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2),新銳龍R5-3500U的綜合性能較上代銳龍R5-2500U提升了10%以上,可完勝英特爾旗下的酷睿i5-8250U,和最新的酷睿i5-8265U相比則是互有優劣。

35W新銳龍5-3550H的表現也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它的性能僅是略遜於酷睿i5-8300H,要知道後者的TDP可是45W!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銳龍R5-3500U和酷睿i5-8265U、銳龍5-3550H和酷睿i5-8300H理解為同一個檔次的存在,在實際體驗中很難感覺出它們在性能層面的差異。

接下來,咱們再來瞧瞧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集成GPU的性能表現。考慮到針對遊戲本定製的H系列肯定都會和獨立顯卡搭配,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考察的,則是定位更加主流的銳龍R5-3500U的GPU圖形性能。

銳龍R5-3500U集成了8CU(512個流處理器)的Vega 8。和英特爾酷睿集成的UHD核芯顯卡一樣,它也只有在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發揮出100%的全部性能。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2),新銳龍R5-3500U的綜合性能較上代銳龍R5-2500U提升了10%以上,可完勝英特爾旗下的酷睿i5-8250U,和最新的酷睿i5-8265U相比則是互有優劣。

35W新銳龍5-3550H的表現也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它的性能僅是略遜於酷睿i5-8300H,要知道後者的TDP可是45W!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銳龍R5-3500U和酷睿i5-8265U、銳龍5-3550H和酷睿i5-8300H理解為同一個檔次的存在,在實際體驗中很難感覺出它們在性能層面的差異。

接下來,咱們再來瞧瞧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集成GPU的性能表現。考慮到針對遊戲本定製的H系列肯定都會和獨立顯卡搭配,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考察的,則是定位更加主流的銳龍R5-3500U的GPU圖形性能。

銳龍R5-3500U集成了8CU(512個流處理器)的Vega 8。和英特爾酷睿集成的UHD核芯顯卡一樣,它也只有在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發揮出100%的全部性能。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為了方便對比,小編還找來了同屬輕薄本領域的代表機型,包括內置UHD核芯顯卡的聯想YOGA S730、內置英偉達GeForce MX150(低功耗)的惠普ENVY13以及搭載銳龍R5-3500U處理器的榮耀MagicBook 2019銳龍版,並對比它們在常見G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成績。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2),新銳龍R5-3500U的綜合性能較上代銳龍R5-2500U提升了10%以上,可完勝英特爾旗下的酷睿i5-8250U,和最新的酷睿i5-8265U相比則是互有優劣。

35W新銳龍5-3550H的表現也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它的性能僅是略遜於酷睿i5-8300H,要知道後者的TDP可是45W!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銳龍R5-3500U和酷睿i5-8265U、銳龍5-3550H和酷睿i5-8300H理解為同一個檔次的存在,在實際體驗中很難感覺出它們在性能層面的差異。

接下來,咱們再來瞧瞧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集成GPU的性能表現。考慮到針對遊戲本定製的H系列肯定都會和獨立顯卡搭配,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考察的,則是定位更加主流的銳龍R5-3500U的GPU圖形性能。

銳龍R5-3500U集成了8CU(512個流處理器)的Vega 8。和英特爾酷睿集成的UHD核芯顯卡一樣,它也只有在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發揮出100%的全部性能。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為了方便對比,小編還找來了同屬輕薄本領域的代表機型,包括內置UHD核芯顯卡的聯想YOGA S730、內置英偉達GeForce MX150(低功耗)的惠普ENVY13以及搭載銳龍R5-3500U處理器的榮耀MagicBook 2019銳龍版,並對比它們在常見G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成績。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3),Vega 8具備秒殺英特爾UHD620核芯顯卡的性能(2倍左右),哪怕碰到了低功耗版的MX150也不遑多讓,在3DMark11的測試中甚至還有著小幅的領先優勢。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2),新銳龍R5-3500U的綜合性能較上代銳龍R5-2500U提升了10%以上,可完勝英特爾旗下的酷睿i5-8250U,和最新的酷睿i5-8265U相比則是互有優劣。

