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漢族王朝最後的名將吳明徹:北伐鮮卑帝國 空恨餘生

陳霸先 南北朝 北齊 北周 偏見和誤解 偏見和誤解 2017-10-16

南北朝時期漢族王朝最後的名將吳明徹:北伐鮮卑帝國 空恨餘生

吳明徹的祖父吳景安,齊朝南譙太守。父親吳樹,樑朝右軍將軍。吳明徹幼年父母雙亡,本性很孝順。成年後出任樑朝東宮直後。

太清三年(548年),南豫州牧侯景作亂,進逼建康,天下一時大亂。當時吳明徹的家中有糧食三千餘斛,吳明徹見鄰居都在捱餓,便對幾位兄長說:“當今草野盜賊四起,人不能考慮太長遠,怎麼能有這些糧食卻不和鄉親們共用呢?”於是將糧食分給鄰居,和大家一起食用,使很多人得以生存。吳明徹此舉得到當地人的尊敬,以至盜賊聞知此事後,都遠遠避開,不敢相擾。

承聖三年(554年)三月,陳霸先鎮守京口,素來聽說吳明徹的名聲,便想與其深交。吳明徹知道後,便去拜見陳霸先。陳霸先親自走下臺階,拉著他的手就席,和他談論當世的事情。吳明徹也略讀過書史經傳,隨汝南的周弘正學習天文、虛空、遁甲,略通曉其中奧妙,頗以英雄自許。陳霸先深奇之,便封他為戎昭將軍、安州刺史。六月,吳明徹率軍包海西,鎮將中山郎基固守,削平樹木當做箭,剪紙做為弓弦。吳明徹包圍了一百多天無法攻下,無功而還。

紹泰元年(555年),吳明徹隨周文育征討杜龕、張彪等反對陳霸先的勢力,因功被封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封安吳縣侯。

太平元年(556年),北齊攻樑,吳明徹又隨陳霸先大破北齊軍。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代樑稱帝,國號陳,是為陳武帝。拜吳明徹為安南將軍,與侯安都、周文育率兵征討王琳。十月,陳軍大敗。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吳明徹自率軍回建康。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吳明徹隨周文育討餘公揚,吳明徹奉命率水軍給周迪運糧。王琳遣其將曹慶率二千人以救餘孝勱,曹慶率部攻周迪及吳明徹,陳軍戰敗。不久,陳軍主帥周文育被豫章內史熊曇朗刺殺。六月,陳武帝去世,陳文帝即位,加吳明徹為右衛將軍十月,王琳得知陳霸先死,率軍東進,擁永嘉王蕭莊出屯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北齊慕容儼率軍臨逼長江為之聲援。十一月,王琳進犯大雷,陳以侯填、侯安都、徐度合兵抵禦。吳明徹夜襲湓城,被王琳部將任忠擊敗,吳明徹僅以身免。王琳乘勢率軍東下。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敗,攜妻子奔北齊。三月,吳明徹被封為都督武沅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其餘如故。八月,北周司馬賀若敦率軍萬人進攻武陵,吳明徹見眾寡不敵,便率軍巴陵,並於雙林破周軍一部。[6]

天嘉三年(562年)閏二月,江州刺史周迪反叛。三月,陳文帝以吳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督眾軍征討周迪。但因吳明徹雅正剛直,使其內部人心不和。九月,吳明徹至臨川攻周迪,未克。文帝聞後,便派安成王陳頊代替吳明徹,令他還朝。不久,授鎮前將軍。

天嘉五年(564年),吳明徹遷鎮東將軍、吳興太守。臨行前,陳文帝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吳興雖然只是一個郡,但它是朕的故鄉,很重要,所以把它交給你。要盡力啊!”後陳文帝患病,吳明徹拜中領軍。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文帝去世,陳廢帝即位,以吳明徹為領軍將軍。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吳明徹遷丹陽尹,仍下詔以甲杖四十人出入殿省。二月,時到仲舉假造詔令欲作亂,被毛喜知道,安成王陳頊疑懼,便派毛喜和吳明徹謀劃此事。吳明徹對毛喜說:“嗣君居喪,日常紛繁的政務不免有過失,外臨強敵,內有大喪。殿下親近之人比周、邵還真誠,品德高過伊、霍,社稷最為重要,希望殿下能把到仲舉的奏章留在禁中不批示,好好計議,千萬不要過於疑忌。”

光大二年(568年)三月,吳明徹乘勝進攻西樑江陵,掘堤引水灌城。西樑皇帝蕭巋退駐紀南(城名,在湖北江陵北),西樑將馬武、吉徹等軍反攻,吳明徹戰敗,蕭巋才得以返江陵。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陳宣帝即位,封吳明徹為鎮南將軍。太建四年(572年),又封吳明徹為侍中、鎮前將軍,其餘如故。

北伐鮮卑帝國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宣帝計劃討伐北齊。眾大臣對此意見不一,只有吳明徹堅決支持。時陳宣帝意已決,又讓大臣們推選主帥。多數大臣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高權重,應為主帥。但尚書左僕射徐陵卻認為:“吳明徹的家鄉在淮左,知道當地的風俗;而統軍、謀略的才能,當今也沒有超過他的人。”[10] 都官尚書裴忌也同意以吳明徹為帥。陳宣帝即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並詔加侍中、賜女樂一部,與裴忌領兵十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治今南京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今安徽和縣)。

