不辭辛苦齊奔五郎關趕赴盛會。屆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殿內外燭光通明,香菸繚繞,鞭炮聲、鐘鼓聲、誦經聲不絕於耳,燒香叩頭,水洩不通,盛況空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地母廟

地母廟中的回龍寺相傳舊時為王爺行宮,乾隆五十九年(1794)塌毀。光緒四年(1878)在原址上創建回龍寺,又稱北苑。座北面南,依山式逐級而建。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過殿和正殿,兩側有左右廂房,總建築面積約380平方米。正殿懸山頂,覆灰陶板瓦,簷下置斗拱,額枋施彩畫,殿前設三級踏跺,殿內有銅佛像2尊,一為文殊高1.2米,二為彌勒高0.75米,寺內存道光十五年(1835)修路碑一通、清代鐵鐘一口。2011年天真院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

在漢中市城固縣,有這樣一個鄉鎮,叫董家營鎮,說起它,可能很多漢中人都覺得很不起眼,但是,說到古路壩,可能大多數人都非常清楚,作為在抗戰中和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三壩之一,古路壩曾是西北聯大的校址,聲名遠播,而古路壩,就位於董家營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城固縣董家營鎮。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街道

董家營鎮位於城固縣中部,漢江南岸,鎮政府駐徐家堡(徐李灣村),距縣城9.4千米。縣誌中,董家營初有建制始於1950年。

1950年設董家營鄉,1958年改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72年複稱董家營公社,1983年復改鄉。

1996年,墓爺廟、七裡店2鄉併入董家營鄉,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湖廣營、邵家、金星、莫爺廟、聯豐、山豐、合豐、太平、餘家營、小寨、徐李灣、徐家堡、黃家港、焦四村、董家營、唐家營、喬西溝、周萬溝、劉草壩、七裡店、胥家營、銅洞咀、板凳埡、古路壩24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董家營鄉設立董家營鎮,轄24個行政村,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清朝時期的古路壩教堂

讓董家營鎮名聲在外的古路壩位於古路壩村,古路壩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其餘二壩為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之一,始建於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是由荷蘭人設計的。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就設在城固縣古路壩。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開始興建教堂。教堂包含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修道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房舍,可以說是一個“建築群”,在建築群的四角還修有炮樓。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教堂舊址

如今的古路壩教堂,已不見當年的盛況,教堂據說在文革中被“革命群眾”炸燬,現在的“教堂”不過是當年的主教公館而已,西邊的“修道院”,已是一片雜草叢生、蛇蟲肆虐令人不敢涉足的殘垣斷壁。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古路壩稱為三壩之一是源於抗戰期間的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它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可能知道西南聯大,對西北聯大或許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 侵華戰爭,七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學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至1938年8月的一年內,全國108所高校中有94所遭日軍破壞,其中25所因損失慘重被迫停辦,繼續維持的僅有83所。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為西北工學院,時為“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並遷往陝西城固。在城固縣城的考院設立校本部及文理學院;同時在文廟設教育學院;在小西關外設 法商學院;在 古路壩天主教堂設立工學院(後又在七星寺設分校);在 漢中市南鄭縣黃家坡設立醫學院;在 勉縣武侯祠設立農學院。 1939年6月,教育部撤銷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成立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農學院五個由教育部直接領導的獨立國立院校。7月,工學院、農學院獨立建院。8月,聯合大學分為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醫學院,仍設於原址;西北工學院(由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 東北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合併組建)仍設於城固縣古壩路。 其中,由文理學院、法商學院等組建國立西北大學。1939年9月在陝西城固開課,胡庶華任校長。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解放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回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

北洋大學遷回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大學。

東北工學院遷回瀋陽,即今天的東北大學。

焦作工學院遷至洛陽,隨後復遷蘇州,新中國成立後部分遷回焦作,部分就近遷至徐州,再後來焦作部分又遷至北京,成為今天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河北女子師範遷回河北,即今天的河北師範大學。

聯大校本部成為國立西北大學,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大學。同時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縣考院小學的報答。

聯大法商學院全體併入西北大學,後來法學系併入西北政法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一中的報答。

聯大文學院和教育系併入西北大學,後來分出成立西安師範學院,再後來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為今天的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外文系再度分出併入西安外國語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作為給房東城固師範職專的報答。

聯大工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即今天的西北工業大學。留下校舍器材書籍和部分學生,成立城固三中和城固四中。

工學院交通運輸系分出,併入從甘肅東遷西安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即今天的長安大學。

工學院土木系分出,後來與東北工學院土木系和青島工學院土木系合併,成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即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學院材料系留下,併入後來新中國三線建設時設立的北京大學漢中分校,再後來分校遷回北京後改名漢中大學,即今天的陝西理工大學。

