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超微半導體 Intel Core 虛擬現實 GPU 電腦愛好者 2017-04-29

CES,全稱為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國際消費電子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科技產品展會之一,而且由於它是在每年的1月初舉辦,因此總是會成為當年度消費電子市場、科技的風向標。

在最近幾年的CES展會上,智能手機、移動互聯、雲計算、物聯網、智能硬件等產品和技術都曾經是最耀眼的明星,而曾經的王者、個人計算的開創者——個人電腦,卻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淪為配角。不過作為消費電子市場的老兵,個人電腦並不會就此消失,除了發揮自己在性能、容量、連接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外,也在積極準備著新的使用體驗,增加新的應用能力,CES上的PC及相關產品,無不體現出這些特色。

○ 持續提升的計算能力

在本屆CES上,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兩強——AMD和Intel又一次拿出了自己的最強處理器,其中AMD的新一代APU更是宣稱達到了對手最高端處理器酷睿i7的水平,而且在展示自家的最新旗艦GPU時也使用了這款處理器,說明對其性能有相當的自信心。在個人電腦的另一個主要計算元件——GPU方面,AMD的最高端產品Vaga同樣是展會上的亮點,但獨顯GPU市場的另一巨頭NVIDIA卻已經將重點轉移到了其他方面,因此並沒有特別值得關注的個人電腦新產品展示。

作為能夠為個人電腦直接分代的產品,處理器和GPU當然也是最受用戶關注的產品,那麼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它們吧。

● AMD RYZEN處理器

AMD在2016年底就公開展示了AMD RYZEN(代號Zen)的樣品(圖1),本次在CES上公佈了RYZEN臺式機處理器更多的技術和性能細節,並且展示了來自於5家主板廠商16張AM4主板、全球17家系統集成商基於AMD RYZEN處理器的PC產品,以及創新的第三方CPU散熱器設計。AMD還表示,全球頂級PC OEM廠商也將拿出AMD RYZEN相關產品。比較遺憾的是,AMD RYZEN系列處理器仍有部分規格沒有正式公佈,而是留給了最終的正式發佈時刻,估計它將在GDC(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遊戲開發者大會)之前正式發佈,並且在GDC期間正式發售。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有國外媒體已經拿到了AMD RYZEN的樣品,並與AMD目前的主力產品以及英特爾高端產品進行了對比測試。這款樣品應該是比較高端的型號,其頻率在3。15GHz(正式版頻率為3.4GHz以上),採用8核16線程,擁有二級和三級緩存總量達到20MB。在數學計算性能測試中,AMD RYZEN的成績超過了酷睿i7-6770K,甚至超過了6核12線程的i7-6800K,僅次於擁有10個核心與20個線程的怪獸級產品酷睿i76900K。在遊戲能力測試中,受到頻率較低的影響,其成績與酷睿i5-6600(3.5GHz)類似,明顯低於酷睿i7-6800K(3.4GHz)和i7-6700K(4GHz)。與自家的高端處理器FX8370相比,AMD RYZEN樣品的計算性能測試成績提升達到60%,而遊戲能力成績則提升了30%以上。AMD提供的樣品並沒有鎖頻,據稱它可在風冷模式下超頻至5.0GHz,使其性能巨幅提升,而且AMD很可能在這款產品中終結處理器的鎖頻時代,即所有產品都可以超頻,不再提供專門的不鎖頻型號。

AMD高級副總裁兼計算與圖形事業部總經理Jim Anderson表示:“2017年將是AMD,IT技術合作夥伴和整個PC行業難忘的一年,我們非常高興能在CES上開始新的紀元,攜手OEM合作伙伴,向看好AMD RYZEN的各界人士展示各種高性能主板和PC設計方案。AMD和合作夥伴致力於通過支持AMD RYZEN處理器的主板,定製化PC和相關高性能散熱器,為發燒友、遊戲玩家和創作者提供新一代計算的創新和選擇。”

RYZEN採用新的AM4插槽,AMD也為此推出了支持RYZEN的桌面芯片組X370、300、B350和A320等芯片組,其中X370芯片組用於滿足用戶對超高性能,未來科技以及超級輸入輸出連接的需求,支持超頻和雙顯卡。X300芯片組則可以滿足在緊湊尺寸內追尋高性能的用戶,可滿足Mini-ITX尺寸規範,適合構建小型PC。在CES上展示了華擎、華碩、映泰、技嘉和微星等廠商基於這些芯片組的主板(圖3)。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RYZEN處理器及其主板採用雙通道DDR4內存,支持NVMe和M.2 SATA存儲設備,提供了第一代和第二代USB 3.1接口。AM4芯片組支持PCI-E 3.0標準,並且為USB、顯卡、數據和其他輸入/輸出提供了專用PCI-E通道,提供強大的,可擴展和可靠的計算體驗。