35W新銳龍5-3550H的表現也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它的性能僅是略遜於酷睿i5-8300H,要知道後者的TDP可是45W!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銳龍R5-3500U和酷睿i5-8265U、銳龍5-3550H和酷睿i5-8300H理解為同一個檔次的存在,在實際體驗中很難感覺出它們在性能層面的差異。

接下來,咱們再來瞧瞧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集成GPU的性能表現。考慮到針對遊戲本定製的H系列肯定都會和獨立顯卡搭配,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考察的,則是定位更加主流的銳龍R5-3500U的GPU圖形性能。

銳龍R5-3500U集成了8CU(512個流處理器)的Vega 8。和英特爾酷睿集成的UHD核芯顯卡一樣,它也只有在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發揮出100%的全部性能。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為了方便對比,小編還找來了同屬輕薄本領域的代表機型,包括內置UHD核芯顯卡的聯想YOGA S730、內置英偉達GeForce MX150(低功耗)的惠普ENVY13以及搭載銳龍R5-3500U處理器的榮耀MagicBook 2019銳龍版,並對比它們在常見G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成績。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3),Vega 8具備秒殺英特爾UHD620核芯顯卡的性能(2倍左右),哪怕碰到了低功耗版的MX150也不遑多讓,在3DMark11的測試中甚至還有著小幅的領先優勢。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就具體的遊戲而言,搭載銳龍R5-3500U的輕薄本在運行《英雄聯盟》(高畫質)下可以取得90fps左右的平均幀數;《DOTA 2》(高畫質)平均幀數約80fps;《守望先鋒》(高畫質)下的平均幀數則在40fps左右。

理性對待更高端的銳龍7

通過前文的對比可見,第二代移動銳龍5系列的表現很不錯,那比它更高一個檔次的移動銳龍7系豈不更加值得期待?

小編的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輕薄本還是遊戲本,二代移動銳龍5系足矣,7系在性能價格比方面會出現明顯下滑。


"

自從AMD推出全新的移動版銳龍處理器後,在筆記本領域終於不再是英特爾旗下的酷睿一枝獨秀。如今,移動銳龍已經進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動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已經被很多低於4000元的入門級輕薄本所武裝,和英特爾+NVIDIA組合的產品分庭抗禮。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那麼,新一代銳龍和同級別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們又能否幫助AMD擴大移動戰場的戰果嗎?

桌面/移動傻傻分不清楚

AMD將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系列被命名為“銳龍”(Ryzen),它最早誕生於2017年,並被AMD同時應用於桌面(臺式機)和移動(筆記本)兩大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叫“銳龍”,但該家族的桌面和移動版卻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二者的差異。

比如,桌面版的銳龍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3月誕生的第一代桌面銳龍1000系列(如銳龍7-1700,採用14nm工藝)、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7-2700,採用12nm工藝),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發佈的第三代桌面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7-3700,採用7nm工藝)。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移動版的銳龍則剛剛經歷了兩次迭代更新,分別是2017年10月底誕生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如銳龍5-2500U,採用14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發佈的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如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採用12nm工藝,實際上市時間為同年4月)。

看出差異了沒有?桌面版銳龍可以通過型號的第一位數字區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動版銳龍的數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躍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型號都從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動銳龍就能擁有第三代桌面銳龍的底蘊,它在本質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銳龍的簡化版而已,包括削減核心/線程數量、降低主頻和TDP,暫不支持AMD StoreMI技術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動銳龍的變化

和我們熟悉的第一代移動銳龍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改用了12nm製程工藝設計,核心架構也升級到了“Zen+”,緩存、內存延遲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頻得以小幅提升。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和英特爾一樣,AMD也將第二代移動銳龍劃分出針對遊戲本定製的35W TDP高性能版(後綴為“H”),以及針對輕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後綴為“U”)。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得益於改進的工藝和架構,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的耐熱性有所提升,最高溫度上限從第一代的95攝氏度提升到了105攝氏度,cTDP的區間也從12W~25W上限提升到了12W~35W。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換句話說,只要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合理,新銳龍可以“解鎖”更高的性能。

