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第六名、高長恭

“古代四大美男向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潘安、曹植、沈約、衛玠,而另一種說法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位不一樣的美男子:蘭陵王—高長恭。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邙山之戰,高長恭的成名之戰,也是《蘭陵王入陣曲》的由來,那時高長恭也就二十歲左右。北周出兵圍攻洛陽,北齊派高長恭帶兵八萬去援助洛陽。一開始來到戰場時,高長恭依然無法突破防線打開局面營救洛陽,而洛陽中士兵早已死守兩個多月了,無論是城中百姓和士兵官僚都開始心灰意冷。

公元573年,北齊後主賜酒給高長恭,高長恭一生的忠肝義膽、高強武藝、忠心報國、愛恨情仇都被這一杯毒酒沖洗得乾乾淨淨,那時高長恭也就三十多歲,希望他能淡然地迴歸塵土吧。四年後,北齊失去了高長恭,就如強弩之末,被宇文氏滅了,高氏後代還幾乎本屠殺得一乾二淨。不知道北齊後主在敵軍打到宮城門口的時候他有沒有絲毫的後悔賜死了高長恭?不知道如果高長恭還在今天打到敵軍家門口的會不會是北齊?不知道已近入土的高長恭會不會為此再留下一滴淚水?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第五名、檀道濟

檀道濟曾參與滅後秦、元嘉北伐等戰役,又根據多年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寶貴遺產。檀道濟與著名詩人陶淵明也頗有交往,兩人惺惺相惜。看樣子陶淵明看不慣當朝社會,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此人極其清高,有著文人的骨氣,不為利祿所動。堂堂一個江州刺史手握兵權,屈尊來請一個糟老頭出山,居然還不給面子,按道理有陶淵明的苦頭吃,可事實不是這樣,檀道濟也沒有為難陶淵明。一位當朝戰功赫赫的武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文人,一種惺惺相惜的友誼瞬間在這裡得到了昇華。

第四名、謝玄

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當時的人是兩者並稱的,兩者作為一南一北兩個對立大國的執政,確實也有資格並稱。謝安是陳郡謝氏的後人,父親謝裒在永嘉南渡時是日後東晉元帝司馬睿的府中掾吏。謝安早年不願出仕,隱居在東山。不過因為兄長謝奕病逝,謝萬北伐失敗被貶為庶人,陳郡謝氏無人在朝為官,有衰微的危險,於是謝安被迫出山出仕,就是日後成語東山再起的來源。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綜合謝安一生的所作所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朝廷和桓氏的中間人的身份存在,直到建立了北府兵,淝水之戰擊退了前秦。此時,桓氏話事人的不斷去世以及謝氏掌握了北府兵,桓氏與謝氏的勢力此消彼長,謝氏反而成了朝廷的眼中釘。為了避嫌,謝安主動交出政權,出鎮前線,直至病逝。

第三名、陳慶之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樑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陳慶之作戰的時候,喜歡穿著白色長袍,因此被人稱作“白馬探花”,當時有歌謠稱讚:“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雖然只有幾千士兵,卻在他的手下勢不可擋,接連攻陷北魏32座城池。

與著名的軍事天才相比,40歲才上戰場的陳慶之無疑是“老邁之軀”了,然而他卻以驚人的天分,在戰場足足打了15年之久。《梁書》中說道:“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可見古人對陳慶之評價極高。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南樑皇帝稱讚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15年軍旅生涯中,陳慶之先後參與大小戰役47次,多數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鬥,陳慶之雖然不是項羽那樣的蓋世英雄,甚至一些史書中記載陳慶之體力極差,沒有絲毫武力。

第二名、冉閔

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願。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底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

第一名、劉裕

劉裕,劉宋的開國皇帝,在正史上劉裕的評價並不低,很多人都給予了劉裕很高的評價,像劉裕的老對手姚興就評價他:“劉裕拔起細微,能討誅桓玄,興復晉室,內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的確在劉裕執政期間,做了一系列積極有為的措施,像對內平定叛亂,結束了南方百年的動盪局面,對外還大力北伐,收復故地。而因其出身卑微,他掌權之後,大力提拔寒門子弟,削弱了士族豪強的地位,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他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南北朝時期的六大名將,排第一的是帝王,第二是天王,第三是書生

可就是這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在大眾面前卻沒有個好印象,之所以這樣還是因劉裕代晉建宋的手段比較下流,還有他的知名度本身就不高,大家對他的功績都不太瞭解。劉裕還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就給自己渲染氣氛,不僅給自己封了九錫,還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當時劉裕可還是個臣子,就有這種膽子謀殺君王,這種忤逆的手段自然是被人唾棄。雖說晉恭帝是禪讓退位的,可明眼人都知道是劉裕的強迫,因為他晉恭帝不退位只會步晉安帝的後塵。而且晉恭帝退位之後,劉裕對在劉宋的司馬氏幾乎被趕盡殺絕,司馬氏倖存的人都是外逃至別國的。

劉裕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功勳成就彪炳史冊。最大的失敗就是對子女的教育,劉裕出身寒微,囿於自身文化修養不高,進而不重視對子女教育,四五歲就出鎮封王,結果養了一群亂倫狂、精神病、弒殺無度的敗家子, 自相殘殺下幾乎滅掉整個劉宋皇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