AMD和Cyberpower,Maingear和Origin等攜手推出一系列基於高性能AMD RYZEN處理器的“夢幻電腦”。AMD和合作夥伴在CES上展示了大量配備AMD RYZEN處理器的PC,其中就包括了國內的寧美國度和攀升兄弟等廠商,這些PC中既有外觀獨特,帶有定製化水冷系統的個性方案(圖4),也有精緻、實用的解決方案。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寧美國度定製化DIY主機的核心配置部分由高端AMD RYZEN處理器+AM4 X370主板+RX 480交火構成,即所謂的3A平臺(圖5)。它搭配DDR4 3000雙通道內存以及M.2接口的高端NVMe規範固態硬盤,使其數據傳輸率可以滿足極為嚴苛的使用需求,提供出色的性能。其散熱和外形也體現出了寧美國度的設計功力,機箱側板上大大的ZEN字樣顯示出這臺主機的血統,造型傳統而具有厚重的金屬質感,機箱內的呼吸氛圍燈也給AMD RYZEN處理器帶來一絲神祕的氣息。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攀升兄弟的AMD RYZEN處理器DIY主機搭配了AM4接口的M-ATX B350主板。其造型頗為別緻,被設計成了充滿科技張力的外星飛船UFO的樣子(圖6),個性十足。它採用專為超頻而生的V-game定製化水冷散熱器,可以全面釋放AMD RYZEN處理器的潛能;16GB雙通道高頻DDR4內存以及256G M.2 SSD提供的高速體驗則迎合了UFO穿越宇宙的概念。攀升兄弟AMD RYZEN主機同樣也為玩家準備了LED氛圍燈,迎合現在玩家追求跳脫飛揚的強烈個性。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也許是因為A7890K等產品配置的個性化散熱器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為了滿足發燒友和PC製造商對於超靜音或超頻散熱解決方案的不同需求,AMD正與15家頂級散熱器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為AM4處理器打造一系列CPU散熱器。對於需求超靜音風冷散熱的用戶,Noctua將提供NH-D15和瘦身版本NH-U12S,EKWB旗下定製化水冷解決方案也將支持AM4接口產品。

基於AMD RYZEN處理器的PC、AM4主板和兼容散熱解決方案將於2017年第一季度上市。

● 英特爾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

由於英特爾的更新一代製造工藝有些延誤,造成了“工藝進步”-“架構優化”的產品推出節奏“Tick-Tock”在新年度未能實現,不過英特爾還是希望通過進一步優化的智能酷睿處理器,為用戶帶來更強的性能,也繼續刺激個人電腦市場。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家族也代表著英特爾更長遠的願景——創造融合現實、沉浸式遊戲、始終連接,引領未來的全新PC體驗。

雖然新一代智能酷睿處理器的超低功耗版產品已經在移動市場發售了很長時間,但對發燒友來說,只有頂級桌面版酷睿i7才是真正需要的處理器,也是真正反映新一代處理器最高性能的代表產品。在本次CES上,英特爾也終於滿足了這些用戶的願望,提供了新一代智能酷睿處理器的最強桌面版產品——酷睿i7-7700K。

作為救場產品,英特爾酷睿i7-7700K處理器確實給人缺乏亮點的感覺(圖7),在CES上,英特爾也公佈了這款最新旗艦級處理器的一些特色,但其中大部分都在酷睿i7-6700K甚至更早的智能酷睿處理器上出現過了。酷睿i7-7700K採用睿頻加速技術2.0版,當應用需要更高性能時,可將處理器頻率從4.2GHz動態提高至最多4.5GHz,並且會按需進行動態頻率調節以減少耗電。它支持超線程技術,每個處理器內核能同時實施兩個任務,所以其4個核心可以同時實施最多8個獨立任務(線程),能改善多任務處理應用能力。它內置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8MB共享高速緩存可根據每個內核的需求高效地進行動態分配,從而加快數據訪問速度,顯著減少常用數據的延遲,並提高性能。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i7-7700K(右)與i7-6700K(左)對比,可以看到其頻率略微提升至4.2GHz