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甘肅蘭州,即今天的西北師範大學。

聯大醫學院成為國立西北醫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西安,更名西安醫科大學,於本世紀初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成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大農學院成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抗戰勝利後遷至陝西楊凌,即今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聯大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六中。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中全體留在城固縣,即今天的城固二中。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聯大的歷史可以說是抗戰時期的漢中高等教育史,對漢中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西北聯大工學院材料系的留下,才有了今天漢中的陝西理工大學。如今的西北工學院舊址就位於古路壩教堂旁,當初工學院是借用這處教堂辦學長達7年之久,後來,又在教堂旁邊修建了一處校舍,是現今原西北聯合大學保護最好的遺址之一。已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西北工學院舊址

除去古路壩,董家營鎮還有境內有為省級名勝遊覽地南沙河風景區,有“地母”發祥地五郎關、唐代建築回龍寺等。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南沙河水庫

南沙河風景名勝區實際是一個水庫所打造起來的景點,位於巴山北麓淺山谷口,距城固縣15公里,漢中市16公里,1993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範圍以五郎關南沙河水庫為中心,東起鳥山,西臨聞天坡,南至天明寺,北界嵩山寺,景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7平方公里,植被綠化達8000多畝,雄、奇、秀、逸的山峰54座,溝壑幽深,水域綿長曲折,鳥飛魚翔,四季花開鬥豔。五郎關在水庫大壩東北,為山巒之間一埡口,上建門樓一座,門呈卷洞狀,南北西端分別為“通蜀”、“連秦”四字,說明此地自古以來就是川陝道上的重要關隘。

風景區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建於水庫西部的中嘴山。碑高18米,佔地面積784平方米, 花崗石砌築,大理石雕欄,高土雄偉。壯嚴肅穆,碑的四面刻有四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城固籍烈士姓名。碑前立有“碑記”共寫559字,歌頌153位城固籍烈士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高尚品格和一心為公、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無私奉獻的 精神。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地母廟

城固的著名景區地母廟就位於南沙湖景區核心區,地母廟始建於東漢獻帝二年(公元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相關古建築有“回龍寺”,大雄寶殿等。五座大殿雕樑畫棟、飛簷翹角、琉璃綠瓦、龍纏紅柱,在蒼松古柏掩映下顯得雄壯巍峨,金碧輝煌。歷朝歷代民眾虔誠拜謁,香火鼎盛。清代後期信奉地母傳入臺灣,蜚聲海內外。現存於臺灣的《地母經》卷首有“光緒九年正月初九陝西漢中府城固地母廟飛鸞傳經”的記載,可見此處是臺灣地母教的發源地。近年來臺灣、澳門等地宗教人士和旅遊團體,頻繁前來城固旅遊觀光、尋根問祖、拜謁地母聖神。目前,五郎關地母廟已構成城固平川佛道教較大的宗教活動場所。每年曆時五天的農曆“三月三”廟會和“十月十八”地母會,四面八方及附近方圓各縣善男信女,翻山越嶺,不辭辛苦齊奔五郎關趕赴盛會。屆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殿內外燭光通明,香菸繚繞,鞭炮聲、鐘鼓聲、誦經聲不絕於耳,燒香叩頭,水洩不通,盛況空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地母廟

地母廟中的回龍寺相傳舊時為王爺行宮,乾隆五十九年(1794)塌毀。光緒四年(1878)在原址上創建回龍寺,又稱北苑。座北面南,依山式逐級而建。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過殿和正殿,兩側有左右廂房,總建築面積約380平方米。正殿懸山頂,覆灰陶板瓦,簷下置斗拱,額枋施彩畫,殿前設三級踏跺,殿內有銅佛像2尊,一為文殊高1.2米,二為彌勒高0.75米,寺內存道光十五年(1835)修路碑一通、清代鐵鐘一口。2011年天真院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鄉鎮:抗戰時的教育重地,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城固縣董家營鎮

曾經的古路壩小學

歷史的雲煙終究過去,古路壩讓董家營鎮的歷史顯得厚重文藝,地母廟、回龍寺這些如今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地方曾經也是充滿著滄桑,其實,如果當初將董家營這個大眾化的名字只是作為一個行政村,而將古路壩作為鎮名的話,想必它會發展地更好一些,在百度貼吧上,有網友晒出了南沙河附近的河道,泥土凌亂並且垃圾成堆,看起來實在令人傷感,對於這樣一個曾經對漢中地區的宗教、民生、教育起到巨大作用的地方來說,實在讓人心痛,希望當地政府能夠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去好好經營這一方熱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