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區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新路!

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刻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的重大戰略決策,這給包括常州在內的沿江內陸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動力。

近日,《群眾》雜誌刊發常州市委常委、常州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常州市新北區委書記周斌的文章。文章指出,常州高新區作為常州唯一擁有長江岸線資源的重要板塊,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在新一輪長江流域開發中贏得先機,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佈局。


常州高新區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新路!


常州國家高新區是1992年首批成立的52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與2002年建區的常州市新北區合一,位於常州市最北翼,是各轄市區中唯一毗鄰長江的板塊,全市18公里長江岸線均集中在高新區。高新區貫徹常州“以港興市、通江連海”的發展戰略,從全市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迅速崛起,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當前,圍繞落實中央和省、市高質量發展要求,高新區正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佈局,努力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加快產業升級和動能轉換

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整治化工行業,近三年已累計關停化工企業超70家,化工生產企業入園率提高至61%,2019年全區還將關停搬遷化工企業10家、改造升級25家,其中沿江1公里範圍內將關停化工企業7家;重點打造光伏智慧能源、碳纖維及複合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醫藥及醫療器械等“兩特三新”產業,2018年“兩特三新”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已超過40%,到2020年將力爭達到1800億元,佔規上工業比重42%以上。

牢固樹立“以畝均論英雄”理念。在增量上提高准入門檻,圍繞“兩特三新”產業方向,積極招引世界500強、上市公司、行業冠軍等優質重大項目,積極發展節能環保、循環利用、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等綠色產業,以提高“含綠量”來提高“含金量”,讓綠色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動力;在存量上提質增效,深化和用好高新區在全市率先開展的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成果,將工業用地增效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有力抓手,建立符合產業生命週期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工業用地制度。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當前全區436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瞪羚企業和2家潛在獨角獸企業為基本盤,持續壯大創新型企業隊伍,加快國家空間信息綜合應用創新服務平臺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和作用發揮,以高鐵新城和創意產業基地“一城一基地”創新資源集聚區建設為驅動,打造國內一流的企業總部集聚中心、高端科研機構集合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業檢測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集群中心和輻射長三角的區域性現代科創中心。


以協調發展為基礎,促進區域均衡和城鄉融合

加快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當前,高新區各板塊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還很明顯,尤其是西部4個鎮經濟實力、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與東部相比較為薄弱。為此,2017年以來高新區大力實施“西部崛起”行動,推進製造業五大提速工程、服務業五大攻堅工程、現代農業五大優產工程、城鄉建設五大提質工程、生態環境五大提升工程、社會事業五大均衡工程,加快羅溪、奔牛空港產業園區和孟河、西夏墅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

深化園鎮融合改革。高新區內佈局有濱江經開區、常州綜保區、新北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新龍國際商務區、創意產業基地、光伏產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空港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針對園區定位不夠清晰、職責不夠明確等問題,2018年高新區出臺《園鎮融合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合理定位高新區、開發園區、鎮(街道)的權責關係,使園區迴歸經濟建設的定位,推動園區與所在鎮(街道)進一步深度融合,發展機制高度合一、運行分工各有側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方案(2018~2020年)》,推進農村黨建強基、農村產業提質、基礎設施提檔、村莊環境靚化、基層治理提效、農村人才集聚、農民增收脫貧、社會事業均衡、民生保障滿意、鄉風文明提升等“十大行動”,全區公共財政向“三農”大力傾斜,3年內將投入專項資金超過2億元,加快孟河中醫特色小鎮、西夏墅工具智造小鎮和市、區兩級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努力打造具有“高新氣質”的美麗鄉村,探索江南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以綠色發展為前提,落實長江保護和生態修復

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2018年全區共整治“散亂汙”企業623家,整治區級以上黑臭水體17條及溝塘862座,新建汙水管網92.5公里;圓滿完成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任務,PM2.5濃度同比下降超過3%;全區村莊生活汙水治理試點縣(市、區)全省考評第一,水環境改善考核達標率全市第一。

爭創國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高新區2018年會同市發改委編制了《長江經濟帶(常州沿江地區)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規劃(2018~2035年)》,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並由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促進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的決定》,為在沿江綠色轉型發展工作中推進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時,加緊編制《常州市推進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全面開工建設沿江500畝左右的長江大保護啟動區,加快31.2萬平方米長江灘塗溼地的生態保育與恢復、沿江5公里生態廊道的建設。

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17年創建工作全面啟動,以天藍水淨、低碳清潔、和諧宜居、創新引領為目標,積極打造產業與人居融合的典範、生態與經濟共贏的樣板,2018年全區新增綠地180公頃、綠道23公里,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8.89%,成為全省首家通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省級技術評估的區(縣)。


以開放發展為引領,積極拓展空間和深化合作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主動接軌上海,2019年2月,高新區與上海黃浦區簽訂協議,全面加強產業、園區平臺、城市管理及人才隊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時,引導支持有條件的本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開展產能合作、併購優質資產,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和加工生產基地,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建設常州綜合港務區。高新區正以承擔常州綜合港務區建設為重要契機,加速資源整合、資源共享,推動長江常州港、常州機場、奔牛內河港、綜合保稅區“三港一區”聯動聯運,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和樞紐轉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切實增強集聚資源要素和輻射帶動發展能力。

推動中瑞產業合作。精準對標瑞士、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加快中瑞(常州)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加強產業、科技、教育、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力爭到2022年累計引進瑞士及德語國家企業超50家,帶動引進關聯內外資中小企業60家。


以共享發展為目標,打造和諧環境和幸福生活

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高新區貧困人口雖然數量不多,但多為因病因殘致貧,具有較高的返貧可能,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有3126戶5911人實現脫貧,脫貧率達98%。高新區將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

構建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項目投入,實施名校長、名教師和名學校“三名”培養工程,到2020年,全區計劃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12所、中小學9所,加快區級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鞏固提升醫聯體建設成果,推進社區居家養老載體建設,持續提升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標準。

維護和諧穩定良好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化平安新北、法治新北建設,創新“網格化+網絡化”社會治理,從減負、賦能、增效著手,加速構建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依法開展生產、食藥品等領域安全監管,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持續提升。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9期,原標題為《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佈局》

作者:周斌(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常州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常州市新北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尤展

常州高新區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新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