酷睿i7-7700K的集成內存控制器支持雙通道DDR4-2400內存和DDR3L-1600內存,每通道帶2個DIMM,支持基於英特爾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規範的內存。它支持16個PCI-E 3.0總線通道,可配置為1x16、2x8或1x8和2x4等多種模式,能夠以最高8GTs的速度訪問外設和網絡。

酷睿i7-7700K內置英特爾高清顯卡630,支持Microsoft DirectX 12 和4K超高清分辨率顯示屏,動態頻率最高為1150MHz。與內置顯卡相配合的英特爾快速視頻同步技術具有強大的媒體處理功能,可極速轉換視頻文件以支持便攜式媒體播放器或在線共享,支持HEVC 10 位(H.265)編碼解碼,可以流暢播放4K超高清的優質內容。

隨著互聯網視頻流量的爆發式增長,視頻格式正逐漸由1080p轉換為4K,標誌著4K時代的來臨,另外據IDC的統計分析,超過80%的城鎮消費者會拍攝高清視頻,並使用筆記本播放高清視頻,對內容存儲、播放和編輯的需求日益旺盛。但視頻文件體積大導致的佔用資源和運行卡頓,成為制約向4K體驗遷移的痛點。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打造的媒體與圖形平臺,能夠完美支持4K UHD HDR內容、高保真音頻,並可實現更加快速的4K UHD編輯。其中支持產業標準的HEVC 10位編解碼和Google VP9編解碼,可進行實時的4K內容編輯以及360度視頻創作。據稱HEVC解碼的速度最高達120Mbps,適用於4K分辨率下60MHz實時處理,尤為適用於播放優質內容。許多在線視頻服務商,例如Netflix、SonyPictures ULTRA(來自Sony Pictures的4K超高清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優質流媒體服務)、愛奇藝都計劃於2017年為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提供足夠的4K高清內容。

這兩年興起的AR、VR和MR的熱潮也是英特爾努力的方向。業內知道,VR的前景在於能顛覆人們的想像,但早期的VR設備因為屏幕反應有延遲,會讓用戶產生眩暈感。標準的PC遊戲一般是30幀/秒,VR則要求每隻眼至少達到90幀/秒,分辨率最低為2K,最佳為4K,這無疑對於PC提出了更高性能和體驗的要求。而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強大的性能,再加上英特爾高清顯卡所增加的VP9和HEVC10位硬件加速全新媒體引擎,完全可以打造出栩栩如生的VR沉浸式視覺效果。

調查顯示,88%的設計者在處理很大的設計文件時,會遇到卡頓或死機的情況,且對VR內容創建者來說,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通過硬件加速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轉碼處理,轉碼1小時4K UHD視頻僅需12分鐘(5年前電腦需85分鐘)。至於遊戲,相較於5年前的舊電腦,在搭載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PC上游戲運行更加平穩,視覺效果更好。與同一代高清顯卡相比,英特爾銳炬Plus顯卡性能提升65%,同時可使用更高的1080p設置運行熱門遊戲。

酷睿i7-7700K可以兼容所有具備最新BIOS和驅動程序的英特爾200系列和英特爾100系列芯片組。藉助英特爾Z270芯片組,它可對其未鎖頻內核倍頻器、電源、基本時鐘和內存係數進行靈活的超頻,也可以對未鎖倍頻的顯卡進行超頻。

● AMD Vega GPU

由於NVIDIA消費級GPU沒有什麼重磅消息和展示,AMD的新一代旗艦級GPU——Vega(織女星)就成為了最吸引人的產品。我們前面已經提到,在CES上,AMD用Ryzen處理器搭配Vega顯卡進行了演示,演示項目為《DOOM》遊戲,採用4K分辨率和最高的Ultra畫質。從目前公佈的視頻看,遊戲幀速基本保持在70FPS以上,看起來略強於平均幀速68fps的GTX 1080。

