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在我看來,陳布雷本就是一個純淨的讀書人。亂世江湖,身不由已,成了一個著名的悲劇人物。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陳布雷與陳誠.二陳號稱蔣氏“文膽武將”

他出身於詩書傳家的仕宦門庭,生長在新舊時代的夾縫,有著“位卑不敢忘憂國”的情懷,也有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特操,同時脫不下“士為知己者死”的愚忠意識。看《陳布雷回憶錄》,我總感覺,真是“性格即命運”,總覺得正是這三點性情因素,讓他得以被柄政者看中,平步青雲;也讓他最後在王朝的宮殿坍塌之前,自願選擇了陪葬。

他後半生始終處在權力的中心。他是蔣氏最信任的人,“重大決策莫不商於陳”。但他這個人,有士大夫氣,是真正清高的,存風骨,留底線,並沒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興,且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對國事天下事,也從來都不會置身事外,泰然作”神州袖手人”,最終的自然邏輯,當然是為權力所吞噬。那是一個政治和社會生活都極其不正常的年代,不僅不允許你做一個“英雄”,連只想做一個”人”的願望都戛戛其難。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1930年代,陳布雷和家人在杭州

只知獨夜不平鳴,春鳥秋蟲自作聲。風蓬飄盡悲歌氣,佈雷畢竟是書生。他的立身出處,他的動靜語默,他的人生態度,他的價值選擇,迂腐也好,單純也好,生死也好,悲喜也好,多少都是一種書生意氣使然;這種書生之氣,也讓他的損失、傷痛與憂憤,似乎都要比一般人來的更加的深廣,更加悽切 。

他不是一個壞人,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悽風苦雨的苦痛,家破人亡的結局。也許也正因為如此,在民國時代的所有御用文人中,他大概是得到後世最多同情的吧。


就我個人淺寡的閱讀體會而言,與其說陳布雷是殉於蔣家王朝,不如說他是殉於傳統綱常的“道”與“義”,還有多災多難、四海乾戈的現代中國。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陳布雷與蔣氏——他的後半生和此人捆綁

從政從來都不是他的夙願。他所以後來涉入侯門,完全是報國的道義和責任感所驅動。他出生舊家庭,但是受的是新舊兼具教育,人生40歲以前,他那麼熱情地投入新聞界,滿懷啟蒙理想,藏身上海,口犁筆耕,以撰寫社論、時評為職志,以敢言無忌著稱,聲名鵲起,是“第一流的政論家”,與張季鸞並稱南北雙壁。

他的真正志向,是讀書人本位的“言論報國”。後來的捲入政治,從他回憶錄看,實是對國民革命有認同感,認為政治救國更為速效,所以應召從政。他的選擇轉變,不是為一己權力,而是服從救世理想的,也因此,當時事稍有安頓之狀,他多次請求辭職,也始終在權力中心中保持超然之態,志在做“無名英雄”,連“名字都不願見報”。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陳布雷愛女陳璉(1919—1967),潛伏者,後不得已離婚並自殺

愚忠的思想,他應該也有,但絕非可以完全主導他言行乃至生死取捨的價值觀。蔣氏很看重他,不是當他做幕僚甚且臣僕看,一直有“執弟子禮”的意思和謙恭,稱呼他也從來不直呼其名,而恭為“佈雷先生”。陳氏對於這一點,不會沒有知遇之情,也不會沒有感激之意。但他的價值觀念,是新時代的民主平等觀,而並非是封建王朝式的,所以他對與蔣氏的關係認知上,絕不是君臣主僕的架構,是公私分明的。這一點,我們今天看《陳布雷回憶錄》,還有陶希聖、陳立夫等人的記述文字,並不難辨析明白。

1948年11月12日那個深夜,他吞服大量安眠藥,氣絕於凌晨,終年59歲,身後僅留有存款700元。後來,香港那邊有文章說他是對蔣“尸諫”,是“愚忠”,衍為流行說法。實際上,他的祕書蔣君章、他的同事陳立夫等人早已說明白絕非如此。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陳布雷與幼子陳礫

他的死,是死於對國家的絕望。他的祕書回憶說,臨死前的數月,他每日公餘,都站在後窗眺望。那裡看出去,是山西路,能看到日常出入的百姓,而那時,社會已然餓殍橫呈,每日街上都有搶米風波發生。陳布雷每次靜站,表情凝重,若有哀悽之色,無語而退。

寫於那個深夜的遺書中,他如此寫道,“我鑑於自身體力精力腦力之衰弱,實覺已不能再對國家非常時期作絲毫之貢獻,偷生人世,已無意義”;他最後叮囑子女後代,“汝等務必盡忠於國族, 自立於社會,勤儉正直,堅忍淡泊,以保我家優良之家風”。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陳在臺孫子陳師孟,如今言行,恰為陳布雷遺囑的諷刺

他實在不是為愚忠而死。他是為國而生,為國而死。


最讓我感慨的,其實不是陳布雷一己之身的命運,而是他們家族百年來造化弄人到可謂荒謬的曲折路程。

陳氏本人,自是鐵桿國粉,不惜與之偕亡;他子女八個,卻沒有一個繼承者,相反竟有4個兒女是我方陣營的潛伏分子,愛女陳璉及么兒陳礫等,最終也因此而或慘死,或受盡凌辱;現存的一個孫子陳師孟,竟然又搖身一變,成為對岸鼓吹自立的著名旗手。一門三代,即親即敵,讓人啼笑皆非。這種家族的分裂和反差之劇,中國歷史上,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應該也是找不出第二例的。

談陳布雷:他到底因何而死,人生有多奇特,後人又有幾多荒誕?

群眾自發拜謁位於杭州九溪的陳布雷墓地

陳布雷也好,陳氏家族一門也好,他們的命運,豈止是一家一姓之事,實是中華民族百年來辛酸、苦難、悖謬的縮影。真是“一家擔盡古今愁”吧。

晚,匆匆閒談幾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