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破北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餘人,北齊軍大敗,斬獲不可勝計,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以抵抗陳朝。

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後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也投降了。

因為秦郡是吳明徹的故鄉,所以宣帝下令讓他拜祠上墳,詔令準備牛、羊、豬三牲,下令拜祠上墳,文武羽儀很盛大,鄉里都以此為榮。

六月,黃法氍克合州。吳明徹也進攻仁州。七月,攻克仁州,授職為徵北大將軍,晉爵為南平郡公,增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戶。又攻克峽石岸上的二座城池。進逼壽陽,北齊派王琳率軍守衛。王琳抵達,和刺史王貴顯保住壽陽外城。吳明徹認為王琳剛到,軍心尚未歸附,趁夜晚攻打,半夜打敗北齊軍,北齊軍退據相國城和金城。吳明徹命令部隊加緊修治進攻器械,又逼肥水灌城。城中很潮溼,很多人都患痢疾,手腳都腫了,死者達十分之七。適逢北齊派大將軍皮景和率領幾十萬大軍前來援救,在距離壽春三十里遠的地方,駐紮下來不前進。將領們都說:“牢固的城池還沒有攻克,敵人強大的救援部隊就在附近,不知道您的計策將如何制訂?”吳明徹說:“用兵貴在迅速,而敵人紮營不進,自己折損自己的鋒芒,我知道敵人不敢交戰這一點是明確的了。”於是親自穿上鎧甲,戴上頭盔,從四面猛攻,城中震動恐慌,一鼓作氣攻克了敵城,生擒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盧潛、左丞李騊駼等,送到建康。皮景和驚慌害怕而逃跑,繳獲了他的全部駝馬和輜重。王琳被捉住後,他的老部下大多留在軍中,王琳一向都得將士之心,看見他的人都抽泣著低下頭來,不敢望他,吳明徹擔心會有禍亂,派親信追殺了王琳,傳送他的首級。

陳宣帝下詔說:“壽春是古都會,有淮河、汝水環繞,地勢險要,控制黃河、洛水,地理位置重要。重臣吳明徹,圖謀宏偉,一舉攻克。他遠大的謀略壓倒當世。往日夷族在這裡駐紮,營造天子基業,烏煙瘴氣。如今一舉掃平,恢復我疆土,功勳卓著,應任都督豫州、合州、建州、光州、朔州、北徐州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增封食邑至三千五百戶,其他職銜不變。”詔令派謁者蕭淳風,去壽陽冊封吳明徹,在城南設壇,二十萬將士列旗擊鼓操戈披甲,吳明徹登壇接受冊封,禮儀完畢後退下,將士們無不歡呼雀躍。

起先,秦郡隸屬南兗州,後來隸屬譙州,到此時,詔令譙州的秦、盱眙、神農三郡還隸於南兗州,是因為吳明徹的緣故。

太建六年(574年),吳明徹從壽陽入朝,陳宣帝親自到他家中慰勞,賜鐘磬一部,米一萬斛,絹布二千匹。

太建七年(575年)閏九月,吳明徹又率軍溯泗水西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在呂梁(今徐州東南)擊敗北齊軍數萬人。此後,北齊與北周戰爭加劇,無暇南顧,而陳朝亦滿足於既佔之淮河兩岸地區,無意北進,陳與北齊的戰爭基本結束。

太建八年(576年)二月,晉位為司空,其他職銜不變。陳宣帝下詔書說:“往日軍事行動都樹起旗幟,兩軍交戰都擊鼓助陣,近來謬誤更替,多與舊章不和,至於隊伍,不能互相識別。今日應供給司空、大都督泬和龍麾,他的次將也各有差別。”八月,被授職為都督南兗州、北兗州、南青州、北青州、譙州五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

被俘身死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宣帝聽聞北周滅北齊,意圖乘機爭奪淮北地區,於是詔令吳明徹進軍北伐,命令他的大兒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北周的徐州總管樑士彥率軍抵抗交戰,吳明徹多次打敗他,於是樑士彥退兵守衛城池,不再敢出戰。吳明徹又引清水來灌城,在城下環列船艦,加緊攻打。北周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救援。王軌輕裝從清水進到淮口,橫在水中豎起木頭,用鐵鎖穿住車輪,阻斷船的通道。將領們聽說後,很驚慌害怕,商議想劈開攔河壩,移動軍營,用船載馬,馬主裴子烈建議說:“要是劈開攔河壩放船下去,船肯定傾覆,怎麼能行呢?不如先把馬打發出來,這樣就行了。”剛巧吳明徹苦於背上生病很厲害,知道事情不會成功,還是同意了。於是派蕭摩訶率領幾千兵馬先回來。吳明徹又自己陳書掘開攔河壩,趁著水勢退軍,希望獲得成功。到清口時水勢漸漸小下來,船艦都不能渡過,部隊都潰散,吳明徹走投無路,於是被擒。北周封吳明徹為懷德郡公,官拜大將軍。不久後,吳明徹因為憂憤加重病情,死於長安,時年六十七歲。

至德元年(583年),陳後主下詔書褒獎吳明徹一生功績,對他百戰百勝的謀略和勇猛深加讚賞,對他被俘而不能赦免深表同情。追封為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其子吳惠覺嗣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