與目前的AMD旗艦級GPU——Fiji架構類似,Vega也採用了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內存帶寬)顯存(圖8),但Fiji搭搭載的第一代HBM顯存容量有限,即便是旗艦產品Radeon Fury X也只有4GB顯存,在應對高分辨率高畫質遊戲時就有些捉襟見肘了。Vega GPU採用的第二代HBM顯存容量可以提升至8GB甚至16GB,更適合高分辨率遊戲,其帶寬是也達到了第一代HBM的兩倍,達到256GB/s甚至512GB/s。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Vega GPU幾乎完全重新設計了顯存控制器,其HBM2顯存被稱作HBC(High Bandwidth Cache,高帶寬緩存),GPU內的顯存控制器也就成了 HBCC(High 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高帶寬高速緩存控制器),而不是顯存控制器(圖9)。因為Vega GPU的尋址能力高達512TB,允許在顯卡PCB上放置SSD、網絡存儲等超大容量的外存儲設備,而且這些存儲部件是可以像顯存一樣直接存取的,HBM2可以作為GPU和外部存儲單元的大容量高速緩存。AMD之前公佈的RADEON PRO SSG其實就是基於Vega GPU的專業顯卡,它集成了 1TB的NAND閃存,可以將海量數據全部存放到顯卡上,不再受限於系統總線和外部存儲的性能,可以更高速地執行一些原先效率較低的工作,例如AMD用Vega顯卡進行的數據達數 TB的豪華臥室場景渲染。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目前的包括RADEON在內的大部分GPU還保留了固定功能單元實現的幾何處理硬件,不過 AMD已經注意到了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使用計算著色器來進行幾何處理,為此在Vega GPU的幾何流水線上引入了Primitive Shader(圖元著色器),它可以以極高的比率捨棄無效的圖像元素,實現高效幾何著色處理,未來這個新著色器很可能會徹底替換掉現有的固定幾何處理功能單元。AMD還為Vega GPU引入了Intelligent Workgroup Dostributor(工作組分發器),可以支持更多的著色器引擎,實現更靈活的載荷分配。實現更高效的幾何處理性能。據稱目前Vega可在4個幾何引擎下每個週期處理11個多邊形,達到兩倍於現有產品的幾何處理能力。

對應GCN架構中的CU(Computing Unit,計算單元),AMD在Vega GPU上引入了NCU(下一代計算單元)微架構。NCU支持緊縮(packed)數學處理,每個NCU擁有64個ALU,在採用緊縮數學操作指令的時候,可以支持每個週期512個8位計算,或者256個16位計算,又或者是128個32位計算。Vega GPU具備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指令緩存,可確保指令流運行得更持續,提升單線程性能。

Vega GPU對像素著色處理流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採用新一代像素引擎DSBR(draw-streaming binning rasterizer,渲染流分倉光柵器)。DSBR會按照AMD稱之為高速緩存感知化的方式來調度,先在一個高速緩衝中對一個場景中給定的“對象包”進行儘可能多的處理,然後GPU才會清空掉這個高速緩存並拾取其餘的數據。DSBR可以讓GPU在複雜的重疊幾何體裡抓出哪些像素無需渲染,節省掉在最終場景中非可視的像素渲染處理,讓GPU更高效地處理像素著色,尤其是具有高度複雜性(意味著大量無效渲染)深度緩存的像素。

為了讓DSBR更有效地運作,Vega GPU的二級高速緩存進行了重大的改進——在以往的 AMD GPU 中,紋理和像素的內存存取是非一致性操作,如果是執行渲染至紋理操作的話,需要先寫到內存後,再讀到紋理緩存裡,增加了大量數據搬動的次數,而且這樣的非一致性增加了大量的同步處理和驅動層級的編程挑戰。Vega GPU的後端單元可以直接訪問片上的二級高速緩存,這樣的變化可以讓更多的數據訪問動作在片上的二級高速緩存上直接實現,減少了清空緩存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又從顯存中讀回的過程,同樣有助於延後式渲染技術的性能提升。

據稱DSBR只是Vega GPU的光柵化處理途徑之一,它並非一直採用DSBR來處理所有的光柵操作,而是和其他方式以高速的動態方式基於狀態變換的,例如有過於龐大的數據無法放進二級緩存時,DSBR的效率就不一定很高。

目前披露的Vega GPU規格並不多,我們只能估計它擁有至少4096個流處理器,頻率達到1.5GHz左右,配置至少8GB顯存。從目前這款產品的表現來看,Vega應該可以對NVIDIA目前的旗艦產品,甚至傳說中的GeForce GTX 1080 Ti造成相當的威脅,不過Vega的大核心設計和HBM2顯存的成本較高,在價格方面可能並不樂觀。

○ 形態多樣化的PC

高能效的微架構、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優化設計的芯片,也引發了PC市場的變化,從性能怪獸遊戲本到超輕薄和2合1筆記本、MiniPC、一體機,使得PC變得時尚、高效,將娛樂和辦公體驗都提升至新的水平。在本屆CES上,多款PC和外設、配件,同樣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 雷蛇Project Valerie三屏遊戲本