同時,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同樣集成Radeon Vega 8/RX Vega 10 Graphics核顯(下文簡稱Vega 8/10),雖然同級別的銳龍(比如都是銳龍5或銳龍7)在CU單元數量上沒有變化,但GPU核心頻率卻有了100MHz的提升(聊勝於無)。

據悉,新銳龍進一步挖掘了Zen+Vega架構組合的潛力,無論是訪問採用HTML5的網站或是打開大文件Excel(包含公式)等,運行速度及效率都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PS作圖順暢無阻。

新老銳龍理論性能對比

在瞭解第二代移動銳龍的基本情況之後,相信大家更期待的,就是它們的性能較第一代移動銳龍有了多少提升,是否能和同級別的英特爾酷睿家族抗衡吧?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 CPU-Z參數截圖

為此,小編找來了第二代移動銳龍5-3500U和銳龍5-3550H,以及上代銳龍5和酷睿i5家族,將它們在常見C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進行一番對比。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2),新銳龍R5-3500U的綜合性能較上代銳龍R5-2500U提升了10%以上,可完勝英特爾旗下的酷睿i5-8250U,和最新的酷睿i5-8265U相比則是互有優劣。

35W新銳龍5-3550H的表現也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它的性能僅是略遜於酷睿i5-8300H,要知道後者的TDP可是45W!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銳龍R5-3500U和酷睿i5-8265U、銳龍5-3550H和酷睿i5-8300H理解為同一個檔次的存在,在實際體驗中很難感覺出它們在性能層面的差異。

接下來,咱們再來瞧瞧第二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集成GPU的性能表現。考慮到針對遊戲本定製的H系列肯定都會和獨立顯卡搭配,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考察的,則是定位更加主流的銳龍R5-3500U的GPU圖形性能。

銳龍R5-3500U集成了8CU(512個流處理器)的Vega 8。和英特爾酷睿集成的UHD核芯顯卡一樣,它也只有在搭配雙通道內存時才能發揮出100%的全部性能。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為了方便對比,小編還找來了同屬輕薄本領域的代表機型,包括內置UHD核芯顯卡的聯想YOGA S730、內置英偉達GeForce MX150(低功耗)的惠普ENVY13以及搭載銳龍R5-3500U處理器的榮耀MagicBook 2019銳龍版,並對比它們在常見GPU基準測試軟件中的跑分成績。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通過對比可見(表3),Vega 8具備秒殺英特爾UHD620核芯顯卡的性能(2倍左右),哪怕碰到了低功耗版的MX150也不遑多讓,在3DMark11的測試中甚至還有著小幅的領先優勢。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就具體的遊戲而言,搭載銳龍R5-3500U的輕薄本在運行《英雄聯盟》(高畫質)下可以取得90fps左右的平均幀數;《DOTA 2》(高畫質)平均幀數約80fps;《守望先鋒》(高畫質)下的平均幀數則在40fps左右。

理性對待更高端的銳龍7

通過前文的對比可見,第二代移動銳龍5系列的表現很不錯,那比它更高一個檔次的移動銳龍7系豈不更加值得期待?

小編的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輕薄本還是遊戲本,二代移動銳龍5系足矣,7系在性能價格比方面會出現明顯下滑。


AMD拯救入門輕薄本?第二代移動銳龍處理器有多強?


輕薄本的散熱模塊普遍都是“夠用”,冗餘量並不大

原因很簡單,對輕薄本而言,受制於散熱設計,哪怕武裝了銳龍7-3700U也會因溫度牆和功耗牆而制約性能發揮(和輕薄本選酷睿i5足矣是一個道理),銳龍7-3700U的Vega 10 GPU雖然性能更強,但它也將要面臨滿血版GeForce MX250獨顯的絕對打壓。

對遊戲本而言,英特爾八代/九代的酷睿i7處理器都是6核心12線程,它們的理論性能都要在銳龍7-3750H之上,因此後者的競爭力會被大幅稀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