筆者在考慮為朋友推薦遊戲平臺時,已經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遊戲本能力和性價比已經有了巨大提升,但對大部分在遊戲本和臺式機之間猶豫的朋友,我都會提到遊戲本一個無法忽視的缺陷——屏幕尺寸。

隨著性能的提升,很多遊戲本也具有了流暢運行2K甚至4K分辨率遊戲的能力,但不到20英寸的屏幕並不能體現出這些超高分辨率遊戲畫面的震撼感,雷蛇(Razer)的最新概念遊戲本Project Valerie(圖10),就是一臺摸索遊戲本屏幕擴展之道的產品。它採用3塊17.3英寸4K IGZO顯示屏,打開筆記本時兩塊側顯示屏會從主屏幕中自動滑出,形成巨大的環繞式屏幕。這款遊戲本採用酷睿i7-7700HQ和NVIDIA GTX 1080顯卡的頂級配置,應對4K超高清屏恐怕也是勉為其難,好在雷蛇的概念機常常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正式推出,也許真正商品化時已經可以採用更強大的顯卡進行配合了。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當然儘管看起來仍有缺陷,但這款遊戲本對玩家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其樣品在CES期間就被偷走了,估計這也是真愛吧。

● 宏碁Predator 21 X遊戲本

宏碁 Predator(掠奪者) 21 X最大的特色同樣是屏幕,這是全球首款曲面屏電競本,屏幕尺寸也達到了21英寸(圖11)。它採用第七代英特爾酷睿i7-7820HK可超頻處理器和SLI模式雙NVIDIA GeForce GTX 1080 GPU,搭配64GB DDR4-2400內存。它在RAID 0配置下能搭載多達4個512GB固態硬盤和1TB 7200RPM硬盤。它採用機械鍵盤,右側的觸控板還能翻轉過來變成數字鍵盤。結合Tobii眼球追蹤技術,讓玩家可通過視線轉換來辨識敵人、進行瞄準及掩護。這款產品和雷蛇的概念機不同,是可以選購的商品,只是79999元起的價格讓絕大部分玩家只能流口水啦。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 三星Notebook 9

採用第七代智能酷睿的三星Notebook 9是一款非常輕薄的產品(圖12),其13.3英寸型號在799g的重量下,最高可以配置酷睿i7處理器,15英寸產品的重量也不足1千克。其快速充電技術可以在80分鐘內充滿電池,或者20分鐘充夠2.1小時的電量。超級輕薄和電源的優化,使它再次改變了超輕薄商務本的辦公體驗。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 戴爾超薄和8K顯示器

在戴爾站臺上,XPS系列、新遊匣等產品的光彩幾乎都被兩款顯示器掩蓋了,它們就是8K顯示器UP3218K和超薄顯示器S2718D。UP3218K(圖13)採用32英寸8K(7680x4320)超高清分辨率面板,顯示精細度達到280ppi(每英寸像素數目)。它採用戴爾PremierColor技術,顯示顏色數高達10.7億,支持100% Adobe RGB以及100% sRGB顯示,特別適合於各種專業領域。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S2718D顯示器採用InfinityEdge(無邊框)技術,屏幕厚度數據並沒有公佈,不過看起來似乎與XPS相差不大(圖14)。它採用27英寸2560×1440面板,可覆蓋99%的sRGB色域。其驅動芯片和擴展接口均放置於顯示器底座,配備了USB-C、HDMI和音頻輸出功能(圖15)。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 VR的泡沫與崛起

進入2017年,在經歷了一整年突飛猛進的躍遷式發展後,虛擬現實這個剛剛送走“元年”的熱詞終於慢慢止住了狂飆的勢頭,正式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就在剛剛結束的2017 CES展會上,我們依舊看到了一系列熟悉或陌生的廠牌亮出了自家的最新VR產品:HTC亮出了全新設計的Vive頭帶(圖16)、適配“燈塔”基站的定位裝置以及孵化自中國團隊的無線傳輸組件;英特爾帶來了代號“Alloy”的獨立VR頭顯(圖17);備受矚目的第一款眼動追蹤技術VR頭顯FOVE 0正式公佈了發貨日期(圖18);華碩揭曉了ZenFone AR,一款適配Google Daydream的智能手機(圖19);除此之外,Nyko、Taclim以及CyberPowerPC等廠商都在展會上公佈了自家的VR配件或者周邊設備——倘若你多少對虛擬現實行業有些關注的話,上面這些名字一定會讓你會想起不少新聞報道。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HTC出品的這款Vive頭顯剛性頭帶其實相當實用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今年CES大展VR圈的畫餅任務由英特爾的Alloy負責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雖然知名度不算高,但對於VR圈內人來說,FOVE這款頭顯確實值得期待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果然還是手機盒子這邊相對而言比較好理解一些……

然而,儘管乍看之下變化不大,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異見之聲開始從輿論中浮現出來:熱鬧歸熱鬧,這屆展會上的VR內容真能對得起我們的期待嗎?遠的不提,去年一整年叱吒風雲的PSVR和Oculus Rift怎麼銷聲匿跡了呢?

沒錯,在這屆展會上我們沒有看到像PS4一樣進化的PSVR Pro,也沒有看到Oculus Rift 2或者Santa Cruz的新原型,就連依舊高調的HTC也沒有公佈Vive的升級版本以及改良配件(沒錯,就是去年Steam Dev Days上亮相過的新款手柄)相關的消息。我們滿心期待的虛擬現實行業新浪潮,到頭來只收獲了一大堆不痛不癢的升及周邊,面對如此不給力的形勢,大多數抱有高期望的朋友大失所望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不過,由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判定虛擬現實行業已經提前進入了瓶頸期、不在擁有進一步的發展潛力(這番論調大家準保不陌生,對吧)了嗎?並非如此。事實上,和去年一整年的行業走勢相比,CES2017這個看似不溫不火的開局所拋棄的僅僅是浮華的泡沫而已,眾多業內廠商在接下來一年中選擇的新方向,實際上已經展現得非常清楚。

● Vive Tracker

以HTC為例,儘管這家在過去一年中經歷過強勢轉型的智能手機企業並沒有在CES2017上公佈太多新噱頭,但即便如此,即便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僅僅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添頭”,我們依舊可以從這些棋路種揣測出不少意料之外的內容——最直白的例子,莫過於那個完全看不出功能賣點的“燈塔”追蹤組件,Vive Tracker(圖20)。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筆者認為Vive Tracker是本年度CES最佳VR展品,沒有之一

根據HTC官方的介紹,這款配件的功能並不複雜:只需把它捆綁安裝在我們平日生活中使用的器物上——官方演示視頻提及的例子包括網球拍、棒球棍以及高爾夫球杆等等——再經過適當的設置調整,我們就可以在Vive的VR視野中順利識別這些綁定了Vive Tracker的配件,並沿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習慣進行操作;相比於標準的Vive Wand手柄,顯而易見,這些“來自現實”的物件更加符合我們的實際手感,不是嗎?

我不太清楚諸位在第一眼看到這個演示視頻的時候內心感想如何,至少在我個人看來,HTC真是不負眾望地再次埋沒掉了一張潛力好牌——只要是對去年的VR行業有點常識瞭解的朋友都知道,在“燈塔”系統憑藉出色的跟蹤精度以及靈敏的反應速率征服了近乎所有高端VR開發者之後,對於那些躍躍欲試想要把自家設備加入“燈塔”空間追蹤系統的周邊硬件開發商來說,唯一的可行之路就是借用Vive Wand手柄頂端的那一圈追蹤凹點——於是,在過去的一整年中,我們見到了無數稀奇古怪的Vive Wand“托架”產品,甚至連被HTC官方寄予厚望的Manus VR也不例外:想要見識見識真正愚蠢的Vive周邊設計嗎?把Vive Wand手柄綁在手腕上進行追蹤的Manus VR數字手套保準讓你心滿意足(圖21)。

PC不死——從CES展上的電腦看點

Manus VR手套手腕位置帶有Vive Wand手柄

所以說,儘管看上去與尋常用戶關係不大,但對於廣大VR硬件開發者來說,Vive Tracker確實是一款足以解燃眉之急的重大利好配件——事實上就在本屆的CES展會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加裝Vive Tracker的VR數據手套產品了。這僅僅是個開始,但也已經足以證明這個方向上的潛力不容小覷。

事實上,不僅僅是Vive Tracker,本屆展會上許多VR大廠的動作背後都隱藏著“完善產品,佈局當下”的意味——無論是TPCAST的Vive無線組件,還是FOVE 0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技術試水頭盔,諸如此類的設備都在明確無誤地向我們證明VR這個行業正在逐步從泡沫繁榮向新一階段的技術積累過渡。“VR元年”洶湧澎湃的投資浪潮自然會逐漸勢微,但對於虛擬現實行業本身來說,這種摒棄浮躁積蓄實力迎接真正崛起的狀態,豈不是更為理想的新起點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